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57篇“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相关文章
安徽板仓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安徽潜山板仓省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方法:按照CTFS的建设标准,在安徽潜山板仓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1 hm^(2)的森监测固定样地。对样地内所有胸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调查,并从群落物种组成、区系特征、重要值、群落垂直结构和径级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该固定样地内DBH≥1 cm的木本植物共有3572株,隶属于34科66属98种;其中樟科、豆科、蔷薇科、壳斗科等有较大优势。从属的水平上看,温带区系成分占总属数的71.43%,热带区系成分占25.40%,区系具有过渡性,且温带成分明显。样地稀有种17种,占总物种数的17.35%。重要值≥1.00%的物种共有22个,重要值最大的为毛柄连蕊茶13.05%、其次为豹皮樟11.04%和山胡椒7.13%。样地内所有植株平均胸径为4.60 cm,平均高度为4.3 m,群落径级分布呈“J”型,表明群落结构总体稳定和健康生长状态。结论:样地内木本植株数量较多,物种丰富,具有天然次生典型特征。区系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植被由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演替。
马海军李丹王满华周守标
关键词: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区系特征
岑王老山中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结构动态被引量:1
2024年
了解南亚热带中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变化,可以为森的合理管理与经营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利用2015和2022年两轮调查的数据,运用α多样性指数、β多样性指数、主坐标分析和空间点格局分析等方法,对岑王老山南亚热带中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海拔上3个1 hm^(2)群落的木本植物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胸径结构特征的变化以及树木死亡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升高,树木死亡率降低,树木死亡主要发生在小径级中,呈现非随机死亡模式且与活树密度无关。(2)7年间不同海拔群落的α多样性普遍减少,但不显著,α多样性指数变化率在不同海拔群落间相对一致。各群落物种组成出现变化,但差异极小(P>0.99),不同海拔群落间的物种组成有趋同趋势。(3)不同海拔群落树木的平均胸径与总胸高断面积增加,径级结构呈现倒“J”型,群落有着良好的自我更新和维持群落稳定的能力。综上认为,岑王老山南亚热带中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群落结构变化在不同海拔上总体一致,这说明群落结构稳定,未发生明显变化,各群落物种组成有趋同趋势,优势种的优势地位变化较小,稀有种消亡导致物种丰富度下降。
陈韬梁火连霍春霖罗应华
关键词:群落动态物种多样性物种组成径级结构
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养分含量时空分布特征
2024年
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养分含量通常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为探究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养分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广西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5hm2动态监测样地内151个凋落物收集器所收集的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选取连续12个月的凋落叶进行元素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该森群落凋落叶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碳(C)>钙(Ca)>氮(N)>镁(Mg)>钾(K)>硫(S)>磷(P),分别介于471.85—496.33、20.27—28.29、17.34—23.10、2.79—5.49、1.80—4.38、1.82—2.22、0.96—1.21g/kg之间,呈现高Ca、Mg,低P、K的分布规律,并且随时间出现明显波动,其中C、N、P、S和Ca元素均在4月出现较大值,而K、Mg则在1月出现峰值。生物因子在5m和10m邻域范围内对凋落叶含量的影响基本一致,但10m尺度上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对凋落叶元素含量的影响更为明显。10m邻域范围内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凋落叶P元素的随机森累积解释率最高,达80.27%,C元素累积解释率最低,仅10.49%,其中海拔和坡度对凋落叶C、N、P、S、K、Ca和Mg含量均有强烈影响,岩石出露率和土壤铁(Fe)含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凋落叶元素含量产生较大影响。综上所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月际间凋落叶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10m尺度上海拔和坡度是凋落叶养分含量产生空间变异的主要原因。
淦江黄国勤杜虎宋同清宋同清张立进曾馥平谭卫宁黄静
关键词:凋落物养分时空异质性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神农架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大样地物种组成与结构
2024年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中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完善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补充中国森动态监测网络,进一步探究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和森动态,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于2023年在湖北省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官门山园区建立了一块面积为5 hm^(2)(东西250 m,南北200 m,方向为正南正北)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永久监测样地。基于调查数据,对样地内胸径(距离地面1.3 m高处主干直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不含竹藤)的物种组成、基本特征、结构和空间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存活独立个体数为18450个,隶属于56科101属164种。其中,落叶树种118种,常绿树种46种;常见种(>10株/hm^(2))46个,偶见种(≥1株/hm^(2),≤10株/hm^(2))80个,稀有种(<1株/hm^(2))38个。常绿落叶阔叶树种个体数占比分别为73.90%和26.10%,重要值占比分别为53.25%和46.75%,样地为典型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物区系以北温带成分为主(33个属),占总属数的32.67%;同时兼具热带成分,共30个属,占总属数的29.70%。各层层次清晰,群落以曼青冈(Quercus oxyodon,n=5147)、巴东栎(Quercus engleriana,n=1041)、雷公鹅耳枥(Carpinus viminea,n=265)和台湾水青冈(Fagus hayatae,n=147)为主要建群种,重要值分别占总数的15.57%、6.13%、2.52%和2.19%,其胸高断面积分别占总胸高断面积(159.51 m^(2)/hm^(2))的15.30%、9.73%、4.42%和4.66%。川钓樟(Acer oliverianum)和多脉青冈(Quercus multinervis)为亚乔木层优势种,猫儿刺(Ilex pernyi)和细齿叶柃(Eurya nitida)为灌木层优势种。从物种径级结构来分析,动态样地内个体的平均胸径为7.05 cm,整体径级分布呈倒“J”型,DBH≤5 cm的个体占优势(57.07%),群落结构稳定,物种更新良好。6个优势种均呈聚集分布,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种内聚集程度变小,趋向于随机分�
魏嘉欣姜治国杨林森罗方林秦远知吴浩徐耀粘乔秀娟魏新增金胶胶姚辉余辉亮杨敬元江明喜
关键词:植物区系物种组成
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种子雨特征及其与群落组成的关系被引量:4
2024年
木种子是森更新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数量多少与组成会对群落动态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深刻影响。为了更好的了解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动态变化,利用种子收集器对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种子雨进行了一年定位监测,分析了种子雨物种组成、季节动态、空间动态、种子性状以及种子雨与群落树种空间关系。结果表明:(1)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种子雨密度为921.33粒m^(-2) a^(-1),一年中每月都能收集到一定数量种子,月平均种子雨密度为76.78粒/m^(2),种子雨密度最大高峰是在10月份,达到263.78粒/m^(2),种子雨散布具有很大的空间变异,群落种子雨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2)一年中共收集到30个物种的种子,单粒种子平均重量为0.065 g,其中小叶青冈重量最大为0.405 g,最小的为柳杉重量为0.003 g,不同散布方式和不同果实类型的物种种子重量差异显著,在散布方式中重力散布的种子重量最大,在果实类型中坚果的种子重量最大。(3)植物群落物种对种子雨组成,特别是优势种的物种丰富度有很大贡献,种子不同的散布方式会影响种子雨与母树组成的相似性,风力散布的相似系数的最高值(R_(max))和距种子雨收集器的距离(d)均最大(风力散布:R_(max)=0.212,d=8 m;动物散布:R_(max)=0.143,d=6 m;重力散布:R_(max)=0.100,d=7 m),种子雨密度与周围母树数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显著正相关。综上,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种子物种种类丰富,种子雨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和空间变异,符合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种子雨时空动态的典型特征,通过风力散布的种子在远距离传播上有更大的优势。
王通郑枭庞春梅丁山宋思婧余树全
关键词: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种子雨
环境因子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
闫风辰
南北过渡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碳通量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被引量:1
2024年
生态系统强大的碳源/汇功能是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战略目标最经济、有效的自然气候解决方案和固碳增汇手段。准确评估森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对于明确森碳储量有重要意义。为明确亚热带-暖温带气候过渡带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碳通量特征及其驱动因素,2011—2020年利用涡度相关法开展了大别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碳通量和环境要素的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大别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生态系统呼吸(Reco)、总初级生态生产力分别为-788.13 gC m^(-2) a^(-1)、1074.14 gC m^(-2) a^(-1)、1862.27 gC m^(-2) a^(-1),该森生态系统整体表现为碳汇,其固碳能力与相近纬度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基本持平,并高于针阔叶混交林、毛竹等其他类型的森生态系统。10年间,大别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固碳能力有所增强。影响大别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碳通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温度与太阳辐射,气温(Ta)、净辐射(Rn)、光合有效辐射和总辐射与生态系统碳生产力和GPP呈显著正相关(P<0.001),Reco与Ta和Rn呈显著正相关(P<0.001)。研究结果为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的南北气候过渡带森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估算、碳循环过程模拟提供观测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王靖钰李国栋任晓娟张曼李鹏飞李鹏飞赵晴涛王龙升龚云飞
关键词:碳通量涡度相关法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基于功能性状的中亚热带岩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维持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理解植物功能性状和功能实体在森群落的分布,有助于探讨物种丧失对森生态系统功能、冗余和恢复力的影响。为了解脆弱的岩溶石山森在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生态系统反馈,对桂岩溶石山两块1hm~2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木本植物数据进行了分析。包括基于功能性状计算功能多样性、构建功能实体计算功能冗余以及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Mantel检验评估物种多样性指标在生态系统的维持机制。结果显示:(1)青冈+大叶榉树群落的功能多样性指标均低于鱼骨木+青冈+圆叶乌桕群落,且两个群落间功能均匀度不相关(P>0.05),功能丰富度、功能离散度和Rao′s二次熵呈现极显著相关性(P<0.001),功能分散度呈现显著相关性(P<0.05)。(2)两个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功能冗余指标表现出相似的线性关系,即物种丰富度与功能实体等级、功能冗余、功能超冗余呈正相关,与功能脆弱性呈负相关关系。(3)不同植物功能性状间、不同功能多样性指标间和不同功能冗余指标间的相关性较强,功能多样性指标和功能冗余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但功能性状与功能多样性指标、功能性状与功能冗余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而在功能实体与物种多样性指标的相关性方面,呈现出同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多样性指标相似的显著度。另外,物种多度与物种丰富度、功能分散度、功能离散度、Rao′s二次熵及功能脆弱性均显著相关。总之,在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高功能多样性的群落存在高功能冗余的现象,但功能多样性和功能冗余是相互独立的因素;物种丰富度高的群落所提供的保险效应无法抵消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因此,不能仅通过保护物种丰富度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特有功能,还应充分考虑多度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贡献,以更有效地实现对岩溶石山森生态系统的保护。
李玉玲梁素周丽珠梁士楚宁钧莹莫君容李东蓉
关键词: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
鄂西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种间关系短期动态变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陈锦世
庐山典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4种常见植物根际AM真菌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24年
【目的】为了探究庐山典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4种常见植物根际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真菌)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填充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见植物地下生态研究的不足。【方法】研究以庐山北山典型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4种常见植物(山胡椒,Lindera glauca;蜡瓣花,Corylopsis sinensis;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山橿,Lindera reflexa)为研究对象,引入优势群落的概念并结合AM真菌孢子形态学鉴定方法进行探究。【结果】①4种常见植物均受到侵染,但不同植物间侵染率不存在显著差异。②从山胡椒、蜡瓣花、杜鹃和山橿根际分别分离得到32个、28个、28个和22个AM真菌物种,同时4种植物根际均存在优势种AM真菌,且常见种AM真菌种类最多。③不同植物根际AM真菌群落孢子密度、香农-威纳指数、物种丰富度(除蜡瓣花外)和均匀度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优势度群落孢子密度和物种丰富度,除了广布种孢子密度、常见种孢子密度和常见种物种丰富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余均存在显著差异。④全钾与优势种孢子密度呈显著相关,有机质与Pielou evenness指数、优势种孢子密度和稀有种物种丰富度显著相关,pH与广布种物种丰富度显著相关,硝态氮与物种丰富度、广布种物种丰富度和稀有种孢子密度显著相关。⑤冗余分析发现有机质、全钾是解释变异的主要土壤因子。【结论】庐山典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见植物根际土壤AM真菌资源丰富,其中常见种AM真菌和广布种AM真菌分布均匀,而稀有种AM真菌和优势种AM真菌则分布不均。同时,常见植物根际土壤AM真菌除常见种AM真菌外均受土壤因子影响。因此,庐山典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常见植物对AM真菌存在一定的特异性选择,但选择受到土壤因子的影响。
杜曲吴云月吴佳海肖斌黄航廖丽琴张涛刘玮
关键词:根际土壤

相关作者

艾训儒
作品数:146被引量:924H指数:19
供职机构: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鄂西南 生物量 亚热带 优势种
谢宗强
作品数:195被引量:3,135H指数:3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三峡库区 濒危植物 银杉 生物多样性 消落带
姚兰
作品数:60被引量:380H指数:14
供职机构:湖北民族学院
研究主题: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优势种 亚热带 鄂西南 物种组成
江明喜
作品数:121被引量:1,683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研究主题:濒危植物 三峡库区 河岸带 毛柄小勾儿茶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汤景明
作品数:77被引量:463H指数:11
供职机构: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 生态恢复 日本落叶松 鄂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