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51篇“ 心室复极时间“的相关文章
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室时间评价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心室时间延长是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性猝死的独立预测因子.目前QT间期是评价心室时间最常用的无创性指标.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可通过改变心室顺序而导致心室时间(QRS时限)延长,从而引起QT间期"假性"延长.临床中一些常用药物会引起QT间期延长,在应用时需监测患者QT间期的变化.LBBB患者出现QT间期延长时,确定是QRS时限延长所致,还是其他致QT间期延长因素所致,是目前的一个难题.因此,目前国际上已经发表了若干LBBB患者真实QT间期评价公式.此外,一些学者建议使用JT间期评价LBBB患者心室时间.
王彬浩夏云龙储慧民
关键词:心室复极时间左束支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恶性心律失常独立预测因子LBBB
心室时间变异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判断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MI)患者RT间期变异性(RTV)与心率变异性(HRV)之间的关系,评价RTV与HRV对急性MI后1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 方法:对128例急性MI患者(男性93例,女...
施雯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室复极时间心率变异性心血管事件
文献传递
健康人与冠心病人心室时间的昼夜节律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和冠心病高危因素对心室时间及其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观察冠心病、冠心病高危因素病人、健康人的心室时间昼夜分布曲线,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组均显示J-T间期呈夜长昼短,午后稍回升的节律,经心率校正后,这种节律变小,冠心病人则消失。结论经心率校正后,心室时间本身存在夜长昼短节律。冠心病人的心室时间昼夜变化消失,与心肌缺血、自主神经病变、心脏结构重构等相关,可能是其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
丁芳鲁端何红赵林水
关键词:心室复极时间昼夜节律健康人冠心病人
健康人58例心室时间变异性分析
2004年
赵欣莉
关键词:健康人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心室复极时间变异性
健康人和冠心病人的心室时间昼夜节律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对比冠心病人、冠心病高危病人和健康人的心室时间昼夜分布曲线,并试用余弦曲线拟合等方式,分析冠心病和冠心病危险因素对心室时间及其昼夜节律的影响.结论:心室时间存在夜长昼短,午后稍回升的节律.这种节...
丁芳
关键词:心室复极时间昼夜节律
文献传递
QRS波群增宽时心室时间的判断及JT间期的正确校正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QRS波群增宽时心室时间的判断方法及如何对JT间期进行校正。方法测量计算了26例预激综合征和87例左、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QRS波群时间和QT、JT间期,应用Bazett公式对QT间期进行校正,应用两种不同的公式对JT间期进行校正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校正QT间期较对照组延长,而校正JT间期无差异。Bazett曲线与JTc=JTRR√+QRSRR√-QRS相平行,而与JTc=JTRR√不相平行。结论JT间期是反映心室时间的更好指标。JTc=JTRR√+QRSRR√-QRS是校正JT间期的正确公式。
张延斌李东野
关键词:心室复极QRS波群QT间期预激综合征右束支传导阻滞
QRS波群增宽时心室时间的判断及JT间期的正确校正
目的笔者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外文献普遍应用的JTc=JT/RR作为JT间期的校正公式是不恰当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657),本文通过观察QRS波群延长时对QT间期的影响,进一步探讨JT间期的正确校正方法。方...
张延斌李东野陈清枝
关键词:QRS心室复极
文献传递
正常人的心室时间变异性研究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使用频谱分析逐搏R波与T波间期 (RT)的变异性来研究正常人的心室时间变异性 (RDV)。方法 正常人 30例 ,采用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进行记录 ,通过计算机软件使用频谱技术同步分析RDV及心率变异性 (HRV)。结果  (1)高频 (HF) (白天为 2 7 2± 16 83,夜间为2 0 9± 16 83,p <0 .0 5 )、低频 (LF) (白天 16 85± 9 36 夜间 12 84± 9 4 7,P <0 0 5 )显示出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变化 ,夜间明显高于白天。 (2 )正常人RDV与HRV的频率成分性质上非常相似 ,RDV的频谱分析呈现与HRV相似的两个主要的频谱成分即高频 (HF)和低频 (LF)。
曲秀芬刘莹黄永麟纪树彦苏雅芬朴晶燕高冠宇张卓琦杜晓东
关键词:心室复极时间变异性心率变异性正常人动态心电图
学龄期儿童短程心率变异性及心室时间变异性与成人对比分析
2002年
目的 探讨学龄期儿童与成人心率变异性 (HRV)、心室时间变异性 (RDV)的差异。方法 对10 0例学龄期 (6~ 14岁 )健康儿童与 10 0例健康成人 (2 0~ 44岁 )进行短程 (5min)HRV、RDV检测 ,采集时域SDNN、MSD、RMSSD、频域LH(nu)、HF(nu)、LF/HP指标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RV时域中学龄期儿童SDNN(5 3 80± 32 0 0 )ms,比成人 (4 4 33± 2 8 6 4)ms大 ,P <0 0 5 ;频域LF(nu)学龄期儿童 (4 2 38± 14 75 )比成人 (37 96± 15 95 )大 ,P <0 0 5 ;RDV中时域、频域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HRV可作为自主神经功能定量测试指标 。
陈刚李鸣媛吴素兰万悦郑洪英
关键词:短程心率变异性心室复极时间变异性学龄期儿童成人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室时间变异性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研究正常人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室时间变异性 (RDV)。  方法 :对 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组 )及 30例健康人 (正常对照组 ) ,采用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进行记录 ,同步分析RDV及心率变异性 (HRV )。  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高频、低频显示出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变化 ,夜间明显高于白昼 (P <0 0 5 )。②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SDNN、SDANN、高频、低频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且失去了昼夜间差异。③RDV的频谱分析呈现出与HRV相似的两个主要的频谱成分即高频和低频。高频在正常人RDV与HRV有较好的相关性 (γ=0 82 ,P <0 0 1) ,而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此相关性降低 (γ =0 6 1,P <0 0 5 )。  结论 :RDV提供了又一无创方法评价心室的自主神经调节机制 ,可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进行预测。
曲秀芬刘莹黄永麟苗润芳纪树彦高冠宇苏雅芬朴晶燕张卓琦杜晓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室复极时间变异性心率变异性

相关作者

丁芳
作品数:38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昼夜节律 冠心病人 心室复极时间 捕集 高效节能
张延斌
作品数:101被引量:258H指数:8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血管平滑肌细胞 高血压病患者 对比剂肾病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心电图
鲁端
作品数:170被引量:496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研究主题:心电图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心室颤动
李东野
作品数:475被引量:1,248H指数:15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存活心肌 超声心动图 冬眠心肌 多巴酚丁胺
陈清枝
作品数:167被引量:338H指数:8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多巴酚丁胺 超声心动图 存活心肌 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