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8篇“ 抗原修复技术“的相关文章
- 加热诱导抗原修复技术对HE染色淋巴瘤核固缩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淋巴瘤的治疗效果依赖于正确的病理诊断,而正确的病理诊断离不开优良的组织切片[1]。优良的淋巴瘤组织切片表现为切片薄、细胞无重叠、细胞核及染色质形态清晰等。在日常病理诊断工作中,有少部分的淋巴瘤标本,由于前期组织处理不佳,HE染色后出现严重的细胞核固缩现象,造成病理诊断和分型困难。近年有研究采用加热诱导抗原修复来解决HE染色发灰现象。关于采用加热诱导抗原修复来解决细胞核固缩问题,目前文献报道较少。本文采用加热诱导抗原修复技术解决HE染色淋巴瘤中细胞核固缩现象,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 陈余朋张声唐坚清
- 关键词:淋巴瘤抗原修复HE染色
- 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抗原修复技术的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20世纪70年代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开始应用于病理诊断,发展到今天,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已成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尤其在疑难病例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工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为了确保免疫组化技术操作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实行可靠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的操作。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机的使用有利于规范化操作,使流程更加标准化,解决了部分问题,但在抗原修复环节仍有许多不同意见,该文就免疫组化技术操作环节中的抗原修复标准化进行综述。
- 崔锦珠文亦磊覃绍勇陈玲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
- 提高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的抗原修复技术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的影响,以提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方法分别采用3种不同抗原修复方法作预处理后,进行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10种常用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结果石蜡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的抗原修复方法预处理,采用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与微波抗原修复法及煮沸抗原修复法染色强度有明显差异,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明显优于微波法及煮沸法。结论预处理采用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既可提高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表达率,又能提高制片质量,可以一次性用于大量组织切片,是一种理想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的抗原修复预处理方法。
- 宋容肖觉刘佳李光新林一民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 抗原修复技术研究发展的新起点
- 2015年
- 7年多前,我们曾经受贵刊编辑部之邀发表过“抗原修复技术研究进展”一文。在那篇文章里,尽管已经有片言只语提到可以应用抗原修复技术原则从石蜡切片中提取蛋白质和核酸。但是,全文的主题与绝大部分内容还是局限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问题方面。转瞬过去的7年在后基因组时代的舞台上大放异彩,高通量检测数以千计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的开发以及各种形形色色的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的开发,在探讨人类疾病的多种相关生物标志物及其在诊断治疗上,正在扮演着先锋作用的重要角色。
- 石善溶石砚
- 关键词:抗原修复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生物标志物
- 抗原修复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 抗原修复技术的发明对于病理诊断和科研具有里程碑意义。这项技术使福尔马林固定的人体组织中的分子结构可以被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所检测,对于病理诊断,特别是癌症,以及病理和组织学研究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石善溶是这一重要技术的发明...
- 石善溶
- 关键词:组织化学免疫学
- 抗原修复技术溶液pH值对抗原修复的影响
- 2013年
- 抗原修复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的重要操作流程,本文采用热修复方法,分别选取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表达抗体等9种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实验,考察溶液在pH值为1~10的条件下,对免疫组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值对L26,PCNA,AE1,EMA和NSE组基本没有影响,而MIB-1和ER组在pH值偏酸性(pH1-2)或偏碱性(pH7-10)条件下,染色效果更好;MT-1和HMB45组随着溶液pH值增加而增加。总体而言,溶液pH值偏碱性条件下,能够取得较好的染色效果。
- 郭尚云
- 关键词:PH值抗原修复
- 免疫抗原修复技术的新进展
- 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绝大多数常用抗体的修复都是通过加热来完成的,可以说抗原热修复是免疫组化的关键技术,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染色结果。免疫组化仪操作简便,可以严格控制抗原修复的温度和时间,...
- 曾海英
- 关键词:免疫组化染色抗原抗原修复
- 文献传递
- 免疫组化抗原修复技术新进展被引量:14
- 2013年
- 抗原修复是影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重要因素,现已广泛应用于病理学和形态学研究领域。基于抗原修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有助于从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蛋白质,为个性化医疗中相关分子生物标记物的应用建立实用而先进的平台。该文现对抗原修复的机制与其在细胞或组织样品的制备、免疫组化的标准化以及蛋白质组学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 姚梅宏郑智勇
- 关键词:抗原修复免疫组织化学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蛋白质组学
- 基于抗原修复技术的定量免疫组化:从实验、假说到研究计划被引量:11
- 2011年
- 在人类历史上,自然科学的发展总是和新技术的发明密不可分。以形态学为例,17世纪,光学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认识到细胞的存在。随后一系列的组织固定、包埋以及切片染色技术的研发,导致组织病理学的产生。
- 石善溶
- 关键词:抗原修复免疫组织化学
- 抗原修复技术与卵巢癌肿瘤标志物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分析
- 2011年
- 目的了解抗原修复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分析抗原修复后免疫组化染色P53蛋白和CA-125阳性率的关系。方法卵巢癌标本93例,其中浆液性腺癌47例,黏液性腺癌39例。子宫内膜样癌5例,未分化癌2例,采用高温高压法进行抗原修复,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检测P53蛋白和CA-125的表达。结果抗原修复后切片背景干净,显色对比鲜明,结构清晰,定位准确,易于观察,P53蛋白阳性率(66.7%比48.4%)和CA-125阳性率(58.1%比40.0%)均高于未修复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原修复技术对提高卵巢癌免疫组化染色质量有一定提高。
- 李剑钢陈明涛
- 关键词:卵巢癌抗原修复病理诊断
相关作者
- 苏红

- 作品数:126被引量:320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CD15抗原 CD CD15 微波
- 骆新兰

- 作品数:150被引量:751H指数:12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结果 免疫表型 免疫表型分型 霍奇金淋巴瘤
- 庄恒国

- 作品数:147被引量:604H指数:12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 研究主题: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表型 病理 形态学
- 胡海霞

- 作品数:150被引量:335H指数:9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51医院
-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微波 免疫组化染色 CD15 表达及临床意义
- 黄勇

- 作品数:176被引量:36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SNAIL 结直肠肿瘤 表达及临床意义 结直肠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