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83篇“ 尿道中段“的相关文章
- 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后效果评估作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对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后效果的评估作用。方法将东北国际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65例SUI患者纳入研究组;将同期无SUI症状的60例健康女性纳入健康组。研究组患者接受经闭孔TVT-O,将术前和术后的研究组患者分别纳入术前组和术后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检查(研究组患者检查时间点为术前和术后24 h)。比较健康组、术前组、术后组的超声参数,观察研究组的术后效果。结果静息状态下:术前组、术后组的耻骨内脏肌厚度小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的膀胱颈位置高于术前组,膀胱尿道后角小于术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状态下:术前组、术后组的耻骨内脏肌厚度小于健康组,肛提肌裂孔面积大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的膀胱颈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大于健康组,术后组的膀胱颈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小于术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肛状态下:术前组、术后组的耻骨内脏肌厚度小于健康组,肛提肌裂孔面积大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的膀胱颈位置高于术前组,膀胱尿道后角小于术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治愈51例,改善14例,治疗有效率为100.0%(65/65)。吊带位于尿道与阴道之间,形态平整,在盆底三维超声声像图上,吊带呈“V”字形高回声,两侧对称,无折叠。Valsalva状态下,研究组治愈患者的吊带成角小于改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可以呈现接受TVT-O的SUI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的盆底结构和功能改变,为临床评估术后效果提供依据。
- 王位林云陈肖侠李光玲李心娜宋昨非
-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会阴超声盆底
- 压力性尿失禁经闭孔路径与经耻骨后路径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临床效果评价
- 2025年
- 目的比较女性重症压力性尿失禁进行经闭孔与经耻骨后路径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治疗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的72例女性重症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研究类型为前瞻性研究。对照组采取经耻骨后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治疗,对比两组留置导尿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有效率,术前与术后1、2个月最大尿道压、残余尿量,术前与术后6个月国际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以及术后尿潴留、膀胱损伤、排尿困难、大腿内侧疼痛等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留置导尿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更少(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最大尿道压、残余尿量相较于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ICI-Q-SF评分相较于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尿潴留、膀胱损伤、排尿困难、大腿内侧疼痛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重症压力性尿失禁进行经闭孔与经耻骨后路径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疗效均较好,均可改善尿流动力学与漏尿情况,但经闭孔路径治疗能减少术后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
- 赵程博张凯敏张凯敏
- Solyx单切口尿道中段悬吊术对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膀胱功能及尿动力学水平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研究Solyx单切口尿道中段悬吊术对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膀胱功能及尿动力学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纳入82例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研究组给予Solyx单切口尿道中段悬吊术,对照组进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手术。记录两组手术参数,并对疼痛程度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6个月,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影像学检测方法评估患者膀胱功能,包括残余尿量、每次排尿量、24 h排尿次数、膀胱容量。分别于术前及术后5 d,采用尿动力学检测仪测定尿动力学参数,包括腹压漏尿点压(VLPP)、功能性尿道长度(SFL)、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最大尿道压(MUP)。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VAS评分较低,差异显著(P<0.001)。术前两组残余尿量、每次排尿量、24 h排尿次数、膀胱容量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残余尿量降低,24 h排尿次数减少,每次排尿量和膀胱容量增加,且研究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显著(P<0.05)。术前,两组尿动力学参数VLPP、SFL、MUCP、MU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尿动力学参数VLPP、SFL、MUCP、MUP水平均增加,且研究组增加幅度更大,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olyx单切口尿道中段悬吊术可以明显改善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膀胱功能及尿动力学水平。
- 郭晓霞苏丹何海宁李怡琳
- 关键词:悬吊术压力性尿失禁膀胱功能尿动力学
- 尿道中段吊带超声特征与临床结局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通过研究尿道中段吊带(MUS)超声特征与MUS术后膀胱颈和尿道移动度的关系,探索可衡量MUS生物力学作用的超声参数,并分析其与临床结局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2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接受MUS手术及术后门诊随访患者的临床和超声影像资料。根据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压力性尿失禁(SUI)治愈、SUI复发和术后排尿困难(VD)3组。使用经会阴盆底超声测量患者膀胱颈移动度、尿道节段移动度、MUS位置、最大Valsalva动作期间的吊带耻骨间距(SPG),比较3组患者的超声评估结果,分析吊带超声特征(MUS位置、SPG)与膀胱颈移动度、尿道节段移动度及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共获得117例有效数据,中位随访时间为10(6,18)个月。临床诊断SUI治愈44例(37.6%)、SUI复发46例(39.3%)、术后VD 27例(23.1%)。117例患者SPG 4.7~23.0 mm,平均(12.0±3.5)mm,MUS位置为33%~75%,平均53%。SUI治愈组和术后VD组的MUS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I复发组较SUI治愈组的MUS位置离膀胱颈更远[(56±11)%比(49±10)%,P=0.003]、SPG更宽[(13.9±3.7)mm比(11.2±2.7)mm,P<0.001]。MUS的超声评估参数(MUS位置和SPG)与膀胱颈移动度无显著相关性(r=-0.138~0.205,P均≥0.05)。MUS位置和SPG与尿道中段活动度相关(MUS位置与点2与点3,r=0.322、0.322,P均<0.01;SPG与点3~6,r=0.288~0.434,P均<0.01):MUS位置越靠近尿道远端,尿道中段移动度越高;SPG测值越大,尿道中段移动度越高。Logistic回归显示,SPG与SUI复发呈正相关(OR=1.401,95%CI 1.189~1.652,P<0.001),与术后VD呈负相关(OR=0.755,95%CI 0.627~0.909,P=0.003)。结论Valsalva动作期间的SPG可用于衡量MUS的松紧程度。SPG测值越大,MUS越松弛,术后SUI复发的可能性越大,术后VD发生的风险越小。
- 卿真真杨雅麟赵白桦郭雨阳周珊文烈明
-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TVT尿道中段悬吊术患者中的评价
- 2024年
- 分析延续性护理模式对TVT尿道中段悬吊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23年2月~2024年2月间收治的行TVT尿道中段悬吊术患者60例,使用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延续性护理)各30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自我护理情况和I-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I-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AS和SD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性TVT尿道中段悬吊术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和自理能力,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陈文彧
-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尿道中段悬吊术护理效果
-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评价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涉及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评价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通过建立患者当前受损盆底肌有限元模型和对应正常状态下的盆底肌有限元模型,基于应变分析后在尿道括约肌处的应变差异,...
- 海宁
-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评价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涉及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评价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通过建立患者当前受损盆底肌有限元模型和对应正常状态下的盆底肌有限元模型,基于应变分析后在尿道括约肌处的应变差异,...
- 海宁
- 盆底超声在尿道中段吊带术治疗混合性尿失禁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索盆底超声在经阴道经耻骨后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RMUS)术治疗混合性尿失禁(MUI)中的应用,以了解RMUS手术前后盆底相关结构形态学变化和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采用RMUS术治疗的44例女性MUI患者的资料。44例患者中,9例(20.5%)出现逼尿肌过度活动(DO);RMUS术中所有患者均通过解剖定位调整吊带张力。分析手术前后盆底超声参数变化情况,手术前后盆底超声结果与手术疗效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年龄(58.59±9.08)岁,身体质量指数24.71±2.77。患者术后3个月主观治愈率为91.3%(21/23),术后2年主观治愈率为85.0%(34/40)。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盆底超声提示,静息时膀胱尿道后角角度、Valsalva时膀胱尿道后角角度、膀胱颈下降距离及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前盆底超声结果进行分组分析,Valsalva时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组/未形成组、Valsalva时膀胱颈无下移组/轻度下移组/中度下移组/重度下移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2年各组间的主观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术前尿动力学检查提示无DO者,术后3个月盆底超声Valsalva时尿道内口漏斗均消失;而存在DO者,术后3个月盆底超声Valsalva时尿道内口漏斗未能全部消失(50.0%,3/6),且存在DO患者术后2年复查治愈率较低,仅为55.6%(5/9)。结论通过解剖定位调整吊带张力的RMUS术可以减少MUI患者静息状态下和应力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角度、减少应力状态下膀胱颈下降距离和尿道内口漏斗形成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控尿功能。下尿路功能学异常指标DO和解剖学异常指标Valsalva时尿道内口漏斗形成之间似乎存在一定的关联,RMUS可能可以部分逆转该两项指标。
- 徐汶鑫李佳怡宋奇翔徐蕾顾懿元郭韵悦孙小伟薛蔚
- 关键词:混合性尿失禁尿道中段吊带术尿动力学检查
- 经阴道尿道中段线性悬吊术与Burch手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 研究背景与目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腹压增高时不自主尿液外漏,因其使女性身心健康受到影响,降低女性生活品质,给全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医疗和经济负担。随着社会经济...
- 袁圆
-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
- 经阴道尿道中段线性悬吊术在盆腔脏器脱垂合并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经阴道尿道中段线性悬吊术在盆腔脏器脱垂(POP)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U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POP合并SU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组,对照组(30例)采取经阴道全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道残端悬吊术+尿道折叠术,观察组(30例)将尿道折叠术替换为尿道中段线性悬吊术,对两组治疗后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术前,两组ⅡQ-7、PISQ-12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ⅡQ-7评分更低、PISQ-12评分更高(P<0.05)。结论经阴道尿道中段线性悬吊术用于盆腔脏器脱垂合并压力性尿失禁中效果满意,有助于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还可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借鉴价值。
- 陈慧
- 关键词: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
相关作者
- 朱兰

- 作品数:866被引量:9,325H指数:46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盆腔器官脱垂 压力性尿失禁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 尿失禁
- 王建六

- 作品数:1,348被引量:6,829H指数:3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子宫内膜癌 盆腔器官脱垂 压力性尿失禁 子宫内膜肿瘤 盆底重建
- 童晓文

- 作品数:236被引量:1,237H指数:18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 研究主题:压力性尿失禁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女性 网片 手术治疗
- 李怀芳

- 作品数:222被引量:1,120H指数:16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 研究主题:压力性尿失禁 子宫肌瘤 网片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腹腔镜
- 宋岩峰

- 作品数:318被引量:2,601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压力性尿失禁 女性尿失禁 尿失禁 女性 盆腔器官脱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