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799篇“ 干流“的相关文章
辽河干流防洪能力提升总体方案与实施效果评估
2025年
受堤防高程不足和滩区阻水等因素影响,辽河干流行洪能力无法达标。辽宁省建立河道行洪能力计算模型,并将其成果运用在防汛工作中,并通过成因分析,规划并实施辽河干流堤防建设、居民搬迁和套堤清理等工程措施。通过2020年与2024年成果对比分析,辽河干流堤顶欠高问题基本解决,套堤清理不彻底导致局部河段行洪能力尚未完全达标,堤防超高用于临时挡水可保证全河段达到设计防洪标准。该研究可为辽河干流防汛与清障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李忱庚万露于金源
关键词:行洪能力特征水位河道清障辽河干流
辽宁省辽河干流建章立制工作思考与建议
2025年
近年来,辽宁省实施辽河干流全面提档升级工作,为维护防洪提升、居民迁建、河道清障等多项工程效益长久发挥,开展辽河干流建章立制研究工作。通过系统梳理国内河道法律法规颁布施行情况,分析立法形式与范围定位,形成了《辽宁省辽河干流管理条例》(拟)的条款设置和内容提要,并就条例的工作过程给出建议。文章深刻认识新时代治水理念与需求发展变化,为辽宁省全面加强河流行政管理提供政策依据。
李忱庚马宁王克龙
关键词:河道管理建章立制辽河干流
塔里木河干流堤防应急防护技术适宜性研究
2025年
为保障流域堤防安全运行,提升流域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在塔里木河干流堤防现状基础上,文章通过对衍化于流域的适宜性应急防护技术及新引进的应急防护技术进行系统研究,针对不同程度的堤防损坏情况,提出了一种适宜塔里木河干流的堤防应急防护技术体系,采用不同防护措施应对不同程度的堤防损坏(局部坍塌与溃口)。研究成果可为流域内类似险情处置提供技术参考,并为其他流域堤防安全运行提供借鉴依据。
王露阳李江洪良鹏张叶
关键词:气候变化塔里木河干流
变化环境下西江干流水文情势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2025年
为掌握变化环境下西江干流水文情势演变特征及主要驱动因素,通过识别径流序列突变点将径流序列划分为天然时期和变化时期,采用基于水文改变指标的变化范围法定量探究各水文指标改变度,借助水文变异程度和水文情势变化法(DHRAM)评估整体水文情势改变度,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最相关生态指标捕捉关键水文变量,并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结合残差分析法定量评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情势的影响。结果表明:西江干流4座水文站32个水文指标以中、低度改变为主,天峨、迁江、武宣、梧州站水文变异程度分别为64.70%、61.34%、51.70%、51.89%,基于DHRAM得到各站水文情势改变等级分别为3、3、2、3,综合判定4站整体水文情势改变度均为中度;中上游天峨、迁江站改变度比中下游武宣、梧州站高,应重点关注中上游生态保护;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均是西江干流水文情势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气候变化对天峨、迁江、武宣、梧州站水文情势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5.65%、60.07%、50.29%、55.22%,气候变化对于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水文情势的影响大于上游地区。
李继清刘佳利邓世浪吴亮
关键词:西江干流
西江干流春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及驱动因子研究
2025年
开展西江干流底栖动物多样性调查,为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提供科学支撑。2021年春季从源头(曲靖市马雄山)至河口(肇庆市沙浦镇)设置50个采样点,开展大型底栖动物的全面调查,评估该水域的物种多样性,刻画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甄别关键驱动因子和生态过程。调查共鉴定出底栖动物143种,隶属于5门10纲21目66科117属。其中,水生昆虫85种,软体动物34种,环节动物15种,软甲类6种,其他类群3种。全干流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39.58±206.9)个/m^(2)和(39.11±61.0)g/m^(2)。群落结构在不同河段间差异极显著(P=0.001),上中下游底栖动物的密度差异不显著,而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上游和下游的密度较高,分别为275.50和276.30个/m^(2);上游生物量较高,为62.84 g/m^(2)。全流域的优势种为摇蚊属(Chironomus sp.)和河蚬(Corbicula fluminea),不同河段的优势种各异。方差分解显示,局域环境、土地利用和空间因子共同解释了22%的群落变异。其中,空间(6%)和环境因子(5%)的独立作用相当,表明局域环境过滤和空间制约(主要是扩散限制)是驱动群落变异的关键生态过程。典范对应分析进一步甄别出驱动群落变异的关键局域环境因子(海拔、河宽、水深、盐度和高锰酸盐指数)、空间变量(包括大尺度的PCNM1、PCNM2、PCNM3、PCNM4、PCNM5、PCNM7、PCNM8和小尺度的PCNM23、PCNM34、PCNM35、PCNM37、PCNM39)和土地利用因子(耕地和水域)。
张多鹏刘洋白雪罗鑫罗鑫李正飞李正飞蒋玄空莫扬新陈娟娟谢志才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典范对应分析西江干流
2017年和2022年广东省东江干流河流健康评价及对比分析
2025年
河湖健康评价是河湖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掌握河湖健康状态、查找河湖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广东省东江干流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和2022年数据为基础,从河流形态、水文情势、水质状况、水生生物、公众满意度5个方面对东江干流河湖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评价得分呈现下降趋势,由2017年的65.3下降到2022年的61.5,总体评价结果为健康状态;从目标层来看,功能状况得分增大,由2017年的60.2上升到2022年的67.7,均为健康状态;生态状况得分减少,由2017年的67.5减少到2022年的58.8,从健康状态转为亚健康状态。研究结果可为河流管理者科学、动态掌握河湖健康状况,进一步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提供有力支撑。
张亚娟赵晓晨陈基培
关键词:评价指标东江干流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乌江干流梯级水电站库区的鱼类多样性
2025年
【目的】为调查乌江干流梯级水电站库区间的鱼类多样性差异,探索水电站开发对鱼类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7月在乌江干流12个江段(11个梯级水电站库区和涪陵入江段)共采集36个环境DNA样本,并以COⅠ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对各江段的鱼类多样性和种类结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环境DNA宏条形码共获得83 864条有效COⅠ序列,按序列相似性≥97%聚类后得到423个OTUs,基于本地参考数据库的比对注释分析后,整个乌江干流共检测到32种淡水鱼类,隶属于5目9科25属,其中鲤形目鱼类最多,占比约为56.25%。【结论】物种多样性和种类组成结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乌江干流梯级水电站库区间的鱼类物种多样性和种类组成结构总体上存在一定差异,表明梯级水电站的长期阻隔作用对鱼类多样性和种类结构组成产生了一定影响。本研究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对乌江鱼类多样性和种类结构组成开展调查,有助于了解乌江干流鱼类资源现状,同时为乌江流域鱼类多样性保护提供科技支持。
程如丽罗杨张玉凤李清华王梦张钰李英文沈彦君
关键词:鱼类多样性梯级水电站乌江干流
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段河道整治效果及浮山以下河道整治必要性
2025年
为了评估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段河道治理工程效益,及其在2020年洪水防御中的作用,采用2003年、2007年和2020年等实测洪水资料,对比分析了典型年洪水特征水位和流量,构建了该段河道一维水动力数值模型,模拟了恒定流和典型年两种工况,对工程水位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工程显著降低了河道水位,减少了高水位历时,有效缓解了2020年防洪压力。2020年洪水也暴露出入湖河段泄流能力不足等问题,而入湖河段围垦、湖口淤积和河道糙率变大等也进一步降低了河段泄流能力。开展浮山以下河道治理是必要的,尤其是治理冯铁营引河,可以有效增加河道泄流能力。
贲鹏倪晋倪晋
关键词:淮河干流河道治理
陕西省渭河干流采砂模式探析
2025年
近年来,河湖长制深入实施,渭河干流“政府主导、国有经营”采砂新模式逐步实践,河道采砂管理和河道治理能力不断提升,非法采砂有效遏制,砂石资源开采利用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从恶性竞争到良性循环的根本转变。结合实际渭河河道采砂现状,分析河道采砂面临问题及新型采砂模式实践的利弊,提出渭河干流河道采砂强化管理的措施建议及应对策略,以期为区域采砂法制化、规模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韩路
关键词:河道采砂
松花江干流洪水演进规律研究
2025年
本文通过分析松花江流域洪水特点,选取典型洪水模拟松花江干流及其支流洪水演进过程,对松花江干流洪水传播时间、削峰率及干支流洪水叠加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松花江上游河道内洪水与哈尔滨断面洪水的关系,为松辽流域防洪减灾及保障哈尔滨防洪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崔丽艳甲宗霞
关键词:洪水演进

相关作者

虞邦义
作品数:92被引量:261H指数:12
供职机构:安徽省水利厅
研究主题:淮河干流 淮河中游 河工模型 河道整治 行洪区
蒋晓辉
作品数:75被引量:1,573H指数:19
供职机构: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黄河干流 黄河 水资源 水资源承载力 区域水资源
黄强
作品数:741被引量:6,457H指数:36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水资源 梯级水库 优化调度 黄河 水库调度
刘福田
作品数:26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研究主题:淮河干流 行蓄洪区 河道 行洪区 淮河行蓄洪区
戴长雷
作品数:295被引量:617H指数:12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寒区地下水研究所
研究主题:寒区 地下水 冻土 区划 水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