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5篇“ 指浅屈肌腱“的相关文章
- 单切口环指指浅屈肌腱转移治疗拇长屈肌腱肌腹起点断裂一例
- 2025年
- 拇长屈肌腱断裂是手部肌腱发生损伤断裂的疾病,病变通常位于拇指指端至前臂掌侧肌腹处[1]。本文报道1例拇长屈肌腱肌腹起点断裂、影响拇指主动屈曲功能的患者,结合文献探讨拇长屈肌腱肌腹起点断裂的诊疗方案,以加深对拇长屈肌腱断裂断端定位以及修复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王哲天曾林如
- 关键词:肌腱转移病例报道
- 腕管内指浅屈肌腱的解剖学特征及意义
- 2024年
- 目的 阐明腕管内指浅屈肌4条肌腱的解剖学位置、排列方式和变异,以期丰富国人解剖学资料,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福尔马林溶液灌注固定的成人上肢标本88侧(左、右侧各44例),对其腕管内结构进行详细剖查,观察记录各结构的位置与排列,绘制模式图,统计分析各种结构排列关系。结果 腕管内指浅屈肌4条肌腱有6种排列方式。第1种:4条肌腱从小指到示指平行排列,约占14%;第2种:中指和无名指肌腱位于示指和小指肌腱上面,约占30%;第3种:中指和示指肌腱位于无名指和小指肌腱表面,约占2%;第4种:中指肌腱和正中神经位于其他手指肌腱的浅层,约占35%;第5种:示指、中指和无名指肌腱位于小指肌腱表面,约占4%;第6种为中指和小指肌腱位于示指和无名指肌腱之间,约占15%。指浅屈肌小指肌腱变异1例(2%)。结论 掌握腕管内指浅屈肌肌腱的解剖学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第2~5指的各种运动,也有利于手外科医师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 徐蕴赵左印孙涛邓广耀张红旗
- 关键词:指浅屈肌腱正中神经腕管
- 指浅屈肌腱止点转位重建中央腱联合"战车支具"治疗Stanley Ⅲ型钮孔畸形
- 2024年
- 目的 评估指浅屈肌腱止点转位重建中央腱联合"战车支具"治疗Stanley Ⅲ型钮孔畸形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自2019年6月到2023年6月,我们共收治Stanley Ⅲ型钮孔畸形患者13例,均采用掌侧松解、指浅屈肌腱止点转位重建中央腱联合"战车支具"的综合治疗方案,术后1、2、3个月门诊随访,并测量统计其术前及术后近指间关节主动活动度、握力,近指间关节功能评分采用Steichen评分系统.结果 术后13例患者均在门诊获得3个月以上的随访,伤口均Ⅰ期愈合,近指间关节欠伸畸形外观均得到纠正,术后患指的Steichen功能评分:优7例,良4例,可1例,差1例;术前:良2例,可9例,差2例,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患手握力为(31.2±6.2)N较术前(28.5±6.6)N明显增加(P<0.05).结论 掌侧松解、指浅屈肌腱止点转位重建中央腱联合"战车支具"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Stanley Ⅲ型钮孔畸形效果显著,预后较好.
- 沙一帆施海峰杨惟翔徐鹏庞新岗陆浩吴柯
- 关键词:止点重建
- 双侧等长指浅屈肌腱外侧腱束治疗纽扣指畸形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等长指浅屈肌腱外侧腱束转至指背侧治疗纽扣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南京江北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纽扣指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指浅屈肌腱外侧近止点处向近端各劈出1束,形成双侧等长外侧腱束,于中节指骨基底部钻孔,再将双侧等长外侧腱束经骨孔转至背侧,与伸肌腱中央腱近断端编织缝合。术后用支具将患指伸直位固定4周,逐步加强患指近指间关节伸屈运动。术后随访观察近指间关节主、被动伸屈活动,参照美国手外科协会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手指功能。结果:共纳入7例(7指)患者,男5例5指,女2例2指;年龄22~64岁,平均42岁。受伤指别:示指1例,中指2例,环指2例,小指2例。所有病例均获随访6~8个月,平均7个月,术后7例(7指)切口均无感染,一期愈合,纽扣指畸形均完全矫正。末次随访时患指近指间关节均能主动屈曲、伸直,近指间关节、远指间关节伸直均达至正常范围,患指近指间关节主动活动度平均为92.4°,患指TAM平均为271.3°。参照TAM功能评定法进行评价:优6指,良1指。结论:应用双侧等长指浅屈肌腱外侧腱束转至背侧编织缝合能有效治疗纽扣指畸形,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 江起庭李智余红王志钢方威李涛
- 关键词:肌腱修复外科手术
- 示指浅屈肌腱痛风结节误诊一例
- 2022年
- 患者 男,22岁,自述既往体健;于1个月前无意发现右手肿物,约"花生"大小,无疼痛、发热及局部皮肤红肿破溃。临床检查:右手掌侧触及结节状肿物,质硬,大小约2 cm×2 cm,肿物活动度一般,形态规则,不影响关节活动,局部皮肤无红肿,无凹陷,无破溃,无渗血及渗液及红肿热痛。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MR示右手示指浅屈肌腱(掌骨水平)信号不连续,见结节状异常信号,T1WI呈等低信号,抑脂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内见斑点状等低信号影,病变与示指深屈肌腱分界不清(图1、2),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图3)。影像检查考虑腱鞘巨细胞瘤?
- 孙晓清续凯
- 关键词:腱鞘巨细胞瘤红肿热痛斑点状指浅屈肌腱
- 环指指浅屈肌腱移位修复腱鞘炎小针刀松解术后拇长屈肌腱断裂的疗效观察
- 2021年
- 目的:探讨环指指浅屈肌腱移位修复腱鞘炎小针刀松解术后拇长屈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于2010年5月-2018年5月共收治16例腱鞘炎小针刀松解术后栂长屈肌腱断裂患者,应用环指指浅屈肌腱移位法,修复断裂的栂长屈肌腱。术后随访采用国际手外科肌腱疗效评估法(TAM法)与CrawfoM功能评定法评估患者术后拇指功能。结果:患者腱鞘炎小针刀松解术后至环指指浅屈肌腱移位的间隔时间为(15±3.8)天,术后患者随访时间为11-20个月,随访期间均无伤口感染、关节僵硬、肌腱黏连、手指畸形、肌腱再断裂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按照TAM法进行评估,其中优11例,良4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达93.8%;按照Crawford法进行肌腱功能评估,其中优9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达87.5%。结论:应用环指指浅屈肌腱移位,修复腱鞘炎小针刀松解术后拇长屈肌腱断裂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该手术操作简单,学习曲线平直,可以临床推广。
- 陈添李兰泉陈云浪庞安琪何俊杰
- 关键词:小针刀腱鞘炎肌腱移位拇长屈肌腱指浅屈肌腱
- 指浅屈肌腱束经骨隧道重建中央腱止点治疗陈旧性钮孔畸形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应用指浅屈肌腱束经骨隧道重建中央腱止点治疗陈旧性钮孔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应用指浅屈肌腱束经骨隧道重建中央腱止点的中央腱陈旧性损伤患者11例(11指),观察其术后近指间关节(PIP)的稳定性、PIP及远指间关节(DIP)主动屈伸改善情况、手指钮孔畸形纠正情况、外形满意度等指标,根据Caroli功能评定法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1例患者(11指)伤口均一期愈合,均无感染及延迟愈合。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7个月,PIP均稳定无松动。术后PIP和DIP屈伸活动度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指钮孔畸形基本得到纠正,外形满意率为91.0%。按照Caroli功能评定法进行评价,优良率为81.8%。结论应用指浅屈肌腱束经骨隧道重建中央腱止点治疗陈旧性钮孔畸形临床效果满意,患者手指外形和功能均可获得较好恢复。
- 张玉军巨积辉徐磊金乾衡赵强程贺云王本元
- 关键词:止点
- 指浅屈肌腱束经骨隧道重建中央腱止点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模拟指浅屈肌腱束经骨隧道重建中央腱止点的手术方法,验证手术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8例新鲜成人尸体手标本,用示、中、环指共24指,解剖观测指浅屈肌腱及中央腱、伸肌腱的相关解剖结构。选取12指(示、中、环指各4指)新鲜成人手指标本进行模拟手术,均人为设计中央腱止点断裂。将指浅屈肌腱两侧部分腱束从中节掌侧止点处经指骨钻孔后引至背侧,与背侧中央腱断端编织缝合重建中央腱止点,测量不同缝合间距的PIP(近指间关节)被动伸直角度和被动屈曲角度。结果指浅屈肌腱缝合间距大时,被动伸屈角度大,但中央腱和指浅屈肌腱松弛明显;指浅屈肌腱缝合间距小时,被动伸屈角度小,且中央腱和指浅屈肌腱张力大,均不能保证手指被动伸屈活动。指浅屈肌腱的缝合间距在1.5 cm时,PIP的被动屈曲角度约75°,缝合间距在1.0 cm时,PIP的被动屈曲角度约30°,缝合间距在1.0~1.5 cm时,即切取到Camper腱交叉时,PIP被动伸直和屈曲角度最接近手指功能位时的角度。结论切取转移的指浅屈肌腱至Camper腱交叉时可以完成中央腱止点重建,供腱损伤小,重建止点是相对安全和可行的。
- 张玉军巨积辉徐磊金乾衡赵强李祥军程贺云王本元
- 关键词:止点
- 指浅屈肌腱缺如并鹅颈指畸形1例
- 2019年
- 1病例资料患者女,52岁,因右环指畸形、疼痛1年收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环指畸形,疼痛、活动受限,未予以治疗,现畸形、疼痛较前加重,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环指后天性畸形收入院。既往30年前因外伤行右中指截指+环指肌腱修复术。入院查体:右手掌、手背、右环指掌侧多发已愈合瘢痕,轻度增生。
- 冯清波邱洁刘宏君顾加祥王天亮张文忠
- 关键词:指浅屈肌腱缺如畸形
- ZD制剂对马指浅屈肌腱炎模型的治疗效果
- 2018年
- 旨在用胶原蛋白酶诱导马指浅屈肌腱炎的模型,外用ZD制剂敷于患部,用超声学方法观测肌腱总面积、肌腱损伤区域面积和肌腱超声回声,探索ZD制剂对指浅屈肌腱炎的疗效。将12匹蒙古马随机分为试验药物组(ZD制剂)、阳性药物组(DMSO)和阴性药物组(生理盐水),左前肢超声引导下注射细菌胶原蛋白酶Ⅰ2680u,诱导指浅屈肌腱炎模型。造模后48h、7d、15d、30d、45d、60d、75d、90d超声评估肌腱总面积、损伤区域面积和回声强度。结果表明,胶原蛋白酶诱导马的指浅屈肌腱炎模型造模肢体出现跛行、肿胀及局部发热,超声图像出现明显低回声区,纵切肌腱平行结构出现明显破坏,试验马呈现出指浅屈肌腱炎的临床表现和超声影像特征。试验药物组肌腱总面积缩小幅度、损伤区域修复速度和回声恢复速度均极显著于阳性药物组和阴性药物组,表明ZD制剂对胶原酶诱导的指浅屈肌腱炎模型的肌腱消肿、损伤恢复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且效果优于DMSO。
- 王煜罗园渠杨珊珊李云章
- 关键词:超声诊断
相关作者
- 刘燕

- 作品数:171被引量:122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 研究主题:超疏水 形貌特征 仿生 铝合金 吻合后
- 尹维田

- 作品数:176被引量:685H指数:14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 研究主题:周围神经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瘤性残端痛
- 刘飙

- 作品数:152被引量:36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 研究主题: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周围神经 手部 手术治疗
- 巨积辉

- 作品数:996被引量:2,279H指数:21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皮瓣修复 皮瓣 第二趾 指损伤
- 高志增

- 作品数:10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滑车 指浅屈肌腱 股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钉 胸腰段骨折