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70篇“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的相关文章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日常护理7要点
- 2021年
- 溃疡性结肠炎(英文简称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逐年上升。
- 张明鑫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消化系统疾病结肠黏膜黏膜下层日常护理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 我国炎症性肠病的基础研究现状和临床转化挑战被引量:25
- 2018年
-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发生在胃肠道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常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肠梗阻和肠穿孔,甚至癌变等.因病情反复、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日常工作.
- 刘占举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DISEASES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反复
-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伴艰难梭菌感染的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体会被引量:6
- 2018年
-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患者易产生心理负担,甚至导致抑郁。同时会明显加增患者躯体不适感,并对其社会心理状态造成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其生理应激状态的出现。
- 赵华张焰
- 关键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艰难梭菌感染抑郁症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黏膜下层大肠黏膜
-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8年
-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结直肠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部位主要在直肠或结肠的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发病年龄主要为17~40岁。发病与免疫系统紊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微生物感染因素相关。现将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刘西洋梅浙川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非特异性结肠炎免疫系统紊乱黏膜下层
- 选择性白细胞吸附术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血管通路护理
- 2018年
-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该病好发于青壮年人群,病情迁延反复,在长期病程具有一定的并发症率、手术率和住院率,对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和高昂的医疗费用负担。目前,炎症性肠病的病发率正在逐年提升,在这种情况下,该种病症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1]。经实践研究发现,IBD患病者体内可溶性质的免疫复合物和单核细胞数会不断的提升[2]。近几年国外众多研究已证实有选择性的吸附患者身体当中的粒细胞以及单核细胞对于缓解患者病状有着极为显著的成效[3],同时GMA治疗已载入2013年日本UC内科治疗指南,推荐用于治疗难治性UC。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GMA治疗能显著改善UC患者肠道症状、降低内镜及临床炎症评分,整体有效率达73.53%,且安全性良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目前国外诸多医疗机构以及医学研究者已经积极努力的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并且逐渐的应用到了实际工作当中[4-5]。而国内此类研究处于初期开展阶段,尤其如何做好上述治疗期间血管通路的护理工作鲜见报道。本文对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十六名患者进行实际诊疗的过程当中,通过运用选择性白细胞吸附术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血管通路护理方法以及检测患病人员在接受诊治过程中血管通路的应用情况,并记录治疗前后相关护理措施,现总结如下。
- 陈舒陶凤来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多中心临床研究
- 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0
- 2018年
-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局限于大肠黏膜或黏膜下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部分患者有肠外表现,发病年龄多在20-60岁。病变范围涉及直肠、左半结肠、结肠脾区或全结肠,病因不明确,可能由于易感基因对不同环境因素的异常免疫反应。全球UC高发地区在欧洲和北美,但近年来亚洲UC发病率明显增加,
- 贾立伟孙辉李欣孙涛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异常免疫反应大肠黏膜肠外表现发病年龄
- 强直性脊柱炎假关节的形成机制、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策略进展被引量:7
- 2018年
-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等中轴骨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疾病进展期主要表现为疼痛、晨僵以及进行性发展的胸腰椎后凸畸形,晚期出现严重的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脊柱假关节作为强直性脊柱炎中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最早由Andersson提出(即“Andersson损害”)。由于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准,其准确的发生率还未知,文献报道在1.5%~28%。假关节的形成会破坏脊柱的稳定性,进一步导致矢状面的失平衡,更为严重者会伴发神经损害,影响患者的活动功能,需手术干预,但对于AS伴发假关节的术式选择仍有争议。笔者就AS假关节的病理形成机制、影像学特征表现及相应的治疗策略综述如下。
- 乔木吴小涛钱邦平邱勇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表现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胸腰椎后凸畸形神经损害
- 经腹肠道超声检查在克罗恩病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2017年
-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类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以肠道免疫功能紊乱为主,可累及全消化道各部位。CD缺乏诊断金标准,诊断需结合临床、内镜、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并随访观察。
- 王妙倩朱庆莉李文波杨红
- 关键词:克罗恩病随访观察超声检查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肠道免疫功能紊乱
- 中医辨证施治溃疡性结肠炎被引量:2
- 2017年
-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复杂,病程缠绵,复发率很高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本病病因.目前比较一致的认识是,与湿邪热毒侵及,恣食生冷肥甘之品及郁怒思虑,情志不遂等有关。
- 徐辉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辩证施治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情志不遂复发率
- 药物灌肠联合中药热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7年
- 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的一种,病变可累及结直肠黏膜,该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被认为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已被WHO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1]。近年来我们采用药物保留灌肠联合中药热敷治疗本病,效果明显,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为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月住院或门诊治疗的UC患者共61例。
- 梁海雄黄家兴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热敷治疗药物灌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药物保留灌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