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2篇“ 批驳“的相关文章
- 列宁在《论粮食税》中对几种错误认识的批驳及其意义
- 2025年
- 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开启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经济政策时期。然而,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苏俄现实的经济政治状况缺乏深入认识,一些苏维埃人在粮食税、贸易自由、国家资本主义等几个主要问题上产生了误解。为澄清错误认识,帮助苏维埃人准确领会和科学落实新经济政策,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深入分析和批驳了关于新经济政策把农民提到第一位等于“放弃”无产阶级专政的错误认识、关于贸易自由意味着从共产主义过渡到资产阶级制度的错误认识以及脱离苏俄实际抽象地谈论“资本主义是祸害”的错误做法。通过这些论辩,列宁不仅完成了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建构,还实现了对新经济政策的深度宣传。
- 徐芹
- 关键词:新经济政策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 论韩非子对儒家的批驳及伦理建构
- 韩非子是先秦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关于他的伦理思想研究近些年来备受关注。本论文立足于经典文献,以韩非子对儒家的批判性为切入点,详细整理了韩非子针对儒家的批驳,分析其中的原因所在,继而梳理...
- 郇昌同
- 关键词:韩非子儒家批驳伦理建构
- 对环境诉讼双轨制的批驳和修正
- 2024年
- 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发布实施后,同一环境侵权中的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双轨制运行结构开始建立。但是这两种诉讼在基本案情和诉讼程序中难免有交叉,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也并未明确当这两种诉讼在运行中出现交叉问题如何解决的明确规定。本文对环境诉讼双轨制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学界观点,为环境侵权公私益诉讼之间的交叉和矛盾寻找更优解。
- 曹芳婷
- 关键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 1960年前后两岸对美国“一中一台”意图的批驳
- 2024年
- 195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国际事务面临压力增大。因第二次中东战争、黎巴嫩事件、伊拉克政变等事件发生,美国感到有必要对外交政策进行一次系统研究。与此同时,拉丁美洲反美情绪高涨。在这些事件影响下,1960年前后美国出现一股检讨对华政策的思潮。俄勒冈州民主党议员波特主张美国与中国建立经贸关系,支持中国内地代表进入联合国。1959年10月,他发表演说,主张美国比照与苏联贸易的办法与中共贸易,并将台、澎地位“国际化”。
- 冯琳
- 关键词:国际事务经贸关系民主党
- 对马克思恩格斯“人类中心论与自然中心论的对立”观点的批驳及其理论启示
- 2024年
- 西方马克思学将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割裂开来,进行孤立化与片面化的考察,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自然观之间蓄意制造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的对立,旨在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和科学性。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有助于科学把握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系统掌握和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有效抵御西方马克思学对马克思主义的诋毁与歪曲,自觉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 袁银传冯天雨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
- 论贝克莱对“抽象观念”的批驳——《人类知识原理》绪论的结构与意义
- 2024年
- 贝克莱所谓的观念即是那种现象与本质绝对同一,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存在。而抽象作用则是在特殊当中取得一般的过程,对“抽象观念”的批驳实质上就是对把一般存在当作特殊存在来看待的批驳。对“抽象观念”的批驳为《人类知识原理》提供了论述方法,同时也是反驳物质存在的重要基础。
- 代知行
- 关键词:贝克莱
- 台湾问题的国际法解读(下)——对台湾问题若干错误法律观点的批驳
- 2024年
- 1949年以来,总有一些外国敌对势力和在中国台湾的分离主义势力,试图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阻挠中国实现国家统一。他们制造了一些说法,包括杜鲁门的“台湾地位未定论”、李登辉的“两国论”、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等。本文对这些说法及个别趋炎附势学者提供的所谓“法理依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批驳。本文还对民族自决权和禁止使用武力等国际法原则的适用情景进行了探讨。本文在结论中指出,台独公投非法,中国不放弃武统合法,而任何外部势力企图武力干涉中国实现统一,则必然违背国际法,中国拥有自卫权。
- 周健
- 关键词:中国领土台湾问题国际法使用武力台湾海峡
- 论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的解释问题——对美国策动中国台湾地区参与国际组织问题的批驳
- 2024年
- 美国正试图重新解释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策动中国台湾地区参与国际组织问题,但未得到各国的普遍接受,不构成有权解释。中国认为2758号决议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并得到了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普遍接受,构成对2758号决议的有权解释。联合国大会当然有权解释2758号决议,联合国秘书长的解释也可以成为有权解释。从联合国大会的实践和秘书长一贯以来的立场可知,2758号决议体现一个中国原则是联合国的普遍共识。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32条的规定,2758号决议可以适用文义解释、系统解释、目的解释、惯例解释和历史解释等多种解释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解释2758号决议,都可以确证决议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美国没有重新解释的任何空间。
- 伍俐斌
- 关键词:一个中国原则解释权
- 认同与批驳:唐代著名诗人对陶渊明接受态度的矛盾性分析
- 2023年
- 隋唐时期,诗人们对前代文学的接受有了不一样的图景,其中对陶渊明诗歌与人品的接受,也出现了褒贬分化的情形。本文试图对唐代著名诗人对陶渊明接受中的矛盾态度进行历时的、动态的研究,对各批评者心境进行具体分析,结合接受美学、宗教学和心理学等研究方法,较深入地了解到唐代陶渊明接受中矛盾现象的起因、内容与落脚处。
- 陈雪宁
- 关键词:陶渊明唐代矛盾性
- “台湾自决论”发展动向与学理批驳被引量:3
- 2023年
- “台独”分子为了寻求自身行为的“合法性”,不断鼓吹和操弄所谓“台湾自决论”,并将其作为扩大自身影响力的理论基础。“台湾自决论”作为“法理台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实现从“法理台独”到“事实台独”的理论铺垫。当前,“台湾自决论”发展体现出新动向及特征,但该论调在史实与法理上没有任何依据。经过“台独”势力的操弄,“台湾自决论”主要由所谓“台湾民族自决论”和“住民自决论”构成。前者通过塑造所谓“台湾民族”虚假概念来解构中华民族,后者则是歪曲嫁接“民族自决”与“民主”等理论的产物。这两种论调均缺乏理论依据来证明其所谓“自决权”的合理性。首先,所谓“台湾民族”并不存在,更不可能成为国族主体;广大台湾地区同胞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光复后的台湾地区也非殖民地,因此不具备行使民族自决权的条件。其次,国际法上并不存在“住民自决”,该论调混淆了自决和分离的概念。“台湾民族自决论”和“住民自决论”虽然在形式与内容上有所不同,但都是服务于“台独”势力的政治工具,其实质不过是打着“民族自决”的旗号掩盖真实的分裂行径。以分裂国家、挑战主权为目的而炮制出的各种“自决”理论,必然无法经受住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双重检验,在逻辑上、学理上根本站不住脚,必将遭遇失败。
- 薛佳贝
- 关键词:民族自决
相关作者
- 曹剑波

- 作品数:135被引量:201H指数:7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 研究主题:知识论 怀疑主义 知识 直觉 哲学
- 张保和

- 作品数:38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布哈林 伯恩施坦 罗莎·卢森堡 批驳 井冈山精神
- 金永明

- 作品数:106被引量:488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南海问题 国际法 海洋政策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法律制度
- 刘瑾辉

- 作品数:34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清代学术 《孟子》 焦循 孟学 综论
- 朱双一

- 作品数:139被引量:253H指数:7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 研究主题:台湾文坛 台湾文学 日据时期 文学 保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