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1篇“ 急性弛缓性瘫痪“的相关文章
步态训练机器人对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瘫痪患儿下肢功能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观察步态训练机器人对手足口病(HFMD)所致急性弛缓瘫痪(AFP)患儿下肢功能的疗效。 方法 将纳入的HFMD所致AFP患儿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机器人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步态训练机器人训练,对照组给予相同时间瘫痪肢体按摩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5d后(治疗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中D功能区和E功能区评定站立与步行功能,用表面肌电分析系统测试患侧股四头肌电积分值,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患儿的平衡功能。 结果 治疗前,2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股四头肌电积分值、Berg平衡量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组的上述3项观察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机器人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60.72±11.54)分]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48.00±8.92)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上增加步态训练机器人训练对HFMD所致AFP患儿的下肢功能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更好地促进患儿病情恢复。
娄普尚清周崇臣娄欣霞张会春耿香菊
关键词:手足口病急性弛缓性瘫痪下肢功能
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治疗手足口病合并单侧下肢急性弛缓瘫痪的效果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治疗手足口病合并单侧下肢急性弛缓瘫痪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行康复治疗的手足口病合并单侧下肢急性弛缓瘫痪患儿3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组) 19例及对照组(常规观察组) 18例,两组均给予相同营养神经药物应用、功能训练、物理因子等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隔天将营养神经药物位点加穴位注射于患肢,非治疗日肌内注射,对照组营养神经药物每天肌内注射,两组每疗程20 d,疗程间隔10~15 d,共5个疗程(6个月),所有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均进行徒手肌力检查(MMT)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观测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0. 05),观察组患儿的MMT及GMFM量表中D区(站立位)与E区(行走、跑、跳)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 <0. 01)。结论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治疗手足口病合并单侧下肢急性弛缓瘫痪患儿,较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更好地提升肌力,改善粗大运动功能。
唐国皓李三松张广宇杨永辉杨磊王明梅安爽熊华春朱登纳
关键词:药物注射手足口病急性弛缓性瘫痪
作业疗法配合悬吊训练对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瘫痪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配合悬吊训练对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瘫痪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经儿童感染科确诊为急性迟缓瘫痪患儿共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悬吊训练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增加作业疗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步行能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康复功能以3级和4级为主,优于对照组的以1级、2级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4,P<0.05);观察组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shworth痉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业疗法配合悬吊训练治疗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瘫痪患儿,可有效改善患儿的步行能力。
郑雅静高超程艳娜耿香菊
关键词:作业疗法悬吊训练手足口病急性弛缓性瘫痪
电针灸配合针刺治疗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瘫痪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瘫痪(AFP)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电针灸配合针刺的疗效。方法选取手足口病合并AFP患儿3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神经营养药物、运动疗法(PT)、中频电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灸配合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神经系统体征、神经电生理和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肌张力、肌力、神经电生理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灸配合针刺治疗手足口病合并AFP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患儿预后。
张健赵澎
关键词:手足口病急性弛缓性瘫痪电针灸针刺
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瘫痪患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研究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瘫痪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C4水平的变化.方法 受试者分为手足口病组、手足口病合并AFP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3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C4浓度.结果 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瘫痪患儿组免疫球蛋白IgG[(5.49±1.04) g/L]、IgA[(0.39±0.27) g/L]、补体C3[(0.65.±0.19)g/L]、C4 [(0.16.±0.11) g/L]较手足口病组[(7.07±1.63) g/L、(0.55±0.32) g/L、(0.97.±0.18) g/L、(0.23.±0.09) g/L]和正常对照组[(9.58±1.42) g/L、(0.81±0.33) g/L、(1.28.±0.25)g/L、(0.34.±0.16) g/L]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是12.04、1.84、1.65、1.29,P值分别为0.031、0.020、0.018、0.025).IgM在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瘫痪患儿组[(1.34±0.26) g/L]较手足口病组[(1.02±0.29) g/L]和正常对照组[(0.76±0.28) g/L]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2,P=0.014).结论 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瘫痪中存在严重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为预防和治疗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瘫痪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红梅肖农陈玉霞刘祎
关键词:手足口病急性弛缓性瘫痪免疫球蛋白补体
手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瘫痪45例神经电生理检测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迟缓瘫痪的神经电生理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45例HFMD合并AFP患儿,并进行8例的早期检查和15人次的随访观察。结果本组病例3岁以下者占绝大多数,下肢损害多于上肢,单肢明显多于双肢。电生理改变符合脊髓前角细胞损害特点,病损严重且广泛,从L2~S2和(或)从C5~T1段;瘫痪1~4d即出现电生理异常;半年后15例随访观察,CMAP波幅平均增高75.2%,股神经CMAP波幅原为(1.54±1.39)mV,半年后增高为(8.47±4.14)mV,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MG自发波消失,原无MUP的肌肉出现宽大波;而原宽大波的时限宽度反而降低,降低5%~33%;与MRI相比其敏感较强且能量化观察指标。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手足口病合并AFP患儿的早期诊断、损害程度和范围判断、疗效评价及愈后判断均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刘迎春张璘宋银俏薛莹洁
关键词:手足口病神经电生理
绷带疗法在手足口病并发单侧下肢急性弛缓瘫痪患儿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病毒A16型、EV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3],多发生于婴幼儿,易引起手、足、臀部皮肤疱疹和皮疹,口腔和咽部疱疹或溃疡,少数可出现无菌脑炎、脑干脑炎、脑膜炎及急性迟缓瘫痪等神经系统并发症[4],急性弛缓麻痹病例是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
毕锋莉贾竹亭王珊珊王德强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瘫痪手足口病侧下肢柯萨奇病毒A16型患儿
小儿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瘫痪的临床特征被引量:12
2014年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所致的儿童期急性传染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婴幼儿,临床特征表现为手、足部出疹和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等,绝大多数手足口病为自限疾病,大多发病后5~7 d自行缓解;部分重症患儿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脑炎、脊髓炎、脑脊髓炎,以及肺水肿、肺出血和循环衰竭等,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1].2008年以来国内出现大范围手足口病流行,国家卫生部及时把手足口病列入法定传染病管理,并在2009年至2012年连续4年位居我国39种法定传染病报告数之首,每年报告例数150万以上,死亡均超过500例,给公共卫生带来了严峻挑战.部分手足口病可出现急性弛缓瘫痪,常引起家长的忧虑和恐慌.深圳市儿童医院感染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住院手足口病患儿合并急性弛缓瘫痪13例,现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分析.
王文建向葵李晓楠陈杰华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瘫痪小儿手足口病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重症患儿脑脊髓炎自限性疾病
神经电生理对手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瘫痪定位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手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瘫痪早期定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59例,为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住院或门诊确诊手足口病患儿,手足口病诊断符合2008年5月卫生部颁布的《手足口病预...
张艳芬解丽娟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瘫痪神经电生理检查手足口病
朔州市2003年—2012年急性弛缓瘫痪病例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状况评价
2014年
目的分析朔州市2003年—2012年急性弛缓瘫痪(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评价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AFP病例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朔州市2003年—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101例,均为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每年<15岁儿童的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1/10万;监测系统的各项及时指标均>80%。结论朔州市2003年—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要求,监测系统运转良好,但仍需提高和保持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的免疫覆盖率,并保持AFP监测系统的敏感、及时、完整
殷秀芳张建林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瘫痪

相关作者

肖农
作品数:319被引量:1,272H指数:17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脑性瘫痪 脑瘫患儿 麻黄碱 脑瘫
李芳
作品数:17被引量:117H指数:6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神经病学 急性弛缓性瘫痪 吉兰-巴雷综合征 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
陈玉霞
作品数:56被引量:157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患儿 脑瘫患儿 麻黄碱 康复治疗
刘祎
作品数:6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核黄疸 后遗症 行为学 脑细胞损伤 模型鼠
盛利
作品数:15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钙钛矿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急性弛缓性瘫痪 吉兰-巴雷综合征 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