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29篇“ 投加方式“的相关文章
- 不同碳源与投加方式强化生化池及深床反硝化滤池脱氮性能研究
-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污水处理厂在脱氮工艺上主要采用生物脱氮法。这种方法必须使用进水内易降解的有机质作为电子供体。当进水碳氮比较低时,有机质含量过低会影响生物脱氮的反硝化过程,此时需要投加外部碳源来提高生物脱氮效率。本文针对...
- 唐子玮
- 关键词:生化池投加方式脱氮效能
- 碳源投加方式对短程反硝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短程反硝化是非常有前景的硝酸盐废水前处理方法,可为厌氧氨氧化提供必需的底物(NO_(2)^(-)-N),而不同碳源投加方式会影响短程反硝化的性能。在进水NO_(3)^(-)-N为100 mg/L、乙酸钠为碳源、碳氮比为2的条件下,探究了不同碳源投加方式(1次投加、3次投加、6次投加)对短程反硝化氮素转化特性及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次投加碳源可以在短时间内启动高效稳定的短程反硝化,且6次投加方式条件下短程反硝化性能最优。6次投加碳源(t=0/10/20/30/40/50 min)条件下短程反硝化出水NO_(3)^(-)-N、NO_(2)^(-)-N平均浓度分别为7.33、60.92 mg/L,NO_(3)^(-)-N至NO_(2)^(-)-N的平均转化率(NTR)为86.55%,NO_(3)^(-)-N比还原速率和NO_(2)^(-)-N比还原速率分别为26.79、4.14 mg/(g·h)。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是短程反硝化系统中的优势菌门。在研究过程中,短程反硝化功能菌属Thauera丰度逐渐增加,3种投加方式下其相对丰度分别为0、14.29%、17.11%,说明与短程反硝化相关的优势菌得到富集。
- 郭露汪晓军汪晓军陈振国
- 关键词:短程反硝化亚硝酸盐积累微生物群落
- AHLs投加方式对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为探究N-乙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化合物投加方式对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的影响,利用SBAR反应器培养4组好氧颗粒污泥,在不同时期先后投加C12-HSL、C14-HSL两种化合物,监测运行过程中污泥的颗粒粒径、质量浓度、EPS质量分数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混合投加方式可以使好氧颗粒污泥更稳定,但颗粒粒径明显减小,平均粒径约为0.1 mm;两种化合物共同调控的好氧颗粒污泥更利于维持EPS中酪氨酸类蛋白质、色氨酸类蛋白质、蛋白质二级结构β-折叠的相对质量分数。
- 宋志伟郑欢谷新宇
-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多糖
- 预氧化剂投加方式对北江原水消毒副产物生成情况的影响
- 2022年
- 本试验通过改变预氧化剂的投加种类、投加方式、投加量、投加顺序,探讨其对北江原水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情况影响,进而指导水厂生产实践。结果表明:三氯甲烷含量先随时间的增加有所上升,在20h左右升至最高,随后呈现下降趋势;预氧化效果优于预混凝效果,部分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在预氧化阶段反应比较充分;当二氧化氯投加量较低时,不能抑制三氯甲烷的生成,随着投加浓度的增加,对消毒副产物的去除效果得以提升;三氯甲烷生成潜能随腐殖酸浓度的增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北江原水中三卤甲烷类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含量较低,投加过量次氯酸钠,反应较长时间,检测结果均低于国标限值。
- 齐秋红董燕珊梁晓琳许泽彬
- 关键词:三氯甲烷
- 碳源投加方式对低C/N污水脱氮除磷性能及菌群结构影响被引量:6
- 2022年
- 为揭示碳源投加方式对低碳污水氮磷去除影响,采用A^(2)/O系统处理模拟低C/N(C/N为2.0-4.0)污水,分别在污泥回流池、进水端投加碳源,对比研究2种方式条件下的系统氮磷污染物去除效果及微生物菌群结构特点。结果表明:与传统进水端投加碳源方式(阶段Ⅳ)相比,在污泥回流池投加等量碳源(阶段Ⅲ),有利于实现更佳的脱氮除磷效果。阶段Ⅲ的TN、TP去除率分别为54.5%、63.9%,高于阶段Ⅳ的氮、磷去除率(TN和TP去除率分别为44.9%、21.7%)。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2种碳源投加方式均改变了微生物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且在污泥回流池投加碳源更有利于优势菌群的富集,该阶段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2.3%)、脱氯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1.6%)及生丝菌属(Hyphomicrobium,1.4%)为优势菌属,其比例均高于阶段Ⅳ。
- 姚创刘建新赵子玲林国颖刘晖
- 关键词:脱氮除磷菌群结构
- 电子受体及投加方式对内源反硝化及N_(2)O的影响研究
- 2021年
- 以驯化好的内源反硝化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批式实验考察了不同电子受体及投加方式对内源反硝化及N_(2)O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时,系统中N_(2)O的释放极少,而高浓度NO_(3)^(-)-N更有利于NO_(2)^(-)-N的累积。当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时,NO_(2)^(-)-N会产生FNA从而抑制N_(2)O的还原。当进水NO_(2)^(-)-N为20 mg/L时,NO_(2)^(-)-N降解能力最大为16.81mg。当进水NO_(2)^(-)-N浓度为40 mg/L时,N_(2)^(-)-N转化率最高为,25.38%。在不同的进水方式下,N_(2)O的释放主要发生各分段进水的第一阶段,且脱氮效果与N_(2)O的释放量随着NO_(2)^(-)-N投加次数的增加均降低。
- 周亦桥
- 关键词:内源反硝化电子受体投加方式
- 缓释氧复合材料不同投加方式对沉积物-水界面污染物迁移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为改善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生境,开发了一种可原位供氧同时削减内源氮释放的缓释氧材料。发现以m(CaO_(2))∶m(白土)∶m(水泥)=2∶1∶1制备的缓释氧材料具有较好的释氧和pH缓冲能力。通过模拟实验比较缓释氧材料不同投加方式(表层投加和泥内投加)对释氧和沉积物中污染物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表层投加缓释氧材料使得上覆水中DO浓度和pH值明显升高,而在泥内投加可以使pH值维持在7.5以内,同时DO浓度缓慢增加,延长了释氧周期;2)缓释氧材料对沉积物中NH^(+)_(4)-N释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表层投加方式明显高于泥内投加,以空白组作参比,静态培养31 d后,泥内加入缓释氧材料对NH+4-N的抑制率为53.4%,而表层投加对NH^(+)_(4)-N的抑制率达到81.1%,投加释氧材料有利于提高上覆水DO水平,促进硝化细菌的生长,从而抑制NH^(+)_(4)-N的释放;3)缓释氧材料有利于微生物生长,促进了微生物腐殖化作用,从而对沉积物中类陆源腐植酸的释放略有促进,而对类酪氨酸蛋白释放略有抑制;4)缓释氧材料可促进沉积物中Fe/Al-P向Ca-P转化,对DIP的释放略有抑制,但由于pH增加导致沉积物中DOC以及重金属As和Cr的释放略有增加。
- 郭鹏飞董子义王颖付军王京刚刘娴静
- 关键词:氮磷释放DOM
- 次氯酸钠投加方式对污水处理消毒及氨氮去除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为确保水处理工艺运行中次氯酸钠消毒效果的稳定,研究不同次氯酸钠投加方式对消毒效果及NH4+-N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点位按量投加次氯酸钠均可有效控制出水粪大肠菌群数,但在二沉池出水段和高效沉淀池出水段投加,会受污水回流影响,抑制工艺去除NH4+-N;在滤布滤池出水段投加,能控制出水粪大肠菌群数且对NH4+-N去除无影响。有效氯投加量0.9 mg/L,出水粪大肠菌群数<100个/L,提高到1.2 mg/L,出水粪大肠菌群数未检出,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本研究中,不同次氯酸钠投加方式的出水余氯均未超过0.3 mg/L,对自然水体影响较小。
- 吴飞
- 关键词:次氯酸钠投加方式消毒氨氮去除
- 厌氧氨氧化工艺对不同投加方式的螺旋霉素和链霉素的响应
- 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因其低成本、产泥量少等优点在废水脱氮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引起公众关注,但它也具有细胞产率低、易受外界不良环境干扰的缺点。特别处理实际废水时...
- 吴静
- 关键词:厌氧氨氧化工艺螺旋霉素链霉素
- 亚硝酸盐投加方式对剩余污泥发酵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为考察亚硝酸盐投加方式对剩余污泥发酵性能的影响,研究比较了一次、批次和连续3种投加方式下,亚硝酸盐强化剩余污泥发酵的效果.试验采用3个相同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进行7d的剩余污泥发酵处理并投加亚硝酸盐进行强化,亚硝酸盐投加总量相同并分别采用一次、批次和连续投加的方式.一次投加模式下系统亚硝酸盐积累的峰值最高,剩余污泥总化学需氧量(total chemical oxygen demand,TCOD)降低幅度最大且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oluble chemical oxygen demand,SCOD)产生量最高,表明一次投加模式有利于促进污泥颗粒有机物转化为溶解性有机物.连续向污泥发酵系统投加亚硝酸盐时,系统亚硝酸盐无明显积累,但是污泥挥发性悬浮固体(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VSS)的下降最为显著.连续投加亚硝酸盐的方式有利于强化污泥有机质减量,而且污泥脱水性良好,有利于后续进一步减量.研究表明,当以强化污泥减量为目标时,宜采用连续投加亚硝酸盐的方式强化剩余污泥发酵.
- 彭永臻王晓玲王晓玲李家麟张亮张琼孟庆贺
- 关键词:污泥发酵亚硝酸盐投加方式污泥减量脱水性
相关作者
- 彭永臻

- 作品数:2,294被引量:8,976H指数:48
-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厌氧氨氧化 短程硝化 城市污水 深度脱氮 反硝化除磷
- 袁蓉芳

- 作品数:40被引量:75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纳米管 TIO 臭氧接触池 光催化 活性炭
- 周北海

- 作品数:127被引量:713H指数:16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农村生活污水 纳米管 SBR 光伏 活性炭
- 任勇翔

- 作品数:101被引量:296H指数:11
-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人工湿地 硝酸盐 异养硝化 苯乙烯 好氧堆肥
- 王灿

- 作品数:336被引量:2,723H指数:27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碳 生物气溶胶 生物过滤塔 生物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