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15篇“ 微生物组成“的相关文章
- 四大洋及不同温度带海洋微生物组成结构和差异分析
- 2025年
- 为了探究大洋不同温度带间海洋微生物的结构组成及差异,采用宏基因组分析技术对四个大洋的海水样品进行菌群结构研究。微生物Alpha多样性的比较分析显示,太平洋(PO)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不同组样本间存在差异。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显示,在门水平上,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蓝细菌(Cyanobacteria)、子囊菌门(Ascomycota)、Uroviricota分别在古菌、细菌、真菌、病毒中占有绝对优势。细菌菌门的物种组成多样性高于真菌、古菌及病毒。远洋杆菌属(Pelagibacter),原绿球藻属(Prochlorococcus),聚球藻属(Synechococcus)是四个大洋中的主要细菌属,且在不同的大洋及不同的温度带都有明显的优势菌属。差异分析显示四个大洋中共有21个属存在显著差异,三个温度带间共有32个属存在显著差异。基因功能方面,能量生产与转换、氨基酸转运与代谢功能为四个大洋中最丰富的两个类别。铁复合外膜受体蛋白功能可能在海洋微生物的耐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印度洋(IO)和北冰洋(ArO)为四个大洋中毒力因子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两个大洋。研究发现世界四大洋及不同温度带间微生物的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且海洋微生物中细菌丰度所占比例最高,本研究的结果可为后续对海洋微生物资源及其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寻卓然倪妍孙晓玥腾新栋刘秀梅曲江勇王丽君邢志凯郑立王绪敏
- 关键词:宏基因组海洋微生物微生物多样性菌群结构
- 海南黑山羊与海×努杂交山羊肠道微生物组成的比较
- 2025年
- 【目的】揭示杂交山羊拥有良好生长性状的内在机理,为海南黑山羊的品种选育及海×努杂交山羊的饲养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出生4 d内的海南黑山羊(HN组)和海×努杂交山羊(HY组)各6只,在统一的饲养管理标准下饲养至120日龄左右,采集粪便样品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2组山羊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并对肠道微生物与山羊体重及平均日增重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2组山羊的肠道微生物群落Alpha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基于布雷柯蒂斯(Bray-Curtis)距离的主坐标分析(PCoA)发现2组山羊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在门分类水平上,海南黑山羊与海×努杂交山羊肠道微生物均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疣微菌门、弯曲菌门、螺旋菌门及变形菌门等为优势菌门;在属分类水平上,2组山羊肠道微生物组成相似,存在多种能发酵膳食纤维的菌属;Metastats分析发现,海×努杂交山羊肠道中的Monoglobu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海南黑山羊(P<0.05,下同)。海南黑山羊肠道微生物的生物标志物有肠球菌科、肠球菌属及Family_XIII_UCG_001等;海×努杂交山羊肠道微生物的生物标志物为短促生乳杆菌属和颤螺旋菌科未知菌属。海×努杂交山羊肠道微生物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与体重及平均日增重呈显著正相关;海南黑山羊肠道微生物中,另枝菌属相对丰度与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平均日增重呈显著正相关;将2组山羊合并为一个群体进行分析,发现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与山羊平均日增重呈显著正相关,Monoglobus相对丰度与山羊体重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海南黑山羊与海×努杂交山羊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其中Monoglobus在海×努杂交山羊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海南黑山羊。此外,肠道微生物中的厚壁菌门、另枝菌属和Monoglobus可能是调控山羊生长性能的关键菌群,
- 唐嘉阳陈韬羽李世元蒙勇陈巧玲陈思高宏岩杜丽王凤阳满初日嘎
- 关键词:海南黑山羊肠道微生物体重增长
- 残次枣发酵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肠道组织和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 2025年
- 试验旨在探究残次枣发酵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肠道组织和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取体质相近、附肢齐全、活力正常克氏原螯虾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A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B组、C组、D组、E组、F组分别使用10%、20%、30%、40%、50%的残次枣发酵饲料替代基础饲料,配制等能、等氮的混合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C组肠黏膜皱襞高度和宽度均显著高于B组、D组、E组、F组(P<0.05)。与A组相比,B组和D组肌层厚度均显著降低(P<0.05),E组和F组肌层厚度显著升高(P<0.05)。C组肠道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分布均匀度较高。C组、E组、F组变形菌门丰度显著高于A组(P<0.05),C组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丰度显著高于A组(P<0.05),C组、E组、F组柠檬酸杆菌属和克雷伯氏菌属丰度均显著高于A组(P<0.05)。研究表明,残次枣发酵饲料可以改善肠道组织形态,提高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且替换比例在20%时效果较好,比例过高会对肠道组织形态产生不利影响,增加克氏原螯虾患病的风险。
- 纪北文王博聂竹兰聂竹兰
-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肠道组织肠道微生物
- 发酵类中药的特点、微生物组成及真菌毒素污染概况
- 2025年
- 发酵类中药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包括淡豆豉、胆南星、半夏曲、红曲、建曲等。发酵技术在最早的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中便有记载,微生物是发酵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然而,由发酵过程不规范导致的发酵类中药中产毒真菌和真菌毒素污染问题严重影响药材质量,对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威胁。该文对发酵类中药的特点、微生物组成及真菌毒素污染概况进行系统阐述,为其质量安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 张会茹郭梦月吕建欣朱婉暄王闯康馨心骆骄阳杨美华
- 关键词:发酵技术微生物真菌毒素
- 酿酒酵母强化发酵对红曲酒微生物组成及风味品质的影响
- 2025年
- 通过外源添加酿酒酵母对红曲酒酿造过程进行强化发酵,探究其对红曲酒酿造过程中生物胺及挥发性风味组分的影响,以及对酿造微生物菌群组成的调控作用。理化检测和挥发性组分分析表明,酿酒酵母强化发酵不仅能有效降低红曲酒酿造过程中生物胺的生成(消减率高达83.43%),而且可以完全抑制酪胺的产生,显著提升红曲酒中癸酸甲酯、辛酸乙酯、棕榈酸乙酯、硬脂酸乙酯和3-羟基丁酸乙酯等特征酯类香气组分的含量,进而达到“降胺、增香”的双重调控作用。此外,酿酒酵母强化发酵可有效降低红曲酒75.24%的酸度。基于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的微生物组分析表明,酿酒酵母强化发酵可降低红曲酒酿造体系中乳杆菌属、乳球菌属、魏斯氏菌属、明串珠菌属、威克汉姆酵母属、毛孢酵母属等潜在产胺菌的相对丰度,提升假单胞菌属、肠球菌属、科萨克氏菌属、芽孢杆菌属、克罗诺杆菌属等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感官品评分析表明,酿酒酵母强化发酵酿造的红曲酒酸度适中,口感更加醇厚、绵延,整体风味品质得到明显提升。本研究揭示了酿酒酵母强化发酵对红曲酒酿造过程中生物胺的消减及特征香气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明晰了其对红曲酒酿造微生物菌群组成的调控作用,对红曲酒酿造工艺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提升红曲酒的安全性及风味品质,促进我国黄酒酿造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袁钰洁雷昊梁梓华侯思文罗怡江美珍吕旭聪吕旭聪倪莉
- 关键词:红曲黄酒酿酒酵母强化发酵风味品质
- 不同青贮添加剂对膨化玉米秸秆微贮饲料品质及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 2025年
-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青贮添加剂对膨化玉米秸秆微贮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组成的影响。以膨化玉米秸秆为原料,分别设置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组(CB组)、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乳酸片球菌+纤维素酶+淀粉酶+葡聚糖酶组(BE1组)和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干酪乳杆菌+酿酒酵母+纤维素酶+蛋白酶组(BE2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室温贮藏发酵30 d后,开袋进行感官评价,并测定营养及发酵品质,通过体外法评价干物质降解率,使用高通量测序进行细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BE1组和BE2组青贮感官评价优于CB组。BE1组和BE2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CB组(P<0.05);BE1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B组(P<0.05);BE1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BE1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以及木质素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BE1组pH值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在门分类水平上,各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从属水平来看,优势菌群有乳酸杆菌属、魏斯氏菌属以及明串珠菌属等;此外,BE1组乳酸杆菌属明显高于其他组,占比80.75%。研究表明,添加菌酶复合制剂可以改善玉米秸秆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对其细菌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以BE1组效果最好,BE2组次之。
- 于琴周宇婷艾比布拉·伊马木程志泽张建新
- 关键词:膨化发酵品质
- 丰年虾中聚苯乙烯微塑料的累积、清除及微生物组成和代谢响应
- 2025年
- 为探究不同特性微塑料(MPs)在浮游动物体内的累积动力学过程及生物响应,分析了不同浓度和粒径的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在不同营养条件下于丰年虾(Artemia saline)体内的累积、清除过程和累积动力学参数,并利用微生物组学和代谢组学相结合的分析技术,解析了丰年虾体内微生物菌群构成及代谢功能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PS-MPs在丰年虾体内的累积速率和清除速率均随暴露浓度增大而增大,呈现出浓度依赖性.与之相反,PS-MPs在丰年虾体内的累积和清除与其暴露粒径显著负相关.营养条件不同没有显著改变PS-MPs在丰年虾体内的累积动力学过程,表明短期喂食可能不会影响PS-MPs的吸收及清除.与对照组相比,PS-MPs明显提升了丰年虾体内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等菌群的占比分别升高了0.4倍和12.3倍,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菌群的占比则分别下降了43%和86%,表明PS-MPs可能会通过抑制有益菌群和刺激有害菌群而导致丰年虾体内菌群失衡,引起机体代谢功能紊乱.进一步研究发现,PS-MPs暴露导致丰年虾体内产生了2 311种差异代谢物,主要影响了嘧啶代谢和硫酸皮肤素/硫酸软骨素生物合成等代谢功能,从而对丰年虾产生了生物毒性效应.不同特性MPs在浮游动物中的累积及生物胁迫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水生系统的稳定性,导致难以预测的生态风险.
- 闫振华程晓胡天昊钟启涵
- 关键词:代谢通路
- 甘苦提取物与蒙脱石对哺乳期犊牛消化代谢、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甘草、苦木提取物(以下简称甘苦提取物)与蒙脱石对哺乳期犊牛消化代谢、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方法】选取45头新生中国荷斯坦公犊牛,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将犊牛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分别为对照组(CON组)、甘苦提取物组(CPE组)和复合制剂组(MMT组),对照组饲喂代乳粉和基础开食料,CPE和MMT组在代乳粉中分别添加1 g/kg甘苦提取物和1 g/kg甘苦提取物+5 g/kg蒙托石,基础开食料和其他饲养管理与对照组一致。试验期67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于67日龄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指标及微生物组成;68日龄时进行为期7 d的消化代谢试验,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能氮代谢指标。【结果】(1)与CON组相比,MMT和CPE组犊牛有机物、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且2个添加剂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与CON组相比,MMT和CPE组犊牛总能消化率、总能和消化能代谢率、氮表观消化率和沉积率,瘤胃液pH、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各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MMT组哺乳犊牛瘤胃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PE组(P<0.05),而CPE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MMT组哺乳犊牛瘤胃微生物Simpson指数则较CON和CPE组有升高的趋势(0.050.05)。【结论】在哺乳期犊牛每千克代乳粉中添加1 g/kg的甘苦提取物及复合制剂(添加1 g的甘苦提取物和5 g的蒙脱石)对犊牛的营养物质消化代谢有改善作用,其中对有机物、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且添加复合制剂能提高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效率以及毛螺菌属、优杆菌属、丁酸弧菌属的相对丰度。
- 邢中应徐翔张春桃屠焰热合曼刁其玉吴秋珏
- 关键词:苦木蒙脱石犊牛
-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和热灭活乳酸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全肠道消化率、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粪便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 2025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和热灭活乳酸菌(HLAB)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全肠道消化率(ATTD)、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粪便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采用2×2双因素试验设计,选用192头初始体重为(8.62±0.18)kg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各组分别饲喂高蛋白质饲粮、高蛋白质饲粮+HLAB、低蛋白质饲粮、低蛋白质饲粮+HLAB。试验期为30 d,前期为1~15 d,后期为16~30 d。结果表明:饲粮CP水平和HLAB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营养物质ATTD以及血清抗氧化、免疫和激素指标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饲粮高CP水平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前期的平均日增重(ADG)、酸性洗涤纤维(ADF)的ATTD和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粗脂肪(EE)的ATTD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饲粮添加HLAB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前期的ADG和总能(GE)、有机物(OM)、CP、EE的ATTD(P<0.05),同时显著提高了血清SOD、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INS)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MDA、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粪便微生物Ace和Chao指数(P<0.05)。综上所述,高CP水平饲粮虽然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但降低了机体抗氧化能力。饲粮添加HLAB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ATTD、抗氧化和抗炎能力以及改变肠道微生物组成,缓解低CP水平饲粮对断奶仔猪的不良影响。
- 张歌张泽宇赵金标刘岭
- 关键词:断奶仔猪
- 用于确定婴幼儿的肠道微生物组成熟状态的方法和系统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确定0与120月龄之间的婴幼儿的成熟状态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测量该婴幼儿粪便样品的一组可测量微生物生物标记物中的至少一种微生物生物标记物;基于该至少一种微生物生物标记物确定该婴幼儿的预...
- 弗朗西斯科·曼努埃尔·科多内尔·科尔特斯约翰娜·玛丽亚·兰伯特古斯·罗伊瑟勒斯
相关作者
- 邵铁娟

- 作品数:30被引量:294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长双歧杆菌 短双歧杆菌 微生物组成 双歧杆菌 强直性脊柱炎
- 张和平

- 作品数:867被引量:4,105H指数:32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乳酸菌 益生菌 肠道菌群 干酪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
- 温成平

- 作品数:371被引量:1,967H指数:21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系统性红斑狼疮 痛风 类风湿关节炎 肠道菌群 中医药
- 曹阳

- 作品数:76被引量:185H指数:8
-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发酵品质 乳酸菌 苜蓿青贮 苜蓿 青贮
- 郭志华

- 作品数:36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耐盐菌 高含盐废水 施氏假单胞菌 好氧生化处理 含盐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