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1篇“ 戏曲创新“的相关文章
- 中国戏曲创新路径的探讨——以沉浸式体验剧目为视角的分析
- 2025年
- 戏曲,集中国民族艺术之大成,自宋代诞生以来,长时间内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占据主导地位。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戏曲曾经用最生动的演绎故事方式,成为中国人民人伦教育的重要载体。而对于广大农民而言,看戏曾是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为之倾倒,甚至不惜废寝忘食。(1)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戏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和观众审美需求的变化,传统戏曲的市场份额逐渐缩小。新一代观众对戏曲的兴趣不高,许多传统剧种和表演技巧面临失传的危险。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新兴媒体的普及也对传统戏曲的传播和推广造成了冲击。针对戏曲艺术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学术界提出了多种理论分析的视角。首先,围绕“移步不换形”的理念,学者们主要致力于对其内涵进行解读(田志平,2015年);(2)其次,关于戏曲的创新与传统继承的议题,也引发了深入的讨论(危怡,2019年)(3)。然而,该议题仍具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与需求。
- 贾力娜
- 关键词:传统戏曲娱乐方式表演技巧戏剧舞台中国戏曲
- 新时代背景下戏曲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 2024年
-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 特的艺术魅力。深入研究戏曲的创新与发展,有助于探索如何 在保持戏曲艺术精髓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提升其艺术魅力 和影响力;推动戏曲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让戏曲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焕 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文章从新时代背景下戏曲面临的挑战入 手,详细阐述了戏曲创新发展的实践探索路径及其存在的问题 与困境,并提出了推动持续创新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 冯华伟
- 关键词:戏曲
- 文化产业背景下的当代戏曲创新
- 2023年
- 当代戏曲创新是根据观众的审美习惯不断改善的,是随着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进行的,本文从文化产业背景下的戏曲创新入手,分析近年来戏曲创作的革新经验,对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作品进行反思,得出结论 :当代戏曲创新需要在保持传统剧种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基础上,适当结合多种艺术形式,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营销手段。
- 袁亚妹
- 关键词:文化产业当代戏曲
- 新媒体背景下辽宁地域戏曲创新动画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的多民族国家,其中不乏丰富且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戏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核心的文化艺术形式。辽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在长期生活实践和生产斗争中形成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多种戏曲,例如:辽宁评剧、盖州皮影、朝鲜族农乐舞等,这些特色文化产品均被列入国家级地域戏曲名录中。保护好并利用好地域戏曲,对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和谐辽宁具有重要意义。
- 刘佳慧
- 关键词:新媒体动画
- 走进小剧场:红色革命题材戏曲创新的一种探索--以小剧场版京剧《母亲》为例
- 2023年
- 小剧场版京剧《母亲》一经推出,就受到观众热捧。其独特的舞台结构和表演空间赋予观众多个视点,使观众获得流动的视觉体验,生成独属于“个体”的表演文本;小剧场独特的声音空间让一板一眼的京剧音乐、宛若天籁的歌队吟唱与雄浑激昂的交响乐更加具有穿透力,使观众获得“声犹在耳”的沉浸体验;该剧为观众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沉浸感,其效果不啻一堂生动的党课。小剧场的艺术形式及其所带来的沉浸式体验为红色革命题材戏曲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 邓斯博
- 关键词:小剧场沉浸式
- 彩调剧《新刘三姐》:探索传统戏曲创新之路
- 2023年
- 广西戏剧院创作排演的彩调剧《新刘三姐》获得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十七届文华大奖并入选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作品名单。彩调剧《新刘三姐》喜获文华大奖和“五个一工程”奖也意味着广西文艺创作在蛰伏十年后的厚积薄发。
- 招霞李晟
- 关键词:中国文化艺术传统戏曲彩调剧刘三姐创新之路
- 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戏曲创新发展路径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全球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经济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更高级经济阶段。本文在分析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与内涵、中国戏曲发展现状与难点的基础上,从戏曲内容创新、舞美创新、传播创新三个方面提出了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的戏曲创新发展路径,以数字赋能戏曲创新发展,坚定我国文化自信。
- 董新颖
- 关键词:数字经济戏曲文化
- 中国传统戏曲创新性发展探析——以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为例
- 2022年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成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之一,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本文以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为例,通过对其观演场景、人物塑造、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的融合等艺术特色的分析,探讨传统戏曲如何与新兴艺术形式跨界融合,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走出传统戏曲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之路。
- 唐瑛
- 关键词:传统戏曲跨界融合
- 论陈彦的戏曲创新观
- 2021年
- 著名剧作家陈彦创作了一系列优秀剧作,这与其戏曲观念有直接关系。他的戏曲创新观亦是其戏曲观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创新发展是基于社会生活对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提出的新的要求而展开的,艺术的变革首先表现为对社会生活变化的适应。在此过程中,离不开艺术创作主体的主观努力。包括戏曲现代戏在内的戏曲艺术自产生之日起,就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着。
- 杨立川
- 关键词:戏曲观主观努力戏曲创新戏曲现代戏艺术创新
- 从京剧与古筝的跨界表演探寻戏曲创新之路被引量:1
- 2021年
- 对于21世纪的观众来说,跨界音乐表演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作为复兴古典音乐市场的一剂良方,它频繁地被运用于各种演出场合,观众对这一风格司空见惯。然而,2021年2月17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春日景和·万年欢”《筝戏雅乐·京剧古筝音乐会》却令人耳目一新。这场音乐会由北京京剧院出品,优秀青年古筝演奏员尚靖雅担任古筝独奏,联手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派第六代传人谭孝曾,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胡文阁,国家一级演员杨少彭、李扬,著名京胡演奏家艾兵、舒健,竹笛演奏家丁晓逵、青年打击乐演奏家郑璃、李尚、刘凯及北京交响乐团,为观众呈上一场京剧与古筝相碰撞的跨界表演。
- 郭金玲
- 关键词:北京交响乐团古筝演奏跨界音乐国家一级演员
相关作者
- 田志平

- 作品数:32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
- 研究主题:戏曲 京剧 梅派艺术 交融 戏曲创新
- 刘佳慧

- 作品数:34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沈阳工学院
- 研究主题:二维动画 动画 新媒体 传统电视媒体 新闻节目
- 黄浩

- 作品数:6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合唱训练 调式调性 声部 音准 音色
- 王子文

- 作品数:21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 研究主题:视点 教学 立体化教学法 郑光祖 元杂剧
- 王好文

- 作品数:32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 研究主题:戏曲 戏曲表演 艺术 戏曲舞台 中国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