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960篇“ 并发感染“的相关文章
- 脑肿瘤切除术后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脑肿瘤切除术后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7例行脑肿瘤切除术且术后并发感染的患者作为感染组,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龄(43.2±4.4)岁,年龄范围为28~65岁;另选取同时期性别、年龄与术后并发感染患者相匹配的171例脑肿瘤术后无感染患者作为非感染组,男性83例,女性88例,年龄(41.3±5.12)岁,年龄范围为26~68岁。收集两组的感染情况、性别、年龄、肿瘤类型、肿瘤部位、肿瘤最长经、肿瘤切除程度、麻醉方式、麻醉时长、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手术类型、手术次数、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总天数、术前住院天数、术后是否存在脑脊液漏及术前改良衰弱指数(mFI-5)评分,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其影响因素。结果57例术后并发感染的脑肿瘤患者以颅内感染居多(82.5%),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1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部位在慕下区域、采用全身麻醉、行二次手术、手术时长≥3 h、住院总天数多、术前mFI-5评分≥2分均为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肿瘤部位在慕下区域、采用全身麻醉、行二次手术、手术时长≥3 h、住院总天数多、术前mFI-5评分≥2分。
- 张瑶周跃飞马坤卢荣朱莲
- 关键词:脑肿瘤术后感染
- 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 2025年
-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人体内的能有效治疗特定心律失常所致心脏功能障碍的电子仪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据统计,每年有900 000余台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体内,且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1]。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虽然是一种介入手术,但也是一种有创操作,起搏器囊袋感染是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囊袋感染会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及术后生活质量,如不及时治疗,严重时可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2]。
- 李家乐周婷李觅赵兰
- 关键词:起搏器囊袋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
- 1例老年胆管癌患者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药学实践
- 2025年
- 报道1例老年胆管癌患者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药学实践。患者,男性,66岁,以“寒战、高热伴血压降低1 d”为主诉由我院普外科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因胆管恶性肿瘤于普外科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胆管支架置入术、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感染症状加重,转入ICU,确诊为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引发的感染性休克,予左氧氟沙星联合注射用美罗培南和注射用替加环素抗感染治疗,同时予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突发癫痫,临床药师考虑左氧氟沙星导致的可能性较大,停用左氧氟沙星,同时监测患者肝、肾功能水平和血药浓度,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剂量。经治疗,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感染指标明显下降。
- 方慧齐志敏邹杰何伟康王寅杨毅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抗感染治疗替加环素癫痫
- 无乳链球菌感染致子宫穿孔并发感染性休克一例
- 2025年
- 无乳链球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在孕妇、新生儿中感染率较高,较少见于非妊娠成年人,由此引发感染性休克更为少见。报道1例由无乳链球菌感染致子宫穿孔进而引发感染性休克的病例,该患者因突发中上腹痛10余小时入院,入院即呈休克状态,查CT见腹腔游离气体;宫腔体积明显增大、积气;腹腔、盆腔积液。急诊腹腔镜探查见子宫巨大穿孔,有大量脓液及脓苔流出。该患者因积极处理预后良好出院。
- 封玲李金林
- 关键词:无乳链球菌休克子宫穿孔宫腔积脓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去甲基化药物治疗患者并发感染情况及其风险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调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患者并发感染情况,并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3月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HMA治疗,根据治疗后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未并发组(46例)和并发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MA治疗患者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家族遗传病史、有毒物质接触史、放射线接触史、脊髓原始细胞占比、粒细胞缺失时间、体力状况评分、输血、外周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组患者合并糖尿病、病程>6个月、骨髓异常增生危险分层高危/极高危、使用糖皮质激素、未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蛋白水平<35 g/L占比均高于非并发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病程>6个月、骨髓异常增生危险分层高危/极高危、使用糖皮质激素、未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蛋白水平<35 g/L均为影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MA治疗患者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病程>6个月、骨髓异常增生危险分层高危/极高危、使用糖皮质激素、未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蛋白水平<35 g/L均为影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MA治疗患者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以上指标,以预防感染,保障治疗效果。
- 陈维甲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去甲基化药物并发感染影响因素
- 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标准抗感染方案在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 2025年
- 目的 探究分析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标准抗感染方案在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4年6月宜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标准抗感染方案治疗,观察组实施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标准抗感染方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相关治疗指标、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意识障碍评定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休克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持续血液滤过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0.85±0.21)h、(6.26±1.13)d、(8.33±1.50)d、(10.79±2.14)d,均短于对照组的(1.14±0.27)h、(7.58±1.42)d、(9.96±1.73)d、(13.85±2.78)d;观察组总补量为(1289.54±88.74)mL,低于对照组的(1930.17±101.39)mL(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b、Hct分别为(120.86±9.13)g/L、(30.76±3.38)%,均高于对照组的(112.09±8.86)g/L、(25.14±3.17)%;PT、CRP分别为(13.47±1.97)s、(11.73±2.11)mg/L,均低于对照组的(16.16±2.54)s、(15.09±2.45)mg/L(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405,P=0.007<0.05)。结论 对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标准抗感染方案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有利于优化治疗指标,恢复通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有助于减轻意识障碍。
- 熊娇
- 关键词:限制性液体复苏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
-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 2025年
- 目的:研究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接诊的90例急诊重症肺炎患者,其中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为观察组,无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为对照组,各45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伴消化道出血、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肺叶受累、器官受累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30 d、侵入性操作、伴消化道出血、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肺叶受累数量≥3个与器官受累数量≥3个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性别、年龄、机械通气、合并高血压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时间≥30 d、侵入性操作、伴消化道出血、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肺叶受累数量≥3个、器官受累数量≥3个是急诊重症肺炎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长期住院、侵入性操作、伴消化道出血、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叶及器官受累数量较多容易导致急诊重症肺炎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影响预后。为改善急诊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临床应积极防控危险因素,加强管理,预防病原体感染。
- 穆凯代斯·赛迪
- 关键词: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
- 新生儿窒息并发感染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并发感染性肺炎的高危因素,以期为临床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47例窒息并发感染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比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高危因素。结果47例患儿中,共检出病原菌53株。其中,58.49%为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1.51%为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药敏试验显示,31株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最高,达51.61%,仅1株对美罗培南耐药,无菌株对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耐药。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8.71%、35.48%、32.26%、29.03%、25.81%。22株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为95.45%,无菌株对万古霉素耐药。阿莫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超过50%,分别为90.91%、72.73%、59.09%、54.55%,而四环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6.36%、31.82%、22.73%。感染组和对照组患儿在出生胎龄、阿氏(Apgar)评分、出生体重等多个出生相关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性别、多胎妊娠和分娩方式上无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表明,羊水污染、气管插管和重度窒息是新生儿并发感染性肺炎的独立风险因素。轻度窒息组患儿的pH值为(7.09±0.07),PO_(2)为(44.51±8.03)mmHg,CO_(2)为(52.65±15.87)mmHg,BE为(-7.18±2.60)mmol/L,Lac为(5.35±1.75)mmol/L。重度窒息组患儿的pH为(6.99±0.11),PO_(2)为(36.41±8.12)mmHg,CO_(2)为(85.12±17.87)mmHg,BE为(-15.73±6.22)mmol/L,Lac为(9.72±3.13)mmol/L。两组间pH、PO_(2)、CO_(2)、BE、Lac水平差异显著(P<0.05)。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pH、PO_(2)、BE与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负相关(P<0.05),CO_(2)、Lac与窒息程度正相关(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并发感染性肺炎患儿的病原菌分布以革�
- 邢烨王春梅王彤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感染性肺炎高危因素脐动脉血气分析
- 肠道微生态调节在肝硬化并发感染防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感染会导致肝硬化的不良进展,病死率增高,而肝硬化向终末期发展又会加大患者感染的易感性,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受损,肠屏障功能障碍,肠道菌群组成与功能改变,菌群移位,易并发感染。抗菌药物是抗感染最常用的手段,但传统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或不合理的抗菌药物应用可能促进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同时也可能破坏肠道微生态,进一步加重感染的易感性。因此,新的预防和治疗肝硬化并发感染的方法需要被关注。本文旨在探讨肝硬化并发感染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并着重介绍肠道微生态调节,如益生菌、益生元、新型抗菌药物、肠道代谢物、粪菌移植及中医药调节在肝硬化并发感染中的应用,以期为肝硬化并发感染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孙虹佳毛小荣
- 关键词:肝硬化肠道微生态肠道菌群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迟发血栓形成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 2025年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其中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AIE)是术后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目前,此类心内膜炎(IE)的治疗尚无明确推荐指南。本研究报道1例TAVR术后迟发血栓形成,继而并发AIE的病例,最终行外科手术治疗后好转。
- 陈燕子孙磊顾翔唐程斌陈瑞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
相关作者
- 沈志祥

- 作品数:549被引量:2,914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预后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
- 宋达琳

- 作品数:105被引量:298H指数:9
-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
-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重构 冠心病 血管内超声 急性冠脉综合征 糖尿病
- 李秀松

- 作品数:119被引量:540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白血病 急性 药物疗法 急性白血病 维甲酸治疗
- 刘志红

- 作品数:1,224被引量:11,635H指数:50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糖尿病肾病 狼疮性肾炎 肾活检 预后 IGA肾病
- 曾晓颖

- 作品数:100被引量:328H指数:8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肿瘤科
- 研究主题: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预后 疗效 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