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79 篇“ 抗血管治疗 “的相关文章
免疫联合抗 血管 治疗 对比免疫单药治疗 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单中心数据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免疫联合抗 血管 治疗 对比免疫单药治疗 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二线及以上治疗 中的临床价值,为NSCLC的二线及以上治疗 寻找合适的免疫联合治疗 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免疫单药治疗 与免疫联合抗 血管 治疗 的晚期NSCLC患者38例,其中免疫单药治疗 (单药组)患者20例,免疫联合抗 血管 治疗 (联合组)患者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不良反应。结果:单药组和联合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4.84个月(95%CI=3.50个月~6.18个月)和8.13个月(95%CI=5.65个月~10.62个月),联合组患者的中位PFS长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联合用药方案较单药方案在男性、吸烟、腺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水平≥1%的患者中的PFS更长(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D-L1表达水平是影响联合治疗 PFS的独立因素。单药组和联合组患者的ORR分别为10.00%(2/20)和27.78%(5/18),联合组患者ORR较单药组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单药组和联合组患者的DCR分别为65.00%(13/20)和77.78%(14/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联合组患者未出现3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结论:免疫联合抗 血管 治疗 可延长二线及以上治疗 的晚期NSCLC患者的PFS,PD-L1表达水平是影响联合治疗 PFS的独立因素,联合治疗 安全可控。 高远 刘艳霞 董宇杰 鲁葆华 胡范彬 王群慧 张红梅 张同梅关键词:免疫治疗 抗血管治疗 循环肿瘤细胞与循环肿瘤内皮细胞在肺癌免疫联合抗 血管 治疗 中的价值初探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和循环内皮细胞(CTECs)基线计数及治疗 后计数变化和临床特征、免疫联合抗 血管 生成治疗 效果及预后之间的联系。同时,我们还分析了CTCs和... 陈宁翊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循环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 抗血管生成治疗 脑胶质瘤抗 血管 治疗 现况与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2024年 血管 结构异常增生是各类实体肿瘤中的常见现象,在高级别脑胶质瘤中尤为显著。目前,已发现多种血管 结构的形成机制,这些机制促进肿瘤内血管 结构增殖,并在高级别胶质瘤中被验证。基于此机制,贝伐珠单抗 被广泛应用于脑胶质瘤抗 血管 治疗 ,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贝伐珠单抗 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但是患者总体生存期无获益,且部分患者在治疗 后无影像学改善,此外还存在耐药问题。既往研究认为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促进肿瘤细胞恶性表型进展和促进异常血管 增生两种方式,可能为未来提高抗 血管 治疗 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有效线索。 李卓群 张克难 陈婧关键词:胶质瘤 血管生成 抗血管治疗 耐药机制 进展期肉瘤患者阿帕替尼抗 血管 治疗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两项阿帕替尼治疗 进展期肉瘤患者的临床试验(NCT0271100和NCT03491371)中患者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和不良事件(adverse effects,AEs)。方法利用t检验对患者的动态QoL进行评估,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AEs对总体健康状况(general health score,GHS)的影响,并找出影响QoL最重要的因素。结果虽然GHS在患者接受阿帕替尼治疗 后有轻微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4)。最常见的3或4级AEs为:气胸(14.6%)、伤口开裂(11.0%)、食欲不振(6.1%)和高血压(6.1%)。气胸的发生与GHS的降低具有高度相关性(P=0.002)。结论进展期肉瘤患者的QoL在接受阿帕替尼治疗 后没有显著的下降。气胸是最常见的3或4级AEs,也是总QoL下降的最主要影响因素,造成了患者功能评分的下降和症状评分的增加。 杨晨晨 董森 许婕 谢璐 杨毅 姬涛 郭卫 汤小东关键词:血管生成抑制剂 肉瘤 PDIA4在人胶质母细胞瘤中促进新生血管 形成和抗 血管 治疗 的机制研究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由于其不良的临床预后,其治疗 对于患者及医生来说均是一个难以逾越的挑战。GBM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约为14.6-16个月,其在病... 涂泽伟关键词:蛋白质质谱 VEGFA CD31 TMZ 抗血管治疗 胶质母细胞瘤复发后的抗 血管 治疗 :安罗替尼与贝伐珠单抗 的比较 2024年 目的目的:探索在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安罗替尼和贝伐珠单抗 的疗效优劣。方法方法:回顾性的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诊疗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最大程度的切除肿瘤联合术后的辅助放化疗,并通过头颅增强MRI发现复发。入组患者根据选用的抗 血管 治疗 方式分为安罗替尼组和贝伐珠单抗 组。通过绘制生存曲线来比较2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并根据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复发后是否接受替莫唑胺化疗或放疗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结果:总计纳入37例患者,其中安罗替尼组为19例,贝伐珠单抗 组为18例。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16.3个月,其中安罗替尼组为19.6个月,贝伐珠单抗 组为12.8个月。但生存分析显示,安罗替尼组与贝伐珠单抗 组患者间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88)。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在所有的亚组间,2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结论:本研究初步展示了安罗替尼在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的有效性,提示对于一些身体条件差难以耐受贝伐珠单抗 或者难以坚持按时用药的患者,口服安罗替尼或许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周琎 刘浩云 张浩宇 杨欣跃 王睿智 黄仁华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 复发 外周血炎症指标动态变化对晚期肝细胞癌免疫联合抗 血管 治疗 疗效的预测价值:基于RESCUE临床试验随访数据的分析 2024年 背景外周血炎症指标被认为是免疫治疗 潜在的疗效预测标志物,但关于各指标的动态变化及联合预测效果的研究甚少。目的探讨单独和联合应用外周血炎症指标动态变化对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免疫联合抗 血管 治疗 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接受卡瑞利珠单抗 和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治疗 的189例晚期HCC患者。从基线开始至末次治疗 后30 d,每2周检测1次外周血,计算整个治疗 过程中动态变化的外周血炎症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在时间依存性Cox回归模型中,治疗 期间随时间变化的NLR、PLR、PNI和SII分别定义为时依NLR、PLR、PNI及SII,时依均值为各指标治疗 期间的平均值。根据疗效,将189例患者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组、病情稳定(stable disease,SD)组和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组,分析不同指标的基线值及时依均值与不同疗效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及时间依存性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联因素;应用一致性指数(C指数)评价各炎症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对OS的预测效能。结果189例患者中,男169例,女20例,年龄≥60岁44例。CR/PR组、SD组和PD组分别有51例、95例和38例,3组NLR[M(IQR):1.9(1.3~2.3)vs 2.2(1.6~3.2)vs 2.8(1.8~3.9),P<0.001]、PLR[M(IQR):87(67~104)vs 99(84~127)vs 131(86~179),P<0.001]和SII[M(IQR):233(166~266)vs 292(189~412)vs 376(233~695),P<0.001]时依均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的中位OS为21.7个月(95%CI:18.171~25.189)。各炎症指标单独应用的多因素分析示,时依NLR、时依PLR、时依PNI和� 张婷 刘容锐 赵传华 徐建明关键词:疗效 预后营养指数 肿瘤热疗、抗 血管 治疗 与免疫微环境重塑 被引量:1 2023年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在血管 和免疫微环境上的不同特性逐渐为人所揭示。热刺激可以诱导细胞坏死或凋亡,并且在破坏肿瘤血管 的同时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从而调节肿瘤微环境的免疫状态,由此衍生出热疗辅助治疗 。热疗是一种利用发热生物热效应和非电离辐射的物理因素来加热组织,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或坏死的物理疗法。肿瘤血管 发育不完整、分布较为散乱,阻碍正常CD8+T细胞进入肿瘤组织。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也会抑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成熟并诱导CD8+T细胞耗竭。肿瘤血管 生成及免疫环境相互干预的作用使得抗 血管 治疗 联合免疫治疗 成为一种有潜力的治疗 策略。我们从热疗及抗 血管 治疗 的机制出发,讨论肿瘤热疗、抗 血管 治疗 与免疫治疗 联合的治疗 模式,为免疫治疗 耐受的肿瘤患者探索新的治疗 方向。 吴稚冰关键词:抗血管治疗 免疫微环境 肿瘤血管 肿瘤热疗 非电离辐射 热刺激 新型前药外泌体EX@LuCOX构建及其在肿瘤光敏免疫/抗 血管 治疗 中的应用与机制研究 目的:癌症仍然是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一主要杀手,因此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治疗 癌症的药物和方法。近年来,靶向治疗 已成为抗 击癌症的有效手段,其独特的优势在于针对性治疗 、精准的治疗 方案以及显著的副作用减少。但大部分仍存在毒副作用大... 蒲荟洁关键词:外泌体 肿瘤干细胞 基于抗 血管 治疗 显著改变共表达基因模块的肿瘤分型方法 本发明公开基于抗 血管 治疗 显著改变共表达基因模块的肿瘤分型方法,包括:获取抗 血管 治疗 队列数据并筛选抗 血管 治疗 显著改变的基因、在TCGA数据库泛癌种基因表达谱进行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分析基因模块的生物功能及其在抗 血管 治疗 中发... 白雪 于子航 张艳培 郭泽钦 董忠谊 吴德华
相关作者
陆海军 作品数:70 被引量:107 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联合放疗 胃癌移植瘤 恩度 放射疗法 预后 陈龙邦 作品数:335 被引量:1,255 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 肺肿瘤 流行性出血热 KIP1 张伟国 作品数:412 被引量:1,838 H指数:20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CT 多层螺旋CT 胶质瘤 吴朝阳 作品数:118 被引量:300 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骨肉瘤 手术治疗 转移瘤 骨髓间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汪芳裕 作品数:310 被引量:1,034 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内镜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人胃癌 粪便钙卫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