搜索到1231篇“ 就医行为“的相关文章
中青年肺结节病人疾病认知及就医行为的质性研究
2025年
目的:了解中青年肺结节病人的疾病认知及就医行为过程,为制定中青年肺结节病人的全程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4月—6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胸外科就诊的15例中青年肺结节病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3个主题和10个亚主题,即认知阶段(对肺结节的认知局限、心理负担较重、盲目寻求无害化的解释)、情绪反应阶段(努力调动积极情绪、主动调整生活方式、斟酌病情告知对象、渴求获得专业科普)、行为表现阶段(触发就医行为、渴望得到专业权威的解答、期盼早日回归社会并实现个人价值)。结论:中青年肺结节病人在疾病认知、心理负担、自我管理、医患沟通、重返工作岗位等方面存在诸多需求,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此类病人的关注,在疾病的不同阶段给予其个体化的全程管理支持。
曹靓周燕朱文琴董华英
关键词:中青年肺结节疾病认知就医行为护理
主动健康导向的上海市社区居民健康管理认知和就医行为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认知与就医行为现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推动主动健康导向的健康管理策略优化。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2023年2—5月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在上海市各行政区以随机数表法分别抽取1~4个街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终选取2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调研点。研究团队在每个选定的中心以方便抽样法从就诊居民中选取至少50名作为调研对象。共纳入1436名社区居民,以现场填写问卷星的形式调研,研究内容涵盖居民的健康管理认知水平、慢性病管理情况、就医意向、体检行为及异常结果处理情况。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评估健康管理认知与就医行为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健康管理认知水平调查结果显示,827名(57.6%)居民认知水平较高。在755名(52.6%)患有慢性病的居民中,高认知组自评控制稳定者占比[318名(76.0%)]明显高于低认知组[223名(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P=0.00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293,95%CI:1.028~1.627)、≤44岁及45~59岁(OR=2.328,95%CI:1.648~2.328;OR=1.351,95%CI:1.035~1.763)、本科及以上学历(OR=1.784,95%CI:1.256~2.534)、居住辖区为郊区(OR=1.577,95%CI:1.235~2.014)、使用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OR=2.294,95%CI:1.629~3.232;OR=1.628,95%CI:1.149~2.306)、患1种慢性病(OR=3.110,95%CI:1.918~5.042)及签约家庭医生(OR=1.870,95%CI:1.431~2.442)均为健康管理认知的正向关联因素(均P<0.05)。在就医行为方面,908名(63.2%)居民表现出较高的主动就医意向,906名(63.1%)和796名(55.4%)居民分别表现为积极参与体检和及时处理体检异常结果。高认知组居民在就医意向(χ^(2)=33.26)、体检方式(χ^(2)=110.71)体检频次(χ^(2)=45.37)及体检后异常结果处理方式(χ^(2)=93.14)等方面显著优于低认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社区居民就医行为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黎婉钰张晓岚金花徐芬于德华
关键词:健康管理就医行为认知度
基于患者就医行为的眼病智慧医疗服务策略研究
2024年
目的/意义了解眼病患者就医行为特征,优化眼病智慧医疗服务策略。方法/过程以安德森医疗服务利用模型为指导,调取某医院17 602人次的眼科电子病历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和谱系聚类方法从4个维度挖掘眼病患者的就医行为特征;调查其中702例眼病患者对智慧医疗服务的满意度,通过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结果/结论根据眼病患者人口学特征、挂号方式、眼科常见疾病与发病数据、结算方式等特征,从资源布局、技术兼容、服务模式和优化结算4方面提出眼病智慧医疗服务建议与策略。
李佳欣杨耀锦宁玉文朱刘松
关键词:眼病患者就医行为电子病历
“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对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研究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我国居民的医疗卫生矛盾转变为医疗需求与医疗资源发展不均衡之间的矛盾,优质医疗资源多集中于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和大型综合医院或三级医院,而人们的就医行为也愈发呈现出偏爱选择优质医疗资源的现象。“互联网...
王爽
关键词:就医行为
医疗报销比例与居民就医行为——基于CHIP2018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
2024年
我国现已基本建立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但医疗报销比例在不同群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制约了个体的医疗消费需求。本文基于CHIP2018数据,使用县级空间加权平均报销比例作为工具变量,采用IV-Heckman、IV-o Probit等方法考察了医疗报销比例对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提高医疗报销比例有助于释放居民门诊与住院就医需求,进而显著提高了个体医疗消费总支出。异质性分析发现,医疗报销比例的变动对农村居民和低收入群体的就医选择行为促进作用最大,但城镇居民和高收入群体的医疗消费支出增长更多。未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需要在提高医疗保险实际报销比例的同时,逐步消除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系统性差异,从而实现公平适度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保障权益的目标。
周慧吴宇涵岳希明
关键词:就医行为工具变量法
代际支持视角下脑卒中失能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脑卒中失能患者就医行为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代际支持对脑卒中失能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为促进其合理就医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1月至3月对608例脑卒中防治工程管理专项数据库中的患者进行网络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失能程度、代际支持情况、就医行为现况4个方面,并使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脑卒中失能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608例脑卒中失能患者就医行为得分为(30.30±5.22)分、代际支持得分为(16.91±0.83)分。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月收入、就医距离、子代陪护照料、就医接送、情感交流程度及情感交流频次为脑卒中失能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41.6%。结论脑卒中失能患者就医行为总体较为合理,代际照料支持和代际情感支持对脑卒中失能患者就医行为呈正向促进作用,应重点关注高龄、低收入水平、居住偏远地区的失能患者,同时制定合适的措施增加子女代际支持能力,以期改善患者就医行为
俞月婷林一嫦舒美春
关键词:脑卒中失能就医行为代际支持影响因素
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政策对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基于因果森林模型
2024年
目的分析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制度及其不同保障模式对参保职工就医行为选择的影响。方法采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通过机器学习中因果森林算法,测算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制度对于门诊就医行为的影响。结果门诊统筹政策使参保职工门诊就诊概率增加3.3%。在无封顶线模式下,参保职工门诊就诊的概率增加21.32%,选择医院就诊的概率增加19.91%,门诊就诊的次数增加0.2741次。有起付线和封顶线模式下,患者选择医院门诊的概率下降1.96%。结论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参保职工门诊利用水平,但需要关注高保障水平模式下引致的“道德风险”问题。
袁理娜张欣燕宋小宛刘梓琦庞梓怡张涛
关键词: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就医行为
慢性病门诊待遇对患者就医行为、健康产出及医疗费用的影响研究:以高血压患者为例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究慢性病门诊待遇对患者就医行为、健康产出以及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基于南京市样本地区城乡居民高血压参保患者2019—2021年的就诊数据,利用个体时间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及Utest检验,分析慢性病门诊待遇与患者就医行为、健康产出以及医疗费用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当慢性病患者的年门诊实际报销比处于(42.99%,64.11%)此区间时,增强门诊保障待遇,方可同时促进患者合理就医、保障患者健康以及控制医疗费用。结论:适度提高慢性病患者的门诊待遇,可以让慢性病患者有更合理的就医行为和更好的健康产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医疗费用的控制和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有效利用。
杜雯雯刘萍徐伟
关键词:就医行为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县域城郊区及偏远区农民就医行为影响因素异质性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挖掘不同区位农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帮助了解农民就医的真实需求,从而为不同区位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策略建议。方法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实地调研获取的数据从就医主观规范、就医选择态度、就医政策、医院条件、疾病特征5个方面共13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城郊区农民就医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个人就医经验(OR=5.787)、就医所需费用(OR=5.532)、医保报销比例(OR=18.080)、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OR=12.661)、普通病感知(OR=0.024);对偏远区农民就医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个体到医院的距离(OR=2.618)、就医所需费用(OR=2.398)、严重疾病感知(OR=1.839)。结论不同区位农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重要程度存在差异,需因地制宜地提出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优化策略建议,以满足不同区位农民的就医需求。
刘晓君刘盼
关键词:就医行为多元线性回归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就医行为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就医行为的影响,并评价自感身体健康和自感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方法 运用STATA17.0对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中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就医行为等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应用OLS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群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通过工具变量法(Ⅳ)处理内生性问题,进一步检验存在的中介作用。结果 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就医行为呈显著负相关(P<0.01),经过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Ⅳ系数:体育锻炼β为-2.330,F=22.798);中介效应分析显示,自感身体健康和自感心理健康分别在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就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分别占总效应的9.04%和16.37%。结论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就医行为具有抑制作用,还可以通过提高自感身心健康进而抑制就医行为
覃国友夏祺飞吴玉艳潘爱红
关键词:体育锻炼就医行为

相关作者

陶敏芳
作品数:216被引量:1,19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围绝经期 影响因素 就医行为 绝经 绝经症状
鲍勇
作品数:568被引量:3,703H指数:2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社区卫生服务 健康管理 可持续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家庭医生
徐飚
作品数:245被引量:2,546H指数:2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结核病 结核 影响因素 肺结核 流行病学
刘艳丽
作品数:79被引量:481H指数:12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研究主题:老年人 护理 痴呆 衰弱 内科护理学
姚兆余
作品数:96被引量:721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农村 影响因素 农村老年人 农村居民 就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