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3篇“ 恩斯特·布洛赫“的相关文章
- 恩斯特·布洛赫实践观研究
- 被誉为“20世纪具有独创性的哲学家”的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一直以其充满希望的乌托邦思想及“尚未存在”的存在论被人们熟知,故而被称为“希望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诸如实践观、自然观、过程观、历史观等...
- 梁烁妮
- 关键词:恩斯特·布洛赫
- 恩斯特·布洛赫对乌托邦范畴的重构
- 2024年
- 恩斯特·布洛赫面对两次世界大战与资本主义世界文明危机,意识到乌托邦理论中蕴含着变革世界的精神力量,因此他尝试重构乌托邦范畴,改变“乌托邦”在20世纪遭受污名化和无人问津的时代境遇,并进一步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探索变革现实世界的可行路径。布洛赫立足人本主义哲学立场,注重挖掘乌托邦范畴之中的道德伦理因素,尝试融合心理学与人类学以丰富乌托邦理论体系。无论是将乌托邦根植于人性并将其上升至本体论范畴,还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充实其乌托邦哲学并使之成为联系现实的中介,均能体现布洛赫重构乌托邦范畴的最终目的:激发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并建立一个人道化的新世界。
- 方环非朱子怡
- 关键词:恩斯特·布洛赫乌托邦马克思主义
- 恩斯特·布洛赫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是一位与时俱进的哲学家,也是一位特殊的倡导生态文明的生态社会主义者。本文主要依托布洛赫的鸿篇巨著《希望的原理》,系统梳理布洛赫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并旨在以其为中心论点,探讨人类如何与自然共生团结,...
- 姚如新
- 关键词:布洛赫乌托邦
- 恩斯特·布洛赫“前假象”美学思想研究
- 吴永鹏
- 恩斯特·布洛赫的乌托邦思想发展研究 ——从《乌托邦精神》到《希望的原理》
- 本文旨在对布洛赫乌托邦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主要以《乌托邦精神》及《希望的原理》两本著作为依托。布洛赫的乌托邦哲学思想是与其一生的经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自幼年时生活环境中存在的剥削与压迫、一战爆发后对人们精神的摧残...
- 王肖然
- 关键词:乌托邦
- 恩斯特·布洛赫希望哲学思想研究
- 恩斯特·布洛赫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素有“希望哲学家”之称。他确立了“希望”在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并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完成了对传统的形而上学的超越。《希望的原理》等经典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希望哲学思想,体现了...
- 邹静
- 关键词:乌托邦
- 神性的“出走”:恩斯特·布洛赫的圣经诠释
- 2022年
- 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础,但对于圣经的诠释历来存在差异。1968年,恩斯特·布洛赫出版了《基督教中的无神论》一书,以全新的视角对圣经做出了颠覆性的解释。在他看来,圣经并非为神启示的话语,恰恰相反,它是一部无神之书。其中一方面充斥着“特殊的主人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作为“农民战争的暴动书”,当中又蕴含着体现反抗、革命精神的四重具象。布洛赫认为,“一个读了圣经而不做革命之梦的人是误读圣经的人。”因此,他取道马克思主义,希望通过高扬圣经中所蕴含革命精神来促使人们看清教会的真实面目,从而唤起人们的反抗意识,建立一个充满希望的人世的自由王国。
- 马松红
- 关键词:圣经人子反叛精神恩斯特·布洛赫
- 恩斯特·布洛赫《乌托邦精神》中的艺术形而上学
- 2022年
- 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一书将艺术、哲学和爱作为唤醒人类乌托邦精神的途径,从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两个维度展开对于艺术的形而上学特质和人类形而上学天性的探讨。他尤其重视音乐艺术,将音乐作为唤醒个体“自我相遇”进而与他人“共同相遇”的重要通道。置于席勒以来西方审美乌托邦的脉络中考察,布洛赫延续的是审美解放的理路;置于后现代哲学“后形而上学”视域中考察,布洛赫上述设想仅具有个人完美的意义,对于人类共同体构建以及社会改革并无实质影响。
- 李晓林
- 关键词:乌托邦精神
- 意识形态·文化遗产·文化批判——恩斯特·布洛赫表现主义文艺思想研究
- 2022年
- 表现主义对主体性的关注是表征与应对现代性社会危机的一种策略,其最终的诉求是唤醒主体内在的批判力量并借此形塑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表现主义的领军人物贝恩最终投向法西斯主义的事件让人们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形成了20世纪颇具影响力的表现主义论争。本文探究为这场论争奠定基调的布洛赫与卢卡奇之间观点的差异,进而彰显布洛赫表现主义思想的独特品格:作为意识形态批判的表现主义、作为文化遗产的表现主义和作为文化批判的表现主义。布洛赫的表现主义思想承载着反抗与颠覆的力量,它是一种提升边缘化他者地位、彰显人性的表达方法、思维方式与革命武器。
- 陈影
- 关键词:恩斯特·布洛赫表现主义意识形态文化批判文艺思想
- 改变世界:恩斯特·布洛赫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新解读
- 2022年
- 恩斯特·布洛赫运用文本研究方法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进行了细致解读。布洛赫不认可通常以数字顺序组合的传统见解,独辟蹊径地按照“主题—内容”原则将11条提纲编成四组,即认识论组、人类—历史学组、理论—实践组和作为口号的第11条提纲,形成了互相补充、融会贯通的整体。布洛赫认为马克思正是以作为阿基米德点的第4条提纲为杠杆,彻底颠覆了旧世界、创造了新世界。
- 崔剑峰张昊
- 关键词:恩斯特·布洛赫《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阿基米德点
相关作者
- 金寿铁

- 作品数:118被引量:185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恩斯特·布洛赫 卡尔·雅斯贝尔斯 乌托邦 雅斯贝尔斯 布洛赫
- 梦海

- 作品数:70被引量:203H指数:9
-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雅斯贝尔斯 恩斯特·布洛赫 布洛赫 卡尔·雅斯贝尔斯 世界哲学
- 张双利

- 作品数:41被引量:160H指数:9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 研究主题:卢卡奇 恩斯特·布洛赫 乌托邦 黑格尔 布洛赫
- 吴薇

- 作品数:5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 研究主题:恩斯特·布洛赫 希望哲学 理论旨趣 马克思主义 中国梦
- 陈岸瑛

- 作品数:89被引量:310H指数:10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 研究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 当代艺术 艺术史 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