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0篇“ 心室壁运动“的相关文章
银杏内酯B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后心室运动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B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后心室运动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比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追加银杏内酯B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正常心肌百分比、运动计分指数及心功能评分均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银杏内脂B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运重建后心室运动功能的恢复.
马刚张少飞王仲君何志伟
关键词:银杏内酯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心室壁运动
银杏内酯B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后心室运动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明确银杏内酯B处理急性心梗患者血运重建后心室运动及收缩功能的效应。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0例行血运重建的急性心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银杏内酯B处理组,每组患者为40例,2组患者分别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以安慰剂及银杏内酯B进行处理,时间为3个月。对两组患者在血运重建后的2周及3月时间点分别采用多巴酚丁胺负荷心脏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正常心肌百分比、室运动、纵向峰值应变力及应变率峰值,并比较这些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银杏内酯B处理能够在2周时相比于对照组显著提高左室射血分(66.06±8.39 vs.60.45±13.35,P<0.05)和正常心肌百分比(86.88±8.76 vs.79.84±12.25,P<0.01),其对室运动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左室前心梗的患者,银杏内酯B处理在纵向峰值应变力及纵向峰值应变率峰值上在2周时间点上相比于对照组,及在基底段及中间段及心尖段上相比于对照组负值的增加程度更为明显(P<0.05,P<0.01);而在3月时银杏内酯B处理纵向峰值应变力在心尖段相比于对照组仍有显著的差异(P<0.05)。对于左室下心梗的患者,在纵向峰值应变力上,银杏内酯B处理组在2周和3月时相比于对照组,分别在基底段及心尖段上负值的增加程度更为明显(P<0.05);而在纵向峰值应变率峰值上,银杏内酯B处理在2周时相比于对照组在基底段及中间段有显著差异(P<0.01),在3月的时间点上,银杏内酯B处理组在基底段相比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银杏内酯B对于行血运重建后急性心梗患者的心室运动及收缩功能有改善效应。
江家华邓庆华高于英
关键词:银杏内酯B急性心梗血运重建心室壁运动
心室运动异常与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的关系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左心室运动异常(LVWMA)与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864例,将其分为LVWMA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分析并比较患者卒中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左心室射血分数<30%发生率,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末端脑钠肽、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血药及急性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2、24个月卒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WMA阳性患者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是阴性者的2.61倍,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N末端脑钠肽、出院时服用抗凝血药、心源性脑栓塞性卒中及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为缺血性卒中者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P <0.05)。调整各因素后LVWMA阳性者卒中复发风险是阴性者的2.97倍。结论 LVWMA可能引起左室血栓形成,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代莉王洪浩王慧智田倩韦灵付蓉王璐
关键词:卒中血栓栓塞复发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心室运动幅度及心室舒张功能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室运动幅度及心室舒张功能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河北省张家口第一医院在近期内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人员均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高于对照组体检者,其左室峰值充盈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低于对照组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员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A组患者的左心室位移和左室峰值充盈率低于对照组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B组患者的左心室位移和左室峰值充盈率低于试验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心室运动幅度及心室舒张功能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戴学宇
关键词: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冠心病患者PCI前后左心室运动的评价与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3D-STI)观察冠心病(CA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对50例CAD患者(CAD组)分别于PCI治疗前、治疗后3-7 d内、治疗后3个月时,及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3D-STI分析,测量出左心室各心肌节段的圆周应变峰值(CSpeak)。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D组PCI治疗前及治疗后的CSpeak均降低;与PCI治疗前比较,PCI治疗后3-7 d内的CSpeak增高;PCI治疗后3个月上述指标增高变化更为显著(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变形能力下降,经PCI治疗后可获得改善,同时3D-STI可以准确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的异常。
李林宋伟孙医学潘如凤吕宏安
关键词: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运动状态与评估心肌缺血的相关性分析和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探讨左室形态与左室局部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确诊为心肌缺血的患者作为心肌缺血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二维、M型超声及解剖M型测量左室运动状态,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分析60例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形态改变情况,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心肌缺血组同对照组比较,左室运动振幅均有不同程度减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也有一支或多支不同程度的狭窄,左室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心肌缺血可使心脏室运动减低,进而引起左心室形态改变,左心室形态改变的程度及其部位又可反应心肌缺血的程度和部位,对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运动状态以评估心肌缺血意义重大。
冉兵晁玥安县朝尤金枝常永莉
关键词:心肌缺血超声心动描记术
实时三平面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心室运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实时三平面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同步实时采集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39例患者(分为4组)心尖四腔观、心尖两腔观和心尖左室长轴观的组织速度动态图像,测量左右心室基底段的收缩及舒张速度,并做对比研究。结果左室部分室收缩及舒张速度在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存在相关性(P<0.05或P<0.01);左室下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以截断值为-5.19cm/s对冠状动脉狭窄≥50%的诊断价值最高(P<0.01)。结论实时三平面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可较准确地分析心肌缺血时收缩及舒张运动的速度变化,对评价缺血心肌的敏感性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
沈燕华贺声宋凯张云山余泽辉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多普勒组织速度成像
挤压伤后心室运动状态与整体功能转归的临床研究
2013年
目的应用心脏超声技术评估挤压伤伤员心室运动状态及整体功能的变化。方法地震挤压伤伤员37例,男性21例,女性16例,应用多功能心脏超声技术对抗心衰治疗前后心室运动状态及心脏整体功能变化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治疗前左室室运动幅度明显减弱,同时伴有短轴切面左室局部或较大范围的向心性收缩与离心性舒张呈现不协调状态,甚至呈现左室的矛盾运动。治疗1个月后,伤员心室运动协调状态明显,左室射血分数(EF)及左室周径缩短率(FS)等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前伤员心脏整体收缩功能指标(EF、FS、△T及CO)及舒张功能指标(PFVE、PFVA、PFVE/PFVA及PFR)测值均显著降低,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1),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挤压伤可致心肌组织继发损伤,多功能心脏超声技术能客观、及时评估挤压伤后心脏继发受损的情况。
余开选赖小今宋晓峰陈重张晓慧郭进春邓旦廖明松梁燕陶杰
关键词:挤压伤心功能超声心动图
心室运动正常的冠脉三支血管病变的临床分析
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导致狭窄并使局部心肌血流量减少,这种缺血的过程可导致心肌细胞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受损,并逐渐出现运动状态异常,进而呈现室节段性运动异常。这种病理生理过程在冠脉三支血管病变中...
左嵩
关键词:冠心病
文献传递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心室起博对左心室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观察评价心室起搏对左室室运动的影响.方法 7只成年猪在全麻成功后切开胸骨及心包,暴露出心脏.将起搏器电极放在心外膜上行左室或右室起搏,并在起搏前后采集左室中段短轴切面超声图像.用STI软件对图像进行环向应变分析并得出时间应变曲线.以QRS波作为心动周期的起点,分析起搏前后的心肌收缩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及收缩总时间占整个心动周期的比率,并了解左室各节段收缩协调情况.结果 与窦性心律相比,所有心室起搏心律的收缩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及收缩总时间占整个心动周期的比率均增大.心室起搏可导致室各节段运动明显不协调.当起搏心率>130次/min时,在起搏心电图正常情况下,左室整体及部分节段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出现一次以上的收缩或舒张运动,并出现在相邻的几个心动周期中收缩幅度变异性很大情况.结论 心室起搏可引起左室收缩延迟及时间延长,并可引起左室室各节段运动不协调.高频率心室起搏还可能引起左室室不规则运动.
周志文张步春孙辉徐亚伟于学靖刘伟静胡大一David J. Sahn
关键词:斑点追踪技术

相关作者

刘望彭
作品数:173被引量:887H指数:16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检查 冠心病 超声心动图 超声波诊断 超声诊断
朱天刚
作品数:124被引量:625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肥厚型心肌病 组织多普勒成像 组织多普勒
温朝阳
作品数:134被引量:1,159H指数:19
供职机构: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研究主题:超声检查 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剪切波 弹性成像技术
边红
作品数:65被引量:236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冠状血管造影术 肥厚型心肌病
余泽辉
作品数:44被引量:10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检查 抗震救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多普勒 超声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