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7篇“ 抑郁相“的相关文章
无抽搐电休克联合阿立哌唑增效剂治疗双情感障碍抑郁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MRI研究
2025年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ECT)联合阿立哌唑增效剂治疗双情感障碍抑郁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MRI)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2020-04—2022-04收治的104例双情感障碍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阿立哌唑增效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MECT,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抑郁状态、精神状态及总有效率,同时对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静息态脑功能MRI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蒙哥马利-艾森贝格抑郁评定量表(MADRS)中的10个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中的5个项目得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MRI检查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双侧小脑后叶、双侧小脑前叶、右侧丘脑脑区的低频振幅值较治疗前高,右侧小脑前叶、额叶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回脑区和左侧顶下小叶的低频振幅值明显较治疗前低。结论MECT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对双抑郁患者病情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总有效率高,MECT的作用机制与右侧颞叶、岛叶、小脑功能活动的改变关。
秦君刘靖琛孙波
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双情感障碍抑郁患者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富马酸喹硫平对双情感障碍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双障碍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患者)和研究组(40例患者)。对照组服用丙戊酸镁缓释片者,研究组服用喹硫平和丙戊酸镁缓释片者,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不良反应、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异,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RL、TSH、FT4、FT3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RL、TSH、FT4、FT3水平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RL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SH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FT4、FT3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TSH、FT4、FT3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合并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双情感障碍临床效果明显,且联合用药对比单一药物治疗对甲状腺功能影响差异不大。
孙敏杨鱻夏丽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丙戊酸镁喹硫平甲状腺功能
基于rs-fMRI的儿童青少年双情感障碍抑郁患者的局部一致性研究
目的:  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rs-fMRI)中的局部一致性(RegionalHomogeneity,ReHo)方法,...
杜慧芳
关键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抑郁为首发的双情感障碍早期诊断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通过数据分析,建立以抑郁为首发的双情感障碍早期诊断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首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结束后纳入未转躁受试者(单抑郁症患者)200例为对照组,转躁的受试者(双情感障碍患者)200例为试验组。对两组资料分析比较,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早期诊断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起病年龄、发作次数、病前性格特征、初次起病是否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初次起病是否有自杀观念、是否伴有双情感障碍家族史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起病年龄、发作次数、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是单抑郁是否转躁的独立预测因子。建立联合预测因子(即以抑郁为首发的双情感障碍早期诊断模型):L=-起病年龄+2.754×发作次数+3.448×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联合预测因子的敏感度为94.0%,特异度为99.0%,曲线下面积为0.995,95%的置信区间为(0.991,0.999)。结论:以抑郁为首发的双情感障碍早期诊断模型可用于临床,对早期疾病鉴别有重要意义。
聂纪伟谭灵妍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单相抑郁
儿童青少年双障碍抑郁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局部脑区活动时空四维一致性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研究儿童青少年双障碍抑郁(PBD-D)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的改变,并探讨脑功能改变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性。方法:15例年龄10-18岁的PBD-D患者作为患者组,19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采用3.0T西门子磁共振扫描仪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计算局部脑区神经活动时空四维一致性指标(FOCA)。结果:与健康对照比,PBD-D患者扣带回、左侧额上回、左侧中央前回以及右侧中央后回的FOCA值显著降低;同时,双侧额下回、左侧额中回的FOCA值显著升高。PBD-D患者组左侧额上回的FOCA值与心境和感受问卷(MFQ)的得分呈显著的负关。结论:PBD-D患者静息状态下存在大脑额-边缘网络的功能异常,并且左侧额上回的功能异常与抑郁发作的严重程度关。
高维佳崔栋陆邵佳焦青卢光明苏林雁
关键词:抑郁相
障碍抑郁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通路的差异
目的:探索双障碍抑郁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通路方面的差异。方法:本研究纳入深圳市康宁医院门诊及住院部24名双情感障碍目前为重性抑郁发作患者(双障碍抑郁组),来自周边社区的27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所有患者由...
褚玲丽
关键词:双相障碍肠道菌群
文献传递
综合心理干预对双情感障碍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被引量:19
2021年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对于双情感障碍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41例双情感障碍抑郁患者,依据住院号为单号还是双号分为对照组20例和综合心理干预组21例。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心理干预措施,综合心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措施,主要有心理干预和康复锻炼等。利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2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5周后的状况进行评定并且比较。结果:干预5周后,综合心理干预组HAMD-17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痊愈及显著进步人数比例大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双情感障碍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有助于其早日康复。
胡传存赵婷婷张爱国张许来
关键词:综合心理干预康复
优质护理用于双情感障碍抑郁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1年
探究双情感障碍抑郁(Bipolar Disorder Depression,BDD)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纳入病例时间及来源:2020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BDD患者112例。分组及护理干预方式:单盲法划分X组与Y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以及优质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HAMD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遵医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HAMD、生活质量的评分差异较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为Y组开展优质护理后,较于X组患者,Y组患者HAMD评分有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有显著提升,且护理满意度较于参照组更高,Y组患者遵医情况显著优于X组患者,统计学差异显现(P<0.05)。结论:优势护理对BDD患者具有一定适配性,能够通过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更好地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周芙容
关键词:优质护理护理效果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延长双障碍患者抑郁的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并缩短躁狂的熟睡时间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观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SAS)对双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不同发作状态下睡眠分期的影响。方法·收集210例18~65岁的健康对照及年龄当的235例BD患者,根据BD患者的发作状态将其分为抑郁、躁狂和混合。运用基于心肺耦合分析的睡眠质量评估系统,采集受试者的睡眠时间结构、睡眠体位、睡眠心率等指标;根据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是否≥5次/h确定每组对象是否患有SAS,并针对BD的发作状态和是否患有SAS进行两因素多元方差分析。结果·SAS对抑郁BD患者的快速眼动(rapid eyes movement,REM)睡眠时间有显著延长作用(P=0.000),对躁狂BD患者的熟睡时间有显著缩短作用(P=0.011)。另外,躁狂BD患者的睡眠期间(熟睡、浅睡及REM睡眠期)心率增快在3种发作状态中最为显著(P=0.000),仰卧位对躁狂BD患者的SAS症状加重的影响在3种发作状态中最为显著(P=0.002)。结论·SAS对BD患者不同发作状态下的睡眠分期可产生不同的影响。
金志兴王媺媞周千吕洞宾王凡黄秦特吴政霖李海滨徐初琛曹岚赵杰曹彤丹黄海婧方贻儒洪武
关键词:双相障碍躁狂相抑郁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情感障碍抑郁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后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改变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双情感障碍抑郁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后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间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双情感障碍抑郁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次后进行形态测量学结构磁共振成像、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结果第8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双情感障碍抑郁患者大范围脑组织区域均出现脑灰质及白质明显改变(P<0.01),校正族错误率后,双情感障碍抑郁患者左侧额中回区域脑灰质明显减少(P<0.01);双侧额上回区域脑白质明显减少(P<0.01),右侧颞上回区域及岛叶区域脑白质明显增加(P<0.01)。第8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双侧小脑后叶、双侧小脑前叶、右侧丘脑脑区的低频振幅值明显高于电休克治疗前(P<0.01),右侧小脑前叶、额叶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回脑区及左侧顶下小叶的低频振幅值明显低于电休克治疗前(P<0.01)。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双情感障碍抑郁的机制与右侧颞叶、岛叶、小脑功能活动改变明显关。
刘宝贵王龙陈阳杜远戴兢吴惠玲刘金同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电休克疗法

相关作者

任燕
作品数:114被引量:244H指数:8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 首发抑郁症患者 首发抑郁症 重性抑郁障碍
范伟女
作品数:36被引量:133H指数:5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睡眠障碍 帕金森病 米氮平 疗效分析 帕金森
姜雅芬
作品数:13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抑郁相关因素 静脉溶栓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 脑卒中 首发
管琼峰
作品数:23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造影 缺血性脑卒中 前庭神经炎 血同型半胱氨酸 硬化型
栗克清
作品数:354被引量:2,429H指数:25
供职机构: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流行病学调查 精神分裂症患者 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