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72篇“ 循经感传“的相关文章
俞红五主任“针法”治疗面肌痉挛验总结
2023年
面肌痉挛是面部神被血管压迫导致的面部不由自主地抽搐类疾病。西医治疗此病多采用手术,但有一定风险,多数患者难以接受。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俞红五主任医师认为面肌痉挛的病位在手足阳明筋,而以脉络空虚为本,核心病机以风为主。俞红五主任医师通过数十载临床验,总结面肌痉挛患者用“针法”进行治疗的疗效显著。“针法”是指以“侧三里穴(健侧)、侧下三里穴(健侧)、翳风穴(患侧)、合谷穴(双侧)”选穴组方;针刺患侧合谷穴后,运用小幅度、高频率的上下震动手法,诱发,从而使气至病所,实现祛其外邪、补其内虚之目的。文章通过案例,介绍俞红五主任治疗面肌痉挛的成功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许青青俞红五
关键词:面肌痉挛
基于“头项寻列缺”对与骨骼肌-肌筋膜系统的研究概述被引量:1
2023年
络学说为针灸学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关键构成之一,络存在内属腑脏、外络肢节特点,基于此,人的躯体上下内外建立连接,同时其与整个生理病理过程皆相关。功能包括调虚实、处百病、决生死,因此“不可不通”。尤为关键的是,通过络学说不仅能够掌握解剖学不能体现的不同躯体部位间的关系,同时能够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因此,在客观描述络现象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产生机制基础上,对络所能反映的躯体不同部位之间的联系进行探索,阐明其联系规律、特点和机制,以及这种联系规律的科学价值,可为正确认识络的内涵提供有力支撑。实验证实人体体表和体表、体表和内脏间皆有上下内外特定联系特征,对此发现,络学说进行了阐述,同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指导。其中“头项寻列缺”理论体现了基于手太阴肺脉体表行路线的列缺穴与颈项部之间的特异性联系,对针灸治疗颈项部疾病具有广泛、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因此,基于“头项寻列缺”所体现的现象,对与骨骼肌-肌筋膜系统的相关研究进展做论述。
罗鹏乔海法李永丰李志刚
关键词:列缺针刺循经感传骨骼肌
扶阳灸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扶阳灸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痉挛性偏瘫的影响,为改善其生活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2021年4月至2022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某院住院治疗的痉挛性偏瘫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B组(统灸法组)、C组(扶阳组),各组均40例,治疗8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综合痉挛量表(compopsite spasticity scale,CSS)、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后肢体的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干预第4及8周时,三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项得分的干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时间效应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治疗部位皮肤均无异常。结论扶阳灸可缓解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程度,提高运动能力,值得推广。
屈玉华屈玉华王红艳陈凤鸣
关键词:循经感传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
扶阳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3年
目的:评价扶阳灸对脾肾阳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脑肠肽的影响。方法:将129例在成都市某三甲医院就诊的脾肾阳虚证IBS-D患者,随机分为A组(43例),B组(43例)和C组(43例)。A组给予IBS-D常规治疗和护理,B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统灸法,C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扶阳灸法。观察三组治疗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生活质量(IBS-QOL)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清5-HT和P物质水平。结果:干预后,C组IBS-SSS评分、IBS-QOL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清5-HT和P物质水平均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阳灸可有效改善IBS-D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血清5-HT和SP水平,是临床可以推荐应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型IBS-D的一种中医特色治疗。
屈玉华范润平陈敏陈凤鸣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循经感传脑肠肽
艾条温针灸干预中风病手功能障碍的疗效及与相关性研究
目的:  本研究从醒神通督立法,对比观察艾条温针灸与统艾段温针灸治疗中风病手功能障碍的疗效差异,并探讨艾条温针灸激发的与疗效之间的相关性,以期给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1.病例选择与入组方...
曾锐琳
现象的调查分析及思考
2022年
针刺治疗中出现“得气”反应是针刺起效的基础,《黄帝内》中“气至而有效”的描述明确指出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现象进行研究,证实温度、针刺手法、体质、体位是促使出现的重要影响因素,对针刺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该文基于中医专业大学生针刺的小样本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气血充盛,显性体表标志出现率均高于一般人群,同时中医专业大学生由于专业特点对的结果描述更为准确。基于的可视化进行不同体质、不同病种人群在不同影响因素、不同腧穴条件下的研究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与“气”(能量)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也将为络本质研究提供有力证据。
张美美周彤李保有郭建红
关键词:循经感传体表标志
气功内证量表研制思路及其意义探讨被引量:1
2022年
现象研究是络研究中重要组成部分,气功内证是近年来现象研究中的重要方面,至今尚未有明确且被公认的评价工具。文章根据量表研制的原则,阐明基本概念,明确研制步骤,提出气功内证量表的研制思路与方法,强调了气功内证量表将为现象的研究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工具,为络现象和络实质的研究开辟新路,深化中医独特生命认知方式的研究等意义。
李新章道宁张海波张田杨秀明张小豪
关键词:气功内证循经感传量表研制量表测评
气功内证量表的构建与初步测评
目的运用量表研制的方法,编制一个信度、效度、可行性较高且适用于气功内证络领域的气功内证量表。对现象的评价研究提供一个本土化的工具,为气功内证络研究提供客观标准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量表研制的方法通过...
李新
关键词:内证气功量表循经感传信度
基于理论探讨激发气气至病所结合艾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课题基于张缙教授理论的基础之上,采用一定的针刺手法,以激发“气”至“病所”并且结合艾灸干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通过与普通针刺组的“局部得气”结合艾灸治疗的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其机制的同时,希望找到一种更...
武英超
关键词:循经感传气至病所压力性尿失禁针刺手法艾灸
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出现医案
2021年
是指以针刺、艾灸或其他方式等刺激穴位时,具有酸、麻、胀、沉重等觉,并沿着络路径播的现象。该文主要介绍在对偏瘫患者进行醒脑开窍法治疗时,在患侧三阴交穴操作中出现了“头部颠顶区瞬时的麻电”的现象,通过查阅古代文献,证实了古典行的部位确定性。
黄磊王建高秀娟
关键词:醒脑开窍针刺法三阴交穴循经感传

相关作者

胡翔龙
作品数:197被引量:818H指数:22
供职机构: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
研究主题:经络 针刺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微循环血流灌注量 氧分压
吴宝华
作品数:70被引量:460H指数:17
供职机构: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
研究主题:人体体表 经络 循经感传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针刺
许金森
作品数:273被引量:1,044H指数:20
供职机构: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
研究主题:经络 督脉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电针 微循环血流灌注量
李永光
作品数:40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研究主题:循经感传 气至病所 经络 针灸 对心
赵泉林
作品数:31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研究主题:气至病所 循经感传 甲状腺机能亢进 经络 针刺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