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0 篇“ 徒手旋转胎头 “的相关文章
徒手 旋转 胎 头 术在头 位难产产妇第二产程分娩中的协助应用观察2024年 目的:分析徒手 旋转 胎 头 术在头 位难产产妇第二产程分娩中的协助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本院分娩的56例头 位难产产妇资料,依据第二产程是否使用徒手 旋转 胎 头 术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第二产程分娩助产护理,观察组采取第二产程徒手 旋转 胎 头 术,统计产程总时间、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分娩结局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第二分娩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产程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第一和第三产程两组无明显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神经行为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裂伤、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第二产程徒手 旋转 胎 头 术的运用能够改善头 位难产产妇分娩结局、促进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缩短产程总时间,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姜芹关键词:第二产程 徒手旋转胎头术 新生儿神经行为 徒手 旋转 胎 头 术治疗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价值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分析徒手 旋转 胎 头 术治疗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临床价值。方法64例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方式,实验组采用徒手 旋转 胎 头 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产后感染发生情况,产程时长,新生儿情况及新生儿产伤情况。结果实验组自然分娩29例,产后感染3例;对照组自然分娩22例,产后感染11例。实验组自然分娩率、产后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一产程(516.43±77.61)min、第二产程(66.54±8.36)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660.67±105.73)、(94.73±16.3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新生儿窒息1例,出生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9.34±0.41)分;对照组发生新生儿窒息6例,出生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8.83±0.38)分。实验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出生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发生脊柱受损1例,颅骨骨折2例,头 皮产伤0例;对照组新生儿发生脊柱受损5例,颅骨骨折3例,头 皮产伤2例。实验组新生儿产伤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进行徒手 旋转 胎 头 术,有利于矫正胎 头 位异常情况,便于产妇顺利进行分娩,减少产妇时长,值得在临床推广。 金艳关键词:徒手旋转胎头术 枕横位 枕后位 难产 徒手 旋转 胎 头 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研究进展2023年 分娩是一种较为正常和自然的生理活动,如果在阴道试产的时候,胎 儿的胎 位置出现了不正常的情况,会大大的提高孕妇进行阴道试产的难度,如果不能在这个时候进行及时的处置,将会对孕妇和胎 儿的整个生命造成严重的危害。另外,由于孕妇在进行阴道试产的时候会产生强烈的痛苦,也会导致孕妇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尤其是这些负面情绪还会对分娩的孕妇的有关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了子宫收缩乏力,从而导致了分娩时间的总体延长,从而提高了产后出血的总体几率。因此,当前,医院的重点就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孕妇进行有效的干预。在临床上,两种情况都属于很普遍的一种,这两种情况都是因为婴儿的头 颅枕骨处于母亲骨盆的后面,导致胎 头 不能正常的进行骨盆,从而导致产程被无限的拉长,从而出现了难产的情况。同时,因为胎 头 长期受到盆底的压力,会引起胎 儿的缺氧,从而引起胎 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问题。既往分娩多采用仰卧姿势,但经临床试验发现,由于重力作用,胎 头 和后背均呈倒置状态,从而使巨大儿和体重的胎 儿难以扭转,从而增大了对胎 儿的盆腔运动阻力,造成了难产发生率的上升。所以,传统的生产方法会提高难产孕妇产后出血和产后损伤的发生率,从而影响到生产的安全。目前,对于枕前、枕后两种位子,采用空手翻转胎 头 ,能极大地改善产妇的生产安全性。 梁凤关键词:徒手旋转胎头术 枕横位 枕后位 难产 头 位难产中自由体位配合徒手 旋转 胎 头 矫正胎 方位的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分析头 位难产中自由体位配合徒手 旋转 胎 头 矫正胎 方位的临床应用及对分娩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78例2018年1月—2021年4月在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分娩的头 位难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矫正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实施徒手 旋转 胎 头 矫正胎 方位,观察组实施徒手 旋转 胎 头 矫正胎 方位+自由体位,对比两组的胎 位矫正情况、分娩结局(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剖宫产)。结果观察组的第1次矫正成功率(第一产程结束前)与总成功率分别为71.79%、94.87%,对照组的第1次矫正成功率与总成功率分别为43.59%、76.92%,观察组的第1次矫正成功率与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79.49%,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为58.9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 位难产产妇中实施徒手 旋转 胎 头 矫正胎 方位+自由体位,可以提升矫正效果,改善妊娠结局。 周焕娣 朱惠贻 杨林 李苗关键词:头位难产 阴道助产 腹部彩超 观察徒手 旋转 胎 头 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 2022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临床处理效果,应用并对比了两种处理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一共收集90例枕后位与枕横位产妇进入研究范围,产妇入院后以病历号作为编号,进行随机数字排序分组并实施不同的干预方法,其中45例不予特殊干预,行常规自然分娩设为对照组;另45例接受徒手 旋转 胎 头 术,设为观察组。观察指标包括分娩结局、产妇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产程时间、Apger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二产程时间、出血量短于(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er评分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徒手 旋转 胎 头 术是解决头 位难产的重要手段,在枕横位和枕后位中收效明显,可以快速复位胎 头 ,促进产程加快,利于分娩,改善母婴结局。 张海燕关键词:枕横位 枕后位 难产 徒手旋转胎头术 徒手 旋转 胎 头 术对头 位难产产妇分娩指标及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徒手 旋转 胎 头 术对头 位难产产妇分娩指标及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2月—2020年1月在本院分娩的头 位难产产妇87例纳入研究对象。依照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作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助产分娩,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徒手 旋转 胎 头 术助产分娩。分析并比较两组助产结局、分娩指标、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差异。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助产成功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第二产程时间及总分娩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30%,低于对照组的29.55%(P<0.05);研究组新生儿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徒手 旋转 胎 头 术可明显改善头 位难产产妇的妊娠结局,有助于保障母婴生命健康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春花 徐艳飞 袁丽娟关键词:头位难产 徒手旋转胎头术 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联合徒手 旋转 胎 头 对枕横位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在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联合徒手 旋转 胎 头 对枕横位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于某院住院并要求自然分娩的100例枕横位单胎 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49)。对照组采取传统仰卧位,观察组采取与胎 儿脊柱相对侧的侧俯卧位联合徒手 旋转 胎 头 。比较两组的胎 方位成功矫正率、自然分娩率、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胎 方位矫正率及自然分娩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软产道裂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胎 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联合徒手 旋转 胎 头 能够提高枕横位初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降低软产道裂伤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邬晓梅 姚婷关键词:体位 徒手旋转胎头 枕横位 初产妇 镇痛分娩徒手 旋转 胎 头 对胎 儿枕后位矫正的效果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镇痛分娩徒手 旋转 胎 头 对胎 儿枕后位矫正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胎 方位为枕后位的83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时有无镇痛干预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2),对照组采用无镇痛分娩徒手 旋转 胎 头 纠正枕后位,观察组采用镇痛分娩徒手 旋转 胎 头 纠正枕后位。比较两组产程、疼痛评分、产妇与围生儿的不良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及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二、三产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时、伤口缝合时和产后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和胎 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痛分娩徒手 旋转 胎 头 纠正枕后位可缩短第一产程和总产程,降低分娩时、伤口缝合时和产后2 h VAS评分及剖宫产率,优于无镇痛分娩徒手 旋转 胎 头 纠正枕后位效果。 张现蕾关键词:镇痛分娩 徒手旋转胎头 产程 VAS评分 徒手 旋转 胎 头 在产房头 位难产助产中的应用意义2021年 对头 位难产孕妇的徒手 旋转 胎 头 干预对策、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探寻。方法:收集头 位难产孕妇78例开展本次研究,就诊时间2019年7月~2020年7月。78例头 位难产孕妇遵循随机平均原则,分为2组,组别分别是干预①组、干预②组。干预①组(39例)方案:普通产房助产策略,干预②组(39例)方案:徒手 旋转 胎 头 干预策略。对2组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探寻。结果:干预②组阴道分娩率94.87%、新生儿Apgar评分(9.39±0.14)分,相比干预①组的74.36%、(8.03±0.11)分而言更高;干预②组剖宫产率为5.12%,并发症发生率为5.12%,相比干预①组的25.64%、23.08%而言更低(p<0.05)。结论:头 位难产孕妇接受徒手 旋转 胎 头 干预的效果更好,能够明显提高阴道分娩率和新生儿出生质量,降低剖宫产率、并发症发生率。 李光慧关键词:头位难产 探究徒手 旋转 胎 头 在产房头 位难产助产中的应用价值 2021年 探究徒手 旋转 胎 头 在产房头 位难产助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本院2018年09月-2020年09月的70例头 位难产产妇分成两组,其中实行徒手 旋转 胎 头 的为观察组,实行常规助产护理的为参照组,比较应用效果。结果:和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顺产率较高,且围生儿不良情况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产房头 位难产产妇的助产中,通过徒手 旋转 胎 头 ,可以有效提高顺产率,同时对于减少围生儿不良情况发生率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刘桂芝 李云霞关键词:徒手旋转胎头
相关作者
陈丽茹 作品数:4 被引量:8 H指数:1 供职机构:东莞市桥头医院 研究主题:剖宫产率 头位难产 黄疸指数 新生儿 生长发育 付长华 作品数:15 被引量:28 H指数:3 供职机构:昆山市第六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剖宫产 产钳助产 产钳 并发症 产后出血 唐志红 作品数:2 被引量:22 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 研究主题: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无痛分娩 镇痛泵 徒手旋转胎头 头位难产 李冀云 作品数:7 被引量:20 H指数:3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子痫前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MMP-9 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王文霞 作品数:2 被引量:2 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省肥东县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母婴并发症 自然分娩 徒手旋转胎头 阴道分娩 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