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39篇“ 干物质累积“的相关文章
- 单粒精播对花生干物质累积及根冠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
- 2024年
- 为明确花生单粒精播增产机理,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以双粒穴播(DS)为对照,研究了单粒精播(SS)对花生干物质积累、叶面积系数、冠层结构和根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生育前期单株和群体干物质重单粒精播和双粒穴播差异不显著,而生育中后期显著高于双粒穴播,结荚期叶面积系数单粒精播显著高于双粒穴播。从结荚期不同冠层结构来看,冠层上、中、下层叶面积系数单粒精播分别比双粒穴播高23.03%、9.34%、86.43%,单株和群体冠层叶片和茎干重单粒精播均显著高于双粒穴播,从冠层不同部位叶片和茎干重占总干重的比例来看,单粒精播冠层下部叶片和茎干重比例高;单株和群体总根干重、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高于双粒穴播,且中下层根系占比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根干重与中下层的叶片干重、下层的茎干重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与双粒播相比,单粒精播花生植株冠层中下部发育健壮且根系大分布深是其增产的重要原因。单粒精播促根扩冠,是花生节本增产的一种有效途径。
- 刘俊华杨吉顺吴正锋郑永美杨丽玉张佳蕾王建国赵玉成解晓梅王黎万书波
- 关键词:花生单粒精播干物质积累冠层根系
- 微咸水与沼液一体化灌溉对设施番茄干物质累积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明微咸水与沼液一体化灌溉对设施番茄植株干物质累积、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获得适宜番茄生长发育的微咸水矿化度阈值。【方法】以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和2023年开展了两季大田试验,在番茄3个生育期(苗期、开花坐果期、成熟期)设置3个灌溉水矿化度(2、3、5 g/L),探求番茄干物质累积、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果实离子量和品质的响应规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组合评价法分别对番茄果实品质及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苗期和开花坐果期使用5 g/L的微咸水与沼液一体化灌溉会抑制番茄各部位干物质量的增加;微咸水与沼液一体化灌溉均会降低番茄最终的产量,其降低主要是通过减少番茄单果质量来实现的,而对单株坐果数影响并不显著。但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番茄果实综合品质得分均有所提高;T4处理(苗期2g/L、开花坐果期3 g/L、成熟期5 g/L)番茄综合生产效益得分最高;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均降低了番茄果实对Na^(+)、Ca^(2+)的积累。【结论】基于组合评价法的番茄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在淡水资源紧缺微咸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议在番茄苗期使用2 g/L、开花坐果期使用3 g/L、成熟期使用5 g/L的微咸水与沼液一体化灌溉模式。
- 郑健刘俊彦宿智鹏王燕
- 关键词:沼液设施番茄干物质累积
- 不同灌水量对油葵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影响
- 2024年
- 为了确定河西走廊灌区油葵的最优灌溉模式,在武威市中心灌溉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油葵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较少会使油葵干物质积累过早趋于平稳,累计值较低,过剩的灌水量则会使得干物质累积进入快速上升期的时间较晚,致使快速累积期的持续时间较短,干物质更多以茎、叶累积为主。开花期适时灌水有利于干物质累积。油葵全生育期耗水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综合分析得出,全生育期灌水4次(播种期600 m^(3)/hm^(2)、苗期400 m^(3)/hm^(2)、现蕾期400 m^(3)/hm^(2)、开花期400 m^(3)/hm^(2)),总灌水量1800 m^(3)/hm^(2)为最优灌溉模式。此条件下,油葵产量为3725.09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1.49 kg/m^(3),达到了高产节水的目的。
- 吕婷
- 关键词:油葵灌水量干物质累积耗水量
- 分次施钾模式下雪茄烟根系发育、干物质累积及根组织结构动态变化
- 2024年
- 研究分次施钾对雪茄烟根系和根组织细胞生长发育、干物质累积及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为本地雪茄烟生产确定适宜的施钾模式。试验设置3种施钾模式:CK(分1次施钾)、T1(分2次施钾)、T2(分3次施钾),分析不同时期烟株根系发育、干物质累积、根组织结构动态变化及发酵分级后雪茄烟叶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各处理烟株根系活力随生育期进行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干物质累积量逐渐上升,且分2、3次施钾较分1次施钾提高了烟株生育期的根系活力及中后期干物质累积量;40 d时分2、3次施钾处理根体积、根横切面积、中柱面积及导管数量较小,但分2次施钾较分1次施钾根冠比、根皮层厚度分别显著提高9.22%、38.57%;60 d后分2、3次施钾处理根体积及干物质累积量较分1次施钾显著提高,根冠比较小,80 d时T1、T2处理根横切面积、皮层厚度、中柱面积及导管数量显著高于分1次施钾,分2、3次施钾处理根、茎、叶干物质累积量较分1次施钾分别提高12.73%、14.73%、14.11%和15.78%、23.33%、17.55%。发酵分级后烟叶产值和茄衣比例均以分3次施钾处理最高,分别为6.70万元/hm^(2)和23.89%,其次为T1处理,分别为6.65万元/hm^(2)、22.88%。综上所述,分次施钾较1次施钾能够显著促进雪茄烟根系发育及干物质累积,优化根组织结构,提高烟叶经济效益,以分3次施钾效果最好,分2次施钾效果次之。
- 吴永兵袁华恩陈泳纬何正川阳苇丽赵俊杰张宇董涵赵铭钦
- 关键词:雪茄烟根系发育干物质累积经济性状
- 夏大豆生育期结构、干物质累积分配及运移对播期的响应
- 2024年
- 为探索播期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干物质累积分配及运移的影响,试验设置早播S1(6月1日)、适期播种S2(6月11日)、晚播S3(6月21日)3个播期,研究了夏大豆生育期结构、干物质累积分配及运移对播期的响应。结果表明,随播期的推迟,全生育期逐渐缩短,生育进程显著加快,但对生殖生长期影响较小。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干物质累积量随播期延迟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处理S2干物质累积量最高。根、茎、叶片、叶柄和豆荚干物质累积量处理S2显著大于S1、S3,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干物质的分配从根、叶片、叶柄逐步转运至茎,最后过渡至豆荚。处理S2花前和花后同化物运移量、花后同化物运移率和贡献率最高,成熟期把生长中心优先运移至荚中。随播期的推迟,株高、有效分枝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底荚高、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百粒质量和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处理S2产量最高,处理S2比S1、S3分别增产了19.94%、35.02%。因此,适期播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调动植株生长因素,促进干物质累积分配和运移,挖掘大豆产量潜力,最终提高籽粒产量。
- 孙联合李长红
- 关键词:夏大豆播期生育期结构
- 不同施钾量对南疆滴灌棉花干物质累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 2024年
- 为研究不同钾肥施用量对棉花干物质量及产量的影响,该试验设置5个不同钾肥施用量处理的田间试验,以K2O纯养分计分别为:①K0,对照不施钾肥;②K1,73.5 kg/hm^(2);③K2,148.5 kg/hm^(2);④K3,222 kg/hm^(2);⑤K4,295.5 kg/hm^(2)。分析不同施钾量对棉花各器官干物质累积分配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棉花的干物质量显著增加,生殖器官占全株的比例上升,当施钾量295.5 kg/hm^(2)时,棉花的干物质量和生殖器官的干物质量都达到最大。在产量构成因素上,施钾不影响棉花的单位面积株数;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单株铃数和单铃质量呈上升趋势,当施钾量222 kg/hm^(2)时单株铃数和单铃质量达最大值,产量也达最大值,为6.45×103 kg/hm^(2)。因此,推荐新疆南疆滴灌棉田的适宜施钾量为222 kg/hm^(2)。
- 朱雨威孟宪昕吕双庆魏宇翔张炎
- 关键词:钾肥棉花南疆干物质
- 玉米与大豆间作对干物质累积分配、产量相对竞争 及土地当量比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为充分利用光热水肥土资源,间作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力、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种植方式。设置了玉米与大豆间作行比M4S6(4∶6)、M2S4(2∶4)、M4S4(4∶4),玉米单作(MCK)与大豆单作(SCK)5种种植模式,研究了玉米与大豆间作对干物质累积分配、产量相对竞争及土地当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间作处理玉米干物质累积均大于单作玉米,M4S6、M2S4大豆干物质累积高于单作大豆。间作处理营养干物质输出量均大于单作,玉米与大豆间作处理显著增加了营养干物质的输出量,呈现处理M2S4>M4S6>M4S4>CK,玉米与大豆间作其输出率低于贡献率,间作玉米的输出率低于大豆,而贡献率显著高于大豆。玉米间作处理雌穗分配比重显著大于单作处理,处理M4S6显著提高雌穗干物质分配比重,结荚期间作处理大豆干物质向豆荚分配比重低于单作处理,成熟期豆荚干物质分配比重显著升高,处理M4S6豆荚干物质分配比重最大。处理M2S4、M4S6、M4S4玉米产量分别为单作玉米MCK的70.81%、84.58%、66.33%,大豆产量分别为单作大豆SCK的9.89%、17.97%、14.18%,处理M4S4产量相对竞争优势极强,处理M4S6、M2S4比M4S4竞争优势显著减弱,处理M4S6、M2S4、M4S4的产量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处理M4S6产量土地当量比最大,其次是M2S4,处理M4S6、M2S4比M4S4产量土地当量比分别增加了19.42%、12.62%。处理M4S6、M2S4经济效益比单作玉米MCK分别增加了19.41%、15.75%,比单作大豆分别增加了113.01%、106.47%。整体上,相较其它间作处理,M4S6是最有益于挖掘玉米与大豆间作优势,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间作模式。
- 许波许海涛冯晓曦郭海斌张军刚王友华孔子明
- 关键词:玉米大豆间作土地当量比
- 子莲采收期干物质累积和氮磷钾养分吸收转运特征
- 2023年
- 【目的】研究加工通芯莲用子莲的干物质累积和氮磷钾养分吸收转运特征,为子莲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太空莲36号和建选17号为供试品种,在江西省广昌县开展微区(3 m^(2))试验。分别在子莲移栽后85天(始收期)、103天(收获早期)、121天(收获盛期)、139天(收获中期)、160天(收获后期)、180天(终收期)采样,测定各器官(部位)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氮磷钾养分累积量,源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转运量,以及汇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累积量增量。【结果】子莲干物质累积总量主要集中在子莲始收期—收获盛期(移栽后85~121天),其中叶片、根状茎等源器官(部位)干物质累积量先增后降,在移栽后139天(花果期末,收获中期)达最高值;莲蓬和果实干物质累积量持续增加;膨大茎开始生长后,干物质累积量迅速增加。叶片、根状茎等源器官氮磷钾含量动态变化相似,在移栽后139天前维持在较高水平,然后迅速或逐渐下降;花蕾、果实和膨大茎氮磷钾含量相对稳定;莲蓬氮、磷含量的动态变化与叶片相似,钾的变化与果实相似。子莲氮和钾累积量主要集中在移栽后85~121天,磷积累量主要集中在移栽后85~139天,此期间氮、磷和钾累积量分别占其累积总量的53.9%、61.4%和55.9%。移栽后139~180天,子莲汇器官氮累积量增量在莲蓬、果实和膨大茎中的分配比例分别为3.0%、67.8%和29.2%,磷的分配比例分别为1.5%、65.0%和33.5%,钾的分配比例分别为6.7%、40.5%和52.8%,源器官氮磷钾转运量占汇器官累积量增量的比例分别为88.8%、49.9%和77.7%。每生产100 kg通芯莲,子莲植株N、P_(2)O_(5)和K_(2)O最大累积量平均分别为7.50、3.47和9.45 kg,N、P_(2)O_(5)、K_(2)O养分吸收量之比为1∶0.46∶1.26。【结论】收获中期(花果期末)—终收期,子莲植株体内氮磷钾的累积有“莲蓬+果实”和“膨大茎”两个汇,并以果�
- 刘冬碧揭志辉朱丹丹唐记平杨良波张志毅郑兴汶张富林夏颖程子珍赖克强谢世平
- 关键词:子莲干物质累积养分含量
- 不同栽培模式下的生姜干物质累积及养分吸收规律被引量:2
- 2023年
- 生姜栽培面积逐渐扩大,产量水平不断提升;明确高产栽培模式下,生姜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规律是实现生姜高产高效种植的重要基础,为生姜养分高效利用和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支撑。通过优化生姜施肥管理,对设施和露地两种模式下关键生育期植株连续取样观测,分析了不同模式下的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累积规律及特点。设施和露地栽培生姜整个生育期的干物质累积总体呈“S”型。根茎膨大期是生姜干物质积累的主要时期,至收获时,设施和露地生姜单株干物质累积量分别为233.6~276.4和211.2~238.4 g;姜块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占全株干物质积累量的53.64%~54.82%和42.53%~45.20%。设施和露地生姜对氮的吸收主要集中在根茎膨大期,占全生育期的比例分别为38.72%~44.78%和46.37~46.76%;各生育期对磷的吸收量呈小幅增长趋势,其中优化施肥处理的磷吸收高峰均在转色期,相对吸收量分别为33.88%和28.45%;对钾的吸收则呈波动式线性增长,在苗期和根茎膨大期均出现吸收高峰,其中在根茎膨大期对钾的吸收量占全生育期的比例分别为25.27%~26.14%和28.58%~32.40%。在设施和露地两种高产模式下,干物质累积特征均呈“S”型。生姜收获时,单株氮、磷、钾吸收量比例分别为2.4~3.0∶1.0∶6.3~6.7和2.9~3.2∶1.0∶6.8~7.3;优化施肥技术下,设施和露地种植每生产1000 kg姜块的N、P_(2)O_(5)、K_(2)O吸收量分别为2.41、1.01、6.82和2.45、0.77、5.61 kg。
- 杨岩徐钰徐钰石璟王梅李妮刘玉敏李乐正赵保忠
- 关键词:栽培模式生姜干物质累积养分吸收高产高效
- 不同肥水供给模式对高蛋白大豆干物质累积、氮素代谢、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为探索高蛋白大豆高产优质生产适宜肥水协同供给模式,以高蛋白驻豆19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施氮量与灌水量进行田间裂区试验,设置3个施氮量水平,N0(不施氮肥)、N1(60 kg·hm^(-2))、N2(120 kg·hm^(-2));3个灌水水平,W0(不灌水,自然降雨)、W1灌水量(1500 m3·hm^(-2))、W2灌水量(3000 m3·hm^(-2)),研究了高蛋白大豆干物质和氮素累积与分配、氮素利用及品质对肥水协同供给的响应。结果表明:同一灌水量条件下,干物质积累分配量呈现豆荚>茎>叶,2020年豆荚分配占比53.65%~69.00%,2021年豆荚分配占比36.25%~52.15%;同一施氮条件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鼓粒期干物质累积量呈逐渐升高趋势,在施氮N1条件下,灌水量为W2时,干物质累积量较自然降水W0、灌水量处理W1分别提高了56.55%和11.67%;不同灌水量条件下,提高施氮量反而降低了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不同施氮量条件下,随灌水量的增加,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多呈增加趋势;同一灌水条件下,蛋白质含量不施氮最低,脂肪含量在施氮120 kg·hm^(-2)最低,不同灌水处理中W2N1产量最高达2319.86 kg·hm^(-2),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灌水处理产量,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本研究为大豆高效节水节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赵景云许海涛刘志强王建立仇永康宋晓朋
- 关键词:高蛋白大豆氮素利用效率
相关作者
- 张富仓

- 作品数:281被引量:3,592H指数:31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水分利用效率 玉米 氮 滴灌施肥 滴灌
- 岳文俊

- 作品数:10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干物质累积 甜瓜 冬小麦 复水 冬小麦生长
- 刘冬碧

- 作品数:177被引量:1,456H指数:20
- 供职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莲藕 土壤养分 油菜 钾肥 江汉平原
- 吴正锋

- 作品数:183被引量:1,060H指数:17
- 供职机构: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 研究主题:花生 对花 生理特性 荚果产量 花生品种
- 孙敏

- 作品数:291被引量:1,301H指数:20
-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旱地小麦 休闲期 土壤水分 深翻 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