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92篇“ 微创清除术“的相关文章
- 软通道与硬通道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中的比较分析
- 2025年
- 本研究分析硬通道技术与软通道技术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100例因颅内血肿接受微创清除术的患者,按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两组:A组为硬通道技术组,B组为软通道技术组。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各小组病患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提高程度,同时对各小组评估血肿清除时间、清除率及残余血肿体积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血肿清除时间、清除率及残余血肿体积等方面,A组与B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B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时间显著短于A组,同时其血肿清除率较A组更高,残余血肿体积明显更小;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B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A组;血清hs-CRP水平在治疗前后变化的结果表明,B组患者的hs-CRP水平下降幅度显著大于A组(P<0.05)。结论 此次主要针对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 表示软通道技术的应用有明显的优势,能够缩短血肿清除时间,提高血肿清除率,短时间内减小患者残余血肿体积,更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 张朝辉
- 关键词:硬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 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 2025年
- 研究分析脑出血以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患者临床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方法 脑出血采取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患者80例,入院时间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分配患者组别应用奇偶数法,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综合性护理开展于观察组,做效果分析。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别间统计,组别间观察组患者发生率在两组间占比低(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在采取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对照组改善略良好(P<0.05),术后恢复情况,恢复相关指标项观察组用时均较对照组用时短(P<0.05)。结论 患有脑出血实施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形式进行干预,有助于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利于增进其手术安全性及术后恢复进程。
- 潘怡延
-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脑出血临床护理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24年
- 分析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12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观察组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再出血率低,术后3个月GOS及ADL评分高,并发症总发生率低,术后14d,MMP-9、NSE低。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血肿清除率和开颅手术相当,同时具有创伤小、神经功能恢复好等优势。
- 陈晓武
- 关键词:颅内出血血肿清除术微创手术疗效观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体会
- 2024年
- 研究旨在评估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作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其与传统手术方法的差异。方法 研究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指标包括颅内压力、神经状态、生命体征、神经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液体和电解质平衡以及颅内感染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颅内压力明显降低,神经状态改善,血压下降,血肿体积减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液体和电解质平衡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颅内感染方面,两组均未出现感染的迹象。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作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表现出明显的疗效。微创手术有助于降低颅内压力,改善神经状态,降低血压,减小血肿体积,并且在液体和电解质平衡以及颅内感染方面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前景。
- 卢浩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采用不同时机进行手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3 d的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取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可显著提高患者预后。
- 王继仁燕昕王滋张明李晓
- 关键词:脑出血
- 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对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进行观察,探讨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脑出血患者30例,实施常规手术治疗1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清除术治疗患者15例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治疗有效率、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功能恢复质量。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ICU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低,治疗有效率、血肿清除率更高,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NIHSS评分、ALD评分更理想,P<0.05。结论 脑出血治疗中使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清除术可减少手术创伤,提升疾病治疗有效率,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并改善神经功能、自理能力,指导推广。
- 吴海潮
- 关键词:脑出血
- 个体化康复训练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训练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下微创清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湖州学院附属南太湖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神经内镜下微创清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个体化康复训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手术前后Fugi-Meyer运动功能测评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及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7/50),高于对照组的78%(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P=0.021)。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FMA评分、BI评分、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术后3个月=9.59、8.68、6.38、4.03,t术后6个月=8.96、6.85、12.03、8.21,均P<0.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4%(2/50),低于对照组的18%(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P=0.025)。结论个体化康复训练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下微创清除术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预后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与生活日常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王伟李夏良沈立吴钟华盛文国莫成平
- 关键词:神经内窥镜检查康复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体会
- 2024年
- 分析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2年2月~2023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联合组患者提供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指标、NIHS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预后情况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其睡眠质量,患者预后情况良好,建议临床应用。
- 贾爱军
-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 基底节区脑出血CT定位穿刺微创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手术临床疗效对比
- 2024年
- 目的观察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CT定位穿刺微创清除术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协助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提高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住院的7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微创手术组35例,开颅手术组35例,对比两组病人在不同手术方式下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住院周期、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切开率以及康复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等情况。结果全程治疗观察期满,研究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血肿量,术后血肿残余量、术后尿激酶使用率,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微创手术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住院周期均小于开颅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的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切开率也都低于开颅手术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的生活自理能力也高于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CT定位穿刺微创血肿清除手术临床疗效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手术创伤小,手术用时短,术中失血量少,住院周期短,脑神经功能改善显著,独立生活能力提高,有效改善预后,患者及家属满意。
- 黄文练云蕾
- 关键词:脑出血基底节区微创血肿清除术
- 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轻中度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分析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应用在轻中度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轻中度的基底核区HICH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方式治疗,研究组实施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与对照组77.50%相比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13.64±2.12)分比对照组的(19.74±5.26)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注意评分(5.71±0.43)分、命名评分(2.76±0.24)分、语言流畅评分(1.99±0.37)分、定向力评分(5.97±0.45)分、延迟记忆评分(2.96±0.33)分、抽象思维评分(1.65±0.33)分、视空间的执行能力评分(4.79±0.53)分、总分(23.85±5.47)分与对照组的(4.12±0.49)、(2.04±0.03)、(1.52±0.08)、(4.06±0.32)、(1.76±0.14)、(1.14±0.21)、(4.02±0.46)、(17.28±2.35)分相比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与对照组25.00%相比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应用在轻中度的基底核区HICH患者效果较好,可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其神经功能,帮助患者提升认知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能有效促进其早日康复,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 魏峰李修龙张雷董国平崔燕
- 关键词:微创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基底核区
相关作者
- 吴振宏

- 作品数:32被引量:159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 研究主题: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 脑出血 微创清除术
- 韦英海

- 作品数:59被引量:259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 研究主题:CT血管造影 疗效观察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姜海波

- 作品数:10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鸡西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微创清除术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脑出血 慢性硬膜下血肿 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 王晓萍

- 作品数:17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鸡西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静脉溶栓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微创清除术 阿替普酶 侧枝循环
- 范国峰

- 作品数:48被引量:162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微泡 内皮祖细胞 高血压脑出血 祖细胞 超声联合微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