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6篇“ 影像学变化“的相关文章
- 神经影像学变化与骨坏死的关联:UK Biobank及FinnGen数据库的大样本分析
- 2025年
- 背景:随着对骨坏死发病机制的不断探索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神经影像学变化与骨坏死的发病存在密切联系,然而神经影像学变化与骨坏死的具体因果关联尚不明确。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评估神经影像学指标与骨坏死之间的因果联系。方法:神经影像学数据来自英国的UK Biobank数据库,该数据共纳入36778名个体;骨坏死数据来自芬兰的FinnGen数据库,包括1543例病例和391037例对照。从结局因子中提取筛选出工具变量,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通过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加权中位数法、简单模型法和加权模型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逆方差加权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其余4种方法作为补充。为了验证数据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对结果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基于因果推断的复杂性,进一步进行了反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以评估潜在的反向因果关系。结果与结论:①逆方差加权分析结果显示,97种神经影像学数据与骨坏死正相关(P<0.05,OR>1),2种数据具有异质性,6种数据具有水平多效性;95种神经影像学表型与骨坏死呈负相关(P<0.05,OR<1),5种数据具有异质性,9种数据具有水平多效性;有2组数据具有反向因果关系。②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在学术界确立了神经影像学指标与骨坏死之间的因果联系,这些来自英国、芬兰的大样本数量为骨坏死病理生理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也为中国骨坏死的预测、筛查、早期诊断和预后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对骨坏死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 张博淳李威李广政丁浩秦李刚梁学振
- 关键词:神经影像学骨坏死因果关系
- 肌骨超声技术观察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影像学变化
- 2024年
- 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接受肌骨超声下针刀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膝骨关节炎患者63例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膝骨关节炎,结合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划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关节功能障碍、关节活动度、疼痛评分以及超声影像学表现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以及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超声观察结果无明显数据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滑膜厚度、关节软骨厚度以及关节积液的检查结果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膝骨关节炎患者接受基于肌骨超声下的针刀治疗具备更加显著的治疗作用与效果,特别是对于患者的疾病症状改善效果明显,能够促使患者更快恢复正常生活状态,值得推广。
- 朱全磊夏江燕蔡玉新
- 关键词:针刀治疗
- 家兔死后影像学变化与死亡时间的规律研究
- 死亡间隔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又称死亡时间,对PMI的推断是法医实践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准确性往往会对案件性质、嫌疑人判定等起着决定性作用。20世纪以来,法医学者们推断PMI的手段逐渐从侧...
- 赵欣
- 关键词:死亡时间
-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固定平台与活动平台假体对髌骨高度影像学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基于X线图像对分别置入膝关节单髁固定平台假体与活动平台假体的患者进行术前与术后随访的测量,分析髌骨高度变化的差异。方法选取2021-09—2022-09因膝关节单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测量分析,共纳入100例,根据置入假体类型将患者分为固定平台假体组(51例)与活动平台假体组(49例),行双下肢单髁置换者均置入相同假体。两组术前及术后采用Insall-Salvati(IS)和Caton-Deschamps(CD)比值测量髌骨高度并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根据固定平台假体组及活动平台假体组组内亚组间分析结果,固定平台假体组中体质量指数亚组术后IS有明显差异(P<0.05),体质量指数≥28 kg/m^(2)亚组IS较高,其余亚组无明显差异(P>0.05)。活动平台假体组中性别亚组术前与术后IS有明显差异(P<0.05),女性亚组术前、术后IS均高于男性亚组;年龄亚组术前CD有明显差异(P<0.05),年龄<65岁亚组术前CD较高;体质量指数亚组术后CD有明显差异(P<0.05),体质量指数≥28 kg/m^(2)亚组术后CD较高。根据固定平台假体亚组与活动平台假体亚组组间分析结果,固定平台假体组男性、体质量指数<28 kg/m^(2)亚组术前IS高于活动平台假体组亚组(P<0.05),活动平台假体组年龄<65岁亚组术前CD高于固定平台假体组亚组(P<0.05),术后则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测量参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除固定平台假体组中男性及体质量指数<28 kg/m^(2)亚组术前IS明显高于活动平台假体组亚组外,无论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及术式不同均未表现出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 王昭瑞李兴彬王邦黄爱兵梅晓亮
- 关键词:膝关节单髁置换术骨性关节炎
- 索拉非尼对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血清及影像学变化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对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血清及影像学变化。方法选择2020年收治的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40例,患者均服用索拉非尼药物治疗。分析40例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使用索拉非尼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AG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三酰甘油(TG)]及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变化情况。结果40例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随访时间122~303 d,截止随访303 d时,疾病客观缓解率为60.0%,疾病控制率为80.0%。患者全部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多的有脱发、高血压、手足综合征、乏力、腹泻,发生率均超过20%。患者治疗后的VEGF、NAGL、TG-Ab、TG水平小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后的CD8^(+)大于治疗前,CD4^(+)、CD3^(+)、CD4^(+)/CD8^(+)比值均小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后的精神健康、感情职能、社会功能、精力、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大于治疗前(P<0.05)。患者的ADC值呈持续升高趋势。结论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使用索拉非尼治疗,患者血清学指标明显下降,免疫功能显著改善,虽然存在不良反应,可疾病控制率相对较高,治疗效果较理想,患者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同时,索拉非尼治疗后经影像学检查患者的ADC值,一定程度可发挥客观评价作用,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一些指导。
- 董鹏罗丽媛陈杰霍占江
- 关键词:索拉非尼影像学
- 中医定向透药联合超短波及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CT影像学变化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联合超短波及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及CT影像学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7月广州市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中医骨科收治的LDH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43例/组。2组先行超短波及骨盆牵引治疗后,对照组和联合组分别采用常规西药和中医定向透药。治疗2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CT影像学指标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联合组疗效总有效率偏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疼痛程度评分降低,联合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椎间盘突出物CT值下降,椎管前后径则变宽(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椎间盘突出物CT值较低,椎管前后径更宽(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7 d及14 d生活质量分值偏高,且14 d评分高于治疗后7 d(P<0.05);联合组生活质量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LDH患者实施中医定向透药联合超短波及骨盆牵引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腰椎功能。
- 劳健勇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超短波骨盆牵引
- 失眠障碍患者脑部CT影像学变化与学习记忆功能变化、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失眠障碍患者脑部CT影像学变化与学习记忆功能变化、临床特征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来我院诊治的失眠障碍患者50例,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两组受试者均使用飞利浦64排CT进行扫描,检测计算额角指数与海马指数,对比两组受试者的额角指数、海马指数,对比两组受试者的临床记忆评分、睡眠质量评分、WCST评分,分析两组受试者的临床症状,分析观察组患者额角指数、海马指数与临床记忆评分、睡眠指数评分、WCST评分、临床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额角指数、海马指数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临床记忆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完成测验数、选择错误率、完成第一个应答数、持续错误率、错误应答数明显较对照组高,完成分类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比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躯体感觉评分及心理感觉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额角指数、海马指数与临床记忆评分呈正比,与睡眠质量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呈反比,与WCST评分中的完成分类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比呈正比,与WCST评分中的完成测验数、选择错误率、完成第一个应答数、持续错误率、错误应答数呈反比(P<0.05)。结论:脑部CT影像学结果发现,失眠障碍存在学习记忆功能变化,与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关性、睡眠质量存在存在一定相关性。
- 高洁刘卓超吕晶赵瑞明李永军
- 关键词:脑部CT影像学变化学习记忆功能临床体征
- 肌骨超声在评估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中的影像学变化及疗效的作用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应用肌骨超声影像学变化及疗效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到本院骨科门诊就诊的7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针刀治疗,并在治疗前后给予肌骨超声检查,观察影像学变化以及肌骨超声评估疗效的作用。结果:治疗后,78例患者的软骨厚度、滑膜厚度及关节腔积液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股直肌厚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78例患者的K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升,膝关节周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78例患者治疗后,36例患者治疗显效,42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结论: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效果确切,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应用肌骨超声可以准确反映出治疗前后患者的膝关节软组织变化,为诊断、治疗及后续日常保健提供可靠数据参考。
- 杨惠丽叶海宗
-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针刀治疗影像学变化疗效
- 退变性腰椎侧凸两侧椎旁肌的影像学变化及价值探讨
- 2023年
- 研究影像学检查在退变性腰椎侧凸两侧椎旁肌中的作用。方法:将70例于2021.1~2022.12期间就诊于本院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为同期在本院就诊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0例。两组均进行X线、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 主弯内椎体数量以4个居多,主弯多为腰椎左侧弯,40.00%的患者存在椎体侧方移位;主弯顶椎、代偿弯顶椎的主要分布位置为L2~3、L5~S1椎间盘。观察组对比各椎间盘上的两侧多裂肌脂肪浸润百分比,凹侧各项数据均更高,P<0.05;观察组两侧多裂肌退变的不对称度与腰椎侧凸角、顶椎旋转、椎体侧方移位呈正相关,与腰椎前凸角为负相关,P<0.05。结论 影像学检查显示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两侧椎旁肌有不对称性退变情况出现,多种原因会导致椎旁肌出现不对性退变。通过两侧椎旁肌不对性退变情况能够对脊柱侧凸的进展进行评估判断。
- 张永婷李晓辉冯琳王少锋王祺
- 关键词:腰椎侧凸椎旁肌影像学
- 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后影像学变化及术前中医证型与预后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研究骨肉瘤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影像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并分析术前中医证候分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收治的69例骨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及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影像资料(...
- 王帅
- 关键词: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影像学中医证型预后
相关作者
- 王鸿轩

- 作品数:55被引量:8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研究主题:脑脊液 放射性脑损伤 影像学变化 鼻咽癌放疗后 临床症状
- 彭英

- 作品数:212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研究主题:放射性脑损伤 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瘤 脑脊液 放射性脑病
- 潘锐

- 作品数:20被引量:5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研究主题:放射性脑损伤 脑脊液 影像学变化 鼻咽癌放疗后 临床症状
- 潘绵顺

- 作品数:144被引量:238H指数:7
- 供职机构:武警上海总队医院
- 研究主题:伽玛刀 伽玛刀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脑转移瘤 放射外科治疗
- 谢道俊

- 作品数:205被引量:833H指数:13
-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肝豆状核变性 黄蒲通窍胶囊 血管性痴呆 WILSON病 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