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97篇“ 急性期治疗“的相关文章
- 脑卒中的预防与急性期治疗
- 2024年
- 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其严峻性不容忽视。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攀升,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对脑卒中预防方法及其急性期治疗措施的掌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阐述如何有效预防脑卒中以及在脑卒中急性期如何进行科学治疗。
- 林沁心
- 关键词:急性期治疗脑卒中急性期预防脑卒中脑血管疾病脑卒中预防生命健康
- 中国偏头痛急性期治疗指南(第一版)
- 2024年
- 近年来,偏头痛的治疗策略不断规范更新,然而国内在偏头痛急性期治疗实践中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药物选择不当、治疗不足或使用过度、安全性与耐受性不佳等,以及对特定人群、特殊类型偏头痛急性期治疗规范仍相对匮乏。为此,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编写制订本指南,对《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2022版)》中的急性期治疗进行补充与更新,针对偏头痛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偏头痛持续状态及特殊人群的急性期管理策略进行详细阐述,旨在进一步提升偏头痛急性期治疗效率。
-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
- 关键词:偏头痛急性期治疗
- 颅内压监测在脑外伤急性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与前景展望
- 2024年
- 探究颅内压监测在脑外伤急性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其前景。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50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5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另25例为观察组,接受颅内压监测的治疗。结果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同时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在社会关系、精神状态、躯体功能、生理功能方面都显著提升;由表4的数据可以推断,观察组在治疗后肾功能异常的情况有所改善。此外,观察组的甘露醇使用时间和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颅内压监测在脑外伤急性期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能够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甘露醇的使用。
- 刘武刚
- 关键词:颅内压监测并发症发生率
- HIV感染急性期治疗对α4β7肠道归巢CD4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HIV感染急性期ART对α4β7肠道归巢CD4细胞及其功能亚群的保护作用。方法入组HIV感染急性期(AHI)cART患者71名、慢性期(CHI)cART患者29名和HIV抗体阴性健康对照者(HC)32名。采用流式分析方法,分别检测HC、AHI和CHI在cART基线(0周)、24周、48周和96周α4β7CD4细胞及其功能亚群α4β7Treg、α4β7Th1和α4β7Th17比例;HC、AHI和CHI 0周和96周CD38+HLA-DR+CD8细胞比例。ELISA检测HC、AHI和CHI 0周和96周血浆可溶性CD14(sCD14)浓度。结果与HC相比,AHI和CHIα4β7CD4细胞比例在0周均显著下降[AHI vs.HC:(8.214±3.074)vs.(10.027±2.617),P<0.010;CHI vs.HC:(7.290±2.295)vs.(10.027±2.617),P<0.010]。cART 96周后,AHI和CHIα4β7CD4细胞比例仍显著低于HC。AHI 0周和96周α4β7Th17细胞比例与H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基线CD4细胞数量开展AHI cART过程中,α4β7Th17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0周α4β7Th17细胞比例与0周和cART 96周血浆sCD14浓度(0周:r=-0.310,P=0.018;96周:r=-0.270,P=0.039)、0周CD38+HLA-DR+CD8细胞比例(r=-0.279,P=0.042)负相关。结论开展急性期cART可以有效保护α4β7CD4细胞亚群α4β7Th17细胞。
- 王蕊计云霞陆小凡
- 关键词:急性期治疗TH17
-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在带状疱疹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有效性评价
- 2024年
- 目的:探讨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在带状疱疹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对照组(n=40)进行常规治疗(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对观察组(n=40)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各项治疗指标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疼痛缓解时间、脱痂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 d、7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在带状疱疹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加快止疱、结痂速度,缩短病程,减轻疼痛程度。
- 颜香玲黄海胜李胜兰梁敏奇
- 关键词:疼痛评分
- 基于血清生化指标及DAS28、HAQ评分变化探究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西药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究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西药治疗对风寒湿痹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急性期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及DAS28、HAQ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风寒湿痹型老年RA急性期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来氟米特)及对照组(来氟米特)各43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生化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免疫功能指标[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T淋巴细胞(CD8^(+))水平及其比值(CD4^(+)/CD8^(+))]、关节功能恢复情况[28个关节病情活动指数(DAS28)、健康评价问卷得分(HAQ)],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功能指标(CD4^(+)、CD4^(+)/CD8^(+))、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CD8^(+)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西药治疗可有效平衡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其机体炎症水平,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 刘志宇朱琳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桂枝芍药知母汤来氟米特
- 阿司匹林在川崎病急性期治疗中最佳剂量的探讨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研究川崎病急性期采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方案。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随机抽取2022年3月—5月住院的150例川崎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阿司匹林剂量不同分为3组:高剂量组(>50 mg·kg^(-1)·d^(-1))、中剂量组(30~50 mg·kg^(-1)·d^(-1))和低剂量组(<30 mg·kg^(-1)·d^(-1))。比较3组患儿退热时间、免疫球蛋白无反应发生率、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阿司匹林不同给药剂量下,3组患者体温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出现免疫球蛋白无反应,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3组患儿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患儿WBC、PLT以及CRP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3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中、高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结论免疫球蛋白联合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应用于川崎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考虑到用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建议采用低剂量给药方案。
- 米洁刘卓李媛李洋段紫云张雯雯刘家华
- 关键词:川崎病阿司匹林
- 双相情感障碍急性期治疗有效后1年的复发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急性期治疗有效后1年的复发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急性期患者122例。出院后进行1年随访,依据患者是否复发进行分组调查,即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统计治疗有效后1年的复发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双相情感障碍急性期复发的因素。结果随访截止时间为2023年3月,共随访1年,发现复发患者24例(复发组),复发率为19.67%(24/122),未复发组患者98例,未复发率为80.33%(98/122)。单因素分析显示,发作次数、住院次数、残留症状、应用心境稳定剂、诊断类型、工作情况、停药方式、医疗付费方式、存在自杀未遂均可能为双相情感障碍急性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应用单一心境稳定剂(OR=5.262)、住院次数>2次(OR=1.451)、医疗支付自费(OR=2.813)、迅速停药(OR=1.023)均为双相情感障碍急性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急性期治疗有效后1年复发率较低,其复发危险因素与应用单一心境稳定剂、住院次数>2次、医疗支付自费、迅速停药有关。
- 王俊陈亚光
-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急性期复发影响因素
- 急性期治疗有效抑郁症患者社会支持情况对巩固期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 2024年
- 抑郁症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索然、快感丧失、精神疲惫、躯体功能障碍、自杀观念等[1]。全球抑郁症的患病率约为5%[2],至2030年抑郁症有可能跃居世界疾病负担之首[3-4]。药物治疗仍是现阶段中重度抑郁症首选治疗方式,但低依从性是抑郁症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关研究指出,服药依从性较高的患者抑郁症复发率约为27.27%,而服药依从性低的患者抑郁症复发率高达96.43%[4]。抑郁症按照发病期限可分为急性期(8~12周)、巩固期(4~9个月)以及维持期(2~3年)[5]。往往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患者,其症状改善程度超过50%,自觉疾病已基本“恢复”,对巩固期以及维持期用药依从性反而有所下降。本次研究从社会支持角度出发,追踪并评估在多因素条件下,社会支持水平对急性期治疗有效抑郁症患者巩固期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为该群体患者规范用药、足疗程治疗提供参考。
- 吕健康林梦莹高子康沈慧萍陈晶
- 关键词:抑郁症社会支持服药依从性
- 糖皮质激素对川崎病患儿急性期治疗效果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对川崎病患儿急性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川崎病(KD)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各46例,常规组实施人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两周。比较两组KD患儿用药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发热、黏膜充血、四肢肿胀]。比较两组KD患儿治疗前后抗血小板聚集相关因子水平[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炎症因子[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免疫功能[CD4^(+)、CD8^(+)]、冠状动脉内径。比较两组KD患儿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KD患儿发热、黏膜充血、四肢肿胀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两周后,两组患儿PLT、WBC、ESR、GDF-15、MIF、HMGB1、CD4^(+)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KD患儿CD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冠状动脉内径较治疗前显著减小,但两组间冠状动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KD患儿可促进其临床症状消失,并有利于提高其抗血小板聚集能力,降低炎症反应。
- 王远玲彭国军郑申健朱婷彭琦陈林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人免疫球蛋白川崎病抗血小板聚集
相关作者
- 方贻儒

- 作品数:450被引量:3,045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抑郁症 双相障碍 精神分裂症 抑郁 抑郁障碍
- 王刚

- 作品数:292被引量:1,588H指数:21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 研究主题: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患者 精神分裂症患者 双相障碍
- 高成阁

- 作品数:205被引量:1,377H指数:18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患者 抑郁症患者
- 黄文辉

- 作品数:25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75医院
- 研究主题: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内分泌科 临床药物治疗 META分析
- 梁妮

- 作品数:83被引量:394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血管性痴呆 卒中后 清热化瘀方 综合康复 交泰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