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42篇“ 指固有动脉“的相关文章
- 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背侧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节末端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 2024年
- 目的对比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背侧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节末端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2020年8月~2022年9月收治的手指远节末端皮肤缺损病人128例,患指128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侧支组和背支组,每组各64例,侧支组予以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背支组予以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12个月,评价移植皮瓣存活率、采用手指总主活动度(TAM)评分评价关节功能、远节移植皮瓣感觉功能、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评价瘢痕程度、术后并发症。结果侧支组、背支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0.03±12.41)分钟、(54.78±15.65)分钟,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2.65±10.03)ml、(26.52±12.61)ml,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所有病人远端缺损部分均正常愈合,两组皮瓣移植成功率均为10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侧支组、背支组病人的VSS分别为(3.15±0.69)分、(3.17±0.6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组、背支组病人的TAM评分分别为(9.71±0.65)分、(10.93±0.71)分。侧支组TAM评分低于背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组、背支组病人皮瓣两点辨别觉分别为(8.93±2.05)mm、(7.51±1.64)mm,侧支组皮瓣两点辨别觉高于背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组术后静脉回流障碍2例,不耐寒1例;背支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比较,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手指远节末端皮肤缺损,术后手指功能恢复效果更为良好,且静脉回流障碍风险相对更低。
- 周鹏胡浩黄旭孟胜东戴琰琨
- 关键词:皮肤缺损
- 带神经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
- 2024年
- 目的探讨带神经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治疗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2例(12指)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12~34岁,平均20.4岁。烧伤7例,碾压伤4例,绞伤1例。示指5指,中指3指,环指3指,小指1指。患指屈曲畸形程度按照McCauley对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分类,Ⅲ型10例,Ⅳ型2例。术中彻底松解手指瘢痕挛缩矫正屈曲畸形后皮肤缺损面积为2.8cm×2.5cm~3.9cm×3.0cm,采用带神经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移植修复皮肤缺损,供区采用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皮瓣质地、外观、感觉恢复情况,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手指功能进行评价。结果12例(12指)手术顺利完成,皮瓣及供区移植皮片全部存活。1例术后皮瓣出现瘀紫、皮缘少许坏死,延期愈合。术后平均随访14.6个月(13~17个月),皮瓣外观良好、质地柔软、无臃肿。皮瓣两点分辨觉达4~8mm,平均5.7mm,3例出现异位感觉定位现象。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为91.7%;患指屈曲畸形矫正,主动伸屈功能得到改善,未再次出现瘢痕挛缩及屈曲畸形。结论应用带神经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松解瘢痕后软组织缺损,携带神经可重建感觉功能,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术后手指功能及外观明显改善,是一种有效修复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的手术方法。
- 俞诗威周少怀方红育范明宇卞峰汪平王欣李宏亮黄涛张臣鸣
- 关键词:皮瓣瘢痕挛缩屈曲畸形指固有神经矫形
- 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近期疗效分析及治疗体会
- 2024年
- 目的分析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近期疗效,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21指)指端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随访评估患者的主观满意度、皮瓣感觉恢复情况、患指活动功能。结果术后19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并顺利拆线,1例因术后私自吸烟致皮瓣严重发绀延迟愈合,1例因术后私自开空调温度过低致皮瓣部分坏死。21例患者中共1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8.9±4.6)个月。获得随访患者中,患者的主观满意度:很满意16例(84.2%)、比较满意3例(15.8%),无不满意病例。皮瓣感觉恢复情况:S415例(78.9%),S3+3例(15.8%),S31例(5.3%)。患指活动功能:优16例(84.2%),良3例(15.8%)。结论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外形功能满意,优势明显,术后积极处理和密切护理对于术后良好疗效亦至关重要。
- 郑江钒谷爱奇闵祥辉王煜
- 关键词:岛状皮瓣指端缺损手外伤创面修复
- 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接力修复手指背侧热压伤创面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手指背侧热压伤创面患者采用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接力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01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手指背侧热压伤创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采用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15),采用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接力修复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15),治疗后进行6个月随访,对比两组的手术次数,住院时间,手功能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功能优良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手指背侧热压伤创面患者采用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接力修复治疗的效果较显著,能有效推动手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可进一步推广。
- 方明星林志雄陈建崇黄家欣
- 指固有动脉顺行与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 2023年
- 探究指固有动脉顺行与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50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分为两组,各25例。参照组实施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研究组行指固有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各项指标对比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指固有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提高了患者恢复速度,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指间关节活动度的恢复,两种修复方式均安全性良好。
- 胡宗锐陈从柏
- 关键词:手指软组织缺损
- 指固有动脉顺行与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顺行与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手指软组织缺损350例,按方法分为逆行组和顺行组,各175例。逆行组给予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顺行组给予指固有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指间关节活动度及密歇根手部功能量表评分,手术相关指标。结果随访1年,顺行组感觉功能优良率高于逆行组,两点辨别觉短于逆行组(P<0.01)。顺行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逆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逆行组(P<0.05)。随访期间,2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和术后6个月,2组伤侧近指间关节(PIP)及远指间关节(DIP)活动度均大于术前,且术后6个月大于出院时(P<0.05);出院时,顺行组伤侧PIP及DIP活动度大于逆行组,但术后6个月小于逆行组(P<0.01)。随访1年后,2组日常活动能力、全手总体功能、工作能力、疼痛、外观及手部功能满意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结论相比于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固有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在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且可有效促进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手指感觉的恢复,但对指间关节活动度恢复具有一定影响,安全性良好。
- 石娜崔彦明梁盾
- 关键词:手指软组织缺损
-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在伴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在伴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血流桥接技术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21例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依据张浩等制定的疗效满意度评分表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25个月。术后供区切口及受区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皮瓣均顺利成活,无动、静脉血管危象及坏死,伤指无血供障碍等并发症发生。20例皮瓣外观无明显臃肿,1例术后9个月随访时皮瓣稍显臃肿。末次随访时,患者疗效满意度5~10分,均为满意;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14 mm;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指关节功能:优18例,良3例。结论采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可一次手术完成指缺损创面和指固有动脉缺损的修复,且皮瓣薄,解剖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 孙洋方杰陈江华刘英杰张文龙
- 关键词: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指损伤
- 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螺旋桨状血管链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缺损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探究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螺旋桨状血管链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缺损的疗效。方法自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我们采用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螺旋桨状血管链皮瓣修复8例手指末节缺损患者。以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所形成的血管链提供血供,指侧方中线为轴,在手指近中节设计螺旋桨状大桨结构,中节指骨颈部为转折点,转折点以远为小桨结构,逆行翻转皮瓣修复指端缺损,供区予同侧前臂取皮植皮修复。结果术后8例皮瓣全部存活,皮瓣外形理想,质地软,与正常皮肤差异不大,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系统评定:优7指,良1指,两点分辨觉为5~9 mm,平均6.9 mm。结论应用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侧方螺旋桨状血管链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缺损不损伤指固有动脉,覆盖缺损范围较大,手术操作简单,损伤较小,疗效满意。
- 万少波魏鹏施建辉章森桥朱弢
- 关键词:外科皮瓣指缺损
- 改形设计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复杂指端缺损的疗效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采用改形设计的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复杂指端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1月—2021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15例(15指)符合入选标准的累及指腹、甲床及甲侧壁的复杂指端缺损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8~55岁。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5 cm×2.0 cm~3.5 cm×3.5 cm,均采用改形设计的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包括主皮瓣、舌形皮瓣、三角形皮瓣3个部分)进行修复,其中主皮瓣用于覆盖指腹缺损,舌形皮瓣用于覆盖甲床及甲侧壁缺损,三角形皮瓣插入指腹创缘用于覆盖血管蒂。皮瓣切取范围为3.0 cm×2.0 cm~4.5 cm×3.0 cm。采用腹股沟区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皮瓣供区,将皮片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和皮片成活情况以及患指外形。随访时,观察患指指尖形态,测量患指指腹两点辨别觉距离,询问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并以美国手外科学会推荐的总主动活动度系统评定标准评定患指功能。结果术后,15例患者的主皮瓣及移植皮片均全部成活;1例患者的舌形皮瓣边缘切口愈合不良,1例患者的舌形皮瓣远端发生静脉淤滞;三角形皮瓣在术后早期略显臃肿,2~3个月后变平整;总体上,有2例患者皮瓣发生皮下血肿。所有皮瓣并发症经适当换药、拆线或加压包扎后逐渐治愈。术后,皮瓣外形饱满并形成突出的指端形态。术后随访6个月~5年,患指指尖突出、饱满,患指指腹两点辨别觉距离为(8.6±1.4)mm,对疗效非常满意者8例、满意者6例、不满意者1例,患指功能评定均为优。结论改形设计的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可以修复累及指腹、甲床及甲侧壁的复杂指端缺损,手术方法简单,术后指尖形态及功能均良好。
- 黄悦林枫郝春雨梁久龙周大鹏王洪一
- 关键词:外科皮瓣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创面修复
- 微型带蒂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皮肤缺损的临床价值
- 2023年
- 目的分析指端软组织皮肤缺损治疗中微型带蒂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于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住院的70例指端软组织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供区为微型带蒂指固有动脉,统计患者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指间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术后,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7.14%,并发症发生率为4.29%。治疗后,患者近指间关节活动度、远指间关节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VAS评分低于治疗前,DASH、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端软组织皮肤缺损治疗中微型带蒂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指功能,减轻疼痛感,提高生命质量。
- 刘军国张义鹏李健范相举
- 关键词: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相关作者
- 陈宏

- 作品数:641被引量:2,071H指数:22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皮肤缺损 外科皮瓣 穿支 显微外科手术
- 唐修俊

- 作品数:185被引量:821H指数:16
-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穿支 外科皮瓣 皮瓣修复 创面修复 穿支皮瓣
- 魏在荣

- 作品数:347被引量:1,894H指数:21
-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穿支 皮瓣修复 穿支皮瓣 创面修复
- 魏鹏

- 作品数:326被引量:671H指数:13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皮瓣 皮瓣修复 皮肤缺损 踝关节 穿支皮瓣
- 孙广峰

- 作品数:238被引量:1,082H指数:17
-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
-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穿支 皮瓣修复 穿支皮瓣 创面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