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1289篇“ 技术进步“的相关文章
- 符号的“人化”与人的“符号化”:数字技术进步的主体性审视
- 2025年
- 随着人类社会走向数字技术勃兴,符号已开始由技术领域向生活领域渗透。围绕数字技术进步视域中人的主体之处境进行审视,是现代文明发展语境中明辨世界发展走向不可绕过的话题。符号经由数字技术进行了塑造概念、功能再造和形式改造,完成了从符号概念到概念符号、智能媒介符号、思维符号的转变。数字技术对于生活世界的深度介入导致人趋向于符号化生存,个体纷纷涌入数字符号世界。人类个体积极在数字世界中塑造自己的身份符号,将数字增强技术嵌入自身而对其记忆认知与生命进行改造,并用数字技术构建出符号世界用以生存互动。历经符号的“人化”与人的“符号化”阶段,连续的技术演变引发了技术进步的主体性危机。面对符号束缚的现实境遇、“符号之我”的异化宰制与价值虚无的伦理缺失等数字问题,唯有通过人文主义审视与人道主义关怀才能重新引领技术前进与价值导向,继而塑造伦理关怀的技术场域,最终确立起人在技术进步中的主体地位。
- 陈小东
-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技术进步的内在逻辑与路径探索
- 2025年
- 数字经济为农业技术进步带来新机遇,在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关键意义。尽管我国在数字经济与农业技术结合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如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技术成本高且复杂、缺乏标准化与兼容性等。因此,需加快构建和完善推动数字经济与农业技术融合的路径,使数字技术创新成果切实有效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此,从数字经济赋能农业技术进步的内在逻辑出发,剖析我国在该领域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针对性破解路径,以期为数字经济发挥活力提供参考借鉴。
- 张景旗
- 关键词:数字经济农业技术进步内在逻辑
- 农民非农收入、农业技术进步对粮食供给安全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基于2003-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调节效应和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民非农收入、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供给安全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农民非农收入与粮食供给安全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农业技术进步显著促进粮食供给安全,机制分析验证了农业技术进步在农民非农收入与粮食供给安全之间存在调节效应;②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农收入在粮食主产区和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最早出现倒U型拐点,且对非粮主产区和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影响更大,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在粮食主产区和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更为显著;③门槛检验得出,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供给安全存在非线性单一门槛特征,当非农收入跨过门槛值6.370时,农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由弱变强。因此,提出促进非农收入增长的同时多举措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粮食生产科技研发投入、注重农业技术投入的区域化差异等政策建议,以不断提升我国粮食供给安全水平。
- 董丽晶李英杰孙振亚
- 关键词:农民非农收入农业技术进步粮食供给安全
- 创新知识、网络传递与企业技术进步——生产-非生产性关联统一分析框架
- 2025年
- 生产网络经济中企业间既存在生产投入关联,也会通过非生产关系产生关联,这两种关联均会影响创新知识传递,从而共同影响企业技术进步。本文使用中国企业专利和中国工业企业等微观数据,从研究合作视角对非生产性关联、生产网络和创新知识传递的特征事实予以初探。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非生产性关联、投入产出关联和企业技术进步的统一分析框架,考察了企业通过自身知识积累、非生产性关联和生产关联三种渠道获得创新知识,并共同促成生产技术进步的理论机制。理论研究发现,局部均衡情形下非生产性关联会促进创新知识传递、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一般均衡状态下非生产性关联与生产关联共同形塑了广义的经济网络,从而可以通过促进创新知识传递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非生产性关联成本越低、冰山成本越小、吸收能力越大,创新知识传递越强,越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本文研究结论为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扩大科技、经贸、文化等的对外开放交流,以及推动企业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支撑。
- 刘维刚张鹏杨贾锐宁
- 关键词:生产网络技术进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是一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法律。该部法律在2002年颁布后时隔二十多年来首次进行大修,修订草案新增“科普活动”和“科普人员”两章,共8章60条,...
- 中国法治出版社编
- 智能物流与全球化:跨国企业的集成挑战与技术进步
- 2025年
- 本文分析了智能物流系统在全球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跨国物流企业中的作用,详细讨论了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物流操作效率和透明度方面的应用。同时,考虑了政治稳定性、经济发展水平、海关程序等因素对跨国物流效率的可能影响。针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策略,包括国际合作、跨境电商物流体验的优化以及技术创新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技术创新的背景下,智能物流系统的融入成为跨国物流企业战略发展的关键。本文深入探讨了智能物流系统与跨国物流企业之间的有机融合。
- 孙文杰梅见华
- 关键词:智能物流系统全球经济一体化人工智能技术
- 数字新基建、技术进步与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
- 2025年
- 本文基于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探察数字新基建对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识别技术进步在二者间发挥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可以显著推动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技术进步在数字新基建影响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即数字新基建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推动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数字新基建对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异质性特征,相较中西部地区和低物流集聚水平地区,数字新基建的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驱动效应在东部地区和高物流集聚水平地区更为显著。据此,提出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以应用场景创新推动技术迭代升级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 王黎明孙澎升
- 关键词:技术进步绿色物流
- 数字经济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要素流动的视角
- 2025年
- 在持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背景下,利用2011−2019年中国27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第二,技术进步和要素流动是数字经济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具体包括农业技术进步、农业劳动力转移、农用耕地流转与农业资本深化;第三,数字经济作用存在异质性,其对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不显著,且由于粮食主产区的萎缩与限制政策,数字经济带来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资本深化效应会受到抑制。基于此,文章认为政府应当推动农业基础设施数字化、助力降低数字技术使用门槛、以数字赋能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健全农地流转管理体制,强化粮食主产区农业支持政策等。
- 龚勤林乔涛冷玉婷
- 关键词:数字经济技术进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 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就业极化的影响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 2025年
- 技术进步是否导致就业极化,关系到社会不平等的抑制与共同富裕的实现。文章按照OCED分类标准划分高中低三个技能层次的劳动者,利用2004-2021年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就业数据,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就业极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显著导致了就业极化现象;在科学技术支出规模较大的地区主要通过增加高技能就业份额导致就业极化,在科学技术支出规模较小的地区主要通过提高低技能劳动力就业份额而导致就业极化;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技术进步影响就业极化的重要机制。基于此,文章提出应改善教育供给层次,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升劳动力技术水平,优化就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
- 李丹凤
- 关键词: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
- 财政环保支出赋能绿色技术进步的机制研究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
- 2025年
- 基于中国2007—2020年地级市数据,探究了财政环保支出能否赋能绿色技术进步,通过何种机制进行传导,以及其呈现的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环保支出能够显著推动绿色技术进步.由传导机制检验发现,财政环保支出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的中介效应,间接激励当地绿色技术进步.另外,传导机制存在非线性门槛特征.随着产业结构优化,财政环保支出对于绿色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表现边际递增的非线性趋势.从异质性分析来看,财政环保支出显著赋能低层级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的绿色技术进步,且上述区域的传导机制成立.
- 刘敏刘敏刘伟江
相关作者
- 秦贞俊

- 作品数:308被引量:44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 研究主题:技术进步 喷气织机 环锭细纱机 自动络纱机 梳棉机
- 董直庆

- 作品数:130被引量:1,883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 股票价格 实证检验
- 王林辉

- 作品数:121被引量:1,603H指数:21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商学院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 要素禀赋 技能溢价
- 李平

- 作品数:240被引量:3,061H指数:30
- 供职机构: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技术创新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 国际技术扩散
- 裘愉发

- 作品数:160被引量:229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
- 研究主题:喷水织造 技术进步 喷水织机 纺织品 病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