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17 篇“ 慢性难愈合创面 “的相关文章
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中西医治疗进展2025年 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CRW)病因多样、病理机制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 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CRW问题越来越显著。目前中医内外治疗方法、西医现代治疗手段在CRW治疗中均具有一定潜力。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较全面且具有针对性,有助于快速治愈疾病。未来的研究应集中于优化目前的治疗方法,并通过免疫调节增强伤口愈合 的有效性,阐明中西医结合在CRW中的作用机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依从性。 毛毓涵 陈骏关键词:慢性难愈合创面 中西医治疗 创面修复 诱导膜技术在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5年 随着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引发的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临床常用的清创、局部生物敷料覆盖、负压封闭引流、高压氧疗及植皮/皮瓣移植等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欠佳,故探寻疗效更好的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诱导膜技术是临床治疗慢性 骨感染伴骨缺损常用的治疗手段,因其能够作为深部缺损组织的良好填充物暂时性覆盖创面 ,隔绝外界病原菌对创面 的侵袭,以及不断释放抗生素防控创面 感染,并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而被逐渐应用于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的治疗,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基于此,本文对诱导膜技术在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进一步指导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赵雅玫 陈艳 谢斌 吴健关键词:骨水泥 抗生素骨水泥 慢性难愈合创面 多学科诊疗模式在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2025年 目的:探究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在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诊疗中的应用成效,为优化此类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患者456例,包括男性290例,女性166例,平均年龄(49.4±16.9)岁。根据是否进行术前MDT讨论,将患者分为MDT讨论组和非MDT讨论组。MDT总体执行流程包括:启动与医务处备案、收集资料与初次MDT讨论、告知患者诊疗方案并严格执行、病情变化需再次MDT讨论。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麻醉风险分级、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的发生病因与部位等资料的差异。治疗效果的主要观察与结局指标包括入院后达到创面 愈合 所需的手术次数、创面 愈合 后的复发率、围手术期并发症(肺部感染、严重心血管事件、静脉血栓栓塞症、脑卒中及谵妄等)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等。结果:MDT讨论组患者189例,非MDT讨论组患者26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合并症、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的病因与部位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T讨论组与非MDT讨论组患者获得创面 愈合 所需的平均手术次数分别为(2.1±1.1)次与(2.8±1.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种差异在糖尿病溃疡、外伤或手术后感染、放疗后不愈合 等3个病因造成的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中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MDT讨论组患者在创面 痊愈后的复发率是18.0%,稍高于MDT讨论组的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手术期并发症方面,非MDT讨论组的发生率也较MDT讨论组高(3.7%vs.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方面,MDT讨论组的评分显著高于非MDT讨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5 vs.91. 王丽薇 刘冰川 曲音音 吴长毅 田耘关键词:慢性难愈合创面 手术次数 并发症 创疡再生医疗技术对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大鼠血清IL-17A表达水平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讨创疡再生医疗技术对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7A (IL-17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急创组、慢创组、再生组及贝复新组,每组20只。对照组大鼠备皮后不建立创面 模型;急创组大鼠建立急性创面 模型,并应用生理盐水治疗;慢创组、再生组及贝复新组大鼠建立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模型,并分别应用生理盐水、创疡再生医疗技术、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简称贝复新)治疗,对比各组大鼠创面 愈合 情况、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血清IL-17A表达水平。结果 建模后第3、 5、 7、 14天,急创组、再生组、贝复新组大鼠创面 愈合 率均明显高于慢创组(第3天:q=16.840、11.141、 23.322,P均<0.001;第5天:q=33.802、 26.763、 33.101,P均<0.001;第7天:q=51.710、 49.384、45.901,P均<0.001;第14天:q=66.672、 63.772、 66.963,P均<0.001);建模后第3、 5天贝复新组大鼠创面 愈合 率明显高于再生组(q=12.183、 6.338,P均<0.001),而第7、 14天两组间无明显差异(q=3.486、3.189,P=0.104、 0.151)。建模后第7、 14天,慢创组大鼠创面 组织内仍可见炎症细胞浸润,而急创组、再生组、贝复新组大鼠创面 组织内均可见新生毛细血管生长。建模后第3、 5、 7、 14天,对照组大鼠血清IL-17A水平无明显变化,且除第3天再生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q=3.478,P=0.140)外,其余时间急创组、慢创组、再生组、贝复新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第3天:q=8.157、 9.462、 8.455,P均<0.001;第5天:q=11.891、16.431、 10.490、 12.451,P均<0.001;第7天:q=28.910、 42.440、 30.230、 29.940,P均<0.001;第14天:q=5.881、 9.295、 7.688、 6.879,P均<0.001);建模后第7天,再生组、贝复新组大鼠血清IL-17A水平均明显低于慢创组(q=12.211、 12.493,P均<0.001);建模后第5、 7、 14天,再生组与贝复新组间大鼠血清IL-17A水平均无明显差异(q=1.955、 0.284、 0.809,P=0.645� 刘广星 朱茜颖 曾宏宇 廖秋姣 苏志学 唐强关键词:慢性难愈合创面 白细胞介素-17A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基于玄府气液理论探析皮类药在感染性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治疗中的应用 2025年 感染性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发病率正逐年升高。其“热毒壅盛,营卫不和,脏腑功能失衡”之病机与玄府气液理论具有相似之处,“玄府郁闭”是形成感染性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的病理基础。该文以“开通玄府”为治疗原则,基于“以皮治皮”之皮类药善治皮肤疾病的特性,探讨皮类药在感染性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的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提出治疗以火毒壅玄为病机特点之感染性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时,需清热散火以通玄,可选黄柏、白鲜皮、秦皮等皮类药;治疗以瘀血滞玄为病机特点之感染性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时,需凉血活血以开玄,可选牡丹皮、地骨皮等皮类药;治疗以风湿塞玄为病机特点之感染性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时,需祛风除湿以疏玄,可选五加皮、陈皮、茯苓皮等皮类药;治疗以正虚闭玄为病机特点之感染性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时,需健脾补肾以荣玄,可选肉桂、杜仲、黑豆皮等皮类药。该文基于玄府气液理论探析皮类药在感染性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治疗中的应用,可为皮类药治疗感染性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提供理论依据,拓展了感染性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治疗的中医治疗理论,扩大了玄府理论的临床适用范围。 刘振江 王敬轩 赵鑫海 莫智鸿 沈钊雄 沈楚龙 陈建荣关键词:开通玄府 MEBT/MEBO治疗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24年 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等特点,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近年来,创疡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因能够通过调控创面 再生修复过程中的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和组织重塑等阶段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血管生成、上皮组织移行等而加快创面 愈合 ,被广泛应用于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的临床治疗。基于此,本文主要对MEBT/MEBO调控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和组织重塑3个阶段促进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修复的相关机制予以综述,以期为MEBT/MEBO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思路。 赵权 谢嘉敏 唐乾利 黄金梅关键词:慢性难愈合创面 曹毅教授治疗糖尿病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经验 2024年 此文旨在介绍曹毅教授治疗糖尿病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的临床经验。曹毅教授认为气血亏虚为创面 难 愈和复发的内在条件,瘀血为病理基础,毒为发病条件,三者相互影响导致疾病迁延难 愈。治疗上主张细分皮损,精准辨证,将此病分为湿热蕴结、半阴半阳、气血两虚、气虚血瘀4型论治;提倡内外合治、防治结合;并创有外治方黄芪生肌散,辨证选用,每获良效。 宋天浩(指导) 曹毅关键词:脱疽 气虚血瘀证 中医外治疗法 一体化管理干预在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患者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一体化管理干预在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在丽水市中心医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患者中选择134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分别接受常规干预和一体化管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疼痛评分[(3.71±0.89)分]、创面 愈合 时间[(19.15±2.68)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87±0.75)分、(22.68±3.26)d],瘢痕评分[(5.12±1.0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93±0.77)分](t=7.72、6.48、-6.91,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C反应蛋白[(30.24±3.16)mg/L]、白细胞计数[(7.11±1.62)×10^(9)/L]及创面 细菌阳性率(1.4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6.18±3.23)mg/L、(10.63±1.35)×10^(9)/L、(14.93%)](t=11.29、-6.73,χ^(2)=8.02,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04%(6/67)和干预满意度94.03%(63/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4.63%(50/67)和77.61%(52/67)],复发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8.9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5、7.42、6.28,均P<0.05)。结论一体化管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患者创面 愈合 速度、愈合 质量和干预满意度,缓解疼痛程度和炎症反应,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叶颖 李键关键词:引流术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计数 病人满意度 蛋白质组学在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2024年 随着社会发展及医疗体系的完善,慢性 创面 所带来的长病程、高致残等危害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目前慢性 创面 的治疗手段不具备鲜明靶向性,其迁延不愈的机制仍研究不透彻;而蛋白质组学因其独特视角,有望成为现阶段慢性 创面 研究中的理想工具。以质谱技术为核心的蛋白质组学体系已成为研究疾病机制的重要平台。本文就蛋白质组学在糖尿病足、压疮、放射性及静脉性溃疡等慢性 创面 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周涵 武胡雯 张培深 邓晗彬 范闻轩 李嘉诚 程少文关键词:蛋白质组学 溃疡 慢性创面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对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治疗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湘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慢性 难 愈合 创面 患者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双色球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抽取红球的患者为对照组,绿球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3~77(46.48±3.34)岁;病程2~22(13.45±2.12)个月;创口面积2~35(16.23±3.12)cm^(2)。观察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3~78(46.12±3.12)岁;病程2~24(14.67±2.08)个月;创口面积2~33(16.12±3.07)cm2。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创面 愈合 时间、控制感染时间、住院时间及肉芽组织生长厚度)、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瘢痕增生程度评分[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创面 恢复情况[Bates-Jensen伤口评估工具(BWAT)评分]、创面 愈合 水平[压疮愈合 评分量表(PUSH)评分]、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降钙素原(PCT)]及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创面 愈合 时间、控制感染时间、住院时间及肉芽组织生长厚度分别为(29.25±2.68)d、(10.12±2.48)d、(30.24±2.48)d及(3.48±0.78)mm,均优于对照组(35.26±2.74)d、(12.15±2.78)d、(36.59±3.12)d及(1.57±0.45)mm(t=8.870、11.998、3.082、9.013,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及VSS评分分别为(3.12±0.56)分及(2.41±0.63)分,均低于对照组(4.45±0.78)分及(4.15±1.05)分(t=7.835、8.038,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BWAT及PUSH评分分别为(21.12±0.56)分及(8.35±2.04)分,均低于对照组(27.45±0.78)分及(10.29±2.08)分(t=37.292、3.763,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15.65±6.21)mg/L]、IL-1β[(26.58±7.89)µg/L]、PCT[(1.89±0.48)n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3.26±6.78)mg/L、(33.48±8.14)µg/L、(3.15±0.78)µg/L](t=4.682、3.443、7.782,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 欧阳月仙 吴海蓉 彭姣 周立德关键词:慢性难愈合创面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瘢痕增生 创面恢复 创面愈合 炎症因子
相关作者
唐乾利 作品数:597 被引量:2,071 H指数:24 供职机构: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MEBT/MEBO 慢性难愈合创面 皮肤再生医疗技术 胆石症 湿润烧伤膏 付小兵 作品数:1,086 被引量:5,840 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表皮干细胞 创面愈合 创伤 创面 创伤修复 曾娟妮 作品数:53 被引量:167 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肛瘘 慢性难愈合创面 康复新液 创面愈合 难愈合创面 狄钾骐 作品数:40 被引量:304 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MEBT/MEBO 慢性难愈合创面 湿润烧伤膏 艾灸 创面组织 王澍 作品数:22 被引量:188 H指数:11 供职机构:右江民族医学院 研究主题:MEBT/MEBO 慢性难愈合创面 皮肤再生医疗技术 糖尿病足 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