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7篇“ 弥勒造像“的相关文章
优秀技术工人百工百法丛书 侯晓锋工作法 玉雕弥勒造像技艺
“优秀技术工人百工百法丛书”由100位全国各行各业的顶尖高技能人才的100种具有先进性、独特性、推广价值的技能技法、操作法或者创新方法组成,是全国总工会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出版项目。入选“优秀技术工人百工百法丛...
侯晓锋作
云冈石窟的弥勒造像与信仰
2023年
在云冈石窟的59000余尊造像中,数量最多的为现在的佛释迦牟尼,其次便是未来佛弥勒弥勒造像为云冈石窟重要的造像题材,有交脚、半跏思惟及佛装等形式。通过对云冈石窟中弥勒造像的梳理可以发现,云冈石窟中的弥勒造像一方面受到了键陀罗弥勒造像、北凉石塔中弥勒造像等的影响,同时中晚期的弥勒造像也融合了中原特色。云冈石窟中的弥勒造像反映了北魏社会流行的弥勒信仰。
吴云丽
关键词:弥勒造像
巴蜀石窟寺唐宋弥勒造像研究
巴蜀唐宋石窟中弥勒造像众多,星罗棋布,散布于各地造像点中,大抵呈现出沿河流和古代交通要道分布的规律。弥勒造像最初于古印度犍陀罗地区出现,初为菩萨形象,佛教从印度东传,经西域河西到中原北方再到巴蜀地区,弥勒形象完成了从菩萨...
钱学生
关键词:唐宋弥勒造像大佛
唐武周时期洛阳龙门石窟中弥勒造像的特征及原因
2022年
作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的龙门石窟在北魏迁都洛阳前,即太和十八年(494)就已经开始开窟造像。北魏以来,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诸朝断续营造400余年,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近11万尊、碑刻题记2890块。在北魏时期和唐代达到造像的高峰,其造像分别占据龙门窟龛造像总数的30%和60%。洛阳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历史区位因素,是北魏迁洛后的都城和唐朝的东都,其佛教因素除远传而来的印度佛教外,还包括已经中国化了的近传佛教。
康丹丹马倩倩缪甜
关键词:洛阳龙门石窟迁都洛阳武周时期印度佛教区位因素
“延续关系”视角下瑞岩弥勒造像保护规划实践探析
2021年
瑞岩弥勒造像整体保护的目标是保护遗产的多元价值、延续保护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留住遗产地历史"印象"。在宋元时期福建沿海地区的研究背景下,从遗产价值认知、遗产构成要素之间的环境格局关系、社会关系、空间景观关系、功能关系维护等方面入手,探索与实践整体保护理论,以延续要素关系为保护工作的核心,制定保护区划及长期保护管理措施。
梁中荟
关键词: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飞来峰第68龛弥勒造像的年代问题再探被引量:1
2021年
飞来峰第68龛像因其精妙的艺术表现一直被作为整个飞来峰造像的代表。但其雕凿年代至今意见不一。对宋代飞来峰游览路线的考察和宋人文人游记的分析,以及元初造像题记中所折射出的造像次序、选址意图,都反映出此龛造像在当时未得到任何关注。在飞来峰元代造像之初,第68龛像可能并不存在。另一方面,通过造像的题记,能够发现宋元时期供养人不同的施造目的和造像理念。第68龛的造像风格和选址均更符合元人的“展示”心理。可以推测,此龛像应为一龛元代造像,而非目前学界大多数所认为的宋代造像
陈越
关键词:游记
古印度弥勒形象的演变——以七佛一弥勒造像为中心
2021年
弥勒的信仰和造像在印度的佛教艺术中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和题材,也对中国的文化和美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以美术史、类型学的方法综合比较,通过考察七佛一弥勒和有铭文弥勒身份的造像,对印度不同地区和时期的弥勒图像进行分析,考察弥勒形象的特征以及发展演变。
庞跃雷
关键词:弥勒信仰水瓶
莫高窟交脚弥勒造像的考察——以北凉时期为中心被引量:1
2020年
印度佛教经中亚传入敦煌,伴随着佛教东渐的过程,交脚样式的弥勒造像最早出现在敦煌地区的北凉石塔,随后也出现在莫高窟初期造像当中。莫高窟交脚弥勒造像全部集中于北朝时期,敦煌石窟的交脚造像吸收了印度、西域的造型特点,亦传承了汉晋以来的造像风格。文章从图像特征和造型风格角度探讨交脚弥勒像在莫高窟的发展与演变,追溯莫高窟交脚弥勒造像的源流,分析敦煌交脚弥勒的图像特点与造型风格。
庞跃雷
关键词:狮子座
浙江新昌大佛寺南朝弥勒造像的审美特性与文化价值
2020年
浙江新昌大佛寺南朝弥勒造像是南朝石窟造像硕果仅存的遗迹,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近年来,随着多学科研究的持续深入,新昌大佛的原始面貌和演进脉络被较为清晰地梳理出来,丰富了学界对新昌大佛的认识。结合考古学的最新成果,新昌大佛在中国佛教艺术史上独特的审美价值得以展现,它包括流水行云的线条美、褒衣博带的服饰美和法相圆融的境界美。刘勰为新昌大佛撰写的《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不仅记录了新昌大佛修葺的来龙去脉,还成为观察齐梁文风的宝贵窗口。同时,作为下生弥勒信仰的重要遗迹,新昌大佛是僧众南渡的见证者、是佛教中国化演进的直接参与者,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文化价值。
郎耀辉
关键词:审美特性文化价值
北凉石塔七佛一弥勒造像考察被引量:4
2019年
北凉石塔造像是新疆以东地区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的佛教造像艺术,亦是佛教艺术从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之初的宝贵历史见证。北凉时期佛教造像极为兴盛,此时期末法思想流行,弥勒信仰广为传播。北凉石塔七佛一弥勒造像组合形式,是研究内地同类佛教艺术形式、风格、演变过程的重要参照标本。北凉石塔的弥勒交脚样式是莫高窟北朝时期同类造像的源头,七佛一弥勒更是北凉佛教艺术的集中体现。
庞跃雷
关键词:石塔七佛

相关作者

庞跃雷
作品数:37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研究主题:作品选登 油画 弥勒造像 七佛 艺术语言
王忠林
作品数:17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盐城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藏传 药师佛 弥勒造像 造像 图式
嘉木扬凯朝
作品数:7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研究主题:佛教 雍和宫 一带一路 大佛 藏传佛教
路秉杰
作品数:41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研究主题:佛像 历史街区 市井文化 建筑 佛殿
王百岁
作品数:17被引量:27H指数:5
供职机构: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三教合一 禅宗 碑文 明清 灭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