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32 篇“ 心理学视角 “的相关文章
心理学 视角 下的价值观冲突:影响及其理论解释2025年 价值观冲突是指个体之间由于不同的价值观念而产生的相互否定和竞争现象。在当前心理学 领域的实证研究中,价值观冲突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价值观念或身份无法兼容而引发的长期冲突,另一类是由价值两难选择任务引发的即时冲突。这两类冲突都可能导致一系列消极的心理 影响,例如增加压力感知、焦虑水平和心理 紧张度。研究者主要从价值观背后的动机对立性和自我概念完整性的威胁感知两个方面,来解释价值观冲突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明确价值观冲突的产生机制,扩展对调节因素的认识,并揭示其对个体的影响,以开展相应的调节与干预研究。 岳童 王洪 李庆功 任晓筱 张欣怡关键词:价值观冲突 积极心理学 视角 下辅导员促进学生心理 健康的策略探究 2025年 积极心理学 关注人的积极心理 品质和行为,提倡用积极的理念、开放性的视角 来解释人们的心理 现象,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体验和积极特质,并通过获得积极的力量解决实际问题。本研究在人本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剖析辅导员开展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分析辅导员在促进学生心理 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理念。 王泽平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校辅导员 心理健康教育 认知心理学 视角 下学习迁移与能力生成研究 2025年 学习迁移和能力生成是教育心理学 领域必不可少的两个话题。学习迁移与能力生成的关系及其机理,本研究中从认知心理学 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研究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揭示了学习迁移的认知过程,特别是认知策略在学习迁移中的核心作用。同时研究还对个体差异和外界环境如何共同作用于能力生成过程的学习迁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认知策略可以显著地改善学习迁移的效果,进而促进个体能力的产生和发展,因此,有效的认知策略对个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有显著的影响,另外,外部环境因素如个体的认知能力、认知风格以及教学环境和资源等,对学习迁移的能力和生成能力都有显著的影响。具体地说,迁移学习中表现较好的是认知能力高的个体,适应性强的个体,而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积极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习迁移的效率和能力生成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一研究进一步提出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对认知战略的重视,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学策略以达到学习迁移效果的最好的教学目的。与此同时,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迁移与能力的产生,学校和教育机关还应致力于创造一个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的积极的教学氛围。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学习迁移和能力生成的理论框架,而且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操作性建议。综合运用这些策略,教育者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转移和能力发展,从而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learning transfer and ability generation are two crucial issue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and mechanism between learning transfer and ability gene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The study combines theoretica 蔡朝阳 周黎婧关键词:认知心理学 外部环境 积极心理学 视角 下的研究生心理 健康教育 2025年 相对于其他教育阶段,研究生心理 健康建设起步较晚,研究生心理 问题往往被忽视。然而,随着研究生人数的迅速增加,各种心理 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传统心理学 不同,积极心理学 以积极心态对待心理 现象并提倡新的解读方式。该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资料总结了研究生心理 健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从积极心理学 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构建新的研究生心理 健康教育体系以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这一新体系旨在帮助研究生建立健康的人格,增强适应能力,并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 雷音 潘治辉关键词: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 视角 下的UI界面情感化设计研究 2025年 在当前电子产品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用户界面的设计(UI)亦随之经历了显著的演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纷繁复杂态势。UI设计的良性发展尤为重要,其中情感化设计是UI设计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从设计心理学 的角度,对UI界面的情感化设计进行探究,先从设计心理学 及情感化设计的概念出发,然后总结设计心理学 在UI界面设计中的作用,最后提出UI情感化设计的策略,以供设计师和其研究者参考。注重用户情感体验、提升视觉和交互层次的需求,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进行界面交互时产生的心理 需求。 路鹏 杨金波关键词:设计心理学 情感化设计 用户体验 积极心理学 视角 下的初中心理 健康教育课程优化 2025年 现阶段初中生学习压力较大,为了帮助初中生乐观的应对挫折与挑战,需要将积极心理学 融入到初中心理 健康教育课程之中,以便帮助学生塑造向上的人生态度,提升情感认知与自我管理能力。同时积极心理学 还能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更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鉴于此,本文首先论述积极心理学 的概念与核心理 念,其次阐述积极心理学 对于初中生心理 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最后则论述积极心理学 视角 下,初中心理 健康教育课程的相关建设发展路径,希望本文论述能够为初中生健康的成长提供一些帮助。 韩丽张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分析 积极心理学 视角 下的小学生心理 韧性培养研究 2025年 当前,小学生的心理 健康教育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心理 韧性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本文从积极心理学 视角 探讨了小学生心理 韧性的培养策略。文章首先澄清了心理 韧性的定义,并从积极心理学 的核心理 念入手,讨论了其对小学生心理 韧性培养的理论基础。接着,通过分析当前小学生心理 韧性的发展现状,指出了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学校环境及社会文化。此外,文中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培养路径,涵盖了教育生态环境的构建、内在心理 资源的激发、家庭与社区支持的作用以及创新型教育实践的应用。最后,论文建议建立科学的评估工具和多元化的反馈机制,以确保心理 韧性培养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黄梅稳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小学生 心理韧性 教育生态 积极心理学 视角 下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研究 2025年 在职业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中职学生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对象,其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心理学 强调个体的优点、潜力和积极情绪,致力于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长与幸福。在这一理论框架下,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再仅仅是外在规则的遵守,而是内在动力的激发与自我调控能力的提升。本研究旨在探讨积极心理学 视角 下,如何通过一系列策略与实践,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积极心理学 的视角 为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以期为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贡献一份力量。 孙祖德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中职 自我管理 迈向人机共生时代:人机协同决策的心理学 视角 2025年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人机协同决策效能逐步提升,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当前人机协同决策领域面临情感问题、信任问题、决策权力分配问题和道德对齐问题等挑战。其中,人机协同情感问题涉及机器如何克服人机异质性、准确识别人类的情感状态并做出适当响应;信任问题关系到人类对机器决策的依赖程度和信任水平,需要在过度信任和信任不足之间找到平衡;决策权力分配问题则聚焦于在人机协作中如何合理分配决策权,以防止机器权力过大或不足;道德对齐问题探讨如何确保机器决策符合人类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保障决策的伦理性和社会接受度。提出了人机协同决策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提升机器对人类情感的理解和响应能力、建立稳固的信任机制、优化决策权力的分配方式,以及确保机器决策符合伦理和道德标准。在迈向人机共生的道路上,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还需要结合心理学 视角 来应对这些挑战,以实现更加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人机协同决策。 朱奥 刘华硕 袁佩君 张丹关键词:人机协作 心理学视角 积极心理学 视角 下中职心理 健康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2025年 积极心理学 强调个体的积极情感、心理 韧性以及内在潜力,为中职心理 健康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借助情感调适技巧、培养心理 韧性、优化人际关系、培养职业认同感及设定目标等教学策略,教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增强抗压能力,提升自信心,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积极心理学 视角 下中职心理 健康课堂的实践与探索,构建更加贴近中职生实际需求的心理 健康教育课堂。 李秀娟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心理健康课堂
相关作者
戴明月 作品数:20 被引量:13 H指数:2 供职机构:金肯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民办高职 辅导员 民办高职院校 心理学视角 积极心理学 谢念湘 作品数:67 被引量:158 H指数:6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 研究主题:大学生 积极心理学 高校 教育 心理学视角 刘晓柳 作品数:71 被引量:183 H指数:7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心内神经节 雄激素受体 白介素-6 免疫组织化学 神经生长因子 宋蓓 作品数:24 被引量:37 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协和学院 研究主题:大学生 积极心理学 心理学视角 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 孙时进 作品数:68 被引量:660 H指数:1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 研究主题:心理学 大学生 催眠 生命史 社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