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98篇“ 弧后盆地“的相关文章
苏门答腊盆地特征及其油气勘探进展
2024年
苏门答腊盆地群是东南亚典型的盆地,也是印度尼西亚第一大油气富集区,近5年发现新增油气储量呈上升趋势,待发现资源量大,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通过系统梳理苏门答腊盆地群油气勘探历史、主要油气资源分布和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了苏门答腊盆地油气分布差异性及其主控因素。油气的不均一分布格局,主要受控于断陷期烃源岩的差异性分布,断陷期的“三阶段”构造演化过程控制不同类型的沉积环境及沉积相分布,进而影响主力烃源岩的分布;其次,地壳拉张变薄以及岩浆作用促使地区浅层形成较高热流值,加速烃源岩的热解生烃。结合苏门答腊盆地群油气勘探历史及其待发现油气资源量,认为苏门答腊盆地北部Andaman ⅢPSC区块等深水区、南苏门答腊盆地源下基底潜山新层系以及中苏门答腊盆地的陆上低程度勘探地区是下一步研究的新领域。
周增园朱伟林彭文绪孙和风付晓伟赵世杰冯凯龙
关键词:苏门答腊盆地弧后盆地油气勘探
玉树北部二叠纪镁铁质岩的成因及其对大陆盆地形成的指示
2024年
系统地调查与研究盆地岩浆作用能为探究汇聚板块边缘的壳幔相互作用、板块俯冲动力学和盆地形成-演化机制等提供重要信息。本文以最近在青海玉树北部地区发现的二叠纪镁铁质岩类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地质学等研究,以期为深入认识大陆盆地形成机制及有关镁铁质岩浆的起源提供关键线索。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测定结果表明,玉树北部辉长岩的结晶年龄为260±1 Ma。玄武岩样品具有相对低的TiO2和Nb/Y值以及相对高的Ce/Nb值,其相对于原始地幔要显著富集轻稀土和Th等元素,亏损Nb、Ta、Ti和P等元素,可与世界上典型盆地玄武岩(例如Okinawa Trough BABBs)成分特征类比。而辉长岩样品具有相对高的TiO2和Nb/Y值以及相对低的Ce/Nb值,其相对于原始地幔要显著富集轻稀土和Th等元素,轻微亏损Nb、Ta和Ti,总体上具有与OIB类似的成分特征。玄武岩样品具有变化较大的ISr(0.706~0.709)和εNd(t)值(-1.8~+1.3),而辉长岩样品则具有相对均一的ISr(0.709)和εNd(t)值(-1.8~-1.5)。综合本次研究成果可以确定,玄武岩应该起源于一个受俯冲组分改造的岩石圈地幔,而辉长岩应该来自于一个与地幔柱相关的源区。结合区域最新研究资料可以进一步判断研究区镁铁质岩应该形成于大陆盆地扩张的背景中,并且该盆地的产生很可能与洋壳深俯冲导致的板块回撤、峨眉山地幔柱活动密切相关。
刘彬蔡昊龙马昌前吴栾程琦李福林孙洋
关键词:镁铁质岩二叠纪北羌塘青藏高原
西昆仑晚古生代恰尔隆盆地演化与锰成矿作用
2023年
晚古生代,康西瓦洋壳指向西昆仑地块俯冲,在恰尔隆盆地内沉积了下石炭统—上二叠统的一套以海进-海退为特征的旋回序列。新发现的主乌鲁克碳酸锰矿床位于恰尔隆盆地北部,含锰层位为下石炭统他龙群中段细碎屑岩夹碳酸盐岩,锰矿层为黑色泥质碳质页岩夹铁锰质微晶灰岩,显示明显韵律。锰矿石的Mn品位为8.00%~16.59%,Mn/Fe比值为0.36~1.46,铁锰分异不明显。矿石矿物主要为锰碳酸盐矿物,具有典型生物结构。碳酸锰矿石的正Eu异常(δEu=3.46±2.00)显示成矿物质主要为海底热水来源。碳酸锰矿石以及围岩的^(87)Sr/^(86)Sr偏向于大陆地壳组成(0.711925±0.000601),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西昆仑古老陆壳基底。锰矿石中不明显的Ce异常(δCe=0.96±0.14)和低的(Mo/U)_(auth)(自生矿物的Mo/U摩尔浓度比值,5.36±4.41)显示其主要沉积于局部快速氧化环境;而明显的Mo富集(平均Mo_(auth)=99.14±97.04)和纹层状自形黄铁矿表明围岩主要形成于还原环境。碳酸锰矿石的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_(org-PDB)=-24.65‰±2.12‰)、无机碳同位素的组成和变化趋势(δ^(13)C_(carb-PDB)=-12.67‰±3.86‰)以及总有机碳含量(TOC)与锰品位成负相关,表明锰可能最初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而在成岩埋藏过程中被有机质还原。总之,在早石炭世的恰尔隆盆地内,海侵过程带来丰富的自由氧和有机质,沉积了一套黑色泥质碳质页岩夹铁锰质微晶灰岩。同生断层活动带来富Mn^(2+)热水;Mn^(2+)在短暂的氧化条件下被氧化为Mn^(3+)/Mn^(4+)的(氢)氧化物。由于含氧量不足,铁和锰未完全分离。随着沉积作用进行,这些(氢)氧化物被表层沉积物覆盖而埋藏。随在缺氧孔隙水中,Mn^(3+)/Mn^(4+)的(氢)氧化物被有机质还原为Mn^(2+)碳酸盐矿物。晚石炭世,海平面上升,Mn^(2+)的氧化作用逐渐减弱,使得上覆地层缺乏含锰层位。
王琼李溪遥赵德怀华北吴承泉张正伟徐进鸿靳子茹
关键词:晚古生代西昆仑山弧后盆地
扬子北缘大洪山造山带中新元古代基性岩和浊积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盆地演化的指示被引量:2
2023年
扬子北缘~820Ma可能记录了从挤压环境向伸展环境的重要转换,是解决扬子新元古代演化争议的关键时间节点。本研究在扬子北缘大洪山造山带圆潭地区识别出一套基性岩和浊积岩组合。其中基性岩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为845Ma±81Ma(MSWD=1.5),浊积岩碎屑锆石年龄谱包括四个主要峰值年龄(~835Ma、~1597Ma、~2002Ma、~2482Ma)和两个次要峰值年龄(~2680Ma、~2934Ma),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将浊积岩的形成时代约束在835~820Ma。浊积岩与花山群的形成时代一致,应代表花山群的北向延伸。浊积岩的物源来自扬子北缘桐柏-大别地区,不同于前人对花山群的分析结果,指示花山群可能具有多个物源。以上地层碎屑锆石年龄谱和地层层序特征与盆地相似。本研究基性岩样品具有低的SiO_(2)(45.41%~50.29%)、K 2O(0.03%~1.49%),高的TiO_(2)(1.42%~3.03%),和低的U/Th(0.15~0.29)、Th/Zr(0.003~0.011)和Nb/Y(0.059~0.147)以及正的εNd(t)(+1.18~+1.57),类似N-MORB地球化学特征。基性岩来自于软流圈,经历<3%部分熔融而生成,并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这些基性岩和浊积岩共同构成一套背景环境岩石组合。
杨振宁蔡晓芸杨坤光刘雨李宁宁
关键词:扬子北缘新元古代基性岩浊积岩弧后盆地
二郎坪盆地双向俯冲消减的变质-变形分析
中央造山带是近东西向展布于我国中部的一条巨型造山带,在中央造山带的北缘发育一系列的沟--盆体系,特别是东秦岭地区的“秦岭岛-二郎坪盆地”体系发育十分完善,其盆地的物质残留前人称为二郎坪岩群。前人通过一系列岩石...
李振强
关键词:东秦岭早古生代
东马努斯盆地中酸性火山岩岩浆演化中的锂同位素特征
2022年
通过分析东马努斯海盆中酸性火山岩的全岩主量、微量元素以及锂同位素组成,并结合前人数据,讨论盆地岩浆体系的演化过程。分析数据显示,东马努斯海盆主、微量元素与SiO_(2)含量之间呈线性变化关系,表明岩浆结晶分异过程控制东马努斯海盆岩浆演化过程。东马努斯盆地火山岩富集流体相关元素,指示东马努斯盆地岩浆源区可能经历了俯冲流体的交代作用。在岩浆移出源区之的演化阶段,岩浆体系演化以结晶分异过程为主。锂同位素与流体示踪指数具相关性,δ^(7)Li随俯冲流体加入呈现升高趋势,而与岩浆结晶分异程度无相关性,表明锂同位素分馏受控于流体交代作用。
左丽薇黄朋王雄
关键词:中酸性火山岩
重构大兴安岭北部晚奥陶世-志留纪-盆地体系
中亚造山带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显生宙增生型造山带,其形成与古亚洲洋中元古代至晚古生代的演化密切相关,经历了多个地体(如前或盆地、海山、增生杂岩、大洋高原和微大陆)的拼合作用(Liu et al., 2017)。兴蒙...
刘博陈家富韩宝福
关键词:晚奥陶世弧后盆地大兴安岭北部志留纪
西太平洋盆地的热液系统及其岩浆环境研究
2021年
研究海底热液系统及其岩浆环境,可为了解西太平洋流固界面跨圈层物质与热交换过程,揭示板块俯冲过程的岩浆活动和资源环境效应提供研究支撑。为此,研究了冲绳海槽热液活动的岩浆环境、马努斯海盆的热液柱以及盆地和洋中脊背景下的硫化物与玄武岩的同位素组成,对冲绳海槽热液区附近玄武岩、安山岩、粗安岩、英安岩、流纹岩及其基性岩浆包体进行了岩相学、矿物学以及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分析,对马努斯海盆PACMANUS和Desmos热液区的热液柱及海水进行了测量,在海底热液区岩浆混合过程及时间尺度、透视冲绳海槽深部岩浆房及岩浆演化过程和岩浆对热液系统物质贡献研究方面获新进展,揭示了俯冲蛇纹岩对琉球构造带南部岩浆活动的影响,论证了熔体包裹体对盆地岩浆演化的指示,获得了冲绳海槽玄武质岩浆来源新证据,揭示了盆地与洋中脊硫化物和玄武岩中铁、铜、锌的来源及其同位素在硫化物形成和岩浆活动过程中的分馏情况,明确了热液柱的物理、化学空间结构与物质组成特征,以及热液柱的扩散受深度和底流流速的影响,且热液柱扩散过程中溶解铁浓度异常比溶解锰的维持时间更长。未来,发展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和挥发份测试技术,进一步了解西太平洋板块俯冲环境下热液活动与岩浆作用的关系,将有助于海底热液系统及其成矿过程研究获得新进展。
曾志刚张玉祥张玉祥李晓辉齐海燕陈祖兴陈帅齐海燕
关键词:岩浆作用深海弧后盆地西太平洋
北秦岭二郎坪盆地俯冲消减的构造演化时限被引量:6
2021年
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发育一套完整的"沟——盆"体系,其中二郎坪群作为盆地的代表。为了查明二郎坪盆地俯冲消减的构造演化时限,本文以二郎坪群及其相关侵入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火神庙组斜长角闪片岩测得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495.2±6.9 Ma,属于原岩的结晶年龄;侵入二郎坪群内部的变形岩体主要代表板山坪岩体、张家庄岩体、郭家幔岩体,测得其结晶年龄分别为:479.9±5.6 Ma、461.5±5.4 Ma和456.5±6.3 Ma。板山坪岩体的变形特征与二郎坪群北部岩片向北俯冲消减特征相同,张家庄岩体、郭家幔岩体的变形特征与二郎坪群南部岩片向南俯冲消减特征相同。另外,在二郎坪群南部岩片内部发现顺面理面侵入的未变形岩脉,其结晶年龄为427.8±5.4 Ma,以及切穿二郎坪群南部岩片面理的未变形岩脉,给出一颗锆石结晶年龄为388 Ma。综合上述以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二郎坪盆地可能于460 Ma闭合,其俯冲消减方式为双向式俯冲,并且两侧岩片俯冲变形可能持续至427 Ma,最终岩石俯冲变形结束时间上限为388 Ma。
李振强任升莲董树文李加好宋传中杨青亮张刚
关键词:北秦岭锆石U-PB年代学
西太平洋盆地火山岩中熔体包裹体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熔体包裹体是在矿物生长过程中被包裹的硅酸盐小液滴,由于寄主矿物的保护,受最小程度的期岩浆作用影响,可以有效的保留原始岩浆组成、地幔源区性质及岩浆演化过程等重要信息。熔体包裹体的研究可以弥补传统全岩因受期复杂地质过程影响而导致部分信息失真的不足。文章简要总结了熔体包裹体的主要研究领域及分析测试技术,概述了国内外关于西太平洋典型盆地火山岩中熔体包裹体研究的相关进展。冲绳海槽、劳海盆及北斐济海盆内熔体包裹体的研究证明了地幔源区不均一性的特征,明确了岩浆物质来源及俯冲物质在源区的加入;马里亚纳海槽和马努斯海盆熔体包裹体内挥发份研究指示了俯冲板片物质对盆地岩浆源区挥发份组成的贡献;马努斯海盆熔体包裹体中金属元素浓度分析表明岩浆流体可为海底热液系统提供成矿金属;此外,马里亚纳海槽和冲绳海槽熔体包裹体测温实验反映出岩浆多期次的演化过程。尽管熔体包裹体在西太平洋盆地岩浆活动的很多方面有了一定研究,但各盆地研究参差不齐、综合研究程度低。将来在进一步完善熔体包裹体测试分析手段基础上,加大熔体包裹体在盆地的研究力度,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盆地岩浆源区物质组成,明确俯冲作用下盆地岩浆来源及物质转化机制。
李晓辉李晓辉曾志刚
关键词:熔体包裹体岩浆作用弧后盆地西太平洋

相关作者

徐学义
作品数:229被引量:3,106H指数:4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火山岩 岩石成因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特征 北祁连山
李亚林
作品数:205被引量:1,817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羌塘盆地 新生代 烃源岩 西藏羌塘盆地
叶培盛
作品数:116被引量:1,138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蛇绿岩 第四纪 逆冲推覆构造 青藏铁路
夏林圻
作品数:117被引量:2,175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火山岩 北祁连山 岩石成因 早古生代 火山作用
翟世奎
作品数:169被引量:1,189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冲绳海槽 长江口 热液活动区 海底热液活动 表层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