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2篇“ 工农兵文艺“的相关文章
- 《长江文艺》工农兵文艺通讯员培养始末被引量:1
- 2024年
- 1949年8月31日,《人民日报》为新版《文艺报》做宣传:作为加强与群众联系、及时了解基层情况的具体举措,《文艺报》编委会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聘文艺通讯员、建构文艺通讯网络:一、凡在文艺工作岗位上的同志,或在工厂、农村、部队工作而关心文艺运动的同志们,能连续赐通讯稿两次以上的,不论是否采用,经该报编委会认可,即可作为该报之文艺通讯员。二、文艺通讯员的任务,是要经常与该报发生联系。
- 唐媛媛
- 关键词:《文艺报》文艺运动通讯员工农兵文艺
- “工农兵文艺”何以可能?——《讲话》发表后的延安剧论与秧歌实践被引量:2
- 2022年
- 延安新秧歌运动,作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为《讲话》)所提倡的文艺工农兵方向的直接产物,其出现基于诸多历史条件。1942年《讲话》发表后《解放日报》对丁里《秧歌舞简论》的转载、延安文艺界对此前剧运的检讨以及围绕相关戏剧问题所展开的讨论,为新秧歌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理论性的指引。1943年春节前后以鲁艺为代表的秧歌革新实践、延安各界对这些实践展开的讨论以及文艺工作者在此过程中进行的艺术调适,为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出现提供了实践基础。重思《讲话》与延安新秧歌运动的生成之间的历史关系,不仅有助于理解延安戏剧形式变革的深层逻辑,亦可深化对延安道路的独特性和中国革命的阶段性的历史理解。
- 熊庆元
-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新秧歌运动工农兵文艺
- 从“工农兵文艺学习小丛书”看工农兵文学生产的路径与困境
- 2022年
- “工农兵文艺学习小丛书”是进入工农兵文学生产“历史现场”的绝佳通道。“工农兵文艺学习小丛书”充斥着不少对业余作家创作道路鸣鼓而呼的文章,这类文章通过祛除文学神秘性的方式,激发了业余作家放胆创作的自信,并从阶级政党的角度赋予了文学更强盛的魅惑力。鼓舞起工农兵业余作家的创作热情后,真人真事写作的提倡又应运而生。真人真事写作实际上被赋予了现实革命工作动员的深意,但亦步亦趋的真人真事写作妨碍了文学典型的塑造,于是工农兵作家便会被要求竭力摆脱真人真事的局限,以便创造出具备永恒性价值的阶级榜样。真人真事写作存在的现实工作动员与永恒阶级榜样塑形的双重作用,可类比为“有经有权”的关系。作为工人作家最为熟悉的内容,技术生产描写的涌现则是真人真事写作逻辑的自然演化。在此过程中,粘滞于技术生产描写,使得作品不能深入展现人物的精神思想世界,被视为“见物(事)不见人”现象遭致批评。可回避技术生产的描写,既会弱化工人形象,还无法有效反映出社会主义中国的工业化“乌托邦盛景”。如此一来,技术生产描写便深陷于左右为难的困境。“工农兵文艺学习小丛书”表征出来的工农兵文学生产的路径及其困境,最终有助于激活人们深入认识“新时期文学”和“当下文学”。
- 高强
- 关键词:工农兵文学业余作家
- 革命启蒙与“工农兵文艺”——瞿秋白与毛泽东“文艺大众化”思想比较被引量:1
- 2018年
- 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本土化的过程中,瞿秋白与毛泽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两位文艺理论家,他们分别对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运动和20世纪40年代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刘茸茸
- 关键词:瞿秋白毛泽东无产阶级知识分子
- 政治伦理视域下的“娱乐”嬗变——基于“工农兵文艺”娱乐样态的历史省思
- 2014年
- 从历时性角度出发,当代中国文艺娱乐化的时代嬗变可以追溯至革命呼声四起的上世纪中叶。1940年初,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讲演(题目后改为《新民主主义论》),并在该文中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思想口号,而这“大众”指的就是工农兵大众。
- 臧娜
- 关键词:中国文艺工农兵伦理视域《新民主主义论》嬗变政治
- 话语的革命与颠覆:对“工农兵文艺”思想的考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继五四新文学运动提出"人的文学"之后,进入革命战争与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创作树立了"人民的文学"的视野,尤其是"工农兵文艺"成为文学创作的政策与指导思想之后,"工农兵文学"创作日益演变成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形式,在政治意识形态设计、导演下的"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的文学运动,最终成为新兴政权重塑社会阶层结构的政治实践,同时成为新兴政权演绎社会革命合法性的一场辅助性的话语实践。
- 林秀琴
- 关键词:革命现实主义
- 论“工农兵文艺”的理论体系被引量:2
- 2011年
- 毛泽东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文艺的"工农兵方向",在此前后又发表过许多与此相关的意见,它们一起构成了"工农兵文艺"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创作目的论、创作源泉论、创作动因论、创作主体论、创作过程论、创作效果论和创作鉴赏论等。这一理论体系和西方的文艺理论不同,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也占有独特的地位,我们应该好好珍视并发展它。
- 刘江
- 关键词:工农兵文艺
- “工农兵文艺”理论体系的建立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确立被引量:1
- 2011年
- 毛泽东文艺思想最大的历史功绩,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即"工农兵文艺"的理论体系,从而产生了相应的文学样式,让底层民众翻身做了文艺的主人;在世界上,这一理论体系也是独一无二的。当今,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格局中,该理论中关于文艺的政治倾向性,世界观的改造,内容重于形式,深入工农兵生活,百花齐放,以及继承中外优秀文化遗产等思想,仍是指导我们发展当今的"工农兵文艺"事业,并确立它的主流地位的正确选择。
- 刘江
- 关键词:毛泽东文艺思想历史功绩主流文化
- 从左翼文艺到工农兵文艺——对进入解放区左翼文艺家的历史考察被引量:20
- 2006年
- 抗日战争时期,左翼文艺家大批进入解放区,构成了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上的历史性事件。左翼文艺家和解放区原有的文艺家以及当地土生土长的文艺爱好者相结合,极大地推动了解放区文艺的发展。左翼文艺家进入解放区以后,度过了“回家”的甜蜜岁月;经历了文学观念的强烈碰撞;最终,左翼文艺融入于工农兵文艺大潮。论文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力争使描述接近历史现场,揭示出这一蜕变过程的复杂性、艰巨性,成败得失及其对当代文艺发展的深刻影响。
- 刘增杰
- 关键词:左翼文艺文艺家工农兵史考文学发展
- 工农兵文艺思潮的发展道路及其评价
- 1997年
- 并非任何一种思想观念都是思潮,所谓思潮,即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支配人们行动、导引人们方向的共同的观念。那么,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的中国文艺思潮是什么?那就是以《在廷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为代表的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因为这一文艺思潮的核心是“工农兵”,内容上要求表现工农兵。抒写他们在新时代革命的、积极的、创造性的主人翁精神,以及成为主人后的幸福感、喜悦感和自豪感;艺术上要求适应工农兵群众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注重向民间传统艺术学习,创造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故可名之为“工农兵文艺思潮”。下面主要就它自诞生以来到七十年代末的发展轮廓及其主要的经验教训作些管窥蠡测。 工农兵文艺思潮的诞生可以迫溯到4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有些问题诸如文艺为什么人服务、怎样服务等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随着现实的发展又亟待解决。
- 宋志平
- 关键词:工农兵文艺文艺思潮《讲话》毛泽东文艺思想政治思潮
相关作者
- 杨健

- 作品数:17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 研究主题:红卫兵 知青 样板戏 历史性 思想主题
- 郭传梅

- 作品数:17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上海的早晨》 革命意识形态 遗风 洋场 浮华
- 于红

- 作品数:22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清代 曲艺 宝卷 说唱 社会记忆
- 熊庆元

- 作品数:16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新秧歌运动 政治 秧歌剧 艺术革新 秧歌舞
- 王佑江

- 作品数:30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文学风格 审美价值 小说 高校历史教育 教学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