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61篇“ 心理学问题“的相关文章
- 理论心理学问题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
- 本成果是为响应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大学课堂而编写的专著。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探讨当代心理学的理论热点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作为兼有自然科学属性与哲学社会科学属性重要学科之一的心理学理论建设的新水平,研究一些有意义的学术...
- 霍涌泉
- 作为道德心理学问题的宽恕——尼采·威廉斯路径
- 2023年
- “宽恕,还是不宽恕?”相对于非正义事件的当事人,此乃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讨论该问题的既有理论试图从宗教的、文化的、形而上学的、伦理的、政治制度等不同维度来回答这一问题。这些理论要求当事人锚定这些不同维度的理论考量,来调整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其中,“文明克服论”主张以理性克制或压抑情感,以换取文明社会的正义与秩序。因其远离事件当事人的切身感受,这些理论缺乏对于宽恕问题动机和正当性的充分有效说明。遵循威廉斯所阐发的尼采式道德心理学,将宽恕问题视作事件当事人的“一种特殊形态的回归正义运动”,回到宽恕问题发生的现场,直面宽恕问题发生的复杂性,真正尊重当事人的“体验之秘密”,找回宽恕问题产生的内在动力和正当性基础。
- 孙晓静
- 关键词:相关当事人道德心理学
- 《瘾君子自白》中的心理学问题
- 2023年
- 《瘾君子自白》是19世纪英国作家托马斯·德·昆西的代表作之一,爱伦·坡、波德莱尔等对该书都推崇备至。《瘾君子自白》如实描绘了鸦片的“振奋效应”,同时也坦诚记录了鸦片的危害;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作者都不是鼓动吸食鸦片的罪人和自我放纵的堕落者。《瘾君子自白》呈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学“想象”模式——对吸食鸦片后大脑中浮现的“幻觉”进行精确的“还原”;“幻觉”作为一种体验,能够帮助人们重新“看见”被遮蔽的“记忆”,从而在对过往经验的更全面的了解中深化对自我的认知。德·昆西对“幻觉”与“记忆”关系的思考,已经触及了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中“遗忘的不可能性”“梦境与压抑”等现代心理学中的关键问题。
- 杨希
- 关键词:鸦片幻觉记忆
- 10个心理学问题帮你挑相机 你的“本命”相机是哪款?
- 2020年
- 你相信命中注定吗?你知道哪款相机更适合你吗?抛开参数,仅用十道心里测试题,就可以帮你找准属于你的“本命”相机。
- 关键词:测试题心理学相机
- 垃圾分类的心理学问题探究被引量:8
- 2019年
- 垃圾的产生因为人,垃圾的分类回收必须依靠人,要从人类心理角度寻求问题解决之道.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不能光靠罚款这类经济手段,还要营造垃圾减量的社会文化心理,善用心理学策略促进人们的垃圾分类行为.
- 辛自强
- 关键词:垃圾分类心理学策略社会文化心理
- 垃圾分类的心理学问题探究
- 2019年
- 垃圾的产生因为人,垃圾的分类回收必须依靠人,要从人类心理角度寻求问题解决之道。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不能光靠罚款这类经济手段,还要营造垃圾减量的社会文化心理,善用心理学策略促进人们的垃圾分类行为。
- 辛自强
- 关键词:垃圾分类工作心理学人类心理文化心理垃圾减量
- 社会治理中的心理学问题探析
- 2019年
-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国力增强,也需要与时俱进创新社会治理,在新时期增强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中社会治理的心理学问题就是新几年提出的,引起了心理学者的重视,从心理内涵出发,认识社会治理的核心。文章就根据心理学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探讨社会治理的心理学问题。
- 周红玲
- 关键词:社会治理心理学心理建设
- 《选定立场:心理学问题的对立观点》第三章和第四章翻译报告
- 心理学普遍被认为是一门致力于研究人类行为和认知过程的科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学解决人类的问题的作用不可小觑。探究心理学有利于人们深刻地认识自我以及社会发展的本质。虽然心理学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进步,但仍有许多问题由于成因较...
- 黄珂
- 关键词:英汉翻译信息型文本功能对等翻译策略
- 社会治理中的心理学问题被引量:81
- 2018年
- 近年来社会治理中的心理学问题开始受到心理学者的关注。要正确识别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社会治理的心理内涵出发,认识到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社会治理的主体是人,治理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事务,治理的过程是多元主体的群体决策过程,治理的路径之一是面向人的心理建设。由此,心理学家应该着力研究社会治理内生的各种心理学问题,包括各种主体的治理能力,作为治理对象的现实社会心理问题(尤其是社会心态问题),群体决策心理,以及心理建设的战略和实践方案。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望建立"社会治理心理学"的原创理论体系,实现"由心而治"。
- 辛自强
- 关键词:社会治理社会心态群体决策心理建设
- 中国特色心理学问题的思考被引量:5
- 2018年
- 中国特色社会心理学应当对在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别于欧美的社会问题进行回应,对从改革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具体社会问题进行解决,以此建立中国特色心理学研究。应当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出发,提出具有现实关怀、解决社会发展中具体问题的学术课题;应当具有更深层的人文关怀、精神关怀,从心理学的角度回应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变迁形成的当代中国人精神层面的巨大变化所产生的社会问题。中国特色心理学研究应当在借鉴西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问题的特征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国特色心理学对中国心理学发展与中国社会发展均有巨大的积极意义。
- 马皑宋业臻
- 关键词:精神关怀社会转型
相关作者
- 陈家麟

- 作品数:138被引量:979H指数:17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 网络 大学生
- 牛坤

- 作品数:6被引量:1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兵指挥学院
- 研究主题:防空武器 心理学问题 防空武器装备 多目标决策 武器装备
- 燕国材

- 作品数:195被引量:966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非智力因素 素质教育 心理学 心理思想 全面发展教育
- 朱祖祥

- 作品数:82被引量:30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安徽省和县第三中学
- 研究主题:心理负荷 视觉 VDT 心理学研究 对比度
- 宋兴川

- 作品数:10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研究主题:精神信仰 大学生 心理学问题 宗教心理学 宗教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