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53篇“ 拇指皮肤缺损“的相关文章
蒂部改良示指背侧皮瓣修复术在拇指皮肤缺损修复中应用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本文旨在对比蒂部改良示指背侧皮神经血管束皮瓣修复术与传统示指背侧皮瓣修复术在拇指皮肤缺损中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39例拇指皮肤缺损修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差异,将其分为蒂部改良示指背侧皮瓣修复术组(A组)与传统示指背侧皮瓣修复术组(B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皮瓣切取大小、手术用时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皮瓣的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术后3、6个月拇指关节活动度(TAM)、两点辨距觉、患者满意度与日常活动能力。结果A组皮瓣切取面积、手术用时与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不明显(P>0.05)。在术后1个月,A组皮瓣恢复的总体优良率为91.30%,高于B组(62.50%)(P<0.05)。在术后3个月,A组两点辨距觉距离大于B组(P<0.05),而两组拇指关节活动度差异不明显(P>0.05);在术后6个月,A组拇指关节活动度与两点辨距觉均优于B组(P<0.05)。在术后3个月,A组满意度评分与日常活动能力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蒂部改良示指背侧皮神经血管束皮瓣修复术在拇指皮肤缺损治疗中有一定应用优势,不仅可促进患者术后拇指感觉、功能的恢复,还可大幅提升患者满意度。
涂明清
关键词:拇指皮肤缺损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游离拇甲瓣移植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研究
2022年
对显微镜下游离拇甲瓣移植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研究对象为48例拇指皮肤缺损患者,进行显微镜下游离拇甲瓣移植修复治疗,按照缺多少修补多少的原则理念,使用同侧带或不带部分趾骨的拇甲瓣对缺损的部分进行修饰性再造,并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观察移植部分成活情况、外观、质地、功能等情况。结果 48例拇甲瓣均成活,供皮区植皮均成活。修复的拇趾和健侧正常部位接近,指腹部位饱满,指甲生长的良好,指端两点辨别觉9~11 mm。共35例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较未使用者提前35~45 d恢复痛觉。再造拇指持物过程中无感觉过敏、疼痛,患者对拇指运动功能与外观满意。手部功能评定:优32例,良16例,优良率100%。供区采用拇趾胫侧三角瓣对残端进行覆盖修整的患者,术后行走功能正常。结论 显微镜下游离拇甲瓣移植修复拇指组织缺损收效良好,拇指功能、外观恢复满意,是理想的修复方式之一。
李占雨王春彦刘国华佘悦宁
关键词:拇指皮肤缺损显微外科技术
附加桡侧指动脉为血管蒂的示指背侧皮瓣修复术在拇指皮肤缺损中的治疗效果评估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评估附加桡侧指动脉为血管蒂的示指背侧皮瓣修复术(DFFR)在拇指皮肤缺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确诊的82例拇指皮肤缺损患者,将入组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DFFR治疗,观察组采用附加桡侧指动脉为血管蒂的DFFR治疗,均持续治疗1个月。观察患者的临床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于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拇指感觉功能和皮瓣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TAM和两点辨别觉的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瓣恢复的优良率为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7%(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附加桡侧指动脉为血管蒂的DFFR治疗拇指皮肤缺损的效果较好,可以提高拇指功能的恢复情况,提高皮瓣的存活率。
赵东航
关键词:血管蒂拇指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游离踇甲瓣移植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拇指是手部功能中重要的手指,也是抓握物品必不可少的手指,约占手部全部功能的50%,如果因为外伤或疾病造成拇指皮肤软组织及部分骨质缺损,手的功能将会受到极大影响[1,2]。传统的治疗方法为皮瓣修复,但由于手部皮肤的特殊性,且没有指甲,会有不耐磨、易碰伤、感觉差、外观差等缺点[3]。踇趾作为人体最接近拇指的组织,游离移植修复手部拇指缺损,不仅能达到覆盖创面的目的,还能弥补骨质的缺损,同时组织相似,指腹耐磨,指甲亦能生长,外观相似[4]。
郑竞舟邓名山付志勇龚廷徐伟华
关键词:显微外科技术拇指缺损手部功能骨质缺损
运用改进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
2020年
目的探究运用改进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拇指皮肤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邻指带蒂皮瓣修复方案,而观察组采用改进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瓣存活率、术后指功能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拇指外观、痛觉、触觉、综合质地感觉以及辨别觉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皮瓣存活率中,S0级和S1级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S2级患者要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的满意度(20例,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17例,1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改进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皮瓣存活率,促进其指功能恢复,且患者的满意度高。
陈拓谢燕敏黄秀云
关键词:拇指皮肤缺损指功能
尺神经前置术并切取尺侧上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1例
2020年
1病例资料患者男,49岁,因左手被机器绞伤入院。查体:左手掌背及拇指近节中段以远皮肤撕脱,甲床部分缺失。急诊清创后行游离左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掌背创面。拇指皮肤缺失建议移植足趾皮肤修复,因患者未同意而暂缓。既往史:7岁时摔伤致右肘关节骨折,未经正规治疗,之后出现肘外翻,五年前出现右环、小指麻木并逐渐加重,握力减退,未经任何治疗。查体:右肘关节外翻30°畸形,右手骨间背侧肌及小鱼际肌明显萎缩,手呈“鹰爪”状畸形,环指尺侧、小指及掌尺背侧痛觉及温度觉减退(图1,2)。肌电图检查:右尺神经肘部受损。入院第2周掌背皮瓣已成活,患者及家属同意治疗尺神经肘部损伤,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并切取尺侧上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左拇指创面。于右肘关节内侧尺神经体表走行部位采用多普勒定位尺侧上副动脉主干及穿支,设计皮瓣形状和大小(图3,4)。
盈虎林陈威杨璐魏向梅方万鹏寿奎水
关键词:尺神经前置术穿支皮瓣拇指
大鱼际皮瓣与腹部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临床疗效及预后比较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比较大鱼际皮瓣与腹部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单纯拇指皮肤缺损患者46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大鱼际皮瓣修复,对照组采用腹部皮瓣修复。比较2组患者术后愈合情况、肩肘活动受限情况、患者满意度及二期修薄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观察组16例皮瓣均成活。皮瓣修复外形美观,不臃肿,患者满意度高,不需要二期修薄。对照组30例皮瓣均成活。其中,一期愈合20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10例,通过换药,二期愈合;二期修薄9例。观察组皮瓣一期愈合率、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肩肘关节活动受限发生率、二期修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鱼际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与腹部皮瓣比较具有临床疗效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预后较好的优点。
孙治平范虓胡长青
关键词:皮肤缺损大鱼际皮瓣皮瓣修复预后
改进的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改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11日~2016年7月20日在我院诊断治疗的46例拇指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改进组(21例,应用改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治疗)、传统组(25例,应用传统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治疗)均随访1年,研究对改进组和传统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满意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指功能评分。结果改进组患者皮瓣成活率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1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改进组患者术后1年指功能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对拇指皮肤缺损患者采取改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治疗切实可行,有助于改善指功能。
何巨伦周将浪窦伟誉
关键词: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皮肤缺损
应用游离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13例临床体会
2018年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治疗拇指皮肤缺损的方法与效果。方法:2010-08~2017-05对13例拇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肤缺损面积4.0cm×2.0cm^5.0cm×3.5cm。将穿支动脉与指动脉吻合,穿支静脉与指腹浅静脉吻合,前臂内侧皮神经与指神经吻合。结果:13例皮瓣顺利成活,随访6-8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拇指屈伸功能良好,感觉功能恢复S3级。结论:游离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皮瓣厚薄适中,感觉功能恢复好。
王先早胡家美
关键词:穿支皮瓣拇指缺损显微外科
附加桡侧指动脉为血管蒂示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疗效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附加桡侧指动脉为血管蒂的示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9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78例拇指皮肤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A组47例,采用附加桡侧指动脉为血管蒂的示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其中男31例,女16例;年龄20~54岁,平均29.6岁。皮肤缺损面积(9.02±0.45)cm2。B组31例,采用传统示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19~55岁,平均27.3岁。皮肤缺损面积(7.15±0.72)cm2。比较两组患者皮瓣切取面积、手术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皮瓣成活率、术后两点辨别觉恢复,以及中华医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评分(关节活动度、外形、肌力、感觉恢复、后遗症与工作能力)等。结果A组皮瓣切取面积为(9.25±0.78)cm2,B组为(7.25±0.61)cm2(P〈0.05)。A组手术时间为(1.75±0.36)h,B组为(1.64±0.29)h(P〉0.05)。A组VAS为(7.40±0.36)分,B组为(6.33±0.47)分(P〉0.05)。A组皮瓣全部成活,无表皮坏死、水疱形成等,成活率为100%;B组术后部分或全部坏死4例,成活率为87%(P〈0.05)。A组两点辨别觉为(6.33±1.41)mm,B组为(8.80±1.43)mm(P〈0.05)。按中华医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A组优21例,良22例,差4例,优良率为92%;B组优14例,良8例,差5例,劣4例,优良率为71%(P〈0.05)。结论利用附加桡侧指动脉为血管蒂的示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增加了皮瓣的切取面积,能提高皮瓣成活率及成活质量,促进上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陈增刚黎明范远俊
关键词:手损伤外科皮瓣拇指

相关作者

许涛
作品数:28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修复拇指 皮肤缺损 拇指皮肤缺损 邻指指动脉 顺行岛状皮瓣
张乃臣
作品数:58被引量:123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皮瓣 修复拇指 皮肤缺损 邻指皮瓣 顺行
陈维波
作品数:17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肌支 胫神经 背侧岛状皮瓣 拇指皮肤缺损 游离移植修复
吴建伟
作品数:94被引量:197H指数:7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腓动脉穿支 皮瓣修复 软组织缺损 穿支皮瓣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柴益铜
作品数:83被引量:194H指数:9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游离皮瓣 穿支皮瓣 穿支 显微外科手术 外固定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