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13篇“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相关文章
老年惊厥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2025年
目的:分析老年惊厥癫痫持续状态(CSE)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130例老年CSE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估患者短期预后情况,依据是否发生短期预后不良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SE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130例老年CSE患者中,短期预后不良25例,发生率为19.23%(25/130);两组别、年龄、有癫痫病史占比、病因、合并高血压占比、合并糖尿病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癫痫发作类型为全面、发作后意识状态为昏迷、入院时癫痫持续状态严重程度评分量表(STESS)评分≥2分、发作持续时间>60 min、C反应蛋白(CRP)>10 mg/L、合并低钠血症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癫痫发作类型为全面、发作后意识状态为昏迷、入院时STESS评分≥2分、发作持续时间>60 min、CRP>10 mg/L、合并低钠血症均为老年CSE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癫痫发作类型为全面、发作后意识状态为昏迷、入院时STESS评分≥2分、发作持续时间>60 min、CRP>10 mg/L、合并低钠血症均为老年CSE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段灏
关键词:老年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预后不良影响因素
一例伴意识障碍的非惊厥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护理
2025年
癫痫持续状态根据发作形式和脑电图表现可分为惊厥癫痫持续状态(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CSE)和非惊厥癫痫持续状态(non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NCSE)。NCSE患者有明确的脑电图异常表现,但不伴典型的惊厥抽搐,仅可见意识状态改变或轻微运动症状。由于其临床症状不典型,NCSE极易延误诊断或误诊、漏诊,从而造成NCSE患者不可逆的脑组织损伤,出现严重的意识功能和行为障碍,甚至引起死亡。临床积极预防发作、早期识别症状,规范化治疗对改善NCSE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未形成NCSE诊疗护理的相关规范、共识。文章报道一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癫痫中心2024年6月21日收治的伴意识障碍的非惊厥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经精准化治疗和护理,患者症状控制良好、病情稳定,出院后随访1个月,预后较好,以期为相关疾病的临床护理提供一定参考。
王文爽刘静滕金轩何川李倩
关键词:局灶性癫痫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护理
惊厥癫痫持续状态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非惊厥癫痫(Nonconvulsive Seizure,NCS)持续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非惊厥癫痫是否持续发作进行分组,分为持续组(n=32)、非持续组(n=32)。评价两组睡眠质量,测定两组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NCS持续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持续组的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D)、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相较于非持续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D对NCS的OR值为2.275,HHcy对NCS的OR值为3.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D和HHcy可能对NCS的发病具有促进作用,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临床诊疗NCS时,有必要关注患者的睡眠状况并监测Hcy水平。
王晶刘德祥周子枫
关键词:睡眠障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影响因素
癫痫惊厥癫痫持续状态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24年
癫痫是世界卫生组织重点防治的五大神经精神疾病之一。2017年6月至今,我国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癫痫质控专病组在充分参考国内外循证证据及既往经验的基础上,经过3批试点,逐步启动全国癫痫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工作,构建了覆盖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130家质量控制哨点医院的国家癫痫惊厥癫痫持续状态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并依托哨点医院反馈的诊疗指标数据,对既往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进行修订,最终纳入20个经过验证的癫痫惊厥癫痫持续状态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发布了该指标体系。单病种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依托全国质量控制网络体系落实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旨在改进医疗质量、促进病种诊疗同质化。目前该指标体系已被纳入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在持续加强指标信息培训、分析和反馈的同时,不断推进各级医疗机构癫痫惊厥癫痫持续状态的规范诊治。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癫痫质控专病组周东熊维希陆璐肖静
关键词:癫痫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惊厥癫痫持续状态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惊厥癫痫持续状态(CSE)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9月本院收治347例CSE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出院时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279)和预后不良组(n=68)。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血清神经肽Y(NPY)、降钙素原(PC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介素-6(IL-6)、胶质纤维酸蛋白(GFA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甘丙肽(GAL)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SE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347例CSE患儿预后不良发生率为19.60%(68/347)。预后不良组年龄及血清NPY、GFAP、MMP-9、GAL水平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岁、NPY>201.03 ng/L、GFAP>2.63 ng/L、MMP-9>10.69 ng/mL、GAL>67.53 ng/L是CSE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SE患儿预后不良影响因素为年龄及血清NPY、GFAP、MMP-9、GAL水平,临床医师需重点关注存在上述因素的患儿,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
金娜刘丹华朱园园王鹏飞王媛媛
关键词:癫痫惊厥预后
癫痫惊厥癫痫持续状态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2024年
癫痫是世界卫生组织重点防治的五大神经精神疾病之一,在我国有超1000万人受累,疾病负担沉重。经规范治疗,70%以上的癫痫患者可达到控制发作、重返社会的治疗目标。提高癫痫诊疗质量可有效改善我国癫痫医疗的可及。2017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支持下,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立了癫痫质控专病组,启动了癫痫惊厥癫痫持续状态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癫痫惊厥癫痫持续状态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强化了我国的癫痫诊疗体系,调查了我国癫痫诊治现状,建设了数据来源互补医疗质量体系动态反馈机制。应用癫痫惊厥癫痫持续状态医疗质量工具可持续推动我国癫痫诊疗质量的同质化发展。
陆璐熊维希周东
关键词:癫痫发作性疾病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以视幻觉为表现的非惊厥癫痫持续状态一例
2024年
目的非惊厥癫痫持续状态(NCSE)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明确诊断需临床表现和脑电图(EEG)相结合。当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症状时,应考虑到此病。本文报道1例癫痫惊厥持续状态患者临床、EEG特点及治疗,以便临床早发现,及时用药。方法收集该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别、年龄、病因、临床表现、头颅MR、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视频EEG(VEEG)资料、治疗及效果。结果视幻觉是短暂的、刻板的、生动的。在NCSE期间进行神经心理测试显示,存在认知功能下降。头颅MRI示右侧颞顶叶软化灶,NCSE视频EEG可记录到清醒背景脑电,右侧后颞持续慢波(7~8Hz),60s后频率增快至11~12Hz,波幅增高,全导尖波、棘波节律,随后全导尖慢复合波持续约120s恢复背景脑电。结论生动形象的视幻觉,常与急精神病或精神错乱相混淆。因此,我们要提高对以视幻觉为表现NCSE的认识,以避免误诊,防止不适当的治疗,并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王肖肖祁秀峰赵俊杰张亚楠许蕾
关键词:癫痫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脑电图
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惊厥癫痫持续状态的效果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并分析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惊厥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01月—2023年01月)收治以惊厥癫痫为诊断的患者总计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0例,接受常规治疗为对照组,以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清指标水平,治疗效果指标,判断治疗效果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MDA较治疗前提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SOD研究组较治疗前提升,对照组较治疗前下降,MPO、MBP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更低,CAT、BDNF较治疗前提升,研究组更高,两组组间及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在症状控制时间、应用药物至发作终止的时间、用药24h复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在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惊厥癫痫疾病的治疗上,以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可改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清指标,缩短症状控制、应用药物至发作终止、用药24h复发时间,改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有效。
陈凡
关键词:惊厥性癫痫
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钠治疗惊厥癫痫持续状态的效果分析
2024年
探讨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钠治疗惊厥癫痫持续状态的效果。方法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6月~2023年6月74例惊厥癫痫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研究组各37例,分别予以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比2组的疗效、癫痫持续状态严重程度、脑电图变化、临床症状变化、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值<0.05;研究组护理后的STESS评分、棘波指数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退热、惊厥消失、住院的时间短于对照组,药物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能够有效提升惊厥癫痫持续状态治疗效果,减轻癫痫持续状态严重程度,降低脑电图棘波数量,缩短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药效持久,并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治疗安全,可推广。
于春雨
关键词:丙戊酸钠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惊厥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短期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惊厥癫痫持续状态(CSE)患儿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6月—2024年1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PICU收治的83例CSE患儿的病历资料。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判定患儿是否发生短期预后不良,并将发生短期预后不良的患儿纳入预后不良组(n=23),将未发生短期预后不良的患儿纳入预后良好组(n=60)。结果83例CSE患儿中有23例出现短期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7.71%(23/83),未发生60例,未发生率为72.29%(60/83)。单因素分析显示,别、惊厥史、发作类型、意识障碍、药物治疗与CSE患儿短期预后不良的发生无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发作持续时间、生长发育情况、PICU住院时间与CSE患儿短期预后不良的发生有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发生短期预后不良影响因素作为因变量,即年龄≤2岁、发作持续时间≥60 min、生长发育迟缓、PICU住院时间≥3 d作为可能导致短期预后不良发生的因素进行赋值,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2岁、发作持续时间≥60 min、生长发育迟缓、PICU住院时间≥3 d均是导致CSE患儿发生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CSE患儿发生短期预后不良的因素较多,临床应制订相应的防护策略,以减少短期预后不良的发生,改善疾病预后。
毛江东
关键词: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重症监护病房

相关作者

周东
作品数:531被引量:1,861H指数:2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癫痫 癫痫患者 马桑内酯 抗癫痫药物 癫痫持续状态
宿英英
作品数:301被引量:2,055H指数:2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预后 脑死亡 神经系统疾病 脑死亡判定 脑梗死
周波
作品数:170被引量:683H指数:13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惊恐障碍 心身医学 心身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医务人员
陈卫碧
作品数:53被引量:158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脑死亡判定 重症监护病房 脑死亡 预后 脑梗死患者
李劲梅
作品数:88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癫痫 脑组织 癫痫患者 耐药性 难治性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