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篇“ 形质性状“的相关文章
- 大横枝杉优树生长与形质性状关系研究
- 2025年
- 目的:分析大横枝杉优树形质性状对生长量及其综合值的影响及相关性,为特有种质大中径材培育和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从大横枝杉生长量(胸径、树高、材积、无节材长度)、形质指标(树冠率、冠幅、最粗侧枝基径)两方面共7项指标对优树进行多层次分析。结果:经过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各参试性状之间均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冠幅对材积、胸径有极显著直接正向作用,对树高有显著直接正向作用;但树冠率对材积、无节材长度有极显著直接负向作用,对胸径、树高有显著直接负向作用。形质性状对大横枝杉生长的影响效应和重要性排序有所不同。冠幅对生长量综合评价值有极显著直接正向作用,但树冠率对生长量综合评价值有极显著直接负向作用,指标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树冠率>冠幅>最粗侧枝基径。结论:培育大横枝杉优树理想的形质性状应为树冠率较小、冠幅宽大,大横枝杉形质性状的调控方向是降低树冠率和扩大冠幅。
- 程琳周冠文陈琴覃常丰陈仕昌蓝肖蓝肖
- 关键词:形质性状
- 8年生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控制授粉子代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与选择
- 2024年
- 为揭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三代选择群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高阶遗传改良筛选优良种质,为育种亲本评价奠定基础,本研究以营建在浙江省淳安县十八坞林场的8年生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控制授粉子代家系林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主要性状,分析其遗传变异、遗传力和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8年生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控制授粉子代的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以及形质性状(冠幅和干形)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材积的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均最大,表明材积在遗传水平和表型水平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潜力;各生长性状的单株遗传力变幅为0.15~0.62,家系遗传力变幅为0.52~0.82,说明在优树选择时主要以家系选择联合家系内单株选择为主。按照20%入选率,筛选出8个优良家系,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为22.05%~36.60%,现实遗传增益为28.60%~43.48%,均值较CK1(当地普通种)增加128.26%~152.25%,较CK2(种子园混系种)增加9.13%~19.33%;按照5%入选率筛选出91株优良单株,分布在26个家系中,与群体均值相比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均值达80.12%。综上,8年生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控制授粉子代林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潜力,通过遗传评价有助于种子园建园亲本的再选择,同时,选择的优良种质可作为高阶遗传改良的育种亲本进入下一育种阶段。
- 王建昌王志平丰忠平赵浩博
- 关键词:马尾松生长性状家系选择
- 依据种实形质性状对红松种子园无性系评价
- 2024年
- 为促进辽东山区红松种子园改建和果用人工林的营建,对清河城红松种子园4个种源74个红松无性系18个种实性状进行调查分析,探究红松种实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的变异,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优良果用红松无性系选育。结果表明:参试红松种实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种源内方差分量占比均值为15.15%,高于种源间占比均值2.65%,变异主要来源于种源内。红松无性系种实性状变异系数为8.91%~48.90%,重复力为0.710~0.998,高变异高重复力的特性为果用红松无性系选育提供了基础。相关性分析表明:红松主要结实性状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依据特征值大于1共提取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6.83%。选用单株球果总质量、单株种子总质量、单个球果质量、种子质量和种仁质量等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以10%的入选率共选择7个优良无性系,入选无性系各性状均值分别为11.35 kg, 4.15 kg, 271.22 g, 866.40 g和325.50 g,较参试无性系均值分别高24.45%、25.76%、37.20%、26.77%和30.84%,遗传增益分别高达18.60%、18.78%、36.83%、26.24%和30.84%。
- 杨圆圆张金博徐广金徐柏松孙丽娟冯健
- 关键词:种实性状优良无性系遗传增益
- 10年生香椿生长与形质性状的种源变异及选择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通过分析10年生香椿Toona sinensis生长与形质性状的种源变异,揭示不同性状在地理种源上的变异规律,并进行种源区划及优良种源选择。【方法】以浙江开化县林场的10年生香椿种源林为试材,测定其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材积、树干圆满度和树冠圆满度,获取各种源生态环境因子,进行方差、主成分、相关性和聚类等分析,计算广义遗传力、综合选择指数和遗传增益,阐明生长和形质性状地理变异模式及与产地生态因子关系。【结果】树高、胸径、树干圆满度和材积存在极显著(P<0.01)种源差异,种源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和材积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种源胸径与冠幅、枝下高和材积之间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胸径与产地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日最低气温和最干燥季节日平均气温等显著(P<0.05)正相关。根据种源聚类结果,可将香椿划分为南部和北部2个种源区,并筛选出3个优良种源,分别为元谋、恩施和太和。【结论】10年生香椿种源间差异显著,并且树高、胸径、材积等性状存在从南向北逐渐减小的变异规律,对其进行选择时胸径是主要的遗传改良性状,可为材用型香椿良种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 沈汉郑成忠邱勇斌汪清华华克达缪强范艳如姜景民韦一刘军
- 关键词:香椿温度
- 小叶青冈幼林生长和形质性状家系变异与选择
- 2023年
- 为揭示3个试验点3 a生小叶青冈生长和形质性状家系遗传变异和遗传稳定性,为不同区域和立地筛选出速生优质小叶青冈家系,本研究基于2019年在浙江建德、江西分宜和安远营建的小叶青冈优树家系测定林材料,分析其家系遗传变异规律及家系与地点的互作,开展速生优质家系选择。结果显示:3 a生小叶青冈幼林平均树高、地径和冠幅分别为2.18 m、3.02 cm和1.05 m,不同家系间的生长和形质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树高、地径、冠幅、最长侧枝长度和基径等性状的家系遗传力较高(0.36~0.71),受中等至偏强的家系遗传控制,而单株遗传力估算值相对较低。性状相关研究发现,树高和地径生长突出的家系,冠幅相应较大,侧枝多且粗。立地环境对家系树干通直度影响较小,但地径、冠幅和最长侧枝长度却存在显著的家系与立地互作效应。基于不同家系树高和地径BLUP的估算值,3个试验点共初选出12个早期速生的优良家系,但没有在3个试验点均入选的优良家系。结果表明:小叶青冈家系生长与形质性状具有较强的变异性,且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不同家系的生长不仅受遗传控制,还受遗传和环境互作影响。
- 徐永宏杨孟晴代丽华姚甲宝周志春王斌
- 关键词:小叶青冈家系生长性状形质性状BLUP
- 3年生赤皮青冈家系生长和形质性状变异与选择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研究3年生赤皮青冈不同家系幼林生长和形质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初选适宜不同区域和立地条件的速生优质和遗传稳定的家系。[方法]对2019年在浙江建德、江西分宜和安远采用42个赤皮青冈优树家系营建的遗传测定林进行全林调查,采用SAS软件分析家系性状、遗传力和遗传相关差异及家系与地点的互作,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BLUP方法开展优良家系初选。[结果]3年生赤皮青冈平均树高和地径分别为2.04 m和3.15 cm,不同家系间生长和形质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树高、地径、冠幅和最长侧枝长度等性状家系遗传力较高(0.393~0.753),单株遗传力相对较低。不同家系各性状间相关性较高,树高和地径表现优异的家系,林木较通直,分叉干少但分枝多、枝长且粗。赤皮青冈家系×地点互作效应明显,立地对其生长影响较大。3个试验点以建德点生长表现最好,其次为安远和分宜,以生长和形质性状进行综合排序,HNCB8和HNHT5在3个试验点排序均靠前,整体表现较好。以树高和地径BLUP值排名前20%进行选择,3个试验点共初选出10个优良家系,HNCB8为3个试验点均入选家系。[结论]3年生赤皮青冈家系生长与形质性状遗传差异丰富,家系遗传力普遍较高,受较强遗传控制。种植生境的改变对赤皮青冈家系影响较大,以HNCB8和HNHT5在3个试验点的综合表现较好,具有推广潜力。
- 杨孟晴邵慰忠徐永宏姚甲宝欧阳天林代丽华周志春王斌
- 关键词:家系生长性状形质性状
- 灰木莲不同造林密度的幼林生长及形质性状效应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为探寻闽南山地灰木莲的合理种植密度,以促进林分高效生长,在闽南山地开展灰木莲6种不同初植密度试验,分析比较不同初植密度对5 a生幼林生长及形质性状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灰木莲的幼林生长和形质性状存在显著性影响,种植密度越大,树高、胸径、枝下高、主干分叉性、侧枝密度、侧枝角度等性状表现越好,而种植密度对冠幅、主干通直度、侧枝粗细等性状无显著性影响。综合各项生长指标效应,灰木莲适宜的初植密度为1667~3333株·hm-2(株行距1.5 m×2.0 m和2.0 m×3.0 m),能有效促进灰木莲快速生长以及形成较好的形质性状。
- 方碧江
- 关键词:灰木莲造林密度性状
- 杉木速生无性系生长与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与良种选择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对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34年生杉木速生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的林木特征因子进行多种比较分析,为杉木用材林良种再选育和定向培育提供依据。【方法】根据131个无性系34年生每木调查的数据计算蓄积排序,取前7位为速生无性系,124个无性系为普通无性系,取其蓄积平均值作为比较CK的蓄积近似值。每一速生无性系选择平均木3株进行伐倒、比较CK也选择有代表性的平均木3株伐倒。实测每一伐倒木的树高和伐根处、胸径处、1/2树高处的带皮和去皮直径,量测2根南北或东西方向最长生活枝。对这些实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和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结果】所研究的7个速生无性系间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38%~11.96%。除树高外,其他8个性状(生长性状2个和形质性状6个)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这9个性状的重复力均在75%以上,其中胸径、材积、径高比、树皮率的重复力达到95%以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树高与形质性状的相关系数为-0.041~0.390;胸径与形质性状的相关系数为-0.241~0.980;材积与形质性状的相关系数为-0.488~0.807。主成分分析得出:可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2.91%,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和径高比均不同程度地代表了所调查性状中的关键指标。利用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后各速生无性系的Qi值排序:79172>8219>7962>7922>7911>79173>79182。【结论】7个速生无性系间各性状存在稳定的遗传变异,且生长性状(胸径、材积)和形质性状受到中等以上的遗传控制,具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根据主成分分析和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在这7个速生无性系中选择杉木用材林良种,79172是最佳选择,其次是8219;这2个无性系的变异受较强的遗传控制,有�
- 赵林峰高建亮
- 关键词: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形质性状
- 栽植模式对木荷幼林生长和形质性状家系变异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研究木荷幼林生长和形质性状在纯植和与杉木混交2种栽植模式下的家系遗传变异规律,为木荷良种选育和高效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4年营建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纯植和与杉木混交(木荷∶杉木1∶2列状混交)2种栽植模式下的7年生木荷家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家系遗传变异规律,并对其各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纯植和混交2种栽植模式对木荷家系的生长和形质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区组效应显著。同纯植模式相比,与杉木混交显著促进了木荷家系各性状的表型差异,树高、胸径和树干通直度均提高,分别高出纯植模式的18%、16%和15%,树干分叉数则明显减少,仅为纯植模式下的78%。纯植模式下木荷各性状受较弱至较强的家系遗传控制(0.18~0.53)和较弱的单株遗传控制(0.03~0.13)。与杉木混交,木荷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估算值普遍得到提高,尤其是树高、胸径、树干分叉数和树干通直度的家系遗传力分别高出纯植栽植模式下的31%、72%、20%和31%。2种栽植模式下木荷生长和形质性状存在不同遗传反应,与杉木混交可显著改变木荷家系生长表现和秩次变化。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种栽植模式下木荷家系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除枝下高外)间相关性不显著,生长和形质2类性状间似相互独立。树高、胸径和枝下高间关系较为紧密,不易受栽植模式影响。与杉木混交不仅会对木荷冠幅生长产生影响,同时有效减弱最大分枝角、枝下高和最粗分枝基径间的联系及树干分叉数对树干通直度的影响。【结论】纯植和混交2种栽植模式会对木荷家系生长和形质性状产生显著影响,与杉木混交可促进木荷家系的表型分化,并提高了各性状的家系和单株遗传力估算值。对于木荷人工林的营建,应根据生境条件�
- 肖德卿罗芊芊范辉华邱群周志春
- 关键词:木荷家系形质
- 马尾松无性系生长和形质性状变异分析和优选被引量:8
- 2022年
- 为了马尾松无性系用材良种选育和高效培育,以2012年营建于江西抚州的马尾松试验林的63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马尾松树高、胸径、冠幅和树干通直度等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所受的遗传控制和性状间的相关性,筛选生长优良的无性系亲本。结果表明:马尾松无性系生长和形质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差异,各性状变异系数变幅为12.44%~36.36%。树高和胸径最大无性系为最小无性系的3.21和4.40倍,各性状受中等至较强的遗传控制程度;最大分枝角重复力为0.35,受中等的遗传控制;树高、胸径和树干通直度等性状均受较强的遗传控制,变幅为0.69~0.79,有利于无性系的选择。马尾松无性系性状间遗传相关系数总体小于表型相关系数,性状遗传和表型相关显著性具有相似性,高径生长量较大的马尾松无性系树干通直度较高。初选出19个(72、76、60、61、69和70号等)生长量高、稳定性强的马尾松无性系,入选的无性系树高和胸径分别比总体均值高1.04 m和2.39 cm。马尾松无性系生长和形质性状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各性状遗传稳定性较高,受中等至较强的遗传控制,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
- 罗芊芊肖德卿徐洪辉王建华刘志明陈雅万文娟邓章文
- 关键词:马尾松无性系形质
相关作者
- 周志春

- 作品数:333被引量:2,624H指数:31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研究主题:马尾松 木荷 种源 家系 南方红豆杉
- 连辉明

- 作品数:137被引量:622H指数:16
- 供职机构: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马尾松 木荷 产脂力 黎蒴 育苗
- 徐建民

- 作品数:227被引量:1,076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 研究主题:桉树 尾叶桉 无性系 种源 家系
- 蔡燕灵

- 作品数:87被引量:30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马尾松 生长性状 木荷 育苗 良种选育
- 何波祥

- 作品数:131被引量:528H指数:15
- 供职机构: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马尾松 黎蒴 产脂力 木荷 次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