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1篇“ 手指再造术“的相关文章
- 手指再造术中循证护理的应用及功能康复护理方法
- 2021年
- 手指再造术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术后手指的成活率以及功能除与手术效果相关,还与术后康复护理相关。目前来讲,在手指再造术护理中的常用护理手段包括循证护理和功能康复护理两种,其中的循证护理旨在通过了解病人愿望和结合临床经验来获取证据,保障护理决策的可靠性,以此来提升护理效果。而功能康复护理则是根据术后康复阶段手指的功能表现采取对应的训练手段来强化手指功能。为了进一步增强手指再造术的术后恢复效果,本文分别针对循证护理方法和功能康复护理方法展开研究。
- 陈婷婷杨帆楚爱洁
- 关键词:手指再造术循证护理功能康复
- 循证护理在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患者供足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 2020年
-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患者供足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患者70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1月-2018年11月,分组原则以护理方式差异性为主,分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循证护理),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肿胀率、皮损率2.86%、5.72%,显著较对照组17.14%、22.56%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28%,显著较对照组74.29%高,P<0.05,符合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结论:在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患者护理中,循证护理可促进病情恢复,避免出现损伤,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借鉴.
- 贾丹
- 关键词:循证护理护理效果
- 掌、指骨骨折及手指再造术微型钢板的应用研究
- 2019年
- 目的:本次主要对掌、指骨骨折及手指再造术微型钢板的应用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确保患者能够及早的康复.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患者46例,有25例患者实施微型钢板固定,有21例患者实施手指再造术,对其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的方法实施治疗.结果:患者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7.67±2.13)周,并且术后均未出现畸形愈合以及骨折移位的情况;并且其中有25例患者实施微型钢板固定,优为13例(52.00%),良为11例(44.00%),差为1例(4.00%),总优良率为96.00%;另外有21例患者实施手指再造术,优为9例(42.85%),良为11例(52.38%),差为1例(4.77%),总优良率为95.23%.结论:临床上采用微型钢板对掌、指骨骨折进行固定治疗以及在手指再造术中均获得了显效的治疗,该方法能够有利于确保患者手指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不但能够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节约了医疗成本,缩短愈合的时间,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运用.
- 曾伟余萧玉
- 关键词:手指再造术微型钢板
- 拇手指再造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拇手指再造术后经静脉途径应用PCA泵连续给药镇痛的疗效及护理观察重点。方法选择拇手指再造手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镇痛治疗。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法)评价镇痛效果,舒适评分(BCS)评价病人舒适程度,综合评估再造指体血运情况,再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和优于对照组,血管危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手指再造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可有效的改善再造指体血运,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病人术后舒适度。
- 王金玲陈瑶江雪燕余学刚古汉南
- 关键词:拇手指再造病人自控镇痛护理
- 足趾游离移植手指再造术的系统护理被引量:1
- 2017年
- 总结了102例122指拇手指缺损病人取足趾游离移植手指再造术护理观察要点,通过术前心理护理、术后疼痛护理、指体血运观察及对发生血管危象的病人给予针对性处理,成活120指,坏死2指,再造手指成活率98.0%。认为精心的术前准备和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及功能康复锻炼指导,保证了病人再造手指顺利康复。
- 徐一溪
- 关键词:手指缺损手指再造术护理
- 关于掌、指骨骨折及手指再造术微型钢板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究微型钢板在手掌、指骨骨折以及手指再造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微型钢板固定的掌、指骨骨折的患者60例(82处),进行手指再造术的患者20例(25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进行微型钢板固定的82处骨折愈合效果良好,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1%;进行手指再造术的25处优良率为96.0%。结论微型钢板对掌、指骨骨折进行固定治疗以及在手指再造术中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促进手指功能的恢复。
- 冷双芝宗民
- 关键词:掌骨骨折指骨骨折手指再造术
- 循证护理在足趾游离移植手指再造术中的应用
- 2016年
- 循证护理(EBN)是随循证医学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科学工作方法,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现已在我国护理领域广泛应用。足趾游离移植手指再造术是将患者自己的足趾经过手术移植于手上以替代缺失的手指,恢复手的功能,改善手的外形。该手术精细、复杂,一旦手术失败,患者将损失一个健康的足趾。作者应用循证护理对15例足趾游离移植手指再造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周爱琴王凤利
- 关键词:足趾游离移植手指再造术循证护理护理质量护理领域
- 循证护理在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病人供足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6年
- 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活动计划时,科学合理地把科研结论、临床经验以及病人的愿望相结合,并获取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循证护理的目的是促进临床护理的实践活动更为有效,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足趾游离移植手指再造术因其具有疗程短、再造手指外形美观以及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1]。本研究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病人供足护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李岩奚志宇张英娇于文君
- 关键词:循证护理
- 拇、手指再造术后血管危象发生成因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拇、手指再造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对策。方法本组资料中18例患者,单纯动脉危象者9例经手术探查后全部成活;发生静脉危象者7例,其中4例给予拆除部分缝线解除危象,3例经手术探查,重新吻接血管后好转;动、静脉危象者2例通过血管探查取栓桥接血管,并给予小切口放血治疗后解除危象,其中1例血管反复痉挛,经手术探查2次后再造指体伤区出现部分坏死,给予换药后成活。结果 18例血管危象患者经对症处理及积极手术探查后血管危象均顺利纠正,再造指体全部成活,成活率为100%。其中1例伤区组织部分坏死,积极换药后痊愈,随访6月~6年,平均随访1.5年,再造指体外形、功能恢复良好,感觉恢复满意。结论术前精细的显微外科操作,术后加强观察,及时处理,坚决早期手术探查是处理拇、手指再造术后血管危象的有效措施,这有利于提高拇、手指再造成活率。
- 黄永军邹小艳刘晓春胥广黄东吴伟炽林浩黄国英
- 关键词:血管危象探查显微外科
- CT血管造影在拇、手指再造术对足部供区血供评估与作用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探讨拇、手指再造术术前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对足部供区血供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拇、手指缺损拟行游离足趾组织移植再造拇、手指术的病例,术前应用64排双源螺旋CT进行双侧足部CTA检查,对其轴位图像及MPR、MIP、VR重组图像进行分析,分析第一跖背动脉走行,观察其解剖位置、分型及在趾蹼处分支情况。图像评估标准为:A+:显示血管清晰、连续、较粗;A-:显示血管浅谈、不连续、纤细或血管部分显示;B:血管不显示。结果64排双源螺旋CT能良好显示第一跖背动脉走行,其中28例足部血管显示为A+,8例显示为A-,4例显示为B。显示为A+的病例均能很好显示第一跖背动脉的起源、走行、及其与周围肌肉、骨骼三维解剖关系。CTA技术的显示结果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结论CT血管造影检查可准确反映第一跖背动脉分型的解剖学结构特点并提供个体化的、清晰的足部血供三维图像,对拇、手指再造术术前评估足部供区血供具有临床价值。
- 罗翔江建中谭海涛许林杨克勤韦平欧陆俭军郑菲林汉莫勇军
- 关键词:第一跖背动脉血管造影术
相关作者
- 许新伟

- 作品数:46被引量:250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 研究主题:腰椎间盘突出症 上中胸椎 PKP 单侧 针刀治疗
- 兰丽琴

- 作品数:31被引量:187H指数:7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护理 断指再植 断指再植患者 手外伤 便秘
- 谢庆平

- 作品数:119被引量:319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穿支 四肢 创面修复 皮瓣修复 穿支皮瓣
- 余雪梅

- 作品数:26被引量:74H指数:6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腓动脉穿支 护理差错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安全文化 高危因素
- 欧阳杰

- 作品数:10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莞东华医院
- 研究主题:术后 男性乳房发育症 AO微型钢板 并发症 保留肋间臂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