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17篇“ 恶性疟疾“的相关文章
输入性恶性疟1例报道
2024年
(malaria)是经按蚊叮咬而传播的寄生虫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主要在非洲地区。感染人类的原虫有4种,分别是间日原虫、三日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原虫,其中以恶性疟原虫引起的恶性疟临床症状最为凶险。随着国际经贸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输入性呈上升趋势[1]。恶性疟发病初期,患者外周血通常出现少量形态各异的环状体,对于缺乏经验的检验人员,漏诊和误诊较常见。本文总结1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诊治经过,旨在加深检验人员对恶性疟原虫形态的认识,为临床医生救治危重型恶性疟提供参考。
刘小莉张露璐吕茜宋斌
关键词:恶性疟血涂片青蒿琥酯
护理模式在输入性恶性疟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输入性恶性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的40例输入性恶性疟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考组(n=18)和干预组(n=22)。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病认知水平、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较之干预前,两组干预后各项病认知水平评分均有显著提高,且干预组较参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与参考相比,干预组治疗依从性各项评分明显更高,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明显(P<0.05);干预组随访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促进输入性恶性疟患者病认知水平及治疗依从性提高,缩短其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王瑞瑞马淑焕邱东侠崔二平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输入性恶性疟疾并发症
4例重症恶性疟合并新冠感染患者的医护一体化护理
2024年
对本院隔离病区4例重症恶性疟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医护一体化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护理内容包括基础护理、隔离防护措施、咳嗽与呼吸道护理、急性肾衰竭护理、贫血与输血护理、意识障碍护理及健康教育,通过成立医护一体化护理小组,达到医护分工明确、信息资源共享、专业知识互补的目的,进而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防控工作效率和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卢潇徐亚李海雯张美娜张开义
血浆置换及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治疗输入性重症恶性疟1例
2024年
本文报道了1例输入性重症恶性疟病例的诊治过程,以及其采用血浆置换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的效果。重症恶性疟临床症状复杂且并发症多,采用血浆置换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治疗效果较好。
马晓阳李彬余晓林宋立兴程玲霞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血浆置换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刚果(金)中国二级医院1例恶性疟并自发性脾破裂患者的护理研究
2024年
是一种以雌性按蚊叮咬输入带原虫者的血液、或以母婴传播而感染原虫的虫媒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报告,2022年全球病例总数达到2.49亿例,比2021年增加了500万例^([2-3]),约95%的病例发生在非洲,虽然死亡病例有所下降,但带来的负担依然很重^([4])。
陈亭刘燕玲田甜颜碧玉
关键词:恶性疟疾自发性脾破裂抗疟药护理
1例输入性恶性疟调查报告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掌握输入性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2月湖北省竹山县确诊1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2023年3月1—3日,查阅病例档案和流调资料,并访谈患者,对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患者因不明原因发热,于2023年2月20日到竹山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自述间断发热,伴寒战、头晕、浑身酸痛、纳差、乏力7 d,体温高时达39.5℃,伴意识模糊、表情淡漠、小便失禁,其他生命体征平稳。血红细胞3.91×10^(12)/L,血红蛋白115 g/L,血小板总数32×10^(9)/L,超敏C反应蛋白94.85 mg/L;尿红细胞17/ul,白细胞88/ul,血涂片镜检找到恶性疟原虫环状体。规范使用抗药物双氢青蒿素哌喹片、磷酸伯氨喹和青蒿琥酯注射液,并行抗感染等治疗后,患者很快痊愈出院。结论:应加强流动人员防治知识的宣传,对前往非洲等流行区的打工者提出防警示,以增强其自我防护能力。加强流行区返乡及入境人员随访和原虫检查,及时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巩固消除成果。
孙长喜彭勇范本君阮英勇冯永红杜飞王兴华
关键词:输入性恶性疟疾
输入性恶性疟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例
2023年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目前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现阶段疫情态势明显缓解,但也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和等输入性传染病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易出现新型冠状病毒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造成一些高致病性、高病死率的输入性传染病出现延误诊断和治疗的情况。本文报道了1例输入性恶性疟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例,以期为输入性传染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潘菁戴沛军焦耿军薛鑫蒲中枢
关键词:输入性恶性疟疾新型冠状病毒降钙素原
多维度护理模式在输入性恶性疟患者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多维度护理模式在输入性恶性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1日~2020年3月31日30例输入性恶性疟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将2020年6月1日~2022年2月28日30例输入性恶性疟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多维度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病认知情况,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护理前后治疗依从性,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护理后病认知评分及治疗依从性高于护理前(P<0.05),SDS、SA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病认知评分及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维度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输入性恶性疟患者的病认知水平和治疗依从性,缓解负性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崔二平邱冬侠王瑞瑞
关键词:输入性恶性疟疾治疗依从性疾病认知护理满意度
输入性恶性疟与合并COVID-19病例临床特征的对比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输入性恶性疟病例与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的临床特征、临床分型、预后、化验资料及影像学改变。方法选取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8月收治的10例确诊为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收集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表现、临床分型及预后,依据有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分为感染组(n=4)与合并感染组(n=6),对比分析两组资料差异性。结果与感染组比较,合并感染组平均发病时间缩短1 d,病程延长5 d,高热与超高热均在感染组出现(100%,4/4),严重贫血、精神障碍与肾功能损伤危重病例表现均出现在合并感染组,感染组4例病例中2例患者出现轻、中度肝损害及黄疸,而合并感染组6例病例中、重度肝损害及黄疸占83.33%,肾功能不全占50.00%。恶性疟原虫检测结果显示,合并感染组环状体3例,小滋养体3例;感染组环状体1例,小滋养体3例。感染组1例、合并感染组2例伴有影像学改变。结论恶性疟患者合并SARS-CoV-2感染除了出现发热热型改变、合并肝功能损伤以外,还出现咳嗽、贫血、精神障碍及肾功能损伤,实验室资料出现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肝功能损伤程度加重、原虫密度显著升高,影像学改变与COVID-19相符,结合临床表现变化与早期借助特异性病原学及原虫筛查可减少延迟诊断及漏诊。
张开义李翔卢潇张美娜刘永莉张乐
关键词:恶性疟疾输入性
输入性恶性疟应用责任制整体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3年
目的分析在为输入性恶性疟患者实施管理服务的过程中责任制整体管理模式所获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实验研究的52例对象随机选取于2019年1月-2022年8月期间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输入性恶性疟治疗的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有患者26例,其中参照组患者所运用的方法为常规管理,研究组患者所运用的护理方法为常规管理+责任制整体管理模式,分析不同管理方法所获得的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症原虫转阴时间、住院时间相对较短,病认知程度与治疗依从性、管理满意度均相对较高,均显著差别于参照组患者,P<0.05。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生活质量后可知,管理前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管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输入性恶性疟患者实施管理服务的过程中,责任制整体管理模式是一种相对较为理想的管理方式,有助于患者治疗时间的缩短,提高了患者对于病的认知程度、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患者对管理服务满意度较高。
柏利芳
关键词:输入性恶性疟疾常规管理

相关作者

黄建荣
作品数:249被引量:1,128H指数:1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肝衰竭 肝功能衰竭 人工肝支持系统 人工肝 人工肝治疗
王恒
作品数:85被引量:16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恶性疟原虫 疟疾 疫苗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恶性疟
蔡贤铮
作品数:66被引量:293H指数:10
供职机构: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疟疾 流行病学 恶性疟原虫 按蚊 恶性疟
崔二平
作品数:23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输入性恶性疟疾 护理 临床观察与护理 护理模式 机械通气
王慧媛
作品数:50被引量:370H指数:1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回顾性分析 药物 合理用药 疟疾 恶性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