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4篇“ 抢救程序“的相关文章
马拉松选手猝死复苏的抢救程序与基本原则被引量:1
2019年
近年来,国内马拉松赛事的举办次数逐年递增,居高不下,目前已年逾千次。伴随而来的是平均每年发生的参赛选手猝死都在两位数。如何全方位地做好赛事医疗急救保障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在提高猝死复苏抢救的成功率上。尽管心肺复苏在临床实践中屡见不鲜,但在马拉松参赛选手猝死复苏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偏差和不确定的问题。本文结合考察调研所见所闻和咨询交流所获知的信息,就普遍关注的抢救程序与原则要点进行论述。
武秀昆
关键词:马拉松
批量复合伤伤员卫生应急救援处置原则与抢救程序专家共识(2018)被引量:12
2018年
当今世界,重大突发事故、恐怖事件、自杀式恐怖袭击、特种意外伤害、局部战争等天灾人祸的发生日益频繁,已危胁到人类生存。批量复合伤时有发生,而批量复合伤具有杀伤强度大,作用时间长,伤亡种类复杂,群体伤员多,救治难度大等特点,在平时及战时均可发生。在运载火箭、导弹和航天飞行器的研制、试验和使用过程中,燃料泄露、中毒乃至爆炸等事故屡见不鲜。
岳茂兴岳茂兴梁华平李奇林都定元
关键词:群体伤员复合伤抢救程序应急救援突发事故
三人定位抢救程序在多发伤抢救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三人定位抢救程序在多发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早期采用常规程序抢救的31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该组患者设为常规组,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6月接诊的31例多发伤患者作为试验组,应用三人定位抢救程序对试验组患者实施抢救。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伤情评估时间、建立通路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抢救成功率为90.3%,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抢救成功患者的休克复苏时间为(69.2±8.3)min,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的(82.8±9.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伤残率为28.6%,低于常规组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人定位抢救程序在多发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张火英
关键词:多发伤抢救成功率
突发群体伤病员院内抢救程序的临床分析
2015年
突发群体伤病是指突然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工伤、群体斗殴、爆炸、水源(食品)污染以及中毒等,短时间内有大量人员致伤或发病,其特点是突然发生、时间短、伤病员多、抢救集中、社会影响大等。短时间内大量伤病员骤聚急诊科,导致抢救现场拥挤混乱,考验急诊科的应急能力。我院于2011年5月~2014年11月,总结应用新的抢救程序,共抢救18批485例伤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强忙春刘小辉
关键词:群体伤抢救程序院内抢救总值班社会媒体
抢救程序在内科临床教学及出科考核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抢救程序在内科临床教学及出科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67名在内科实习的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和实验组(n=34)。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带教,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抢救程序带教,并在内科实习结束时采用情景模拟形式进行出科考核,考核结束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学生对两种不同带教方法及情景模拟形式考核效果的评价。结果实验组出科理论、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对带教效果及出科考核形式的认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应用抢救程序带教及情景模拟考核,体现了临床工作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有助于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孙顺成于玲玲王兰芝
关键词:抢救程序内科临床教学
VIPC抢救程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VIPC抢救程序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分组法将3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急救和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VICP抢救程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PaO2、CVP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VIPC抢救程序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可有效提高抢救效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郭娜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护理干预
VIPC抢救程序在ICU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VIPC抢救程序在ICU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8例ICU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VIPC抢救程序,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44例,死亡5例,救治成功率为90.00%;对照组35例抢救成功,14例死亡,救治成功率为71.00%。两组救治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ICU创伤性休克患者在急救护理过程中应用VIPC抢救程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欧阳其适陈春香叶巧如
关键词:急救护理
VIPC抢救程序指导护士进行重度烧伤病人的救护被引量:1
2013年
总结了本院通过VIPC抢救程序指导护士进行重度烧伤病人的救护,以探索提高护士救护配合能力的方法。主要包括根据重度烧伤病人的常见特点,预设模拟病例,运用VIPC抢救程序指导本科护士进行急救模拟演练,训练护士在抢救时的应急处理方法及流程,观察模拟演练前后护士的应急能力等。认为重度烧伤病人的抢救模拟演练中运用VIPC抢救程序,能帮助护士掌握重度烧伤病人的抢救应急处理程序,正确实施急救技术,提高抢救配合能力及综合应急能力。
李燕玲黄伟华罗惠兰石玉华
关键词:重度烧伤模拟演练急救护理
VIPC抢救程序在ICU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VIPC抢救程序在ICU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我院ICU收治115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VIPC抢救程序的急救护理资料。[结果]抢救成功101例,死亡14例。[结论]VIPC抢救程序提高了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成功率。
洪丽芳刘秀英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护理体会
抢救程序模型用于内科临床护理教学的实践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抢救程序模型用于内科临床护理教学的效果。方法将59名内科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29名)与观察组(3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带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引用抢救程序模型带教,即对护生进行抢救程序模型的应用培训,按教学目标要求,结合临床病例,护生自选2种抢救程序模型作为实习作业,经小组讨论、查阅资料,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多项操作整合穿插,制定相应救护预案,反复进行仿真训练及临床实践。结果观察组理论、仿真抢救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对教学效果的认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应用抢救程序模型带教,体现了护理工作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有助于提高护生临床实践综合能力,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王兰芝徐丽蓉柴翠萍
关键词:护生内科护理实习抢救程序临床实践能力

相关作者

岳茂兴
作品数:800被引量:1,552H指数:2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6医院
研究主题:临床救治 救治 四氧化二氮 疗法 MODS
陈雪华
作品数:24被引量:140H指数:6
供职机构:潮州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急诊 改良洗胃法 口服中毒患者 心肺复苏 急诊护士
杨洋
作品数:15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严重创伤患者 急诊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转运
王兰芝
作品数:41被引量:220H指数:8
供职机构: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脑卒中 髋部骨折 护理实习 临床实践能力 临床教学
李奇林
作品数:331被引量:527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中毒 救治 急性中毒救治 院前急救 中毒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