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4篇“ 弹性退休制度“的相关文章
《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发布
2025年
为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组织部、财政部等三部门1月1日发布《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明确了弹性退休的办理程序、基本养老金领取等内容。根据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我国将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到55周岁、58周岁。
关键词:中央组织部法定退休年龄弹性退休制度办理程序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共中央组织部 财政部 关于印发《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的通知
2025年
人社部发〔2024〕9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财政厅(局):为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我们制定了《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实施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请及时报告。
关键词:中共中央组织部法定退休年龄弹性退休制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就《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答记者问
2025年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印发《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三部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就《暂行办法》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问:制定这个文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职工可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弹性延迟退休
关键词:中央组织部法定退休年龄弹性退休制度提前退休延迟退休
弹性退休制度与劳动合同规范的耦合机制构建被引量:1
2024年
受制于单一退休渠道的严格限制,“劳动合同到龄终止”的法律规定难以实现退休的效率目标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兼顾。退休年龄的单一技术标准有违退休制度演化的系统耦合规律,这是源于强制干预手段与弹性退休内生调整逻辑的错配。以社会系统论观之,退休自主的权利塑造提供了弹性退休制度与劳动合同规范的耦合契机,弹性退休年龄与劳动合同规范要素的交互促成了系统间的结构耦合,劳动合同终止与解除构成了双重耦合路径。耦合机制的运行应遵循程序主义方法,依赖于退休权利在劳动合同中的行使、退休对话机制的内嵌与劳动者可行能力的判断,最后通过劳动合同终止限制的强制性规则与解雇原因的动态审查机制对耦合机制予以限制补救。
田思路吴杨
关键词:弹性退休制度《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社会系统论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人口转型与弹性退休制度
2024年
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遵循人口转型规律,在第一次人口红利之后继续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工智能对各种工作场景的重塑,会推动劳动参与人口继续从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向服务业部门转移,强化“人+人工智能”的“合成社会”特征,全面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活力。这使科技创新颠覆的就业岗位可能会多于为其创造的新就业岗位。在这种情况下,在工业社会设计的逐渐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制度就需要“按照自愿、弹性原则”而稳妥有序地、渐进地推进“延迟”。需要注意的是,弹性退休制度的设计,需要解决好社会的公平正义等问题。
张翼
关键词:弹性退休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人口转型与弹性退休制度
2024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要“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人口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每一阶段,都会既发生长变量意义的战略性影响,也会发生短变量意义的即时性影响。因此,以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福让的增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前瞻性分析、讨论和研判人口发展规律,既以充分就业保障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也“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张翼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法定退休年龄人口发展战略收入分配弹性退休制度人口转型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人口转型与弹性退休制度
2024年
以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福祉的增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前瞻性分析、讨论和研判人口发展规律,既以充分就业保障收入分配公平性,也“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张翼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人民福祉收入分配公平社会公平正义
弹性退休制度下谁更愿意延迟退休?——基于Option Value模型的微观模拟被引量:1
2024年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延迟退休年龄、建立弹性退休制度是大势所趋。养老金激励是弹性退休制度的重要内容。建立期权价值模型和养老金给付及奖惩因子模型,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项目(CHIP2018)的数据,对不同特征人群的养老金峰值、期权价值、内部报酬率进行模拟。研究发现:养老金总财富随退休年龄“先增后减”,男性的峰值年龄早于女性;引入养老金“奖惩”机制有助于提高最优退休年龄,激励劳动者延迟退休;考虑闲暇偏好的异质性,男性参保者更倾向于早退休,而女性参保者特别是女性较高收入群体更愿意延迟退休;厌恶风险的参保者更有可能选择早退休。建议尽早建立弹性退休年龄政策体系,增加劳动者的选择权和制度灵活性;引入精算调节因子构建养老金奖惩机制,完善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办法。
郭秀云李悦心
关键词:延迟退休
弹性退休制度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
2024年
当今世界人口问题日趋严重,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面临的挑战更是前所未有:在长期人口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当前进入人口发展的新时期;同时,还面临1962-1975年高生育率时期出生人口逐渐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老龄化问题。这两个因素迅速加重了现有养老体系的负担。参考已实施弹性退休政策的OECD国家的相关安排,立足现有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引入老年人退休决策因子,模拟中国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并确定相应的经济动态均衡状态。通过调整模型中各政策参数,探究老年人退休决策对经济增长和福利差距的影响机制。基于研究结果,建议未来应实施弹性退休制度,进一步推行结构性减税和结构性调整养老保险缴费率。
史明霞陈立人王君艳
关键词:弹性退休新古典增长模型人均资本
弹性退休制度下的养老金激励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23年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发展,延迟退休年龄成为多数国家应对劳动力短缺和养老金支付压力的重要手段。部分国家将弹性机制引入退休制度框架,旨在提高制度灵活性,抑制提前退休、激励延迟退休和提高老年劳动参与率。中国的延迟退休年龄改革是必然的政策选项,“弹性实施”是其重要特征。养老金激励是弹性退休制度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基于精算公平原则,通过构建养老金精算模型,研究发现: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延迟退休缺乏正向激励;激励性延迟退休政策有利于缩小同龄退休的不同收入群体间的养老金差距,对高收入群体的激励性较强;单向激励方案更适合制度推行初期和养老金水平偏低的女性劳动者。政府应尽快建立灵活弹性退休年龄政策体系;从单向激励方案起步,将激励因子纳入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研判重要参数变化,适时调整养老金激励机制的精算设计,并重视养老金调整办法对延迟退休激励的影响。
郭秀云
关键词:弹性退休养老金激励机制人口老龄化

相关作者

张翼
作品数:151被引量:2,795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中国式现代化 阶层 社会学 城镇化 阶层结构
夏利民
作品数:20被引量:149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弹性退休制度 法律规制 行业协会 侵权责任 财团法人
郭秀云
作品数:65被引量:506H指数:12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保障 人口安全 农民工 户籍改革 户籍制度
刘菲
作品数:41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债券市场 国际金融 资本流入 利率掉期 医保
徐婷婷
作品数:13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延迟退休 实证调研 养老保险基金 养老保险制度 职业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