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65篇“ 强震作用“的相关文章
强震作用下岩石场地群洞地铁车站试验研究
2025年
为探究岩石场地群洞地铁车站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设计了一个比尺1∶30的群洞地铁车站结构的大型振动台试验模型,通过采用横向输入峰值加速度0.07g、0.15g、0.21g、0.30g、0.50g、0.70g和1.0g等7个不同强度的人工地震波,研究了群洞地铁车站在强震作用下的加速度响应特征、位移响应特征、结构破坏模式和动应变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阿里亚斯强度(Arias Intensity)的放大系数曲线揭示,模型围岩和站厅衬砌结构在峰值加速度0.5g后进入塑性破坏状态;站台衬砌结构在峰值加速度0.3g后从塑性状态逐步进入破坏状态,同时能量耗散逐渐增加。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大,站厅横断面的相对位移增幅显著,开口断面与非开口断面的相对位移峰值差距进一步扩大。结构的裂缝主要分布在纵向,站台直墙中部纵向裂缝宽且长,而站厅直墙中部未产生明显裂缝。结构传递函数的主频随着地震动强度逐渐减小,在弹性阶段和塑性破坏阶段,结构主频分别为22.7、18.5 Hz。当地震动横向激励时,VL断面相同位置的拉应变均大于HR断面,最大拉应变出现在竖向联络通道的下断面拱肩处。
李若舟贺维国袁勇李清菲
关键词:振动台模型试验抗震性能
强震作用下采用BRB的联塔斜拉桥力学响应分析
2025年
以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高烈度地震区中的(151+328+151)m联塔斜拉桥为研究对象,拟在联塔间设置大吨位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BRB),以提高联塔结构的连接刚度与地震耗能能力。分析在强震作用下联塔结构的内力变化,量化BRB的弹性刚度、屈服力及屈服后刚度等关键力学参数的敏感性大小,对BRB关键参数的取值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内力对BRB初始刚度变化敏感性较大,故BRB初始刚度应维持在设计值;结构内力对BRB屈服力有一定的敏感性,故BRB屈服力宜维持在设计值或适当提高;联塔结构内力对BRB屈服后刚度敏感性较小,故BRB屈服后刚度宜维持在设计值或较低水平。
王树明王朝
关键词:BRB弹性刚度敏感性
强震作用下水电站溢洪洞控制段结构震损模式分析
2025年
溢洪洞进水口控制段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泄洪系统的首部结构,在强震发生后,为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应保证枢纽泄水通畅、及时降低库水位的使用功能。因此,有必要对溢洪洞控制段在最大可信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状态进行专门研究。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及其地震动输入考虑无限地基辐射阻尼效应,采用双标量本构模型模拟混凝土的损伤开裂,建立溢洪洞控制段结构-地基相互作用的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基于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揭示最大可信地震作用下溢洪洞控制段结构的损伤分布和模式。结果表明,强震作用下结构拉损伤分布面积大于压损伤面积;^(#)1、^(#)3溢洪洞控制段受地震损伤较^(#)2控制段严重,震损出现在闸墩与基岩交界处、弧形闸门支撑梁与闸墙交界处、进口溢流面与闸墙的交界处、门机大梁两端。
张汉云章寰宇毕仲辉宋琰李潇寒王皓臣
关键词:塑性损伤模型
一种用于强震作用下高大边坡挡墙的消能减震拉结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强震作用下高大边坡挡墙的消能减震拉结装置,涉及减震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拉结件、传力机构和锚固机构;拉结件的两端分别与一传力机构的一端相连接,传力机构的另一端与锚固机构相连接,锚固机构用于与挡墙或后方稳定体...
黄帅解智马浩崔原李毅军王伦李冰黄倩杨宸铭贺鑫
强震作用下泄水建筑物混凝土损伤分析及抗震配筋措施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地震作用下混凝土结构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开裂,这直接影响强震频发区水电站的运行安全,在工程实践中配筋作为常见的抗震措施,但具体方案却不够明确。为此,以西南地区某水电站泄水建筑物为例,采用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对溢流坝进行动力时程有限元计算,分析强震荷载作用下坝体拉伸损伤的发展特性。在此基础上,考虑不同局部配筋加固方案,应用分离式模型模拟结构的动力特征和动力响应,研究不同局部配筋措施的抗震效果。结果表明,动力损伤分析得出的拉伸损伤严重部位作为配筋区域较为合理,局部配筋有效改善了坝体的抗震性能,且对钢筋数量与间距进行调整后可进一步优化抗震效果,为工程中溢流坝的抗震配筋加固设计提供了参考。
刘世骏戴波王亚坤
关键词:泄水建筑物动力响应分析抗震措施
强震作用下跨断层管道柔性接口抗震加固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强烈地震引起的地面永久性大变形是导致埋地供水管线损坏的主要威胁之一。该研究借鉴链式结构的设计思想,基于传统承插式管道接口形式,研发了一种新型管道抗震接口,其可支持一定的轴向伸缩自由变形。当接口变形量达至极限状态时,接口发生自锁现象并能提供较高的抗拉承载力,进而带动相邻管道滑移,以抵消断层错动引起的变形量。针对新型抗震接口开展了轴向力学性能试验,并建立了跨断层下的管线数值模型;同时,数值结果与相关全尺寸试验进行对比验证。该研究以土体压实条件和断层穿越管道位置作为关键变量,研究了加固前后断层错动下承插式管道的力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抗震接口能够有效地提高管道抵抗地面大变形能力,并且提高接口的轴向抗拉拔能力是提升管道抗断层错动能力的关键;对于松砂土跨断层下的承插式管道接口震损较为严重;断层穿越管道不同的位置会造成不同的接口变形规律;国内规范中管道接口的转角限值过于保守,不利于对跨断层承插式管道安全性能进行合理验算。
钟紫蓝赵鑫张亚波李锦强许成顺杜修力
关键词:跨断层球墨铸铁管抗震加固
强震作用下重力坝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
2024年
以云南省某水电站混凝土重力坝为例,基于时程分析法和塑性损伤模型模拟了大坝在强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响应。首先将Koyna重力坝模拟结果与实测地震波作用下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对比,发现两者破坏形态相似,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方法的有效性。然后分析了混凝土重力坝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应力极值和主要损伤区域分布。结果表明,在强震作用下,重力坝坝踵首先受到拉应力破坏,且达到应力最大值,说明对坝体破坏的决定性因素是拉伸损伤;同种地震波对处于空库施工阶段和正常运行阶段的坝体所产生的应力影响有所不同,应力到达峰值的时间受地震波加速度时程大小影响;不同地震波下坝体应力极值和主要损伤区域分布基本一致,均集中在坝踵及上下游折坡处,故应加强对这些部位的保护。
汪海洋郭涛刘海龙吴文禄马鸿泽虎雪洁
关键词:混凝土重力坝非线性动力响应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有限元方法
强震作用下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动力分析
2024年
基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对强震作用下河床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开展动力响应分析,总结大坝和防渗体动力响应规律,分别对坝基刚性混凝土防渗墙和塑性混凝土防渗墙防渗方案的受力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库正常蓄水时,校核地震作用下坝体动力反应由覆盖层底部至坝顶逐渐增大,顺河向、竖向和坝轴向加速度极值分别为10.41,7.46 m/s^(2)和10.38 m/s^(2),震后坝顶竖向沉陷极值为23.70 cm,震陷率0.31%,坝后压坡体动力反应较坝体显著;地震过程中沥青混凝土心墙动压应变或动拉应变交替变化,静动叠加后拉、压应变均有所增大,左右两岸与基岩接触部位心墙坝轴向应变出现拉应变;相比刚性混凝土防渗墙,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与周围土体变形更为协调,其受力状态更好,抗震性能更为优越。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是地震区较优的候选坝型。
熊堃杨晓红李麒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动力反应强震区防渗墙
强震作用下特高拱坝动力响应及损伤特征研究
2024年
我国的特高拱坝多建于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处于地震多发区,且震级大、烈度高,因此特高拱坝的抗震安全一直是重点关注问题。本文以位于强震区的大岗山特高拱坝为研究对象,采用真实破裂过程分析软件RFPA 3D-Dynamics开展地震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了地震作用下坝体变形、应力变化规律,根据损伤演化及声发射变化规律提出大岗山拱坝地震作用下的潜在失稳损伤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拱坝坝体内部随地震波扰动发生局部应力集中、应力释放现象,拱坝在设计地震波(地震峰值加速度0.5575 g)作用下能够依靠自身结构调整,保持变形协调,应力分布合理,无大规模损伤破坏。在1.5倍设计地震波情况下,拱坝顺河向位移突变量超过240 mm,远超坝体正常位移变形范围,此时拱坝发生大规模损伤开裂现象,且主要损伤开裂区域为拱冠梁顶部及左右半拱中上部区域。通过研究拱坝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特征,分析损伤演化规律,能够较为直观地判断拱坝易受损区域和掌握拱坝工作性态。
高志良黄会宝沈定斌彭涛
关键词:拱坝地震动力响应
强震作用下的某混凝土重力坝极限抗震能力分析
2024年
强震作用下的重力坝坝体强度和坝基抗滑稳定性是评价重力坝极限抗震能力的重要指标。为更加全面地评价中国西南地区某拟建重力坝的极限抗震能力,文章分别以塑性损伤模型和弹塑性模型模拟坝体混凝土的损伤破坏和坝基岩土体的塑性变形,基于地震超载法分析了各种强度地震作用下的大坝坝体及坝基的动力响应,综合分析了大坝坝体裂缝发展情况、坝基塑性区扩展情况及关键点位移数据,对大坝的极限抗震能力进行了判定。结果表明:地震峰值加速度处于0.3651g~0.4g时,坝体下游折坡处裂缝顺河向扩展到上游侧坝体,此时,大坝坝头产生断裂破坏;设计地震动超载2.5倍时,即峰值加速度为0.79g时,坝基形成贯通的塑性区,此时,大坝发生滑动失稳。综合重力坝坝体强度和坝基抗滑稳定性两方面的计算结果,大坝的极限抗震能力为0.3651g~0.4g。
徐苏方勇余代广田菊飞
关键词:重力坝抗滑稳定极限抗震能力

相关作者

支旭东
作品数:255被引量:914H指数:18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单层球面网壳 网壳结构 强震 强震作用 动力强度破坏
范峰
作品数:474被引量:1,540H指数:24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单层球面网壳 网壳结构 装配式 弹塑性 螺栓球节点
袁万城
作品数:319被引量:2,087H指数:2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桥梁 拉索 斜拉桥 连续梁桥 地震响应
冯忠居
作品数:467被引量:1,751H指数:25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研究主题:桥梁工程 桥梁桩基 桩基 桩基础 涵洞
沈世钊
作品数:420被引量:3,068H指数:34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网壳结构 单层球面网壳 风振响应 悬索结构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