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19篇“ 急诊冠脉介入“的相关文章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6年9月至2022年12月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8例,根据院内结局分为死亡组(36例)及存活组(8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冠脉造影、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及其并发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年龄及血肌酐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肾小球滤过率及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糖尿病、脑梗死、心源性休克、左主干罪犯病变、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罪犯血管TIMI血流<3级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置入在死亡组的比例均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心源性休克、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及介入术后罪犯血管TIMI血流<3级对急诊冠脉介入治疗院内死亡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心源性休克、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罪犯血管TIMI血流<3级及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安恒郭勍白旭鹏李利军罗建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心源性休克
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梗)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心梗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于发病3 h后接受治疗,试验组于发病3 h内接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作次数、治疗效果、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1.15±4.73)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40.21±5.16)mm均小于对照组的(57.21±4.79)、(43.85±5.72)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2.52±5.18)%大于对照组的(36.15±5.82)%(P<0.05)。试验组治疗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2.49±5.46)、(73.42±6.03)、(71.52±5.56)、(78.42±6.7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48±4.48)、(62.53±5.41)、(60.03±5.03)、(66.47±6.28)分(P<0.05)。试验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作次数分别为(1.61±0.32)、(0.47±0.02)、(1.36±0.45)、(0.89±0.24)次/月,均少于对照组的(3.03±0.39)、(1.96±0.09)、(3.63±0.83)、(2.39±0.65)次/月(P<0.05)。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试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结论 针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时间窗,相比于发病3 h后,发病3 h内实施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可获得获得良好的疗效。
林进爵
关键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
不同治疗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时间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14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其中70例患者发病后至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3 h作为<3 h组,70例患者发病后至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为3~8 h作为3~8 h组。术后,复查冠脉造影观察病变血管狭窄程度改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3 h组总有效率(98.57%,69/70)高于3~8 h组(84.29%,59/70)(P<0.05)。<3 h组治疗后心肌损害指标低于3~8 h组(P<0.05)。<3 h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少于3~8 h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52.36±4.24)%、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early diastolic peak blood flow velocity of mitral valve opening/late diastolic peak blood flow velocity,E/A)(1.33±0.18)高于3~8 h组[(47.13±5.16)%、(1.29±0.20)](P<0.05)。随访6个月,2组均未见病死者;<3 h组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次数均低于3~8 h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早期尽早实施冠脉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效果更佳。
李钰陈寒艳林桂芬
关键词:时间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左心室射血分数
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其疗效的影响和安全性探讨
2024年
观察不同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急性前壁心梗患者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为研究范围,78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是样本病例,39例在发病3h内进行介入治疗(观察组)、另39例在发病3-12h内进行介入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差异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效果观察组更佳,本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次数少,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得到更好地恢复,整体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结论 对急性前壁心梗患者更早进行冠脉介入治疗,能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减少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徐静静徐令奇
关键词:急性前壁心梗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施以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作用。方法 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替罗非班治疗,研究组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远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心源性病死率。结果 研究组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远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心源性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3/36),低于对照组的27.78%(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0,P<0.05)。结论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对患者进行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价值。
王晶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心功能替罗非班血栓抽吸
经远端桡动脉与经常规桡动脉行急诊冠脉介入诊疗后穿刺部位血肿的对比
2024年
目的通过对经远端桡动脉(dTRA)与常规桡动脉路径(cTRA)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生穿刺部位血肿(ASH)的分析,探讨dTRA在急诊介入诊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这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观察研究,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6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因ACS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经筛查符合条件入选共289名患者,其中前10月入选135名患者经cTRA治疗,后10月入选154名患者经dTRA治疗。主要终点:改良的经桡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早期出院分级(mEASY)≥Ⅱ级以上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次要终点:术后1 d桡动脉闭塞率(RAO)、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压迫器去除时间、疼痛评分和其他并发症。结果dTRA组术后mEASYⅡ级以上ASH发生率明显低于cTRA组(3.2%vs 12.6%,P<0.05)。dTRA组术后1 d的RAO发生率、压迫器去除时间、疼痛评分均低于cTRA组[2.6%vs 9.6%;CAG(158.22±49.61)min vs(251.46±31.44)min;PCI(262.23±57.12)min vs(388.43±64.71)min;2.56±2.27 vs 4.78±3.83,均P<0.05],但穿刺时间更长,穿刺成功率略低[(3.93±5.25)min vs(1.58±1.45)min;87.0%vs 100%,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dTRA和PCI术式是ACS患者急诊冠脉介入诊疗后mEASY≥Ⅱ级ASH的独立危险因素(OR=0.381,95%CI:0.214~0.837,P=0.018;OR 1.621,95%CI:1.243~2.625,P=0.036)。结论经远端桡动脉路径行急诊冠脉介入诊疗时,患者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但对术者穿刺水平要求更高。
牟超鹏宗斌刘奕史美英徐杜娟冯春光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
2023年
目的观察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急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新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实施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心功能指标、不良心血管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P<0.05)。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9.87±5.33)%,高于对照组的(54.11±5.65)%,N末端B型利钠肽原、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为(112.57±7.11)ng/L、(32.11±3.27)mm,较对照组的(126.35±9.45)ng/L、(38.56±3.24)mm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血管反应发生率为5.71%,较对照组的22.8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行急诊PCI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并减少不良心血管反应。
苏士奎
关键词:急诊冠脉介入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射血分数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探析
2023年
随着饮食以及物质生活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已经不再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在青年患者中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进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可提升整体治疗优势,打造良好治疗体系,值得临床推广。
李昌汶
关键词: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临床疗效
急诊冠脉介入术前护理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分析
2023年
探究并分析在急诊冠脉介入术前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具体效果。方法 在2022.01~2022.12开展研究,选取我院急诊冠脉介入术患者80例,运用双盲法分组,研究组与常规组各有40例,前后组术前分别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常规护理、常规护理,比对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急诊冠脉介入术四项时间指标值、AMI复发率(0.00%)、再行PCI率(7.50%)均低于常规组(12.50%、30.00%),且其抢救成功率(90.00%)高于研究组(70.00%),P<0.05,组间差异较大;研究组的护理流程、效率等五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组间差异较大。结论 与单一常规护理相比,在术前增加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显著减少急诊冠脉介入术前分诊、检查、建立静脉通道及其他准备时间,同时有助于降低AMI复发率及再行PCI率,且患者对该种护理质量满意度较高,可广泛应用。
李小娟
关键词:AMI急诊急诊冠脉介入术护理效果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
2023年
分析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作为分析目标,电脑随机划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前者患者在发病4h后接受治疗,后者患者在发病4h内接受治疗。对比不同时间段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各项数据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源性休克发作次数以及心律失常发作次数都要比对照组少,组间数据对比后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对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尽早介入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赵雪漂
关键词:不同时间窗

相关作者

曹树军
作品数:43被引量:276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大兴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造影剂肾病 心肌梗死 血栓弹力图
胡硕强
作品数:41被引量:287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大兴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 急诊
王静
作品数:186被引量:1,072H指数:16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腹膜透析 CCU 护理干预
陈韵岱
作品数:699被引量:4,640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患者
展丽元
作品数:17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CCU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AMI P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