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02篇“ 并发肾损害“的相关文章
- T2DM中医证型与糖代谢、微炎症状态及并发肾损害的关系探讨
- 2024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中医证型与糖代谢、微炎症状态及并发肾损害的关系。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312例T2DM患者分为不同证型,比较各中医证型糖代谢指标[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微炎症状态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急性时相血清淀粉样蛋白A(ASAA)]、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Scr)、胱抑素C(CysC)、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肾损害发生率。结果:阴阳两虚型、血瘀脉络型FPG、2hPG、HbA1c、HOMA-IR、CRP、TNF-α、IL-6、ASAA、BUN、Scr、CysC水平均高于热盛伤津型、湿热互结型、气阴两虚型(P<0.05),血瘀脉络型高于阴阳两虚型(P<0.05);阴阳两虚型、血瘀脉络型eGFR低于热盛伤津型、湿热互结型、气阴两虚型(P<0.05),血瘀脉络型低于阴阳两虚型(P<0.05);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血瘀脉络型肾损害发生率均高于热盛伤津型、湿热互结型(P<0.05)。结论:T2DM中医辨证分型以气阴两虚型最为常见,且不同证型糖代谢、微炎症状态及肾损害发生情况具有一定差异。
- 张家浩张腾飞
- 关键词:中医证型糖代谢微炎症状态肾损害
- 过敏性紫癜并发肾损害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并发肾损害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是否并发肾损害分为非肾损害组和肾损害组。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紫癜并发肾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感染史、腹痛、关节痛、消化道出血及血红蛋白、白蛋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脂、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肾损害组年龄49.5(25,65.25)岁,大于非肾损害组的19(10,30.75)岁(Z=-4.17,P<0.05),既往紫癜发生率为36.2%(21/58),高于非肾损害组的9.4%(3/32)(χ^(2)=7.59,P<0.05),白细胞计数9.66(6.80,14.21)×10^(9)/L,高于非肾损害组的7.78(6.01,10.53)×10^(9)/L(Z=-2.00,P<0.05),血小板计数为222.50(189.75,291.75)×10^(9)/L,低于非肾损害组的274.50(233.00,322.50)×10^(9)/L(Z=-2.71,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1.055,95%CI:1.026~1.084)及既往紫癜(OR=6.610,95%CI:1.653~26.428)为过敏性紫癜并发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并发肾损害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既往紫癜、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水平有关。
- 金张思罗镇王再兴
- 关键词:肾损害
-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 肾损害是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尽管随着新型抗骨髓瘤药物的引入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损害的长期预后得到改善,但肾损害的发生仍然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早期死亡率增加相关。 ...
- 张梦萍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合并肾损害(RI)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21年8月于安徽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MM患者60例,对未合并RI和合并RI的患者分为非RI组(n=34)和RI组(n=26),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RI组Durie-Salmon分期及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Ⅲ期的患者比例高于非RI组(P<0.05);RI组患者初诊时白细胞、血钙、血尿酸、β_(2)-微球蛋白水平均高于非RI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指标预测RI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4、0.679、0.709、0.77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β_(2)微球蛋白为MM并发R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分析显示,RI组较非RI组总生存期(OS)缩短。对于老年MM伴RI患者,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总体反应率为91.67%、RI总体反应率为91.70%,传统化疗总体反应率为30.00%、RI总体反应率为40.00%,联合化疗优于传统化疗(P<0.05)。结论MM患者初诊时白细胞、血钙、血尿酸、β_(2)-微球蛋白水平对于RI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β_(2)-微球蛋白预测价值最高,且为独立危险因素,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相对传统化疗可显著改善老年MM合并RI患者的疗效。
- 程家凤张薇薇郑茜茜王晓培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硼替佐米
- 血清25-(OH)D水平与过敏性紫癜并发肾损害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过敏性紫癜(HSP)并发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普通儿科住院的113例初诊为HSP且未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儿作为HSP组,并根据是否合并肾损害将其分为紫癜性肾炎组(HSPN组,26例)和非紫癜性肾炎组(NHSPN组,87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60名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均检测各组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并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清25-(OH)D预测HSP发病及并发肾损害的风险。结果HSP组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HSPN组的血清25-(OH)D水平低于NHSPN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水平升高1 ng/mL,发生HSP风险的概率降低为原来的0.749倍,发生HSP并发肾损害风险的概率降低为原来的0.892倍。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为HSP发病及并发肾损害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血清25-(OH)D为HSP发病及并发肾损害的保护性因素,适当补充维生素D、提高血清25-(OH)D水平可能会降低HSP发病及并发肾损害的风险。
- 潘聪赖文英毛静媛黎巧茹侯丽丽
- 关键词:25-羟维生素D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
- 过敏性紫癜患儿并发肾损害的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病变的风湿免疫性疾病[1],其远期预后与患儿肾受累程度密切相关,肾损害可进一步加重患儿病情,形成恶性循环[2]。本研究旨在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并发肾损害的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 陈长见徐辉甫
-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肾损伤影响因素
- 3种胰岛自身抗体与1型糖尿病患儿并发肾损害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清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nT8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及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水平与1型糖尿病患儿并发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123例1型糖尿病患儿纳入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105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ZnT8A、GADA及IA-2A水平。评估研究组患儿肾功能状态,根据肾损害并发情况将患儿分为并发组与未并发组,比较2组患儿血清ZnT8A、GADA、IA-2A阳性率,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血清ZnT8A、GADA、IA-2A以及其他因素与1型糖尿病患儿并发肾损害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ZnT8A、GADA、IA-2A阳性率(41.46%、60.98%、45.5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肾损害并发率为38.21%(47/123),并发组血清ZnT8A、GADA、IA-2A阳性率(74.47%、85.11%、78.72%)均高于未并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型糖尿病病程、胱抑素C(Cys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舒张压、血尿酸、血红蛋白(Hb)以及血清ZnT8A、GADA、IA-2A均是1型糖尿病患儿并发肾损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1型糖尿病患儿血清ZnT8A、GADA、IA-2A阳性率高于健康儿童,且并发肾损害患儿的阳性率较未并发患儿高。血清ZnT8A、GADA、IA-2A阳性和糖尿病病程偏长、高CysC、高FBG、高HbA1c、高NAG、高血尿酸、高舒张压、低Hb均可增加1型糖尿病患儿并发肾损害的风险,临床医生需据此加强防控。
- 刘建丽刘力铭杨晓莹
- 关键词: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1型糖尿病肾损害
- 肝硬化患者并发肾损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生肾脏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收治的各类原因所致肝硬化患者429例,根据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CTP A级、CTP B级及CTP C级。对患者一般情况、病因、肝功能分级、肾功能及预后等因素进行比较。结果各组患者病因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P C级患者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 C)高于其余两组(P<0.05),CTP A患者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于其余两组(P<0.05)。各组患者合并肾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损害发生率随CTP分级升高有增加的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P分级[OR=2.324(95%CI:1.495,3.614),P=0.000]、年龄[OR=3.730(95%CI:2.185,6.367),P=0.000]是肾损害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与病因、Scr、Cys C及eGFR密切相关;CTP分级越高,合并肾损害的发生率越高、损害程度越重;CTP分级和年龄是肝硬化患者发生肾脏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
- 周一萌王岩路丽芳冯国和
- 关键词:肝硬化肾疾病
-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及胱抑素C在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及胱抑素C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58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患者入院时肝功能及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及血清胱抑素C)。结果所有入组乙肝肝硬化患者eGFR均值为(99.85±32.82)ml/min/1.73 m^2,Cys C检测均值为(3.39±0.96)mg/L,呈显著负相关(r=-0.472,P<0.05)。所有入组乙肝肝硬化患者CysC、eGFR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1,P<0.05)。以Child-Pugh分级分组分析CysC测定结果表中显示血CysC值,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造影剂应用史、Child分级均与肾功能受损相关,其中年龄、高尿酸血症、造影剂应用史、Child分级均与肾损伤独立相关,而性别、HBV DNA定量、HBeAg状态与肾损伤无关。结论CysC水平在反映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肾功能损伤方面敏感性较好、特异性较强,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可靠指标。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高龄、合并高尿酸血症、既往应用造影剂者、Child-Pugh分级高的患者为肾损伤的高危人群,应高度警惕肾功能受损的发生。
- 阎双缓
-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肾损害胱抑素C
- 儿童先天性孤立肾并发肾损害临床特点及随访
- 目的:回顾性分析5例先天性孤立肾儿童的临床特点并随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例先天性孤立肾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同时进行随访以了解患儿远期预后。结果:5例患儿中,女3例,男2例;年龄3.9~8.5岁,平均入院年...
- 吴绿仙包云光王大燕
- 关键词:孤立肾肾损害儿童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宋跃飞

- 作品数:28被引量:96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西省中医院
-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糖尿病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药疗法 慢性肾衰竭
- 由希雷

- 作品数:43被引量:109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市天和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肾损伤 血液净化治疗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脓毒症 间歇性血液透析
- 王永明

- 作品数:11被引量:46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市天和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肾损伤 脓毒症 血液净化治疗 间歇性血液透析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 高峰

- 作品数:20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省中医院
- 研究主题:特发性膜性肾病 水蛭素 疗效 他克莫司 慢性肾功能衰竭
- 杨晓莹

- 作品数:25被引量:227H指数:8
- 供职机构:唐山市妇幼保健院
- 研究主题:纤维支气管镜 肺不张 PICU患儿 过敏性紫癜肾炎 过敏性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