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篇“ 开尔文波“的相关文章
极光猎手的两个新发现:稳定极光红弧和开尔文
2024年
在极光拍摄时,竟然发现了两种特殊的结构。稳定极光红弧2023年4月24日晚11点30分,受到日冕物质抛射的影响,预报可能会有G2甚至G3级的地磁暴,这意味着极光指数将达到KP=7。我接到消息后,立即从乌鲁木齐北上至北纬46°的克拉玛依,尝试拍摄极光。凌晨3时53分,始拍摄到红光,并迅速布满整个画面,之后出现柱状结构。
戴建峰(文/图)张敬宜(文/图)
关键词:日冕物质抛射地磁暴极光开尔文波乌鲁木齐
热带西太平洋季内震荡相关的赤道开尔文对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的初步探索
2018年
从海洋Kelvin的角度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季节内振荡(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对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的影响。通过资料处理确定了热带西太平洋MJO相关的风应力强迫产生的海洋Kelvin指数K,该指数代表了Kelvin的强度。通过对比指数K与温跃层深度的变化,分析指出当El Nino事件发展过程中出现强MJO相关的海洋Kelvin,并且该东传动传递的是温跃层异常下沉信号时,会增大El Nino事件的振幅,对El Nino事件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1997/1998年El Nino事件);当MJO相关的海洋Kelvin较弱时对El Nino事件影响不大,而且当传递的是温跃层异常上升信号时反而会对El Nino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总之,热带西太平洋MJO事件对El Nino事件在特定的情况下有重要影响,但并不能决定El Nino事件的发生或终结。
于毅孟祥凤周艺孙树壮
关键词:季内振荡开尔文波厄尔尼诺
CISK Kelvin Wave with Evaporation-Wind Feedbackand Air-Sea Interaction-A Further Study ofTropical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Mechanism被引量:3
2002年
The wave-CISK (cumulus convection heating feedback), the air-sea interaction and the evaporation-wind feedback are together introduced into a simple theoretical model,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ir effect on driving tropical atmospheric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IS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ong the introduced dynamical processes the wave-CISK plays a major role in reducing phase speed of the wave to be closer to the observed tropical ISO. While the evaporation-wind feedback plays a major role in unstabilizing the wave. The air-sea interaction has certain effect on slowing down the phase speed of the wave. Therefore, the wave-CISK and evaporation-wind feedback can be regarded as fundamental dynamical mechanism of the tropical ISO. This study also shows that since the effects of the evaporation-wind feedback and the air-sea interaction were introduced, the excited wave is zonally dispersive, which can dynamically explain the activity feature of the observed ISO in the tropical atmosphere very well.
李崇银禚汉如王作台
台湾海峡中的开尔文被引量:3
1990年
本文介绍了台湾海峡中K_1分潮的特征,建立一个K_1开尔文模型,并以此预报K_1分潮的主要特征。发现预报值与实测值相当接近;K_1分潮具有开尔文的基本特征。
叶安乐
关键词:台湾海峡开尔文波
正交模方法对两类ENSO事件的开尔文特征分析
毕淑婷
对流耦合开尔文的升尺度效应对MJO传播的影响
李馨雨
旋转分层流体界面上开尔文的实验研究
由于旋转效应分层流体的界面发生从重力开尔文的演变。已有的理论研究表明开尔文是一种具有拓扑保护特性、沿边岸单向传播的线性(Delplaceet.al.Science,2017)。人们在海洋中对开尔文进行了观测...
范显萍任晨阳陈天成张何朋钟锦强
关键词:开尔文波重力波色散关系
2020—2022年与2010—2012年两个“二次变冷”La Nina事件的特征与机制对比
2024年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I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是由热带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产生的显著年际变率,其负位相的拉尼娜(La Nina)事件对中国极端天气有巨大影响。本文利用海洋、大气观测、再分析资料集,对比研究了2010—2012年和2020—2022年两个“二次变冷”La Nina事件演变过程中各阶段的物理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2010—2012年La Nina事件第一个峰值强于2020—2022年La Nina事件,但第二个峰值较后者弱,且其海表温度异常(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SSTA)偏西,该SSTA的强度和位置特征可从次表层海温异常得到进一步验证。另外,赤道太平洋的东风异常也在2010年夏秋季明显比2020年偏强、偏西;而偏东且增强的东风异常使2020—2022年La Nina事件的第二个冬季峰值强于2010—2012事件。通过海洋混合层热收支诊断分析,纬向平流反馈(海表面热通量异常)是引起La Nina事件发展(衰减)的主要因素。在发展阶段,东风异常引起的纬向海流异常将冷水向西输运,成为赤道中-东太平洋冷SSTA发展的主导因子,垂直方向温跃层反馈过程的贡献也不可忽略。本研究以近十年来的两个“二次变冷”La Nina事件为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对比分析,明晰了二者生命演变史过程中的物理机制,为探究La Nina事件生消机理和ENSO不对称性在全球变暖下的可能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白燕白燕郭浩康石剑
关键词:海表温度开尔文波
有利于中部型厄尔尼诺发展的风应力结构及机制
ENSO(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是热带太平洋最大的年际气候变率模态,对全球气候、海陆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几十年来,ENSO的复杂性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C...
杨伟生
关键词:风应力异常开尔文波罗斯贝波
东印度沿岸流的季节变化及其热盐输运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卫星高度计数据、模式数据和同化资料揭示了东印度沿岸流(East India Coastal Current, EICC)年周期上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其可能的影响机制及热盐输运。在年周期上EICC呈现3种分布状态,受季风影响,在东北季风前期(10—12月)和后期(2—5月)为一致的南向(北向)流动;而6—8月EICC呈3段式分布,与另外两个时间段明显不同,表现为9°N以南、16°N以北区域的南向流动和9°—16°N区域的北向流动。前人研究认为印度东海岸的局地风应力是EICC的主要机制,本研究发现除局地风应力外,来自孟加拉湾中部的艾克曼抽吸(EkmanPumping)在全年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在2—5月(10—12月)驱动EICC的北向(南向)流动,而局地风应力则在10—12月有利于EICC的南向流动。EICC是孟加拉湾低盐水向赤道东印度洋和阿拉伯海输运的一个因素,在海盆间的热盐交换上发挥着重要作用。EICC的热输运在6—12月(2—5月)有利于(不利于)湾内温度的升高;盐输运则在全年都有利于孟加拉湾内盐度的增加。此外,EICC的一致南向(北向)流动以及3段式结构促进了湾内热盐的再分配,对于维持北印度洋的热量和盐度收支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辛红雨谢强谢强
关键词:开尔文波

相关作者

钱代丽
作品数:22被引量:110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天气雷达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降水预报 西太平洋副高 气候突变
管兆勇
作品数:280被引量:1,791H指数:25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夏季 年际变化 ENSO 大气质量 北半球夏季
黄荣辉
作品数:248被引量:6,266H指数:4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年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热带气旋 大气环流 准定常行星波
冰丹
作品数:1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研究主题:月报 鱼粉 配额 鱼粉市场 参考价
刘凯
作品数:33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自然场景 动画 文字检测 场景文本 符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