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悬钟穴现代主治优势病症及腧穴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超星期刊、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悬钟穴的相关文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关联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343篇,单穴主治病症11种,优势病症为落枕、腰腿痛和头痛3种;配伍主治病症73种,优势病症为脑卒中后遗症、坐骨神经痛和落枕等18种。配伍腧穴178个,以五输穴、下合穴及交会穴等特定穴为主,提取出18条关联穴组、7个公因子与3大聚类组合。配伍经脉14条,以足少阳胆经占比最高。结论悬钟穴主治范围广泛,以内科、外科为主;腧穴归经以阳经为主,常用配穴以阳陵泉、足三里和环跳为主;4种数据分析方法联合应用,有助于对悬钟穴进行多维度、深层次地挖掘研究。
目的:观察分析悬钟穴、丘墟穴为主穴电针治疗对肝肾亏虚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80例肝肾亏虚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中药足浴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选取悬钟穴、丘墟穴为主穴进行电针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天,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患侧足下垂及步行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踝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Holden步行功能评定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和评价电针悬钟穴、丘墟穴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在足背屈角度、足内翻角度、MAS分级、Holden步行功能、BB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以悬钟穴、丘墟穴为主穴电针治疗能够改善肝肾亏虚足下垂患者垂患者脑卒中后的中医证候,减小足下垂角度,显著改善足背屈功能,同时可减小足内翻,促进足外翻,并降低下肢肌张力,提升下肢的平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