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782篇“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相关文章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被引量:44
1992年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是近代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是在地球化学的传统分支学科——元素地球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基于下述三方面背景:首先,现代工业发展所需的许多重要化学元素多属微量元素,如Li、Rb、Cs、Be、Sc、RE、U、Th、Zr、Hf、Nb、Ta等。因此,以研究这些具有重要工业意义而又量微的微量元素在自然界分布规律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则应运而生。初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微量元素在各种岩石和矿物中的分布规律。著名地球化学家戈尔德施密特关于元素分布的地球化学规则的系统论文《定量地球化学基础》、《岩石和矿物中化学元素的分布原理》;
赵振华
关键词: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酒泉盆地胳塘沟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研究
2025年
通过对酒泉盆地胳塘沟组21件剖面样品的微量元素进行深入分析,定性-半定量地研究该区的古气候环境。研究表明,样品中,Sr/Ba比值为0.05~0.27,该研究区主要以淡水环境为主,局部表现出咸水环境特征。δU均值为0.85,该区沉积环境总体为氧化-弱还原环境。经古水深的计算,该区平均深度为18.29 m,表明整体水体深度较浅。Sr/Cu的比值平均值为6.22,说明研究区表现为温暖湿润的气候。
于秋莲陈载林彭明兴张展适
关键词:微量元素古气候环境酒泉盆地化学特征环境变化
海洋沉积体系甲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示踪研究进展
2024年
由地质过程与微生物作用共同塑造的地球环境,当前正受到全球变暖的威胁,其中甲烷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20%。海洋沉积物是地球最大的甲烷储库,在海洋富甲烷环境,微生物参与的产甲烷、甲烷厌氧氧化和甲烷有氧氧化过程广泛存在,是研究错综复杂的甲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理想实验室。本文从地质微生物学角度解析了含微量元素的酶或辅酶介导的甲烷循环过程,梳理了微生物潜在的微量元素需求,并重点综述了近年来主要涉及海洋甲烷循环过程研究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由于参与甲烷循环过程的微生物纯培养相对困难,而地球化学研究又难以实现对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精细刻画,微生物学与地球化学的学科交叉研究优势明显、前景广阔。阐明海洋富甲烷环境微生物活动与微量元素的耦合关系,对于探索当前全球变暖背景下海洋甲烷循环过程和全球甲烷排放的调控至关重要,也有望为解析地质历史时期的甲烷排放事件及其全球生态环境效应提供独特的视角。
王旭东庄光超冯东
关键词:微生物活动微量元素
汾渭盆地池南地区小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2024年
为探究汾渭盆地池南地区冬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采集了池南地区14个地块的冬小麦样品,对每个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试,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相比长三角小麦,池南地区小麦中Cu、Fe、Pb、Hg、Cd含量较低,Mo、Se较高,Zn、B较为接近,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存在Zn、Cr污染;轻、重稀土之间分馏较轻稀土之间和重稀土之间分馏均大;Ce无明显异常,Eu基本表现为正异常。摄食足量的池南地区小麦可以满足人体对Cu、Zn、Fe、Mo的需求,同时不会摄入过量的Cu、Zn、Fe、Mo、B、Se、ΣRExOy及污染物Pb、Hg、Cd、As,但可能存在摄入过量Cr的风险。通过元素富集度分析,推测池南地区土壤硒含量与小麦籽粒中硒含量应该具备线性相关性,且该区小麦达到富硒水平,结合该区土壤Se含量认为池南地区具有发展富硒小麦的潜力。
马丽何金先武剑黄正鑫张福敏谢国梁
关键词:微量元素山西小麦汾渭盆地
顺平县耕园地表层土壤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丰缺评价
2024年
为了解顺平县土地质量现状,查明影响土地质量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分布特征,本研究通过开展1:5万表层土壤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取了顺平县耕园地表层土壤微量元素的分析数据。本文选取TFe2O3等9种微量元素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顺平县耕园地表层土壤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丰缺状况。统计结果显示,顺平县耕园地表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除I外,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土壤微量元素丰缺评价中,除Mo含量以中等和较缺乏等级为主,其余元素含量以较丰富和中等等级为主,Se、I含量以适量等级为主,F含量以高等级为主;微量元素变异系数均较小,空间分布比较均匀。微量元素丰缺及分布与成土母质的关系最为密切。此次调查的分析结果为顺平县农业生产中土壤微量元素的合理利用及特色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等提供了科学参考。
王龙马涛田大争
关键词:土壤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赣东上水桥萤石矿床萤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指示被引量:1
2024年
赣东黎川上水桥萤石矿床位于华南褶皱系武夷成矿带北端,产于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的断裂破碎带内。笔者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不同颜色萤石及围岩黑云母花岗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萤石整体上呈现Eu正异常和Ce负异常,但不同颜色的萤石REE配分模式特征有差异,浅绿色、深绿色和紫色萤石为轻稀土富集型,白色萤石为重稀土富集型。围岩的REE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整体呈现Eu负异常。Y/Ho-La/Ho关系图和REE配分模式图显示,萤石成矿过程中Y-REE发生了分馏,白色萤石成矿时期最晚。Tb/Ca-Tb/La关系图显示,研究区萤石矿床为热液成因。围岩黑云母花岗岩的微量元素配分曲线变化趋势与萤石基本一致,且围岩和萤石的Sm/Nd值十分接近。越靠近矿体的围岩F含量越高,且近矿围岩发生硅化、绢云母化等蚀变,推测萤石矿中的Ca和F主要来自围岩。矿区内萤石形成于中低温氧化环境,矿床成因类型为多期次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
万弘欧阳永棚陈祺蒋起保曾闰灵杨立飞邓腾李增华
关键词:萤石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因
西南印度洋中脊东段MORB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对地幔源区组成的指示
2024年
西南印度洋中脊东段(E-SWIR)处于61°~70°E区域,具有相对匮乏的熔体供给。该区产出的大多数洋中脊玄武岩(MORB)具有富集不相容元素以及大离子亲石元素等特征,属典型E-MORB。基于玄武岩样品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资料,通过La/Sm、Zr/Nb和Lu/Tb等分析表明E-SWIR地幔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这种不均一性可能与地幔中辉石岩含量的沿轴变化有关。利用稀土元素Ce、Sm、Lu和Yb含量结合部分熔融计算模拟结果,进一步阐明地幔源区中石榴石的作用与影响,并且认为其可能是以含金红石榴辉岩的形式赋存于地幔之中。对E-SWIR地幔源区榴辉岩性质和赋存形式的识别是探讨EMORB成因、地幔不均一性与洋中脊构造演化等科学问题的关键。
董振梁锦曹志敏贺惠忠陈亮陆茸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洋中脊玄武岩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海域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2024年
为了揭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海域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合作区表层沉积物粒度和14种微量元素进行测试分析,结合元素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对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分布、来源及其控制因素进行探讨,并对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①合作区表层沉积物类型主要有砂(S)、泥质砂(mS)、砂质粉砂(sZ)、粉砂(Z)和泥(M)5种;②合作区海域表层沉积物中Zn、V、Cr、Zr、Ba含量相对偏高,平均值均大于100×10^(-6),其中Ba含量最高,平均值为431.13×10^(-6),Cd含量最低,平均值为0.73×10^(-6),其余元素含量平均值为(15.95~83.03)×10^(-6),与珠江沉积物相比,合作区沉积物明显富集重金属元素Cd、Pb、Zn、As和Cu;③陆域岩石自然风化释放和人为活动排放作用是合作区沉积物微量元素的主要来源,沉积物中Sc、Co、Ni、Ga等元素含量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沉积水动力环境,重金属元素Ba、Cd含量变化受控于人类活动,Pb、Zn含量变化则受自然来源和人为活动共同影响;④合作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140.79,总体上较为严重,主要由Cd引起,应加强对Cd的监测。研究成果可为合作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阳峰陆野李诗颖林振文郑思琦罗俊超郭峰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生态风险
鲁西郗山—关帝庙地区碱性杂岩体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2024年
本文在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分析研究岩体和矿物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特征。结果表明,郗山—关帝庙碱性杂岩体富集Ba、U、Pb、Th及La、Ce,亏损Nb、Ta、Zr、Hf;Nb>Ta,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分异显著,Ce、Eu无明显异常,关帝庙岩体与郗山岩体的微量元素配分曲线均为右倾型,表明研究区内碱性岩体为同源岩浆,推测初始成岩物质来源于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其母岩浆为碳酸盐化硅酸岩熔体。郗山岩体发现岩浆型磷灰石和热液型磷灰石,表明郗山岩体的岩浆经历了较强的结晶分异和一定程度的混合作用,并在热液阶段形成大量的轻稀土矿物。
王巧云郝兴中兰君王立功陈磊郭晶胡创业
关键词:微量元素
沁水盆地煤层气井排采水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2024年
在能源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煤层气作为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开发和利用引起广泛关注。然而,煤层气开采伴随的排采水排放也引发了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沁水盆地是我国煤层气开发的重要区域,因此本研究以该地区的6个区块为研究对象,对煤层气井排采水中微量元素的来源与演化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提供地球化学数据支撑,为排采水的后续处理提供依据。分析结果显示,沁水盆地煤层气井排采水中主要微量元素包括Li、B、F、Mn、Fe、Sr、Ba等。其中,F和Mn的含量分别超出中国饮用水卫生标准7倍和1.4倍,地下水质量标准中分别达到Ⅴ类和Ⅲ~Ⅳ类水质标准。长期的煤层气开采导致了这些元素的过度积累,对周围环境及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指出,岩浆活动为沁水盆地煤层带来了大量的F,富含HCO_(3)^(-)的地下水环境促进了含氟矿物的溶解,从而导致了煤层水中F的富集。同时,榆社和郑庄区块的锰富集现象最为严重,含锰菱铁矿溶解作用是煤层水中高浓度溶解锰的主要控制因素。随着煤层气井深度的增加和pH值的降低,煤层水中Mn的富集程度逐渐增加。本研究通过汇总其他煤层气区域的数据,发现中国的煤层水中普遍存在F和Mn的异常富集现象,因此在排放煤层水前,有必要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方鲁加陈碧莹能惠刘燚崔丽峰徐胜
关键词:沁水盆地水质评价微量元素

相关作者

支霞臣
作品数:95被引量:688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 玄武岩 橄榄岩包体 地幔 RE-OS同位素
刘丛强
作品数:696被引量:8,942H指数:54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稀土元素 氮同位素 同位素 碳同位素
潘家永
作品数:297被引量:1,936H指数:26
供职机构:东华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铀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 地质意义
解广轰
作品数:32被引量:41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玄武岩 地球化学 新生代 同位素 火山岩
张成江
作品数:482被引量:4,852H指数:31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化学 土壤 重金属 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