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6篇“ 恶性事件“的相关文章
恶性事件之下,普通人如何自处
2025年
“不要等,等多一会儿,创伤就会更深,对受害者与目击者的后续心理影响也会越大。”恶性事件发生后,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博士张蔚在2024年11月12日的朋友圈写下这段文字。他认为,公共恶性事件的受害者,所指的不仅是受到伤害的个体,还有更多因此事而产生心理和情绪创伤的群体。
肖瑶
关键词:恶性事件犯罪心理学朋友圈目击者普通人受害者
互惠视角下中国海外代工企业东道国恶性事件应对机制研究--基于华诚制衣越南分厂的分析
2024年
以往研究未充分揭示中国海外代工企业如何应对东道国恶性事件的冲击与挑战。本文以华诚制衣越南分厂作为分析对象,深入剖析其应对东道国恶性事件冲击的全过程。研究发现:中国海外代工企业可以通过互惠团结“内部力量”,共同抵御东道国恶性事件的冲击;具体而言,需要企业萌生互惠意识,在日常管理中植入互惠规范、采取互惠举措、加强互惠管理以深植互惠理念,从而与外派管理者和当地员工实现“交易互惠”与“情感互惠”,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员工的“互惠心智”,建立起稳固的“互惠关系”,使企业总部、外派管理者和当地员工共同构筑应对东道国恶性事件的“合力”。本文填补了东道国恶性事件应对研究的缺口,拓展并丰富了现有的互惠理论研究,对中国海外代工企业应对东道国恶性事件的冲击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冯永春王玲王瑶苏萌萌
关键词:恶性事件
恶性事件报道中知情权与不良社会后果的冲突
2024年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信息传播速度迅猛,恶性事件的报道往往引起广泛关注。一方面,公众的知情权要求媒体及时、全面地报道事件;另一方面,过度或不当的报道可能引发恐慌、误导舆论,造成不良社会后果。本文通过分析恶性事件报道中知情权与不良社会后果的冲突,探讨如何在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减少不良社会后果的发生。
张哲邓仟
关键词:知情权
恶性事件的报道,真的会引发“模仿犯罪”吗?
2021年
去年7月,杭州的来女士于家中离奇失踪,牵动了若干国人的心。后经警方调查,其丈夫许某某交代自己趁妻子熟睡杀害了她,分尸后分散抛弃尸块。该案件水落石出还不足一周,安岳县屈某某也报案妻子失踪,经查,正是报案人于7月19日凌晨杀害了熟睡中的妻子。今年5月,大连一名司机驾驶黑色宝马在人行横道内恶意撞击行人后逃逸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事件刚过,南京新街口又发生一起恶意撞人事件,7名无辜群众受伤。
孟小萱
关键词:恶性事件人行横道恶意
注重平时人文关怀 预防减少恶性事件被引量:2
2020年
为了预防减少高职院校(技工院校)学生恶性事件的发生,高职院校(技工院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情况,我们通过问卷星系统,做了"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情况的调查"网络问卷,访谈了大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迫切需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能够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我们学校是一个学校两个牌子,高职院校、技工院校是一家,学生是一样的。
杨金莲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恶性事件
恶性事件发生,对孩子的说与不说误区与解惑
2020年
不对孩子说的N种顾虑"担心孩子受不了。"其实,是自己受不了。孩子的承受力与复原力,比一般人想象得要强很多,甚至超过成年人。一位十岁左右孩子的母亲在空难中丧生。家人左右为难地商量着,是否告诉孩子和他高龄的姥姥,先告诉谁?最后决定先告诉孩子,虽然非常担心孩子会崩溃。
隋双戈
关键词:恶性事件复原力解惑成年人
一种恶性事件的预测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恶性事件的预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历史恶性事件订单获得与所述恶性事件相关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特征;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特征和/或者第一特征组合确定待预警的订单池;获取所述待预警的订单池中订单的一个或多...
王欣封朋成李晓堂詹文使张少飞姜跃
文献传递
罪错未成年人极端恶性事件的犯罪学分析和应对
2020年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无助于预防该类犯罪。根据罪错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在出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草案)》的背景下,应落实分级处遇制度,制定亲职教育制度的相关法规,并完善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立法。
徐领怡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犯罪原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心电遥测监护用于老年心血管疾病中预防恶性事件的机制及护理
2019年
目的探究心电遥测监护用于老年心血管疾病中预防恶性事件的机制及护理。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84例老年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此次研究患者自身血管疾病实施心电遥测监护,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经过心电遥测检查后患者的ST-T段以及发生心律失常的变化,以(P<0.05)为差异,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而言,实施心电遥测监护不仅能够降低心血管恶性事件的发生率,而且还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增强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疾病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张妍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恶性事件护理
3-12岁是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孩子遭遇恶性事件后,父母该怎么办?
2019年
2019年1月8日,北京一所小学发生一起男子伤害孩子事件,20位学生受伤,3位重伤。这些年来,针对孩子的恶性事件不时发生,成为父母们一道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根据曾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以及英国爱丁堡大学个体差异心理学专业的刘彩梅博士观察,3-12岁是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处理方式不当会对孩子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马拉拉(采访)张曦(插画)
关键词:恶性事件人格发展孩子父母心理学专业大学发展

相关作者

贺雪峰
作品数:528被引量:9,618H指数:5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乡村治理 农民 农村 土地制度 村民自治
邵永生
作品数:23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道德选择 境遇 伦理分析 SARS 可持续发展
苏明亮
作品数:19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研究主题:希望疗法 中学心理咨询 积极心理学 负性情绪 恶性事件
倪月菊
作品数:82被引量:25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一带一路 全球价值链 WTO 财政政策 对外贸易
余岩波
作品数:30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城市学院传媒学院
研究主题:新媒体 儿童电视节目 新媒体环境 网络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