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07篇“ 急性荨麻疹“的相关文章
- 小儿急性荨麻疹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 2024年
-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于小儿群体中的皮肤疾病,也称为风疹块,和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大等相关,可归属于局限性水肿反应。荨麻疹的发生率较高,不仅可作为独立疾病出现,也可以是多疾病的一种综合表现形式。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误诊的情况,如将急性荨麻疹误诊为一般性荨麻疹,则会耽误患儿的最佳治疗时间,甚至还可能使患儿面临生命危险。在临床治疗方面,多数医生会为患儿提供抗组胺药物治疗方案。为了使小儿急性荨麻疹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本文从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究。
- 刘风颖
- 关键词:急性荨麻疹最佳治疗时间抗组胺药物局限性水肿风疹块
- 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急性荨麻疹23例报道
- 2024年
-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急性荨麻疹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10日东北国际医院皮肤科接诊的60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皮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合并急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荨麻疹23例,占38.33%,占比最高。年龄为0.08~52.00岁,平均(15.86±14.69)岁,其中男性(7.03±6.90)岁,女性(23.96±15.46)岁。病程0~7 d,平均(1.65±1.87)d,其中男性(0.91±0.94)d,女性(2.33±2.27)d。皮损大多数分布于躯干、四肢或全身,少数局限性分布。瘙痒UAS评分(4.35±1.92)分,其中男性(3.91±1.64)分,女性(4.75±2.14)分。平均治愈时间(4.30±1.47)d,其中男性(3.37±1.62)d,女性(5.08±1.62)d。疾病治愈时间与瘙痒U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急性荨麻疹发病率较高,相对病情较轻,对抗组胺药敏感,治愈时间较短。
- 赵卓张艳郝英利张士发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急性荨麻疹皮损
- 伴或不伴发热小儿急性荨麻疹临床特点分析
- 2024年
- 荨麻疹是由皮肤和黏膜细小血管扩张及通透性改变引发的局限性水肿反应,严重时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1]。本病病因复杂,多数患儿病因不明,通常与药物、食物、感染及吸入物等有关[2-3]。急性荨麻疹(AU)是儿童常见的皮肤疾病,多数情况与感染相关[4]。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引起多种呼吸道感染及肺外并发症的常见病原菌,尤其在儿童中常见[5]。MP感染还可导致多种皮肤黏膜疾病,研究表明与MP感染相关的皮肤病包括AU、过敏性紫癜及其他少见的皮肤病[6]。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伴或不伴发热AU患儿临床特点及MP感染情况,为临床对AU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意义。
- 雅金良韩士中白冰闫超
- 关键词:急性荨麻疹肺炎支原体发热
- 带状疱疹合并急性荨麻疹发作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 2024年
- 带状疱疹与荨麻疹均为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但两者同时发作临床上较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西安市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于2022年8月接诊的带状疱疹合并急性荨麻疹发作患者,以全身泛发红色风团伴瘙痒1 d就诊,接诊后发现其有带状疱疹病史,予以采用口服西药对症处理及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中医外治刺络放血拔罐,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随访无复发。本文对其诊疗过程进行分析报道发现病毒感染可能参与急性荨麻疹的发病,通过对该病例的报道及相关文献复习,旨在对这两种常见病的发病机制、诊疗思路有所补充与启迪。
- 王欣景慧玲吴卿李静怡姚婕王星星
- 关键词:带状疱疹急性荨麻疹龙胆泻肝汤刺络拔罐
- 急性荨麻疹并急性凝血功能障碍1例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目的分析1例急性荨麻疹并急性凝血功能障碍,提高对该病临床诊治的新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过敏反应科住院的1例急性荨麻疹并急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及预后,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女,51岁,因发热8 d,全身皮疹3 d入院,入院查体:体温41℃,面部红肿,全身红斑,融合成片。实验室检查结果示,中性粒细胞、总IgE(total IgE,tIgE)、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均升高,肝功能异常,血小板、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均降低。胸部CT显示,双肺陈旧性病灶,双侧胸膜局限性稍增厚。患者入院前曾服用“布洛芬”,考虑为急性荨麻疹并急性凝血功能障碍。给予抗感染、抗凝对症治疗,全身皮疹消退,复查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本病例提示急性荨麻疹患者出现高热,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CRP、PCT水平升高时,早期行抗感染、抗凝治疗,短期可获得显著疗效。
- 杜文锦王思勤
- 关键词:急性荨麻疹D-二聚体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 急性荨麻疹采用消风散加减合针灸干预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对急性荨麻疹治疗期间使用的晓峰三加减和针灸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研究工作开展的期间,需要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11月之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急性荨麻疹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确保每组患者39例,其中对照组以注射葡萄糖酸钙、西咪替丁、注射维生素C为主要的治疗方案,观察组给予患者消风散加减合针灸为主要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实际好转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症状积分等参数。结果 在经过数据对比中可以发现,经过消风散加减合针灸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治疗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在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一定控制效果;此外,对照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在与对照组患者的对比中,数据结果较为良好,数据差异性明显,在体现研究目标的基础上,满足统计学的相关标准。结论 在急性荨麻疹治疗的期间,对消风散加减合针灸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实际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时对疾病问题进行控制,是目前对急性荨麻疹治疗的主要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行使用。
- 刘妍
- 关键词:急性荨麻疹治疗干预
- 儿童急性荨麻疹与成人急性荨麻疹8种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比较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急性荨麻疹门诊或者住院患者,了解急性荨麻疹患者中8种呼吸道病原体(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感染情况,并将患者分为儿童组和成人组进行对比分析。方法研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的血清中8种病原体IgM抗体。通过SPSS统计软件比较分析总体阳性检测率以及其在儿童组和成人组两组间的差异。结果185例急性荨麻疹患者中,IgM抗体检测阳性77例,阳性率为41.6%。8种病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中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23.8%)。儿童组阳性病例30例,阳性率50.8%,成人组阳性病例47例,阳性率37.3%。儿童组和成人组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率前两位均为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在儿童与成人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31和P<0.05)。单一病原体感染阳性率为22.7%,混合病原体感染阳性率为18.9%。儿童组:单一病原体感染阳性率25.4%,混合病原体感染阳性率25.4%。成人组:单一病原体感染阳性率21.4%,混合病原体感染阳性率15.8%,单一感染、混合感染在儿童组和成人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1和P>0.05)。结论急性荨麻疹患者呼吸道IgM抗体阳性率以肺炎支原体为主。儿童中呼吸道病IgM抗体阳性、肺炎支原体阳性均更多见。
- 刘伟军周志军廖蓓张静徐美琴
- 关键词:急性荨麻疹呼吸道病原体儿童成人
- 桂枝麻黄各半汤联合苏子降气汤及依巴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伴呼吸困难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桂枝麻黄各半汤联合苏子降气汤及依巴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伴呼吸困难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衡水市中医医院皮肤科2020年10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急性荨麻疹伴呼吸困难患者110例均分为2组,对照组55例给予依巴斯汀+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桂枝麻黄各半汤联合苏子降气汤治疗,7 d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皮损严重程度相关症状积分、呼吸困难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变态反应指标[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 E,TIgE)、白三烯(leukotriene,LT)、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35]、免疫功能[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及肠道菌群(乳酸杆菌、普拉梭菌、双歧杆菌、柔嫩梭菌)丰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18%)高于对照组(83.64%)(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皮损严重程度相关症状积分及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TIgE、LT、IL-4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IL-35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补体C3、IgA、IgG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补体C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杆菌、普拉梭菌、柔嫩梭菌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麻黄各半汤联合苏子降气汤及依巴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伴呼吸困难疗效相较于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好,能减轻变态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从而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夏立君周颖冯晓娜梁同静
- 关键词:急性荨麻疹桂枝麻黄各半汤苏子降气汤变态反应肠道菌群
- 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钙剂注射液和两联抗阻胺药联合治疗急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 2024年
- 对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钙剂注射液和两联抗组胺药联合治疗急性荨麻疹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以我院门诊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260例急性荨麻疹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后展开对比研究。观察组130例,予以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钙剂注射液和两联抗组胺药(枸地氯雷他定+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治疗;对照组130例,予以两联抗组胺药(枸地氯雷他定+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安全性方面,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率为4.62%,与对照组的5.38%相当(P>0.05)。同时,观察组的有效率高达9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3%(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钙剂注射液和两联抗组胺药联合使用治疗急性荨麻疹有较好效果,相较于两联抗组胺药单独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更高。
- 龙艳秋
-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抗组胺药急性荨麻疹
- 小柴胡汤加减结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急性荨麻疹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免疫因子及变态反应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加减结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急性荨麻疹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免疫因子及变态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左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给予小柴胡汤加减结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炎症因子、免疫因子水平及变态反应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瘙痒程度、风团数量、风团发作频率及风团持续时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瘙痒程度、风团数量、风团发作频率及风团持续时间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IL-6、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总免疫球蛋白E(tIgE)、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E(s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tIgE、ECP及sIgE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活化T细胞趋化因子(RANTE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RANTES、MCP-1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结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急性荨麻疹患者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炎症因子、免疫因子及变态反应指标水平。
- 陈蕾陈卫卫张敏邹婕罗茜
- 关键词:急性荨麻疹小柴胡汤左西替利嗪
相关作者
- 吴波

- 作品数:465被引量:431H指数:12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寻常型银屑病 穴位埋线 急性湿疹 果酸
- 顾兰秋

- 作品数:129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冷喷治疗 中药 医用 生物膜
- 雷雯霓

- 作品数:278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疗效观察及护理 果酸 寻常性痤疮 敷料治疗
- 周小勇

- 作品数:196被引量:418H指数:10
-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银屑病 急性荨麻疹 药疹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 王鸿

- 作品数:20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寻常性银屑病 护理体会 窄谱UVB治疗 急性荨麻疹 白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