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篇“ 希蒙得木“的相关文章
希蒙得木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2011年
希蒙得木自然分布区和引种驯化的7个地理种源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育苗温棚控温方法设置3个温度处理水平,观察其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不同种源各生理指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不同种源的叶片水分含量均在高温胁迫下下降,膜的通透性增加;不同种源幼苗叶片在T1处理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低于对照,但在T2处理下,不同种源的SOD又表现出较高活性;T1和T22种高温胁迫,其丙二醛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随胁迫程度的加重,其含量变化趋势为先升后降;热胁迫下,各种源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不一致。
李晓清曹小军王启和李荣伟王准
关键词:希蒙得木热胁迫生理生化指标
高温胁迫对希蒙得木幼苗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2011年
在人工气候室内采用盆栽土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程度高温胁迫对希蒙得木幼苗叶片光合作用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CK)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型,高温处理后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T1和T2处理比CK同一时间峰值分别下降了17.4%和35.5%。T1和T2处理叶片的蒸腾速率(Tr)显著降低,气孔导度(Gs)日变化均随高温胁迫强度的加剧而极显著下降,高温胁迫使叶片胞间CO2浓度(Ci)升高,说明高温胁迫下希蒙得木幼苗叶片光合能力降低主要是受非气孔因素限制。此外,高温胁迫下的希蒙得木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和叶绿素含量(Chl)显著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过氧化物酶活性(POD)、脯氨酸含量(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高温胁迫强度的加剧而显著升高。试验表明希蒙得木具有较高的耐热能力。
张念念黄溦溦胡庭兴李晓清尹丽刘文婷
关键词:希蒙得木高温胁迫生理特性
高温胁迫对不同种源希蒙得木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11年
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高温环境,研究了不同程度高温处理对3个不同种源(Z1:会东可河;Z2:澳大利亚肯多伯冷;Z3:美国菲尼克斯)希蒙得木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叶片光合特性、渗透调节、抗氧化保护酶、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种源希蒙得木幼苗LRWC、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均随高温胁迫强度的加剧呈极显著下降趋势,叶绿素含量(Chl)、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脯氨酸(Pro)含量呈极显著上升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REC)均随高温胁迫强度的加剧而显著增加;高温胁迫对希蒙得木幼苗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因种源不同而有所差异,Z1、Z2的POD活性随高温胁迫程度的增加而持续上升,Z3的POD活性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Z1、Z3的SOD活性随高温胁迫程度的增加而持续上升,Z2的SOD活性呈先降低后上升趋势。以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各种源希蒙得木幼苗抗高温能力的结果表明,3个种源希蒙得木幼苗的抗高温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Z1、Z3和Z2。结果表明,长期生长在金沙江干热河谷的Z1可能已经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表现出较好的抵御高温的能力,不同种源耐高温能力的差异可能是通过种源所在地的气候、土壤、海拔等因子综合作用,经过漫长的系统发育,产生不同的变异结果。
黄溦溦张念念胡庭兴李晓清何远洋尹丽
关键词:希蒙得木高温胁迫种源生理特性
2年生希蒙得木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干旱0 d6、d1、2 d、18 d)对2年生希蒙得木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希蒙得木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随土壤含水量(SWC)的降低而显著降低,且SWC与LRWC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均随干旱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暗呼吸速率(Rd)显著增加,胞间CO2浓度(Ci)呈先降低(D12)后升高(D18)的趋势,但水分利用效率(WUE)与Ci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干旱12 d处理下希蒙得木叶片光合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气孔限制,而干旱18 d后植株光合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非气孔限制;此外,表观量子产量(AQY)和光饱和点(LSP)均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并伴随着光补偿点(LCP)的急剧升高。由此表明,干旱条件下,希蒙得木叶片水分严重亏缺,光合碳同化能力及对光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这也可能是植株应对干旱逆境的生存策略。
刘正刚余冰尹丽胡庭兴
关键词:希蒙得木干旱胁迫光合特性
希蒙得木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被引量:3
2010年
希蒙得木自然分布区和引种驯化的7个地理种源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方法设7个水分梯度。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希蒙得木不同种源各个生理指标表现出相似变化规律。希蒙得木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减少,细胞膜透性呈缓慢递增的趋势;不同种源幼苗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SOD活性、CAT酶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ABA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在胁迫到35~42天时达到高峰,随后有所降低,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希蒙得木叶片中IAA的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和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李晓清曹小军王启和王准李荣伟高捍东
关键词:希蒙得木水分胁迫生理生化指标
热胁迫对希蒙得木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2010年
3种处理温度(CK、T1、T2),全天平均温度分别为31℃、38℃和46℃,最高温度分别为35℃、44℃和54℃。T1处理希蒙得木的Pn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16:00,表现出光合"午休"现象;T2处理的Pn日变化从8:00到10:00持续下降,10:00时Pn为-1.87μmol CO2.m-2.s-1,从10:00到18:00,Pn基本没有变化。不同温度处理希蒙得木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差异显著,CK处理的Pn是T2处理的2.26倍,T1处理的Pn是T2处理的1.41倍;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希蒙得木的Tr不断下降,CK处理下希蒙得木日平均Tr为T2的3.66倍,表明希蒙得木是一种比较耐热的植物。希蒙得木LSP和LCP降低,是其适应高温逆境的一种重要形式。3种温度处理下希蒙得木光能利用效率(SUE)表现为CK和T1处理的SUE在10:00最高;T2处理的以8:00最高,其余均为负值。从全天来看,CK、T1、T2处理的SUE平均为7.06%、5.13%、0.41%。
李晓清刘闯曹小军李荣伟
关键词:希蒙得木光合特性热胁迫
希蒙得木对干热胁迫的响应及引种适应性研究
本研究以自然分布于美国和墨西哥的希蒙得木[Simmondsia chinensis(Link) Schneider]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水分胁迫和高温胁迫处理,把细胞膜系统、渗透调节系统、光合系统等联系起来系统研究其幼苗...
李晓清
关键词:希蒙得木水分胁迫热胁迫生理生化指标引种
文献传递
不同种源希蒙得木幼苗的抗旱性研究
本试验以中国四川可河、美国菲尼克斯和澳大利亚肯多伯冷(分别以Z1、Z2和Z3表示)3个种源地的希蒙得木(Simmondsia chinensis(Link)Schneider)一年生实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
刘文婷
关键词:希蒙得木幼苗抗旱性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
文献传递
水分胁迫对希蒙得木幼苗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应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16个月生希蒙得木实生苗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生物量分配。7个希蒙得木种源参加试验,用控制浇水的方法设7个水分梯度。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与对照相比,7个种源的希蒙得木总生物量分别下降了26.40%,37.22%,30.26%,20.11%,27.22%,30.41%,34.17%;地上部分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逐渐降低,地下部分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逐渐增加,变幅为1.64%,2.00%,2.31%,2.15%,1.85%,2.67%,2.14%;根冠比分别是对照的110.68%,147.54%,171.96%,152.36%,152.29%,226.11%,152.76%。
李晓清胡学煜左英强张炳林莫劲雁刘文婷曹小军高捍东
关键词:希蒙得木水分胁迫生物量
闽南沿海沙质地区希蒙得木的引种被引量:2
2007年
引种试验表明:希蒙得木在闽南沿海温暖潮湿的沙质地区不论原种或子代都生长良好、能自然开花结果,物候期及生长规律表达稳定,种子含油量及品质与原产地基本一致,引种试验成功;但由于病虫害等原因,希蒙得木在引种点无人为管理的情况下无法自然生存。沙地良好的通透性和林地良好的排水性是希蒙得木能承受当地高达1325mm年降雨量的主要原因,也是希蒙得木在闽南沿海沙质地区引种成功的主导因子;希蒙得木在引种点的耐旱性不强,旱季浇水有助于植株生长。
陈胜
关键词:希蒙得木闽南沿海沙地引种

相关作者

高捍东
作品数:145被引量:946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均匀设计 种子 希蒙得木 南方红豆杉 均匀设计法
李晓清
作品数:78被引量:480H指数:14
供职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希蒙得木 桢楠 香樟 云杉 巨桉
曹兵
作品数:244被引量:1,295H指数:19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
研究主题:灵武长枣 宁夏枸杞 臭椿 果实品质 绿化树种
曹小军
作品数:51被引量:253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希蒙得木 香果树 引种 干热河谷 金沙江干热河谷
李荣伟
作品数:37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岷江上游 希蒙得木 亚高山 亚高山森林 物种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