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88篇“ 感染血清“的相关文章
- 南通市社区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
- 2025年
- 目的了解社区人群血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特异性抗体水平变化特征,为预防再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崇川区、如东县、启东市作为监测点,分别于2022年12月、2023年3月和5月开展3轮监测,每个监测点每次采集血清人数不少于400人。用化学发光法进行S蛋白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检测。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两个及以上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F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首轮监测IgG阳性854人,阳性率为69.09%,近期感染292人,占23.62%;IgA阳性263人,阳性率为21.28%。第二轮监测IgM阳性41人,阳性率为3.39%;IgG阳性1108人,阳性率为91.57%。第三轮监测IgM阳性10人,阳性率为0.84%;IgG阳性1083人,阳性率为90.48%;IgA阳性698人,阳性率为58.31%。第二轮与第三轮监测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10,P<0.001)。3轮监测的Ig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834,P<0.001)。第一轮和第三轮监测的Ig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3.000,P<0.001)。结论2022年12月南通市有23.62%的人群近期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主城区人群、幼儿和小学生感染率较高。2023年3月IgG阳性率到达高峰,2023年5月略有下降,却仍维持较高水平,说明IgG的抗体应答可持续将近6个月,应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和免疫接种。
- 陆荣荣魏叶戴垚垚鲍超刘巧
- 关键词:IGMIGGIGA
- 老年患者脑卒中后康复期肺部感染血清MIP-1α、HBD3水平及临床意义
- 2025年
-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康复期肺部感染老年患者的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人β-防御素3(HBD3)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康复期老年患者194例,根据康复期有无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66例)与非感染组(128例)。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入院后的脑卒中程度;收集患者康复期的临床资料;利用ELISA法检测血清MIP-1α、HBD3;采用Spearman分析血清MIP-1α、HBD3与NIHSS、CPIS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后康复期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ROC分析血清MIP-1α、HBD3对脑卒中后康复期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有吞咽困难、气管切开术、侵入性操作、糖尿病史、吸烟史以及住院时间>14d的患者占比高于未感染组,WBC、CRP、NIHSS、CPIS、MIP-1α、HBD3高于未感染组,ALB、PLT低于未感染组(P<0.05)。吞咽困难[OR=3.341(1.175-9.497)]、气管切开术[OR=2.665(1.152-6.166)]、侵入性操作[OR=1.890(1.362-2.622)]、住院时间长[OR=3.872(1.392-10.771)]、高水平CRP[OR=4.073(2.709-6.123)]、MIP-1α[OR=1.455(1.037-2.042)]、HBD3[OR=2.508(1.324-4.751)]是脑卒中后康复期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MIP-1α、HBD3与NIHSS(r=0.452、r=0.407)和CPIS(r=0.531、r=0.395)呈正相关(P<0.05)。联合血清MIP-1α、HBD3对脑卒中后康复期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预测AUC(0.925)高于血清MIP-1α、HBD3单独的预测AUC(0.796、0.780)(P<0.05)。结论脑卒中后康复期肺部感染老年患者的血清MIP-1α、HBD3水平较高,MIP-1α、HBD3是脑卒中后康复期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MIP-1α、HBD3或可预测患者的肺部感染。
- 司丽芳赵莹刘锋涛
- 关键词:老年脑卒中康复期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
- 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疗效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8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比较两种免疫检测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出情况和诊断准确率。结果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的阳性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免疫检验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浓度≤0.50 IU/ml的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准确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可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检验准确率,为临床筛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提供有力支持。
- 刘爱香陈维霞高晓梅
- 关键词:免疫检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酶联免疫吸附法
- 探究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价值
- 2024年
- 探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开展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中,HBsAg、HBeAg、HBeAb差异明显(P<0.05),HBsAb、HBcAb差异不大(P>0.05)。电化学发光法诊断准确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中,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是常见检测方法,均可获取明显的效果,尤其是电化学发光法,有利于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可优先选择。
- 闫信宇
- 关键词:免疫检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
- 研究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接收的检验科进行血清学检验的乙肝患者76例纳入研究,使用ECLIA和ELISA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比较检验效果。结果:ECLIA法检验的准确率,比ELISA法高(P<0.05);ECLIA法检测的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率为97.37%、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为96.05%、乙型肝炎e抗体阳性率92.11%,与ELISA法的86.84%、84.21%、77.63%相比,明显更高(P<0.05);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率89.47%、92.11%、ELISA法为82.89%、85.53%,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炎e抗原、乙肝炎表面抗原、乙肝炎e抗体,ECLIA法检测,要高于ELISA法(P<0.05);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两种方法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检验中,ECLIA阳性检出率更高。
- 李晓靖张静张可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电化学发光法
- 不同免疫检验法对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价值分析
- 2024年
- 分析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应用于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标志物测定的效果。方法 选本院98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选取治疗时间范围为:2022.1-2023.1)进行研究,对选取的98例患者分别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免疫学检测。观察两种测试方法阳性血清标志物的频率以及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准确率。结果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的检出率均比电化学发光检测高(P<0.05)。电化学发光检测的准确性为97.96%,而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的准确性为82.65%(P<0.05),相比电化学发光法准确性更高。结论:与 ELISA方法比较,乙肝免疫检测方法中的电化学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准确率更高,该检验方啊能有效地提高血清标记物的阳性检出率,更好地判定病人病情,为以后的诊治工作提供参考,建议广泛应用。
- 沙吾库·玛拉提别克阿力亚·艾合买提
- 关键词: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诊断准确率
- 皖南地区8199例婴幼儿TORCH感染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皖南地区近年来TORCH病原体,即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TOX)、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和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在婴幼儿人群的感染状况及流行特点,为儿童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23年3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诊的0~3岁婴幼儿TORCH感染血清IgM和IgG抗体检测结果,并对不同年龄、年份的TORCH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有8199例0~3岁婴幼儿进行TORCH感染血清学筛查检测,其中男性4631例,女性3568例。婴幼儿TOX、RV、CMV、HSVⅠ和HSVⅡ的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1%、0.20%、0.89%、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00,P<0.05);相对应的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81%、78.36%、98.32%、82.38%和1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28.211,P<0.05)。不同年龄组比较,婴儿组CMV-IgM阳性率(11.90%)高于新生儿组(0.20%)和幼儿组(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2.920、20.569,P均<0.017);新生儿组TOX-IgG、RV-IgG、CMV-IgG、HSVⅠ-IgG和HSVⅡ-IgG阳性率(11.01%、79.88%、98.76%、85.35%、13.72%)高于婴儿组(6.71%、49.35%、96.54%、50.87%、9.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69、237.184、16.033、373.121、5.902,P均<0.017)。不同年份比较,CMV-IgM阳性率2016年最高,各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16,P<0.05);不同年份TOX-IgG、RV-Ig G、CMV-IgG、HSVⅠ-IgG、HSVⅡ-IgG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6.002、90.545、37.047、59.527、57.623,P均<0.05)。结论皖南地区0~3岁婴幼儿中TORCH既往感染以CMV、HSVⅠ和RV为主,现症感染主要为CMV,对婴幼儿进行TORCH感染筛查检测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此外,应做好妊娠规划、产前保健和筛查,预防TORCH感染。
- 蒋路晴李磊徐梓琛翟蓥庄玲丹付夏方芳王玉萍武其文
- 关键词:TORCH感染婴幼儿抗体检测
- 2022至2023年沈阳市儿童EB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2022年至2023年沈阳市儿童EB病毒(E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我院就诊的12083例疑似EBV感染患儿的一般资料及EBV相关血清学指标。采用LIAISION化学发光仪检测患儿血清中抗衣壳抗原IgM(VCA-IgM)抗体、抗衣壳抗原IgG(VCA-IgG)抗体、抗核抗原IgG(EBNA-IgG)抗体及抗早期抗原IgG(EA-IgG)抗体,采用实时PCR法检测EBV-DNA。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及发病季节之间抗体阳性的差异。结果12083例患儿中VCA-IgM、VCA-IgG、EBNA-IgG、EA-IgG抗体阳性分别为1202例(9.95%)、6110例(50.57%)、5562例(46.03%)及596例(4.93%)。VCA-IgM、EA-IgG阳性率男患儿(分别为9.09%;4.44%)均低于女患儿(分别为11.10%、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段(0~1岁,>1~3岁,>3~5岁,>5~10岁,>10~18岁)患儿VCA-IgM、VCA-Ig G、EBNA-IgG、EA-IgG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季节之间比较,VCA-IgG、EBNA-IgG和EA-IgG抗体阳性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检出14种EBV抗体阳性组合,其中,VCA-IgG、EBNA-IgG抗体均阳性患者最多,为4741例(39.24%)。进行EBV-DNA检测的3712例患儿中,EBVDNA阴性3034例(81.73%),EBV-DNA阳性678例(18.27%),EBV-DNA阴性、阳性患儿中均是VCA-IgG和EBNA-IgG抗体双阳性患者最多,分别为983例(26.48%)和194例(5.23%)。结论沈阳市儿童EBV感染以VCA-IgG、EBNA-IgG抗体双阳性为主,EBV抗体阳性率男性低于女性,不同年龄、不同发病季节患儿EBV抗体阳性率均存在差异。
- 孙婧譞许鸣一柳中洋齐莹马艳萍阮强黄郁晶
- 关键词:EB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儿童
- 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应用ELISA及CLEIA法检测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EIA)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23年2月-7月在本院就诊的220例疑似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对所有入选患者的血清样本同时采用ELISA与CLEIA检测五项HBV标志物,并以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与诊断效能。结果ELISA与CLEIA检测HBVe抗体(HBeAb)、HBV表面抗原(HBsAg)、HBVe抗原(HBeAg)、HBV表面抗体(HBsAb)、HBV核心抗体(HBcAb)的阳性率分别为:44.09%、40.45%、19.55%、46.36%、44.55%及53.64%、46.82%、31.36%、50.91%、48.64%,CLEIA检测对HBeAb与HBeAg的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检测,P<0.05;而两种检测方法对HBsAg、HBsAb、HBcAb的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CLEIA共检出122例(55.45%)乙肝患者,ELISA共检出109例(49.55%)乙肝患者,二者与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结果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CLEIA诊断乙肝的灵敏度与准确率均高于ELISA,P<0.05;但二者诊断乙肝的特异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ELISA相比,CLEIA对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更高,对乙肝的诊断效能更优。
- 邝姜华陈洁盈陈梦霞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 不同免疫检验法对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验效果的影响
- 2024年
- 分析检验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时用不同免疫检验法的诊断效果。方法 近3年进行本次试验分析,筛选48例乙肝病毒感染者、48例健康体检者,所有试验对象均用CLIA、ELISA检验,DNA定量检验为金标准,分析诊断乙肝疾病时这2种检验法的检验效果。结果 HBeAg、HBsAg、HBsAb、Sen、Spe、AC、FNR、FPR,2种检验法得到的结果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次试验得知诊断乙肝病毒感染时CLIA优于ELISA,值得推广。
- 夏松
- 关键词: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
相关作者
- 曾宪芳

- 作品数:167被引量:601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
- 研究主题:日本血吸虫 小鼠 日本血吸虫成虫 抗原 日本血吸虫病
- 易新元

- 作品数:174被引量:622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 研究主题:日本血吸虫 小鼠 日本血吸虫病 免疫筛选 日本血吸虫成虫
- 丁壮

- 作品数:467被引量:901H指数:15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 研究主题:新城疫病毒 NA-1 新城疫 鹅源副粘病毒 鹅副粘病毒
- 周金春

- 作品数:24被引量:147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 研究主题:日本血吸虫 免疫 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成虫 CDNA文库
- 罗新松

- 作品数:51被引量:184H指数:9
- 供职机构: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
- 研究主题: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病 东方田鼠 日本血吸虫病 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