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5篇“ 弹塑性位移“的相关文章
双向地震作用下酒店建筑结构层间弹塑性位移计算方法
2023年
为使建筑结构层间的弹塑性位移角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确保酒店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提出在双向地震作用下酒店建筑结构层间弹塑性位移计算方法.根据酒店建筑结构层间的弹塑性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分析酒店建筑结构层间梁截面的受力情况;基于酒店建筑结构层间钢筋和混凝土架构关系,计算酒店建筑结构层间弹塑性变形;在双向地震作用下,根据结构层间能耗构建酒店建筑结构层间弹塑性位移关系,获得酒店建筑结构层间弹塑性位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计算的双向地震作用下的酒店建筑结构层间弹塑性位移结果均符合规范1/100限值要求,能够有效确保酒店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郁翀
关键词:双向地震弹塑性位移建筑结构酒店建筑
含摩擦自复位结构弹塑性位移谱及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为提高结构抗震性能以及震后可恢复性,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不同类型的自复位耗能装置以达到结构减震和自复位的目的。其中摩擦自复位型阻尼器因其优越的减震效果和自复位性能而被广泛关注。随着自复位功能结构的快速发展也促使了自复位结构基...
申虎
关键词:地震动特性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间弹塑性位移计算方法及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层间弹塑性位移是判别结构倒塌极限状态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抗震规范规定的弹塑性位移限值仍是基于构件试验研究的结果,缺乏结构层面的计算方法和试验验证。为此,将规则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等效为梁柱组合体的侧移变形,分析组合体变形的组成,建立了梁柱组合体变形与构件变形的转换方法,提出了“强柱弱梁”型框架结构层间弹塑性位移及顶点位移的计算方法,将框架结构弹塑性变形问题的研究由构件层次过渡到了结构层次。同时,通过3榀“强柱弱梁”型平面框架试验,分析了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及弹塑性阶段构件变形与梁柱组合体变形关系的演化规律,并对所建立的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梁变形贡献在加载初期受轴压比影响较大,其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轴压比较小时,节点变形贡献极小,始终稳定在0.9%左右;对于“强柱弱梁”型框架,轴压比和梁柱线刚度比对梁柱组合体最终的变形组成影响较小;针对“强柱弱梁”型框架结构层间位移及顶点位移的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刘伯权马煜东苏佶智黄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梁柱组合体拟静力试验
泛旗帜型滞回模型的弹塑性位移谱及其应用
在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中,准确合理的位移反应谱是设计的关键。位移反应谱分为位移谱和弹塑性位移谱。与位移谱相比,弹塑性位移谱的设计结果更为准确。弹塑性位移谱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震级、震中距、场地类别和滞回模型的种类等...
张国栋
关键词:单自由度体系
远场地震动作用下泛旗帜型模型的等延性弹塑性位移被引量:2
2021年
为获得自复位结构泛旗帜型模型的等延性弹塑性位移谱,将269条隶属于3类不同场地的远场地震动分别输入自编的位移谱计算程序中,分析计算结果以获得与标准化周期、延性系数、场地类别、耗能系数相关的单自由度泛旗帜型模型的等延性弹塑性位移谱.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周期标准化,位移谱曲线更加平滑,离散性显著减小.当标准化周期在[0.10,0.75]内时,位移谱谱值与延性系数呈正相关关系,当标准化周期在[0.75,3.0]内时,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延性系数大于4时,其对位移谱的影响可忽略.标准化位移谱中,Ⅱ、Ⅲ类场地地震动的位移谱值差异较小,而Ⅰ、Ⅱ类场地地震动的位移谱值在周期较小时差异较大.位移谱谱值随耗能系数的增大而减小,综合考虑耗能能力与效率,耗能系数建议取值为0.5.
吴宜峰张国栋李爱群李爱群
关键词:延性系数
考虑多振型贡献和弹塑性位移谱的改进地震动强度参数被引量:3
2020年
为减小增量动力分析中结构地震反应的离散程度,提出了改进的地震动强度参数。首先,基于等效模态荷载和模态组合系数,提出并定义模态强度参数。然后,采用推广的模态推覆方法,构造1阶振型的等效单自由度体系,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计算该体系的弹塑性位移谱谱值,用于修正1阶模态强度参数。最后,组合各阶模态强度参数,得到改进的地震动强度参数。对不同矢跨比的两个格构钢拱模型进行36条地震波的增量动力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参数可有效减小结构反应离散性。相比于其他常用地震动强度参数,该参数对各项需求指标拟合结果的判定系数均处于0.9678~0.9786范围内,拟合标准差均处于0.195~0.239范围内,具有更好的相关性、有效性。同时,该参数拟合斜率较高,具有较好实用性;其拟合残差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满足充分性的要求。
黄青隆罗永峰朱钊辰相阳
基于能量原理的RC框架结构地震弹塑性位移分析
基于承载力和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未考虑地震持时对结构造成的累积损伤效应,地震持时时间愈长,结构产生较大永久变形的概率愈高,震害累积效应增强,结构倒塌的可能性加大。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思想能够反映地震持时对结构的损伤效应,在罕...
张文利
关键词:强柱弱梁
文献传递
基础隔震结构弹塑性位移反应谱及其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为了得到实用化的基础隔震结构弹塑性位移谱并将其应用于基础隔震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基于不同的场地类别和地震类型,本文选取了1 217条加速度峰值大于10gal的强震记录并将其分为9组,利用数值方法对基础隔震结构的弹塑性位移反应谱进行了求解.通过研究位移反应谱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模型化弹塑性位移反应谱,并给出了实用的计算公式及地震动位移峰值.对两个自振周期不同的基础隔震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公式可以很好地预测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位移.
徐天妮杜永峰洪娜
关键词:位移反应谱基础隔震结构地震类型弹塑性
地震动特性对隔震结构弹塑性位移反应谱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根据特定震源机制、震级、断层距和场地条件选取69条地震动记录并进行分组,利用Nspectra软件计算隔震结构的弹塑性位移反应谱,分析断层距、场地条件、震级、阻尼比对弹塑性位移谱的影响,探讨隔震层的力学参数对地震能量耗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远场,处于近场的隔震结构最为不利,隔震层位移谱值受场地条件、地震加速度和速度大小影响较大;随着断层距的增大,位移谱值衰减较快,且在软土场地中隔震层的位移谱值衰减幅度大于硬土场地;地震震级大小对位移谱形状的影响不明显,但能够使隔震层的位移谱值产生整体缩放效应;阻尼比在小于0.4的范围内,隔震层在不同地震动特性作用下位移谱值差别较大,但在大于0.4以后,位移谱值及谱形基本趋于一致;屈服力较小(恢复力/重力小于等于1)的隔震层随自振周期增大其耗能性能更加突出。
田英侠胡高兴李志军王亚楠
关键词:隔震结构地震动
梁式桥抗震设计的弹塑性位移反应谱被引量:3
2015年
合理选取四类场地320条强震记录,研究地震动特性及恢复力模型动力参数对弹塑性位移谱与残余位移谱影响。结果表明,给出某一标准设防烈度的弹塑性反应谱,其它设防烈度下弹塑性反应谱可据PGA设防烈度与PGA标准烈度比值调整获得;可忽略屈服后刚度比对弹塑性位移谱影响,但应选择偏于保守的屈服后刚度比统计残余位移谱,由此建立的残余位移谱只适用短周期、低延性一般规则桥梁中、低矮桥墩的抗震设计;阻尼比与位移延性比为影响弹塑性位移谱及残余位移谱重要因素,阻尼比增大会减少桥梁非性变形及震后残余位移。基于该结果建立适用于我国梁式桥抗震设计的弹塑性及残余位移谱,为考虑残余位移影响的梁式桥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李宇王森车艳阳武芳文
关键词:弹塑性反应谱抗震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屈服后刚度延性

相关作者

高小旺
作品数:154被引量:825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三茂建筑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抗震性能 钢筋混凝土 房屋 抗震 高层建筑
李国强
作品数:1,243被引量:6,040H指数:4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钢结构 火灾 屈曲约束支撑 钢框架 高层建筑
钱稼茹
作品数:385被引量:4,893H指数:4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土木工程系
研究主题: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抗震设计 钢筋混凝土 剪力墙
庄金钊
作品数:32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层间位移 控制爆破 弹塑性 数值模拟 应力强度因子
叶列平
作品数:514被引量:7,087H指数:50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FRP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建筑结构 碳纤维布 抗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